香港发行明信片,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明信片除作为一种传递消息的工具外,本身亦兼具极高的欣赏价值及纪录历史的功能。随着大众对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日益浓厚,明信片已成为不少收藏者蒐集的重点对象。可是,由于早期香港历史明信片大多已邮寄海外,要搜集殊不容易。
本画册的几位编者均为香港历史明信片的收藏家。他们从大量的藏品中,精选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共一百五十多帧香港历史明信片成书出版,以飨读者,实为一件难得的好事。编者对书的内容悉心安排,所述文字经严谨的考证,使图文相映,浑然一体,简要而生动地纪录了近半个世纪香港外貌与社会的变迁,是不可多得的既具欣赏价值,又具参考价值的画册。
作者简介
唐卓敏
公立医院核疗主管,香港收藏家协会主席。着有《香港历史明信片精选》(合编)及《香港日佔时期》(合编)。
佟宝铭
明信片、旧照片和邮票收藏家,曾在香港两家博物馆任职考古工作七年之久。
着有:
《香港历史明信片精选》(合编)
《香港明信片精选1940’s–1970’s》(合编)
《九龙街道百年》(合编)。
张顺光
顾问公司工料测量师,香港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邮学会及香港邮学会会员。
着有:
《香港历史明信片精选》(合编)
《香港明信片精选1940’s–1970’s》(合编)
《香港电车》等。
巫羽阶
现职食环署清洁部门,香港收藏家协会会员。着有:《香港历史明信片精选》(合编)。
序言006
第一章 成长之旅
港岛中枢024
中环以西040
中环以东048
太平山上056
维多利亚港062
九龙半岛068
第二章 昔日风情
衣食住行082
各行各业094
文娱消遣102
信仰习俗116
妇孺生活122
附录 图画明信片出版商名单133
地方及建筑物索引134
《香港明信片(1890’s-1940’s)》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图册,不如说是一份沉甸甸的怀旧情书。它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动人的方式,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香港。书中那些精美的明信片,就像时间的胶囊,将百年前的城市风貌、人文气息原封不动地传递过来。我特别惊喜地发现了一些关于早期殖民地时期生活的场景,例如那些穿着西式服装的绅士淑女,以及当时特有的交通工具,如电车和人力车,它们在画面中鲜活地跃动,让人不禁感叹时代的变迁。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明信片背后故事的简要介绍,这些零星的文字,为冰冷的图像注入了人性的温度,让我开始思考每一张明信片的主人,他们是谁?他们为何寄出这张卡片?这张卡片又承载了怎样的情感和信息?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使得阅读体验更加立体和深刻。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历史爱好者看的,更是给所有热爱香港、对生活有细致观察的人们准备的。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这座城市的根源,也激发了我对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片段的探索欲望。
评分《香港明信片(1890’s-1940’s)》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品味的著作。它不是那种读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像一本老照片集,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比如孩子们在街边玩耍的场景,或者是海边晾晒渔网的渔民,这些朴实而动人的瞬间,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香港人民的淳朴与韧性。书中的明信片,不仅记录了城市的面貌,更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从早期的殖民地风貌,到二战前的繁荣景象,再到战争阴影下的宁静,仿佛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印刷质量堪称一流,即便是最细微的细节,也清晰可见,仿佛能触摸到卡片的纹理。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明信片上的文字,虽然大多数是简短的问候,但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却穿越了时空,触动人心。这本书让我对香港这座城市的历史有了更具象、更立体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文化和情感的积淀。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的视觉宝藏!当我翻开《香港明信片(1890’s-1940’s)》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那些泛黄的明信片,每一张都承载着一段故事,唤醒了我对香港的无限遐想。从维多利亚港的繁忙商船,到九龙寨城的旧日模样,再到那些如今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街巷建筑,每一处细节都捕捉得淋漓尽致。印刷质量非常出色,色彩虽然随着时间褪去,却赋予了照片一种独特的韵味,仿佛能听到旧日街头的喧嚣,闻到海港的咸湿气息。作者的选材独具匠心,不仅仅是风景的呈现,更通过这些明信片,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衣着、他们的交通方式、他们的娱乐,甚至是那些印在卡片上的简短问候,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的温度。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节日庆典的明信片,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香港居民的淳朴与热情。这本书让我对香港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堆历史影像的集合,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这座城市的灵魂。
评分这本《香港明信片(1890’s-1940’s)》无疑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心旷神怡的书籍之一。它以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方式,将我们带回了一个遥远的时代。书中呈现的每一张明信片,都仿佛是一首无声的诗,一种凝固的旋律。从那些描绘宏伟维多利亚式建筑的明信片,到记录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片段,比如穿着传统服饰的人物,以及那些如今已成为历史遗迹的街景,都极具感染力。我非常欣赏作者在编排上的巧思,将不同主题的明信片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连贯而引人入胜的叙事。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着一张明信片出神,想象着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那些画面中的人物是否还健在,他们的故事又将如何延续。书中的文字部分,虽然篇幅不多,却字字珠玑,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图像所代表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本图集,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一次与历史的深情对话。
评分我不得不说,《香港明信片(1890’s-1940’s)》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知识的宝库。当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被其装帧的考究所吸引,厚实的纸张,精美的印刷,都彰显着出版方的用心。翻开书页,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历史画廊,每一张明信片都像一扇窗,让我窥探到那个年代的香港。书中描绘的场景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有巍峨的摩天大楼初露雏形,有热闹非凡的街头市集,有宁静优美的郊外风光,更有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化融合。我尤其对书中那些细节的捕捉感到惊叹,例如建筑物的雕花、商店的招牌、甚至人物脸上微妙的表情,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图像资料的珍贵,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每张明信片都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画面,它背后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社会的发展,或者一个家族的记忆。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细节决定一切”这句话的真谛,它让我对香港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