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台湾史》为一套建构在前人研究基础与艺术原件上的通史性着作。
着者萧琼瑞以独特的论述观点,从尊重台湾这块土地出发,寻找艺术萌发的最初源头──五万年前的长滨文化,再循着这块土地的时空发展、艺术图像的呈显,配合敏锐的视觉感知,以美术作品、图版为主轴,并以文字解说阐释,勾勒出台湾展新的美术文化样貌。
本套书共分五册,本书为第二册,从十六、十七世纪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所绘制的台湾海图与地图、郑成功与荷兰人战争所留下的史蹟图像、是时所传入台湾的水墨书画,到大清统治下的台湾景观、番社采风图绘,以及台湾民间工艺之美……,借由图像与造形,架构出荷西、明清统治时代中的台湾美术史。
作者简介
萧琼瑞
1955年生于澎湖,国立成功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硕士,美术史研究者,专研台湾美术史
现职: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系所教授
经历:台南市文化局长、国立成功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国立成功大学艺术中心主任、台南市文化基金会执行委员、台南市公共艺术委员会委员、台南市文献管理委员会委员、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委员、高雄市立美术馆典藏委员、国立台湾美术馆典藏委员、财团法人山艺术文教基金会董事、财团法人李仲生文教基金会董事、财团法人朱铭文教基金会董事。曾兼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台南大学、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开授台湾美术史。
着作:《五月与东方—中国美术现代化运动在战后之发展》、《观看与思维—台湾美术史论集》、《台湾美术评论全集—刘国松》、《台南市艺术人才暨团体基本史料汇编》、《岛屿色彩—台湾美术史论》、《府城民间传统画师辑》、《云山丽水—府城民间画师潘丽水之研究》、《岛民.风俗.画—18世纪台湾原住民生活图录》、《图说台湾美术史》、《激盪与回游—台湾近现代艺术11家》、《台湾现代美术大系—抽象抒情水墨》、《台湾美术全集25—张万传》、《美术家传记丛书—丰美.彩绘.潘丽水》、《历史‧荣光‧名作系列—林觉》、《美术家传记丛书— 阳光.海洋.林天瑞》等等。
序
前言
一、从海图到地图 From Oceanographic Chart to Map
二、认识台湾人Knowing the Taiwanese
三、城堡和铁剪刀Fortresses and Iron Scissors
四、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
五、质朴与狂野 Austerity and Wildness
六、台湾八景Eight Scenes in Taiwan
七、番社采风The Customs of the Aborigines
八、易茅以瓦Replacing Cogongrass with Roof Tiles
九、巧工意匠Skillful Technique and Novel Design
十、人神之际Between Gods and Men
十一、造形与美感Art Form and Aesthetics
十二、从简朴到繁饰 From the Simple to the Complicated
参考资料
前言
《图说台湾美术史》是一本建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美术通史性着作。如果说这本书能够有什么贡献,那可能便是将前人的丰富研究成果,编织架构到一个可能的历史支架上去,作为未来讨论的平台。此外,也透过一些可能的美感角度,对原本并不被认为是美术史料的先民文化成果,加以初步的诠释、分析。试图让台湾美术发展,回到土地的基础,人来人往,或是过客、或是归人,或是有心、或是无意,总之,台湾的文化样貌因此生发建构。
《图说台湾美术史》的撰写,是应艺术家杂志社发行人何政广的邀请,先在《艺术家》杂志上连载,以图像为主轴,按历史发展的轨迹,娓娓叙来﹔所有的分析,以美学、美感的角度切入,让读者一起发现台湾艺术人文之美,与思维表现之丰富。
《图说台湾美术史》全书计分五册,前三册分别为:(一)山海传奇(史前.原住民篇)、(二)渡台赞歌(荷西.明清篇)、(三)深耕恋曲(日治.战后篇),第四、五两册则分别为图谱与年表。
这套书的出版,完全要归功于艺术家杂志社何政广的推动、策划;几年前,他便在文建会的委託下,邀集一群艺术史研究界的朋友,策划撰就《台湾美术史纲》。可惜这本书的出版,还卡在繁冗的行政作业程序中。《图说台湾美术史》採取另一种论述的角度和方法,降低了历史发展的细琐陈说,回到美术文物本身的图像和美感。
要感谢所有走向前面的伟大研究者,包括许许多多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的前辈们,本书大量引用他们的研究作基础,也感谢所有应允图版提供的前辈、朋友们,如有不週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至于所有图版的收集、汇整,以及文稿的打字、润饰,都是内人陈雪美的辛劳,在此一併致谢。
期待读者们一同见证台湾美术的发展与成果,在许多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再进一步探讨、修正。让我们以能共同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台湾美术史为荣。
在深入了解《图说台湾美术史II:渡台赞歌(荷西‧明清篇)》之前,我对台湾美术史的认知相对零散,多半是零星的片段。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为我缺失的拼图找到了重要的组成部分。荷西时期,我脑海中浮现的更多是历史事件和政治格局,但“美术史”的切入点,让我看到了另一个维度。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在台湾留下的足迹,除了贸易和殖民,在视觉艺术上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是宗教壁画、建筑装饰,还是他们带来的生活物件?我期待书中能详细描绘这些痕迹,并且分析它们如何与当时岛上的多元文化发生互动。而明清时期的篇章,更是我关注的重点。大规模的汉族移民,无疑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我很好奇,在那个时期,台湾的民间艺术,如庙宇的雕刻、传统服饰的纹样、剪纸艺术、戏剧脸谱等,是如何在吸收本土文化和外来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风格的?“渡台赞歌”这个词,也让我联想到那些反映移民艰辛历程、祈求平安顺遂、以及建设新家园的艺术创作。这本书能否通过大量的图例,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艺术风貌,并理解艺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或许是重要的社会记录,或许是精神寄托?
评分对于《图说台湾美术史II:渡台赞歌(荷西‧明清篇)》我抱有极大的期待,尤其是在“渡台赞歌”这个副标题的引导下。它触及了我对台湾历史文化中最感性、也最富于生命力的部分。荷西时期,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文化的痕迹却不容忽视,例如那些留下来的宗教建筑、绘画和器物,它们承载着殖民者的信仰与审美,同时也可能在与原住民的交流中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而明清时期,则是大规模移民潮的到来,这是台湾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本土艺术风格逐渐成型的关键阶段。我非常好奇,在这段时期,来自福建、广东等地的移民,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以及艺术传统?这些传统又是如何在台湾这片新的土地上扎根、发展,并最终形成具有台湾特色的艺术表达?书中对“赞歌”的诠释,是否会聚焦于那些歌颂勇气、勤劳、希望和家园的艺术作品?或者,它会深入挖掘那些在艰辛生活中迸发出的艺术火花,即使是粗糙的木雕、朴素的彩绘,也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不同于宏大历史叙事的视角,从艺术的细节中,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让历史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
评分《图说台湾美术史II:渡台赞歌(荷西‧明清篇)》这个书名,已经激起了我探索台湾早期艺术的强烈愿望。我一直对历史上的艺术发展轨迹,特别是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独特风格感到着迷。荷西时期,虽然时间跨度不长,但却是台湾近代史的开端,当时的艺术活动,即使是零星的记录,也弥足珍贵。我想了解,在这片土地上,当时的主要居民——原住民,他们的艺术传统是如何与外来的殖民者(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的艺术风格产生交集,又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某些改变?那些留在历史上的建筑遗迹、祭祀用品、甚至是一些文献中的描绘,是否能在书中得到详细的呈现和解读?更让我期待的是明清篇章。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移民涌入台湾,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宗教文化。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细致地描绘这些艺术形式,比如庙宇建筑的雕梁画栋、民间信仰相关的绘画和造像、以及服饰、器物上的装饰纹样等,是如何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扎根、发展,并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的?“渡台赞歌”这个副标题,似乎暗示着书中会重点关注那些能够反映当时移民生活、奋斗、以及对未来美好期盼的艺术作品。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性的美术史梳理,更能以鲜活的例子和生动的图文,带领我“听”到那个时代艺术家们所唱出的,关于勇气、希望和家园的“渡台赞歌”。
评分我对《图说台湾美术史II:渡台赞歌(荷西‧明清篇)》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台湾历史文化变迁过程的强烈好奇心。这本书将视线聚焦于荷西明清时期,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着实令人振奋。荷西时期,台湾作为东西方交汇的港口,必然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梳理当时艺术领域内,来自欧洲(西班牙、荷兰)的元素与本土原住民文化如何碰撞、融合,并可能催生出一些早期具有融合性的艺术形式。例如,在宗教艺术、建筑风格、甚至器物设计上,是否能看到这种跨文化交流的痕迹?而进入明清时期,随着汉族大规模的移民,台湾的文化版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如何展现这种变化在艺术上的体现,尤其是我很想了解,那些来自闽粤地区的移民,他们将怎样的传统艺术带到了台湾?又是如何在台湾这片土地上,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以及与原住民的互动,发展出独具台湾特色的艺术风格?“渡台赞歌”这个富有诗意的副标题,让我联想到书中是否会着重探讨那些能够体现移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对故土的思念、对新生活的憧憬,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创造美的艺术作品?我希望它能用丰富的图像和精炼的文字,为我打开一扇理解台湾早期艺术发展脉络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深邃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让人迫不及待想翻开一探究竟。尽管我并非美术史的专业研究者,但对台湾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最近了解到这本《图说台湾美术史II:渡台赞歌(荷西‧明清篇)》,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其承载的分量,它不仅仅是一部美术史的梳理,更像是一首描绘台湾早期移民与艺术交融的宏大叙事。我非常期待书中能以生动详实的方式,展现荷西时期西班牙人与荷兰人带来的异域艺术风格如何与本地文化碰撞,又在明清时期,随着汉族移民的迁入,又演变出怎样的本土特色。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艺术符号、绘画技法、建筑风格,甚至是民间工艺,是否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踪迹?我尤其好奇,在那个充满挑战的拓荒年代,艺术家们如何汲取灵感,将时代的痕迹、生活的艰辛、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融入他们的创作之中。这本书的“图说”二字,也预示着丰富的视觉资料,这对我这样的视觉型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我希望它能用精美的插图,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艺术脉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