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觉得《百丑图》应该出第二集,心虽向往,谈何容易?有人说了句:「这件事你不做,恐怕就没有人做了!」激励性甚强,好,做!这下好像是欠下了债,欠债要还,就在这资料难寻,求訉无门的状况下,起锚了!
《皕丑图》不是「二百个丑图」而是「又一百丑图」,里面还是一百张相片、一百个角色、一百段小说明,是一百个,出版社没偷工减料。
【一】
加官晋爵
加官
京剧旧规,凡喜庆办寿之堂会戏,第一出前必先跳加官,是以生行或丑行应工。穿红官衣,或加官蟒,戴加官脸子(面具),持牙笏,以醉步上场,做祝福动作,并展加官条子,上写「天官赐福」、「普天同庆」等吉祥祝词。如某人大寿,也可写某人「万寿无疆」等贺词;当每年春节初一开台,也必有跳灵官、跳财神及跳加官的表演。
记得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初,在北平西长安街「长安大戏院」开幕后十一天,同街迤东,新建的「新新大戏院」开幕,富丽堂皇,舞台两侧有画龙的纱帷幕,观众看不见文武场工作人员,很是新颖,是由马连良、万子和等人集资兴建的。开幕第一天第一场,是由马连良跳加官,下场前转身、去面具,以本脸答谢观众。算来七十五年了,记忆犹新。
【二】
打城隍
假城隍
《打城隍》是一出闹剧,也是垫戏,丑角应工。上场必先唸一段数板,我每每是唸:「正走之间抬头看,眼前来到城隍殿,城隍殿真好看,花樑花柱花阁扇……」因为有点应景,演出可长可短。
是说秦始皇修造万里长城,捉拿懒人填馅,张三、李四等三人分扮假城隍、判官、小鬼,为避过差人耳目。最后因差人许愿仍抓不到人,气极而打城隍,再捉不到人又打判官,继而小鬼,但都是一个人挨打,以为笑谑。
作者简介
吴兆南
国宝级相声艺术家,1926年1月14日生于北平市,本名照南,字宗炎,艺名兆南。
幼读北平育英中学,毕业于中国大学经济系。
师事相声泰斗侯宝林先生。
自1949年从事相声及京剧表演至今,曾获颁「薪传奖」、「金鼎奖」、「文化奖」、「金曲奖特别贡献奖」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终身成就奖」……等诸多奖项;2009年获选为台北市「传统艺术保存者」。
所出版《相声集锦》等作品300余段,为中国相声史上音像出版数量第一人;「从前说相声是为了活着,现在活着是为了说相声」为其不朽名句。
A.吴兆南 跳加官
1.加官晋爵 加官
2.打城隍 假城隍
3.打城隍 假判官
4.打城隍 假小鬼
5.打面缸 大老爷
6.打面缸 四老爷
7.渭水河 武吉
8.落马湖 樵夫
9.落马湖 于亮
10.宇宙锋 门官
11.穆柯寨 穆花
12.打皂王 小鬼
13.金钱豹 猪变小姐
14.金钱豹 杜保
15.九更天 侯花嘴
16.九更天 侯妻柳氏
17.奇冤报 刘升
18.武松打虎 酒保
19.武松杀嫂 武大魂
20.打樱桃 关大叔
21.铁笼山 迷当
22.琼林宴 葛虎
23.黑驴告状 屈申
24.探亲家 胡氏
25.十三妹 白眼狼
26.十三妹 黄傻狗
27.十三妹 赛西施
28.佟家坞 欧阳德
29.春秋配 石敬坡
30.鸳鸯泪 凤承东
31.盗仙草 丑鹤童
32.嫦娥奔月 兔儿爷
33.嫦娥奔月 兔奶奶
34.四进士 刘题
35.逛灯 二和尚
36.逛灯 白先生
37.艳阳楼 贾斯文
38.铜网阵 沈仲元
39.送亲演礼 傧相
40.借东风 坛童
41.摩天岭 毛子真
42.四杰村 朱彪
43.打曹豹 曹豹
44.斩黄袍 韩龙
45.铁弓缘 陈母
46.小放牛 牧童
47.蟠桃会 李铁拐
48.孔雀东南飞 焦母
49.顶花砖 常天保
50.过霸州 徐大汉
51.双怕妻 石佑
52.打瓜园 陶洪
53.走麦城 傅士仁
54.走麦城 孟达
55.御果园 建成
56.御果园 元吉
57.渡阴平 黄皓
58.定军山 夏侯尚
59.白水滩 抓地虎
60.樊江关 扛枪人
61.红娘 琴童
62.阴阳河 倪目
63 野猪林 薛霸
64.黑风帕 高来
65.安天会 土地
66.恶虎村 丁三把
67.湘江会 齐王
68.回荆州 丁奉
69.浣花溪 史献城
70.生死恨 老尼姑
71.生死恨 胡为
72.战太平 花安
73.摘缨会 襄老
74.七星庙 崔子健
75.大名府 李固
76大名府 阮小二
77.大名府 醉皂吏
78.大名府 时迁
79.战宛城 胡车
80.九龙杯 王伯彦
81.九龙杯 杨香武
82.刺巴杰 胡理
83.请清兵 乌里布
84.小上坟 刘禄景
85.取金陵 胡福
86.长坂坡 糜芳
87.取桂阳 赵范
88.贺后骂殿 苗宗善
89.五人义 地葫芦
90.独木关 张士贵
91.路遥知马力 日久
92.盗银壶 看壶人
93.锁五龙 程咬金
94.取帅印 程咬金
95.虹霓关 程咬金
96.选元戎 程咬金
97.观阵 程咬金
98.醉打山门 酒保
99.李家店 孙利
100.莲花湖 大鼻子
推荐序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姜昆序
我六十岁生日的前几天,曾经尊吴兆南先生之嘱,为怹的《百丑图》一书,写下了一篇小文忝作为序。
四年过去了,又一次看吴先生,他考我:「认识这个字吗?」这是两个「百」字放在了一起。
活了六十多年,念了十几年书,搞相声创作,也算与文化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认识不下几千汉字,凭良心讲,头一回看见把两个「百」字搁一块儿写出来的!「老爷子,这是字吗?」回答非常肯定:「有!这个字读音念『闭』,当两百讲!」我一听乐了,这要是写万字,一张A4 的纸盛得下吗?!
我以为是笑谈,随手查了一下随身带的iPad,嘿!一个端端正正的「皕」字就在汉字的检索里面。我立马汗颜,太孤陋寡闻了!
吴先生告诉我,他要出《皕丑图》,把第二百个京剧丑角的形象造型,扮上,拍照,出书!
听听,年近九十的老人,就是您有这精力,有那么多出戏吗?
吴先生相声、戏剧,两下锅,双打锣。
听我的前辈讲过,相声和京剧的丑行,有一定的因缘。侯宝林先生就把相声的起源追溯到唐代的参军戏。
研究艺术历史的人都知道,唐代参军戏是以讽刺、滑稽为主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般人都说京剧,生旦净末丑,丑行排在最末。其实,在梨园行,在过去的老戏班子里,都知道有以丑为「尊」之说;也曾有在后台必须丑行演员先动了第一笔,其他行当才能开始化妆扮戏的规矩。
侯宝林先生学艺的开始,就是学京剧的,后来改行说了相声。他告诉过我,丑角,无不行,百行通。丑角得能演形形色色人物,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男女老少,聋哑残瘸;上至皇帝百官,下至旗牌骡夫;文人墨客,草莽豪杰,无所不能。
中国戏曲到了宋代,已经逐渐成熟。宋杂剧中副净和副末,就是丑角的行当。
他们在剧中插科打诨,活跃戏剧气氛。川剧中的丑行,高甲戏中的丑婆,豫剧中的县官等等,都有丑角艺术的精湛展现。
别看称谓为丑,在戏剧的表演中,无丑不美!丑角在表演中,在装扮和表演上借鉴了许多小生和花旦的许多元素。蒋干、汤勤、张文远的风流倜傥;时迁、邱晓义、杨香武的侠肝义胆;崇公道忠厚、善良;《秋江》里的老船夫的风趣的幽默……丑角艺术家的精心刻画,使每一类型的人物,既有丑行共同的艺术特色,又有各自鲜明的人物特点,每一个在舞台上的形象都栩栩如生,传世不衰。
戏剧评论家们说:「丑其美,以己之丑,使观众开心;以己之丑,揭坏人之丑;以己之丑,鞭挞社会之丑;以己之丑,盼人间不再有丑。丑角如清泉在涤污中,自己也成为浊水而消亡。」丑中见美是京剧丑角艺术的最高美学境界。
在北京,许多戏剧名家拜书法家欧阳中石为师,我不解其意,去问究竟。于魁智先生告诉我:「昆哥,老先生肚子里宽敞,会的戏太多。现在几乎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给我们说戏,都得服呀!」
我恍然大悟,原来太多的东西不学,就失传了!
我问吴先生:京剧里有二百出丑角的戏吗?他说:「挖呀!」
我相信,对于吴先生来说,这不仅是个力气活儿,这还是个传统戏剧挖掘的大工程呀!
姜昆2013 年7 月底匆就于旅途中吴先生还说,丑行从大类上就分文丑、武丑,细分类还有官衣丑、方巾丑、褶子丑、茶衣丑、老丑、矮子丑等,各自丑行都有扮相表演的规范。光鼻樑子上的豆腐块儿,就有着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白粉块……
我说,打住,这两百出您得折腾到什么时候?怹说,慢慢凑呀!
可没想到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吴先生打来电话:「《皕丑图》工程基本完成!」这回,我得真叫一声老爷子了,您真行呀!
问我那序写的怎么样了!我的妈哟,我还没动笔呢!
我为吴兆南先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精神所折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位老人志在万里,让我这60 多岁的年 青人都追不上呀!如何是好?
赶紧抄笔。老爷子催得急,写上上面的话,不知道能不能为这本《皕丑图》,作一点说明。
自序
朋友觉得《百丑图》应该出第二集,心虽向往,谈何容易?有人说了句:「这件事你不做,恐怕就没有人做了!」激励性甚强,好,做!这下好像是欠下了债,欠债要还,就在这资料难寻,求訉无门的状况下,起锚了!
《皕丑图》不是「二百个丑图」而是「又一百丑图」,里面还是一百张相片、一百个角色、一百段小说明,是一百个,出版社没偷工减料。
《吴兆南之皕丑图》这个书名,宛如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引子,立刻勾起了我作为一位艺术探索者的浓厚兴趣。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突破传统框架,带来全新视觉体验和思想启发的艺术作品。吴兆南先生,或许是艺术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星辰,而“皕丑图”的出现,则像是一道神秘的光束,指引我前往一个未知的艺术秘境。在我看来,“丑”并非总是与负面情绪相关,它可能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一种生命顽强的印记,甚至是一种超越表象的深刻之美。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一睹吴兆南先生笔下那些“皕丑”的姿态,感受它们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现精美的画作,更能够深入探讨吴兆南先生创作“皕丑图”的缘由、过程以及他所试图传达的艺术理念。这对我而言,将是一次对“美”的重新理解,一次对生命多元形态的深刻感悟,一次对自身审美边界的拓展。我坚信,这本书将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艺术之门,让我以更宽广的胸怀去欣赏那些不被世俗所定义的美。
评分当我第一次遇见《吴兆南之皕丑图》这本书时,它如同一声古老的号角,在我沉寂的艺术感知领域中奏响。我是一位痴迷于探寻艺术独特魅力的读者,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打破常规、引发深度思考的作品。吴兆南先生这个名字,对我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发现,而“皕丑图”这个组合,则自带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在当今这个崇尚“完美”与“精致”的时代,“丑”似乎成了一种被遗弃的角落。因此,一位艺术家选择将“丑”作为创作的基石,这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我无比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吴兆南先生如何用他的画笔,将“丑”这种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视觉呈现。我猜测,这不仅仅是描绘外形的奇特,更可能是一种对生命韧性、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挖掘。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次前所未有的艺术洗礼,让我学会欣赏那些不那么“光鲜”却同样充满力量和生命力的存在,并重新审视“美”的定义,认识到它拥有更为广阔和包容的内涵。
评分《吴兆南之皕丑图》这个书名,如同一个古老而充满力量的符号,瞬间攫住了我的目光。我一直对那些敢于突破常规,探索艺术未知领域的作品情有独钟。吴兆南先生,这个名字对我而言,带着一种神秘的召唤感,而“皕丑图”的搭配,更是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和谐、完美,而“丑”似乎成了一种被遗忘或被排斥的概念。因此,一位艺术家能够以“丑”为主题,并将其融入艺术创作,这本身就带有一种非凡的勇气和深刻的哲学意味。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本书中,看到吴兆南先生是如何以他的画笔,将“丑”这一概念具象化,又是如何从中发掘出其独特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我猜想,这绝非仅仅是描绘令人不适的形象,而更可能是一种对生命本质、对人性深处复杂性的深刻剖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颠覆我以往的审美认知,让我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欣赏艺术,去理解那些不被主流所接纳的事物,并从中发现它们同样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吴兆南之皕丑图》这个书名时,一种强烈的艺术求知欲便被点燃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挑战传统审美观念,并挖掘出事物深层内涵的艺术作品充满兴趣。吴兆南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可能接触不多,但“皕丑图”的组合,却预示着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我迫切地想知道,吴兆南先生是如何理解和描绘“丑”的?在我看来,“丑”并非全然的负面,它可能蕴含着生命力、真实性,甚至是一种独特的、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美。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作,那些可能不符合大众审美标准,但却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作品。同时,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对吴兆南先生创作理念的解读,了解他为何选择“丑”作为主题,以及他试图通过这些作品传达怎样的信息。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绘画技巧的欣赏,更是一次对艺术边界的探索,一次对“美”的重新定义,一次对生命多元形态的深刻体悟。我希望它能引导我,学会用一种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审视世界,并在那些不那么“完美”的事物中,发现令人惊喜的艺术价值。
评分当我第一次与《吴兆南之皕丑图》这本书不期而遇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冲动便在我心中萌生。我是一位热衷于探索艺术边缘地带的读者,总是被那些敢于挑战传统,直面复杂现实的作品所吸引。吴兆南这个名字,在我的艺术知识库中或许还是一片空白,但“皕丑图”这个响亮而略带挑衅的词汇,却瞬间点燃了我对未知艺术的渴望。“皕丑”,这两个字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与张力,它挑战着我们约定俗成的审美观念,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美”的定义。我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吴兆南先生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呈现一个关于“丑”的全新世界。我猜想,这不仅仅是对外在形态的描摹,更可能是一种对生命内在力量、对人性深处幽暗面的探索。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领略到吴兆南先生的艺术才华,理解他对“丑”的深刻理解,并从中获得对生命、对艺术、对人性更为广阔的认知。这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画册,而是一次对固有观念的挑战,一次对灵魂深处的叩问,一次对艺术边界的拓展。
评分当我小心翼翼地捧起《吴兆南之皕丑图》时,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我正即将推开一扇通往未知艺术殿堂的大门。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那种恰到好处的质感,让人在触碰的瞬间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方对艺术的尊重。“皕丑”二字,在我脑海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丑”?是颠覆性的、挑战传统的,还是是一种深邃的、不易察觉的内在美?我热切地期待着,吴兆南先生能够用他的画笔,为我们呈现一个全新的“丑”的世界。在我的想象中,这或许不是我们日常认知中的那种令人不适的丑陋,而是一种经过提炼、升华,甚至带有某种神性的“丑”。它可能象征着生命的顽强,象征着不屈的精神,又或者是一种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本书的扉页中,寻觅到关于“皕丑”的起源,了解吴兆南先生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初衷与灵感来源。我希望它能引导我,学会用一种更宽广、更包容的心态去欣赏艺术,去理解那些不被主流审美所接纳的事物,并从中发掘出它们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对绘画技艺的展示,更可能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存在、关于美的哲学探索。
评分《吴兆南之皕丑图》这个名字,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我是一个对传统艺术有着深厚感情的读者,但同时,我也渴望被新鲜的、具有挑战性的艺术理念所触动。吴兆南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可能并未深入了解,但“皕丑图”的组合,却瞬间抓住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象着,在这个普遍追求“美”的时代,有一位艺术家敢于将目光投向“丑”,并且不是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其内涵,将其提升到艺术的高度。“皕”字,本身就带有数量庞大、众多之意,这是否意味着吴兆南先生以极其丰富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丑”?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突破常规的形象,那些在传统审美观念中可能被斥为“怪诞”或“粗俗”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吴兆南先生是如何在这些“丑”的表象之下,挖掘出深层的精神内涵,它们或许是人性的弱点,或许是社会的病态,又或许是生命在挣扎中展现出的独特力量。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一次对“美”与“丑”二元对立的深刻反思。我期待它能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以及在看似丑陋的事物中,我们又该如何去发现和欣赏那些隐藏的价值。
评分《吴兆南之皕丑图》这个名字,如同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咒语,瞬间将我拉入了一个未知的艺术世界。作为一名对视觉艺术充满热情并不断寻求新知的读者,我总是被那些能够挑战常规、引发思考的作品所吸引。吴兆南先生,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是崭新的,但“皕丑图”的组合,却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在当代社会,我们往往被教导去追求完美和和谐,而“丑”似乎是一个被刻意回避的词汇。因此,一位艺术家敢于以“丑”为主题,并将其升华为艺术,这本身就具备了一种非凡的勇气和深刻的洞察力。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本书中,探寻吴兆南先生笔下的“皕丑”究竟呈现出何种形态?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社会批判,是生命在困境中挣扎的写照,还是某种更加抽象、更加形而上的艺术表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精美的画作,为我打开一扇理解“丑”的新视野,让我学会欣赏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却同样充满力量和生命力的事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引发我对“美”的本质的深刻反思,认识到美与丑并非绝对对立,而可能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吴兆南之皕丑图》这本书的标题时,一种强烈的冲击感便油然而生。我是一位资深的艺术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打破我固有认知,引领我走向全新艺术领域的作品。“皕丑”二字,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反叛精神和哲学深度,它挑战着我们对美的传统定义,引人深思。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吴兆南先生如何用他的画笔,去解构和重塑“丑”的概念。我设想,这不仅仅是描绘一些外形怪异的生物或人物,而更可能是一种对生命本质、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我好奇,在吴兆南先生的艺术世界里,“丑”是否也拥有生命力、拥有灵魂,甚至拥有超越“美”的某种力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图例,展现那些令人震撼的作品,同时,我也希望能够读到关于这些作品创作的背景故事,以及吴兆南先生本人对“皕丑”的独特解读。我相信,这会是一次颠覆我以往审美的旅程,让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艺术,去理解那些不被主流所接受的事物,并在其中发现令人惊叹的价值。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本关于勇气、关于探索、关于重新定义“美”的哲学书。
评分这本《吴兆南之皕丑图》真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就预示着它绝非寻常读物。翻开书页,那扑面而来的墨香,仿佛将人带回了那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年代。我迫不及待地想探寻吴兆南先生究竟以何种方式,将“皕丑”这两个看似矛盾却又充满张力的概念,注入到他那令人惊叹的画作之中。我尤其好奇,他笔下的“丑”,是纯粹的形体扭曲,还是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是世人眼中不被接纳的奇特,还是画家内心深处对某种真相的执着描摹?在如今这个追求极致完美、滤镜横行的时代,敢于直面并歌颂“丑”的艺术家,本身就有着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皕丑图》这个名字,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挑战着我们固有的审美观,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美”的定义。我渴望在这本书中,不仅看到精美的复刻画作,更能读到吴兆南先生创作时的心路历程,那些隐藏在笔触背后的故事,那些对“丑”的独特解读,那些超越时代、直击灵魂的艺术表达。我期待它能打开我全新的视角,让我学会欣赏那些不那么“完美”,却同样拥有生命力和独特魅力的事物,甚至是在“丑”中发现令人着迷的美丽。这绝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我预感它会是一次深刻的艺术启蒙,一次对固有观念的挑战,一次对内心深处审美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