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写道理、留言寄思,作者以为深受梦境启发。
人文化成的世界里特别纤细的一面,那是进入梦里才感受得到。
本集子内各作品不论是在畅叙道理,还是在跟人互动,或是在留言寄思,都掺杂了两个世界(梦境与人文世界)的感悟成果。而所以用「微雕人文」命名,是为了喻示写作在很多时候是「深致有自」的,而那细微的感触则缘于梦境的多方含摄;出了那个世界,我们可能都无以启动灵敏巧思。
本书特色
本集子内各作品不论是在畅叙道理,还是在跟人互动,或是在留言寄思,都掺杂了两个世界(梦境与人文世界)的感悟成果。
作者简介
周庆华
台湾宜兰人。中国文化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台东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现已退休,专事写作兼作文学服务。出版有学术着作及文学创作等六十余种。
序:从梦境说起
卷一 短论
华语叙述在后全球化时代所能扮演的角色
台湾文学研究博硕士论文小体检
台湾当代出家人的文学创作
佛教与文学结合的新纪元
侠客的两重命运
易卦编排的哲学思考与方法
另类发声
卷二 讲录
佛教的当代变貌与俗化迷思
历史文本的建构与解构
佛光学与佛光山的文化事业
卷三 小札
随想
据题抒意
卷四 纪游
澳洲佛教道场参访
马来西亚‧南非佛教道场参访
卷五 信函
调寄学界朋友
回应学生
联系出版人
给师长
卷六 序文与书评
《从前从前,有一个小王子》推荐序
《狂狷》序
《小题大作》序
《如云集》序
《沸言》序
《未悟‧通杀》序
《还在想》序
澹然可人的诗梦世界──《今夜好想流泪》序
上帝也料想不到的点子──《创意作文写作魔法书》序
她的诗会说故事──《邂逅之后》序
都是情场失意人──读《手套与爱―渡也情色诗》
一套好玩的书──读柯品文《创意作文写作魔法书》
新仙学到底说了什么──陈撄宁着述论评
童书出版知多少──洪文琼着述论评
卷七 诗词
古体律诗绝句
词曲
卷八 对联
题景物
嵌字书赠友朋
卷九 长论
偷窥台湾──「广播早操的对话」
揭谛与开新──中国传统文学哲学的当代转化发微
语文教育研究在后全球化时代的终结与新生──以台东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为典范的相应的思考
附录
王万象教授赠送诗词
用写作改变世界──周庆华教授/彭正翔
时空旅次的呢喃──试论周庆华的小诗景与诗境/王万象
周庆华着作一览表
序
从梦境说起
《列子‧周穆王》记载了一个老役夫的故事,说他白天为主人勤劳治产,从不怨嗟,别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想要劝他留点体力,但他却说:「我白天为人奴仆,固然辛苦,但晚上梦到自己做了国君,快乐无比,有什么好叹恨的?」这种一半为奴仆、一半为国君的人生,听起来很玄妙,我自然无缘亲历,但回首生平,却为日夜经历的几乎为截然两个不同的世界所困惑。
从有记忆以来,凡是入梦,就进到一个异于现实的时空,经常没有明显的座标,也少有醒着所接触的事物,更别说梦境里的那些人多半是陌生的!有时也想试着採用佛洛伊德(A. Freud)或容格(C. Jung)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那些梦境的缘由,只是在追溯自己繁复不已的做梦实务后,却很难相信那些都是性欲的变种或原型的体现,倒是一种灵异学的观点常浮出我的脑海。也就是说,那些梦境可能是累世记忆的逬现,或是灵魂出体到了别的空间,或是有其他灵体来相会。因此,除了少数绮梦,其余都在醒后备觉疲倦,也许梦中自己的灵体已经出入或跟其他灵体交接无数回了。
曾经想过,趁醒来记忆还鲜明的时候,赶快把梦中经历的纪录下来,那铁定是另一个人生;但线索常在瞬间被杂事打断,以至因为费于拼凑而放弃,迄今一直没能有翔实一点的追记。不过,回顾从年少到现今所做的梦,却有某些「阶段差异」的迹象。如小时候常梦到怀抱巨石从吊桥滚落;稍长外出求学反多梦见徒手在空中飞翔;后来进入学术界所梦的一改变成跟他人搏斗或被仇人追杀,即使还能腾空,也是仓皇躲避,过程都极为惊险紧张;如今从教职退下来,以为可以闲逸一阵子了,但没想到梦境更加零碎纷乱,全然不是白昼所能复制想像。偶尔听见有朋友长年夜夜罕梦,实在羡煞!我这辈子,大概无缘不跟另一个莫名其妙的世界发生关系。
虽然梦中情境多非我所能预料,但某些经历却也让我觉得有宿缘的可能。好比几年前,跟一位宗教师常在梦里相遇,有一次我们随许多人在山路行走,他说徒弟都不理他,没人扈从,我看他病得很重,爬不上去,就揹了他一段;又有一次,我邀他去夜市,他欣然允诺,但需要戴一顶帽子掩饰身分,没想到才出门不久,就被他的徒弟拦住,对方以好像逮到小偷的口吻说:「别以为化妆,我就认不出你来了!」这让我醒后笑到差一点岔了气!以我对他的了解,这种事上辈子很可能有过。后来我以一首诗希望他「来世别再轻许收徒╱给爱也是」。
还有一位曾经过从甚密的师长,我梦见他带着我们几个弟子,去偷馆藏的一幅画,得手后搭计程车离开,但他没说要给我们这些帮手什么报酬,反而把画卷一卷放进了他的背包。我醒后,甚为怅然!对照他平常的作风,类似体恤不到别人的情况是有的,只是很难想像累世中有可能配合他去干这种勾当。其实,我依稀记得,我们是去参观画展,怎么中途变了调?至今我还在纳闷这件事。
有时候,我没有兴趣交接的政治人物也会入梦来。像马英九,2000年总统大选时,他在当台北市长,很多人要拱他出来竞选,他大概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所以忍住了。当时我看情势,早晚那总统大位是他的,于是那种感觉就延续到梦中,在一次「他致信于我」的盛意后,依例为他写了一副嵌字联:「英雄先誉听喝彩,九五至尊看加身」。联语有部分是醒后续成,只不过它没有机会送出罢了,毕竟先前我们仅在一场研讨会中照过面而已。
上述这些比较有剧情的梦,还鲜活的留在记忆底层,必要时都会唤起再让它们回转一遍;此外就都属于芜杂断片,经常像泡沫一样,风一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然,也有些让人感到麻渣不快的梦会如影随形,甩都甩不掉。正如过去有位同事,担任主管,把整个单位搞得乌烟瘴气,我跟他闹翻后,就在梦里发现他把我送他的一本书,狠狠的摔在地上,至今我一想起都还感觉得到那重重的落地声;又如我退休前所面临的学校系所整併案,被某研发长摆了几道,申诉无门,等一切定调后,竟在梦中跟他打了一架。我们研究生知道后,问我:「打赢了吗?」我说:「当然,他那么瘦小,根本禁不起一捶!」似乎这样该气平了,其实并没有!只要忆起那段被欺凌的过程,就觉得那一拳还在寻找回敬的快意!
比起太多倏兴忽灭且细碎不堪的梦境,这些偶现略带「完整性」的遭遇,似乎有要暗示或象征什么,但又不知确切的指向,到头来还是要「放它过去」,否则就得陷入精神分析学家那种强为解会的焦灼里。然而,话说回来,分佔人生一半的梦中世界,不可能完全没有意义。在我的经验中,梦境除了异常奇诡,它的丰富变化性还远超过现实生活,可以说场域要多宽广就有多宽广;在那里面纵使会有「补偿」或「慰借」,但更多的是「失去」、「惊恐」和「疑惑」,只是都难以理解它的来龙去脉。因此,倘若要说我们能够掌握人生,那也不过是被无数不确定的因素所制约,当中最大宗的就是做梦,那是无论如何也无从规画、执行和评估的,但遇到时却又真实得很。
史蒂芬斯(A. Stevens)的《大梦两千天》里提到,所有的释梦人都像是在黑暗中摸象的半盲人,以为摸到了整只象,「其实只摸到了象鼻、象腿、象尾。而佛洛伊德摸到的显然是象的生殖器官」。这比喻的还算传神,但他本人仅遵循容格的集体潜意识路数,不免又落入他所嘲讽的摸象行列,终究没有显现出新意。我会用现象学家的方式,把那无法理寻的梦境加上括号,让它继续主宰一半的人生,然后留意存在于罅隙中可能的「微雕」的信息。
所谓可能的「微雕」的信息,是说在我们所经历的人文化成的世界里,有特别纤细的一面,那是进入梦里才感受得到的。不就有两个现成的例子:一个是数学家卡登(J. Cardan)写下他着名的《论微细之物》,每当他疏于写作,梦就会以强大的力量催促他;一个是发明现代小提琴弓的作曲家塔尔蒂尼(G. Tartini),曾经困折于完成一首奏鸣曲,有一天晚上梦见海滩有支瓶子,里面有个魔鬼恳求放他出来,双方约定魔鬼要帮塔尔蒂尼完成这首曲子,事后塔尔蒂尼醒觉,立刻尽可能的回想而抄下写出〈魔鬼奏鸣曲〉,这是他最受人称颂的乐曲,但他仍感叹道:「这首曲子是我写过最好的,但跟梦中的曲调比起来,还是差太多了。」类似受到梦感而成就非凡的例子,应当不少,像完成鉅着《野性的思维》的李维史陀(C. Lévi-Strauss)和发明相对论的爱因斯坦(A. Einstein)等人,也都有受过梦境启发的追忆。显然做梦跟人心灵的成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我们有许多偶发的智虑,可能都源自梦境的启示,以至一个皇皇然的人文世界早已经过迷梦精微雕琢而成形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实在不敢说每一次第的写作都是「独力完成」的,因为有太多的变数隐藏在梦中那个不可测度的晦暗国度,我无从细为指证,也难以虚构描摩,却又常觉得别有力量促成。因此,集子内各作品不论是在畅叙道理,还是在跟人互动,或是在留言寄思,都掺杂了两个世界的感悟成果。而所以用「微雕人文」命名,是为了喻示写作在很多时候是「深致有自」的,而那细微的感触则缘于梦境的多方含摄;出了那个世界,我们可能都无以启动灵敏巧思。
最近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而《微雕人文:历世与渡化未来的旅程》这个书名,在我看来,就蕴含着一种深邃的哲学意味。首先,“微雕人文”这个词语,就暗示了一种对人类文明的精细打磨和深刻洞察,它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之中。我非常期待书中会如何展现“历世”的维度,是会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历史的循环,还是会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而“渡化未来”的说法,则更像是对一种哲学追求的表达,它不仅仅是展望未来,更带有改造、升华的意味,这是否意味着作者将从历史的经验中,为我们探索一条超越现实困境、实现精神升华的道路?这种将历史智慧与未来愿景相结合的宏大构想,足以让我对其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评分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一直着迷于那些在细微之处见真章的作品。《微雕人文:历世与渡化未来的旅程》这个书名,就给我一种强烈的艺术感知。我脑海中 immediately 浮现出那些精美的微雕艺术品,它们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展现出无穷的细节和深刻的意境。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以类似的方式,去“微雕”人类历史中的某些重要节点、人物或思想。我尤其好奇“历世”的部分,会涉及哪些跨越不同时代的文化元素,又会如何将它们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而“渡化未来”的说法,则让我联想到艺术作品所能带来的精神启迪和情感共鸣,它是否意味着作者将从历史的智慧中汲取灵感,为我们描绘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精神高度的未来?这种将人文精神与艺术创作的理念相融合的表达方式,让我对这本书的内涵充满了好奇。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如同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户,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微雕人文:历世与渡化未来的旅程》,光是听着就觉得是一场充满智慧与启迪的探索。我尤其对“微雕人文”这个概念感到着迷,它似乎暗示着一种细腻、深入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概括。我猜测书中会如何展现“历世”的维度,是会对历史上某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还是会通过一系列的“微雕”式叙事,勾勒出人类思想发展的脉络?而“渡化未来”的说法,更是激起了我无限的遐想,它是否意味着作者将从历史的长河中,提炼出能够指引我们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智慧和方法?这种将对过往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积极探索相结合的尝试,让我迫切地想要翻开这本书,一探究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那种朴素中透着精致的质感,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探索。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但从书名“微雕人文”四个字,我仿佛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文化底蕴,一种对人类文明精细入微的梳理和挖掘。我尤其期待书中会如何展现“历世”的维度,是将历史的脉络娓娓道来,还是会聚焦于某个时代、某个群体,进行细致的“微雕”式呈现?“渡化未来”更是给我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从历史的经验中提炼出智慧,为我们指明通往未来的方向,或者说,以怎样一种“微雕”的方式,去构建一个更加理想化的未来图景。这种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微观的视角相结合的尝试,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和魅力,足以让我对其内容充满好奇和期待,渴望一探究竟。
评分我是一名对哲学和历史都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这本书的书名《微雕人文:历世与渡化未来的旅程》恰好击中了我的“兴奋点”。“微雕人文”这个词组,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种精细、内敛、却又蕴含着深刻意义的艺术形态,它暗示着作者将以一种不同于宏大叙事的方式,去审视和解构人类文明的演进。我特别好奇“历世”的部分,是会涉及哪些具体的历史时期?又会选取哪些“微雕”的视角来呈现?是关注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角落,还是会对某个已知事件进行别样的解读?而“渡化未来”则更添了一层哲学思辨的色彩,它不仅仅是展望未来,更带有一种引导、升华的意味,仿佛作者希望通过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为我们开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一种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渡化”之法。这种融合了历史反思与未来启示的宏大主题,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