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任教大学达三十年,着作丰富,曾将词学相关论文出版为《黄文吉词学论集》。
今又将过去所发表的论文结集成书,共收三十篇,约可分为五部份:一综论,大抵在论述台湾与中国的古典文学研究状况。
二古文,探索〈报任少卿书〉等数篇古文。
三诗词,如析论明人瞿佑的《乐全诗集》、《东游诗》、《乐全续集》及佚诗等。
四语文教育,多半针对国中、高中、高职国文教材中有关古典诗歌的编选表示意见。
五书评,评介的对象包含海崃两岸出版的图书各两种。
这些论文都与古典文学有关,所以题名为《黄文吉古典文学论集》,值得学术界参考。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值得阅读的一本好书。
作者简介
黄文吉
台湾彰化县人,1951年12月生。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博士。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访问研究员。
曾任亚东工专副教授、政治作战学校中文系副教授,现任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暨国文系所教授。
从事诗词曲、文学史及语文教材研究。
着有《朱敦儒词研究》、《千家诗详析》、《宋南渡词人》、《北宋十大词家研究》、《中国诗文中的情感》、《黄文吉词学论集》。编有《词学研究书目(一九一二~一九九二)》、《台湾出版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一九四九~一九九四),附中国文学史总书目(一八八○~一九九四)》、《中国文学史参考作品选》、《唐代文学研究集成》(第七、八卷)、五南版《新大学国文精选》、康熹版《高中国文》、康轩版《国中国文》;校点有《天机余锦》;另有学术论文数十篇。
自序 i
综论
1. 台湾近四十年(1949∼1993)编撰中国文学史之成果分析 001
2. 台湾五十年来(1949∼2000)唐代文学通论综述 025
3. 台湾 1998 年古典文学研究概况与特色 037
4. 国科会文学一学门 90-94 年度研究成果发表会概述 047
5. 中国近三年来(1985∼1987)古典文学讨论会概述 065
6. 必也正名乎─谈「鑑赏辞典」 085
7. 文学鑑赏写作 115
8. 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谈皇后的文学创作 135
古文
9.〈报任少卿书〉试探 145
10. 曹操杀杨修,如何处理善后 151
11. 蓝鼎元及其〈纪水沙连〉探析 157
诗词
12. 宋诗的特质及其发展 167
13.《千家诗详析》补正 195
14. 明代运河纪行─瞿佑《乐全诗集》析论 203
15. 瞿佑返乡续曲─《东游诗》及《乐全续集》析论 233
16. 瞿佑佚诗研究 265
17. 八卦山在台湾古典诗中的意义 299
18. 唐宋词名着欣赏七种 331
19. 宋词中的「人生」探究 349
20. 文学三要素与宋南渡词人研究 379
语文教育
21. 发扬诗教,重建诗国─谈台湾国民中学的古典诗歌教育 387
22. 台湾高职国文教科书诗选之检讨与建议 397
23. 台湾高中古典诗歌教育新趋向 407
24. 台湾《高中国文》唐宋诗词教材探究─以八十四年课程标准编纂的六家教科书为例 415
25. 台湾国语文教科书之考察─以原住民文学选文为对象 457
26.《国文天地》解惑四则 477
书评
27. 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指标─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 481
28. 文学史的历史─谈《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 485
29. 我们不需要拼装车─《唐诗新赏》的资料来源 489
30. 一盏学术明灯─刘兆祐教授的《国学导读》 495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打破了我以往对古典文学研究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这类论集会充满冰冷的学术术语和枯燥的考证,但《黄文吉古典文学论集》却以一种极具人情味和感染力的笔触,带领我走进了一个个鲜活的文学世界。黄先生在论述中,常常穿插着自己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他会为屈原的忧国忧民而感怀,会为李白的浪漫不羁而拍案叫绝,也会为曹雪芹笔下人物的命运而扼腕叹息。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原本遥远的古代文学,变得触手可及。他对于《红楼梦》的解读,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他不仅仅分析了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更深入探讨了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女性命运以及作者的人生哲学。读完他的分析,我才真正体会到《红楼梦》何以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学术上的严谨,更在于它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向往,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
评分拿到《黄文吉古典文学论集》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以为又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然而,读过之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黄先生的文笔流畅,逻辑清晰,即便是在讨论一些非常复杂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时,他也能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阐释清楚。他对于历代文学批评流派的介绍,如“神韵说”、“气韵说”、“乾嘉考据学”等等,都能够结合具体的批评家和批评实践来讲解,使得这些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了生动的注脚。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意境”的探讨记忆犹新。黄先生认为,中国古典诗文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营造的“意境”,这种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是形与神的统一。他通过对王维的山水诗、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等作品的细致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意境”的精妙之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古典文学的另一面,那就是它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美学追求,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心灵的栖息地。
评分《黄文吉古典文学论集》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为细腻的体悟。黄先生在论述中,常常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例如,他在探讨诗歌的意境时,会将唐诗的雄浑与宋词的婉约进行对照,分析它们各自的时代背景和审美取向。他对于“兴”“比”“赋”等诗歌表现手法的解读,也并非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大量的诗歌实例,来展示这些手法如何被巧妙地运用,以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我特别喜欢他关于“借古喻今”这一手法的分析,他指出,许多古代文人并非仅仅沉溺于历史,而是通过对历史的借鉴,来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这种解读方式,让我看到了古典文学的生命力,以及它对于理解当下中国社会和文化所具有的深刻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古典文学并非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活着的传统,它依然能够为我们提供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
评分读《黄文吉古典文学论集》的心得,感觉就像走进了古代文人的雅集,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但书中的论述却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黄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他对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乃至元曲明清小说,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我尤其喜欢他分析《古诗十九首》的章节,他不仅仅是解读字面意思,更能洞悉其中蕴含的时代情感和个体心绪,那些关于离别、相思、人生无常的感叹,在黄先生的笔下,仿佛穿越千年,依旧能触动现代人心灵最柔软的部分。他对于不同时期文学流派的演变,也做了清晰的梳理,比如从风雅颂到田园诗,从婉约词到豪放词,他能找出其中的内在逻辑和文化根源,让我对中国文学史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这本书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艰涩难懂,黄先生的语言通俗易懂,比喻恰当,引用的典故也解释得很清楚,即便是对古典文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乐趣。我常常会在夜深人静时,捧着这本书,在黄先生的引领下,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感受文字的力量,品味古人的智慧。
评分初读《黄文吉古典文学论集》,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内容的广博与精深。黄先生涉猎的范围之广,令人赞叹,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明清小品,几乎囊括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各个重要时期和主要文体。他对这些文本的解读,并非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其肌理,挖掘其背后所承载的时代精神、社会文化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文以载道”这一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阐释,他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如韩愈的议论文、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来论证文章如何反映和塑造当时的社会思想。书中关于“神韵”和“气韵”等中国美学概念的探讨,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并非简单地罗列这些概念,而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细致分析,例如陆游诗歌中的“悲慨”之气,李白的“飘逸”之姿,来阐释这些抽象的美学范畴是如何体现在字里行间的。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我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层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