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诗经

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诗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经
  • 经典古籍
  • 中国古典诗歌
  • 民歌
  • 文学
  • 文化
  • 历史
  • 诗歌
  • 传统文化
  • 韵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抛开冷硬的课文题解,穿过层层的过度解读
杨照以平易的文字、扎实的分析
打破时空限制,直接从原典之中汲取千年智慧
透过「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
带你一次读懂两千年前的中国传统经典


  杨照全程领读、解读,中国传统经典完全解码
  附原典选摘,直取精华
  台湾新品种文库版,随身伴读

  周人征服商王朝之后,遣使者四出採集民歌,以便了解新领地里的社会状况和人心。合理的推测,最初收集的数量应该有成千上万首,经过汰选之后留下的精华,就是今日所见的《诗经》。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诗经》就是三千年前黄河畔的浮世绘。

  活在21世纪的我们,有什么必要知道三千年前的人在想甚么?过着甚么样的生活?其实,阅读不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把阅读看成一场心灵的旅行,离我们越遥远的事物,通常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奇。

  三千年来,已经出现过无数种「《诗经》导读」,有些作者主张《诗经》蕴藏着儒家义理,努力阐发其微言大义;另一些作者用自身历练或时代经验去解读,通常只能带着读者去到他们所处的时空,而非西周时代的黄河畔。杨照认为这些作品可能都偏离了《诗经》的原貌。

  杨照在《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诗经》一书里的导读简单而真实,他让读者知道《诗经》里头这些歌谣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境下创作咏唱的;歌谣被记录下来之后,人们如何利用它在不同的场合里传情达意。这就是「历史式的读法」、「文学式的读法」。

  透过《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诗经》,杨照并不打算高声疾唿「人人都应该读《诗经》」,他只是提供读者一个选择:如果你想知道《诗经》里头写甚么,不妨打开这本书,它可能最贴近《诗经》的原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照


  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新新闻》总编辑、总主笔及副社长。现为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已出版数十部文学创作及文化评论着作。长期于「诚品讲堂」、「敏隆讲堂」开设人文经典选读课程。
 

图书目录

中国传统经典选读总序

第一章 三千年的民歌
中文的独特系统
周朝人如何唱歌
封存起来的声韵
不一定是大道理
採集民歌与封建统治
诗里的副歌
「风雅颂」与「赋比兴」
声音与文字的规律
三种文类

第二章 贵族的基本教材
从关雎开始
桃树的变化
採车前子的少妇
洁净的女孩
熟读诗经的太子
贵族的对话基础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女性的声腔

第三章 庶民生活的切片
闲置的人才
妈妈的辛苦
河滨散记
悲愤的离婚女子
从怨女等成怨妇
爱情来了
热闹的青春戏谑
破碎的家庭
翻墙求爱的男子

附录:《诗经》选摘
 

图书序言

中国传统经典选读总序(节录)

  二


  阅读原典的第一个理由是:中国历史有其原初的材料,透过这些材料的累积、解释、选择,才形成了种种对于历史的叙述说法。对于中国历史有兴趣的人,听过了别人给的历史叙述说法后,应该会想要回到原初材料,一方面看看历史学者如何利用材料炒出菜餚的过程,一方面也自己去覆按检验历史叙述的对错好坏吧!

  我们读过课本介绍《诗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也听过许多从《诗经》中撷取材料来重建西周社会面貌的说法,在这样的基础上去读《诗经》,或许你会发现《诗经》的内容和你原本想像的不太一样;也可以覆按你原先对西周的认识和《诗经》所显现的,是不是同一回事。不管是哪种经验,应该都能带来很大的阅读乐趣吧!

  阅读原典的第二个理由是:这些产生于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文献,记录的毕竟都是人的经验与感受,我们今天也就必然能够站在人的立场上,与其经验、感受彼此唿应或对照。也就是,我们能够从中间读到相似的经验、感受,隔着时空会心点头;也能够从中间读到相异的经验、感受,进而扩张了我们的人生体会。源于一份史学训练带来的习惯与偏见,必须承认,我毋宁比较倾向于从原典中获取其与今日现实相异的刺激。历史应该让我们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看到人类生活的全幅可能性,进而挑战质疑我们视之为理所当然的种种现实状况。这是历史与其他学问最根本的不同作用,也是史学存在、无可取代的核心价值。

  五

  选读,不只是选书读,而且从书中选段落来读。传统经典篇幅长短差异甚大,文本的难易差异也甚大,所以必须衡量这两种性质,来决定选读的内容。一般来说,我将书中原有的篇章顺序,当作内容的一部分;也将书中篇章完整性,当作内容的一部分。这意味着,除非有理由相信书中顺序并无意义,或为了凸显某种特别的对照意义,我尽量不打破原书的先后顺序,并且尽量选择完整的篇章来阅读,不加以裁剪。

  从课堂到成书,受限于时间与篇幅,选出来详细解读的,可能只占原书的一小部分,不过我希望能够在阅读中摸索整理出一些趋近这本原典的路径,让读者在阅读中逐渐进入、熟悉,培养出一种与原典亲近的感受,做为将来进一步自行阅读其他部分的根柢。打好这样的根柢,排除掉原先对经典抱持的距离感,是阅读、领略全书最重要的开端。
 

图书试读

不一定是大道理
 
《诗经》是歌,是歌词。今天的台湾流行歌词无法充分、准确反映台湾人的生活与普遍的价值观,因而我们也就没有道理相信能够从《诗经》里充分、准确的掌握周人的生活与想法。
 
《诗经》比较能够有效反映的,是周人唱歌的场合。当时的人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状况下唱歌?在歌中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与内容?什么样的事件、什么样的情感对他们来说是适合放入歌中的?这些是我们读《诗经》时应该探问的问题。
 
读《诗经》,我们不能忽视歌的形式,包括句子的字数,句子和句子间的连结,同样句子的反覆规律,以及整首诗如何由重复及相异的句子组成特殊的结构。读《诗经》,我们还应该特别关心字与音之间的关系,认真看待形象的符号,和口舌发出的声响,中间是否有些什么固定的关系?
 
更重要的,读《诗经》,不要一开始就掉进传统的泥沼里。《诗.大序》、《毛诗》或朱子《诗集传》的解释,主张每一首诗都要有「微言大义」,都要有历史隐射或道德训诫,往往非但无助于我们接近、认识这些诗,还会让我们对《诗经》里的作品产生不必要的距离与厌恶。
 
让我们记得,在成为「经」之前,这些作品先是周人传唱的「诗」、「歌」。当他们唱这些「诗」、「歌」时,绝对没有想到有一天,其内容会变成「经」,被赋予那么高的地位,被贴附上那么庞大的意义。「诗」被抬高成为《诗经》,而「经」的定义就是包藏古代圣贤智慧真理之处,于是后人就一定得要在《诗经》里读出配得上古圣先贤的内容。
 
「经」是记录大道理的,《诗经》是「经」,所以《诗经》里一定都是大道理。如此论理是严重的时代前后错置,拿后来的定义来改写之前的作品,强迫之前的作品要包括后来规定的内容。让我们去除掉这种错置,尽量将《诗经》放回其产生的时代环境来予以解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