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论清诗「一代正宗」王士禛(渔洋,1634–1711)之成名作〈秋柳诗四首〉及当时诸名家之和作。王氏之〈秋柳诗〉构成清诗创作、诠释传统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小传统」——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秋,王氏于山东济南大明湖赋咏〈秋柳诗〉,一时和者数十人,后之和者以百数,王氏之诗名从此鹊起。王氏殁后,〈秋柳诗〉的和作仍不绝如缕,直到清末民初尚见踪影。王氏之原唱及其和作有无「故明之思」,当时后世聚讼不休,迄今仍无定论。明湖「秋柳社诗」及其后续之再创作、诠释、接受,允为清代文学史上重要事件。本书作者认为,在过去政治託寓的诠释范式外,〈秋柳诗四首〉的研究尚有更丰富的文化、理论意义。本书于既有研究范式外另辟蹊径,在诠释、考证、理论方面均有重要突破,对清代诗学研究有开拓性的意义。
作者简介
严志雄(Lawrence Yim)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合聘教授。明清文学、钱谦益研究专家。
我一直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尤其是那些能够穿越时空,触动后人心弦的诗篇。这本书,从书名来看,便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学术气质,也隐约传递着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温情与审慎。王士禛,这个名字对于许多明清文学爱好者来说,或许并不陌生,但“侧议”二字,却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它暗示着,这本书并非是对王士禛其人其诗的全面研究,而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深入挖掘他诗歌创作中的某些方面,甚至是那些不那么为人所知、却又至关重要的一面。我设想,作者必然是一位对那个时代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理解的人,他能够分辨出不同诗派的细微差别,能够辨析出诗歌中潜藏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联系。我想象着,他会如何通过王士禛的诗句,去解读这位诗人的内心世界,去呈现他与其他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他如何在这种互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这种“侧议”式的解读,无疑会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立体、更深入地理解王士禛,乃至整个清初诗坛的面貌。
评分这本《秋柳的世界:王士禛与清初诗坛侧议》光看书名,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文雅气息,仿佛能闻到淡淡的书卷香,还有一丝秋风拂过水面的微凉。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位诗人,不仅仅要看他的代表作,更要去探究他创作的语境,他身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与同时代文人的交往。而“侧议”这个词,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同寻常。它不像是那种流水账式的传记,而是更像一位细致的解剖师,从一个巧妙的角度,深入到王士禛诗歌创作的深处,去发掘那些不那么显眼,但可能更具价值的细节。我设想,作者会是一位对清初诗坛有着深刻研究的学者,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王士禛诗歌中微妙的情感变化,能够解读出他与其他诗人之间,或许是合作,或许是竞争,又或许是彼此欣赏的关系。这种“侧面”的观察,往往能让我们对人物有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认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本书中,作者会为我揭示出王士禛和清初诗坛怎样的“侧面”风貌。
评分这部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远山黛影,几株风姿绰约的秋柳,如水墨晕染般铺陈开来,光是这意境,就让人心中升起一股淡淡的怀古之情。翻开书页,字里行间流淌出的,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描摹,更是那个时代文人雅士们精神世界的缩影。作者似乎是一位极度沉迷于明清之际文史的寻访者,他没有选择那种宏大叙事的笔调,而是像一位耐心的侦探,从蛛丝马迹中勾勒出人物的轮廓,从诗歌的流派、题材、审美取向中,窥探出作者个人的心迹,以及他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微妙变化。我尤其好奇,这位王士禛,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诗歌,又能在那个群星璀璨的诗坛上占据怎样的位置?书中对“侧议”的探索,让我觉得并非是简单的列举生平事迹,而是更深入地去探究其诗歌创作背后隐藏的动机、朋友圈的互动,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与不易。这种“侧面”的观察,往往比正面描写更能触及事物的本质,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与作者一同踏上一段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寻真之旅,去理解一个“秋柳”般的人物,如何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捕捉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情有独钟,而清初时期,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其诗歌创作也必然反映出时代的脉搏。这本书的题目,“秋柳的世界”,便给我留下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印象,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秋日午后,静静地聆听历史的回声。而“王士禛与清初诗坛侧议”,则明确了本书的研究方向。我尤其喜欢“侧议”这个词,它暗示着作者并没有选择对王士禛进行全方位、正面式的描绘,而是从一个独特的、可能更具深度的角度去剖析。这让我想到,也许作者会从一些不那么显眼的诗篇中,去挖掘王士禛的内心世界;或者,他会关注王士禛与其他诗人的交往,从这些互动中折射出当时诗坛的某些生态。这种“侧面”的观察,往往更能揭示人物的复杂性,以及一个时代的微妙之处。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通过作者的笔触,去重新认识王士禛,去感受清初诗坛那些不为人知的侧面,去理解文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独特的印记。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带着浓郁的东方古典韵味。“秋柳”,象征着一种成熟、一种沉静,也可能包含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与哲思。而“王士禛与清初诗坛侧议”,则明确了本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我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清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各种文学思潮涌动,名家辈出。王士禛作为其中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创作以及他在诗坛上的地位,无疑是研究这一时期文学的重要切入点。然而,“侧议”一词,更让我感到惊喜。它表明作者并非满足于对王士禛诗歌的简单梳理或评价,而是试图从一个更具批判性、更具探索性的角度,去发掘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去剖析那些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王士禛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作为一个诗人,如何面对时代的变化,如何与其他文人进行思想的碰撞,以及他的诗歌创作,是如何在“侧面”反映出整个清初诗坛的某些特征。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我相信一定会给我带来不少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