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里
我们探索人生哲理
思索生死的奥秘
在小说里
我们寻找解析时代的密码
窥视人心深处的秘境
──有人性始有文学,有人性始有小说
本书节选十九篇英美名家短篇小说,如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马克‧吐温〈好小孩的故事〉、狄更斯〈儿童的故事〉、乔伊斯〈伊芙琳〉等名作,每篇皆搭配作者简介与内容导读,并有延伸作业,期能使读者在阅读、悦读中,更了解与亲近广深浩瀚的西洋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将带领学子在最少的阅读挫折下,对英文小说有最快的入门。
除首篇〈导论〉外,全书精选了分具浪漫、写实、自然与现代主义,风格明确、主题突出的十九篇英文经典短篇小说,配以朗读、表演或想像发挥的课程延伸作业,呈现一本好读、悦读的英美小说文学精选。
作者简介
涂成吉
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博士。现任教醒吾科技大学应用英文系助理教授,着有《克莱恩与台湾》、《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最后日子》、《悦读美国史的二十四堂课》、《由疏离到关怀──梭罗的文学与政治》、《私说三国人物》等书。
1.导论─有人性始有文学,有人性始有小说
2.詹姆士.古柏《日蚀》──美国本土文学拓荒者
3.霍桑《年轻的布朗大爷》──善与恶的人性交叉
4.爱伦.坡《弗德马先生案的真相》──浪漫黑色剧之泰斗
5.赫尔曼.梅尔维尔《提琴手》──人性宿命式悲剧
6.狄更斯《儿童的故事》──资本社会的人道写实先驱
7.安布鲁‧毕尔斯《枭河桥记事》──扭曲时空、真实谎言的创意
8.杰克.伦敦《生火》──自然中的人性原始力
9.史蒂芬‧克兰《海上扁舟》──怒海中的人性光辉
10.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无声胜有声的弦外之音
11.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短篇小说惊奇之王
12.王尔德《自私的巨人》──凄美动人的快乐王子
13.法兰克.史塔顿《美女还是老虎?》──小说的创作法宝「两难」
14.乔伊斯《伊芙琳》──小说之蒙太奇大师
15.伍尔芙《一间鬼屋》──内心更潜深处之探索
16.马克.吐温《好小孩的故事》──美国西部文学之幽默大师
17.威廉.福克纳《给爱蜜丽的玫瑰》──美国南方社会文学小说家
18.凯特.萧邦《一小时的故事》──美国女性主义小说先驱
19.史考特.费兹杰罗《一个酗酒案例》── 美国「失落的一代」与「经济大恐慌」之代言人
20.薛吾德.安德森《林中之死》──生与死的奥秘美学
自序
全世界七十亿人口中,最不妥协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绝不见一双相同指纹,这象征着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正因人性的深不可测,如同指尖纹路,千变万化,有人性始有文学,有人性始有小说,小说正是发掘此一人心深邃无底多样的生命故事。
本书最大目的,就是希望学子在最少的阅读挫折下,对英文小说文学,有最快的入门,编制上,书中的作者短评与作品分析,固然有助文选的亲近,但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让学生不因艰涩与冗长的英文,而降低阅读原文的热度与动力,否则一切也是惘然。因此,笔者在不失原味下,精简原着篇幅,并将英文生字的解说,不摆设在他页,而是直接安插其后,保持阅读流畅,不致让欣赏的感觉中断。最后,在原作的应用上,配以活泼的朗读、表演或发挥想像的作业延伸,完就一本兼具程度又好读、悦读的英美小说文学精选。
除首篇《导论》外,本书过泸与精选了分具浪漫、写实、自然与现代主义,风格明确、主题突出的十九篇英文经典短篇小说。不论作者或作品,大皆耳熟能详,极富个人写作特征之代表。大致归纳如下:
所谓「人心惟危」,「求生」成了小说中,一个极佳发掘人性的题材,史蒂芬.克兰的《海上扁舟》与杰克•伦敦《生火》分别在大海及北国冰天雪地中,写下了两种截然不同氛围的美国自然主义小说佳作。
如果你喜欢享受surprise或跌碎眼镜的快感,爱伦•坡《弗德马先生案的真相》黑色剧,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的急转弯,毕尔斯《枭河桥记事》的惊愕,法兰克史塔顿《美女还是老虎?》的两难,应该是不会使你失望的选择。马克吐温《好小孩的故事》,一贯呈现他小说乡土、直接的口语幽默,妙趣横生,读着读着,总让人不断脑海浮现《汤姆历险记》中,那位灵活、顽皮,一身是胆的西部小孩,才是马克吐温渴望的美国人格典型。
人生哲理,梅尔维尔《提琴手》,王尔德《自私的巨人》,则分别以严肃与童话两种方式表达生命中舍得、分享,平淡的意境。
小说也是精准抓住一个社会当时经济、政治及历史意义的语言密码。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与史考特•费兹杰罗《一个酗酒案例》,将美国二○年代所谓「失落的一代」,性、女人、酒的空虚颓废,一语道尽。
凯特.萧邦《一小时的故事》与威廉福克纳《给爱蜜丽的玫瑰》,前者以出乎意表的结局讽刺,后者却充满黑色、压抑的恐怖谋杀,表达对美国女性主义的悲观。
二十纪后,现代小说倾向个人内心更潜深处探索的「意识流」派,霍桑《年轻的布朗大爷》与二十世纪的乔伊斯《伊芙琳》和伍尔芙《一间鬼屋》,古今相比,让小说又有不同境界的阅读感受。
狄更斯《儿童的故事》与薛吾德安德森《林中之死》分别是十九、二十世纪,抗议资本文明生活下,对个人生活扭曲,前者借一旅人的淡定与后者由一妇人的沉重,分释了现代生死的奥秘。
当然上述笔者的整理,只是一个极大简略的分类,因为每篇小说里,都有相当不同复杂的元素、手法与象征的可议。然笔者个人倒是在这十九篇文章中,发现一些共同或者心得:
一、 创作几乎不外是个人生活经验呈现,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是小说家。
二、生死问题常涉大部文章主轴。
三、 也许是时代巧合,这些小说家大部晚景凄凉,不得善终,极端例如伍尔芙,不知这是天份作家之宿命或curse?
作者民国一○二年七月于内湖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短篇小说惊奇之王
欧.亨利(O. Henry),1862年,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小镇医师家庭,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最着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欧.亨利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牛仔、会计员、土地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当银行出纳员时,受疑挪用银行现金,被捕入狱,狱中担任医务室的药剂师时,开始认真写作。获释后,1902年移居纽约,改名欧.亨利,决心从事写作专业。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欧.亨利有很多的小说以纽约为背景,他笔下的纽约是个怪事层出不穷的大都市。
欧.亨利写小说一心目的者乃「供读者消遣」,他的作品构思新颖,幽默的语言始终贯穿,但结局绝对出人意外,让人跌破眼镜,这种出其不意,情节逆转的结尾收场,所谓「欧.亨利式急转弯」,成为了他小说中最大的特色。
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马奎斯说过「每一篇好的小说都是这世界的一个谜。」,但决定小说的引人入胜与否,谜题的揭晓技巧,终究才是关键。如果你喜欢享受Surprise或跌碎眼镜的感觉,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应该是不会使你失望的选择。这归功于他小说中最惯用和称道的写作策略―「欧.亨利式急转弯」。
欧.亨利在每篇作品,当他开始慢慢铺陈剧情的时候,总是利用读者直线的思考方式,误导歧途,其实早有一条细微的线索或精致的伏笔隐藏其中,以至于当故事推展至最高潮时,笔锋一转,倏忽之间,总是以出人意料的结尾,画下句点,读者错愕瞬间,往往先是出人意料,但经仔细一想,又会觉得其实合情合理,令人格外拍案叫绝,回味无穷。欧.亨利几乎在每一篇作品中都运用了这样的写作的佈局与技巧,让读者即使知道正面对一个说故事的「诈骗集团」,却仍「甘心情愿」期待享受被骗的惊喜。欧.亨利的小说世界如此充满魅力,这也使得大多数人只要一谈起欧.亨利的小说,立即浮现脑海的往往是某一篇故事里的情节,而不是某一篇故事中的人物;他的「欧.亨利式结局」也成了一种文学创作模式,已是许多作家模仿的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