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8
诗必然是意识的真实,现象学提供了我们发现诗之美好的一个真实管道,当现象学转向对文学进行发现时,必然成为一种对意识与真实的批判,对作者意识的再发现,使表述从繁芜中纯粹出来,让文学作品纯粹是人类意识的一种表述方式,一种形式。
我们可以运用现象学方法剖析、梳理叶觅觅、隐地、向阳、萧萧、林婉瑜、白灵、黄河浪、张默等当代诗人的诗作,期望能够在现象学的规范下,使那些隐藏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识描述性地、纯粹性地现形,进而发现意识的真实。
本书特色
本书利用哲学中的现象学作为进路,剖析梳理隐地、向阳、萧萧等知名台湾当代诗人的诗作
现象学方法转向对诗语言进行发现的初探之作
作者简介
刘益州
笔名杨寒,创世纪诗社同仁,现任台中教育大学兼任助理教授,曾获青年优秀诗人、安高诗集整理奖、中县文学奖、创世纪五十週年诗创作奖等,出版诗集《我的心事不容许你参与》、《与诗对望》、《巫师的乐章》、《杨寒短诗选》(中英对照)以及小说集《大刀歌》、《巫师的乐章》。
序 许又方
自序 意识在表述中的现形 刘益州
意识的表述形式:叶觅觅诗集《越车越远》中的「自我」表述
自我与他者的呈现:隐地《诗歌舖》中主体际性叙述之研究
他者的绵延:向阳《岁月》中自我与生命时间意识的表述
空间与行动:萧萧《毫末天地》中空间意识的呈现
爱与主体的澄明:林婉瑜《索爱练习》中的意识呈现
身体与表述:白灵《爱与死的间隙》中的存有见证
空间与他者:黄河浪《香江潮汐》中「香港」的空间表述
空间的想像与诠释:论黄河浪《披黑纱的地球》旅游诗中的时空想像
表述的视角:张默旅游诗中「物我」视角的开展──以《独钓空蒙》为讨论中心
主体际性的爱情表达
胡塞尔说:「人的全部生活都是交往的,即使当人的生活是独自经验和独白时,它也具有关于它的经验的被给予之物和认识的被给予之物的意义,这种意义暗示可能被他人接受,暗示可被他人赞同,最后暗示可能被他人有洞察力地证实。」这句话说明人在生活中是时时刻刻与他人共在,即使是个人独处或独白的时候,其独处或独白的经验意识也将可能为他人所经验到,胡塞尔更以「互为主体」的概念来阐述人际间的生活相处,并不是如物我一般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依胡塞尔的说法,人必然是与他者共在的动物,人时时将情感意识投射在他者身上,正如哈维.弗格森(Harvie Ferguson)所说:「意识在感觉之中,实际上是在每一感觉飞逝的转瞬间,负载着互为主体实在的标志。」意识随时负载着与他人互为主体的意义,与其说是与他者「互为主体」的关怀,不如说是从他者出发,认识异化、疏离的自我生命与意识的投射,是一种从自我向他者出发的情感动力,如林婉瑜〈出发〉这首诗:
每天每天
星群从西边隐没
河流朝海洋出发
我也愿意
服从时间的流变
一再一再
向你出发
痖弦指出林婉瑜「通过创作实践,她发现『篇幅短小』不是小诗唯一的特征,作为小诗属性的内在结构才是小诗更重要的特征。」在这首〈出发〉的小诗中,前后两段,前段用星群和河流的象征作为「我」和「你」主体际关系的呈现,同时星群和河流的特定方向性也隐喻时间的流动,故前段作为后段的隐喻,带出诗中「我」在时间的绵延中趋向「你」的主体际关系。然而,我们在这首诗看到诗中「我」的告白是如星群向西方、河流像海洋,「我也愿意……向你出发」,表现出「我」对「你」关系结构间的情感驱力,正如劳承万所说:「情感的本性就是力求表现出来,但是,它不直接表现为动作,而是表现在肌肉上、外周上或心灵上12。」林婉瑜将情感外化为诗,透过诗中「我」的心灵以及象征、隐喻,在「我」和「你」的主体际关系上,呈现「我」意识到、并将自我朝「你」出发,趋向情感对象的一种情感动力。
意识的现形:新诗中的现象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意识的现形:新诗中的现象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