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以《海上繁华梦》、《仙侠五花剑》两部作品在清末通俗文学之领域独领风骚,
他以报人—小说家的双重身份,实践了上海的都市文学及通俗文学,
海上漱石生的一生,见证并诠释了文人与文学与时俱进的历史事实。
本书是对清末民初武侠小说、上海都市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海上漱石生的首部综合性学术研究专着。从生平与着述、报人生涯及小说创作三个方面,对海上漱石生的职业报人与职业小说家的双重身分及其创作文本,进行了全面考证和论述。
本书特色
第一本研究「海上漱石生」的专着
作者简介
段怀清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着有《白璧德与中国文化》、《〈中国评论〉与晚清中英文学交流》、《传教士与晚清口岸文人》、《朝觐东方:理论各评传》(译着)及《苍茫难尽东西界》等。
前言
试论报人—小说家海上漱石生
大世界:海上漱石生生平、着述及交游考
海上漱石生生平考
附:海上漱石生之死
海上漱石生着述考
附:海上漱石生着述考补
海上漱石生交游考
海上剑痴为海上漱石生考
繁华杂志:报人—小说家海上漱石生研究
大报主笔海上漱石生考论
小报主编海上漱石生考论
海上漱石生与《图画日报》
梦影录:海上漱石生小说研究
论海上漱石生的社会小说
论海上漱石生的武侠小说
海上漱石生之小说观考论
海上漱石生与「鸳鸯蝴蝶派」
《海上繁华梦》考论
清末民初都市市民性的文学书写:再论《海上繁华梦》
后记
附录
晚清「小说入报」考
主笔——小说家与晚清小说中的启蒙主义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前言
试论报人—小说家海上漱石生
海上漱石生(孙家振,字玉声,号漱石,别署漱石生、海上漱石生、海上剑痴等,以海上漱石生最为着名,1864-1939)一生的经历,似乎很好地见证并诠释了清末民初沪上文人与文学与时俱进、自我调适的历史事实,亦从一个角度,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屡遭诟病的「海派」这一名词提供了一个注脚。按照海上漱石生自己所的说法,如果将他的文学生涯与报人生涯都从1890年代算起的话,一直到1939年去世,海上漱石生的职业小说家、职业报人生涯均长达近50年。在此其间,海上漱石生的职业生涯自报人始,以小说家终; 自大报报人始,以小报报人终。 这种职业报人和职业小说家的道路,在当时均有引领时代的探索意义与价值。
而对于海上漱石生的评价,一直以来亦有两种标准。这两种标准分属于「旧派小说」阵营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阵营。在前一种语境中,海上漱石生一直被视为民国「旧派小说」阵营中之一员, 不过是很老的前辈,这在范烟桥、郑逸梅、严芙孙等人的相关文献中均有表述。而在后一种语境中,或许海上漱石生可以列入鲁迅所谓近代以来沪上「狭邪小说家」之列,这一说法事实上亦得到了胡适的加盟肯定。
(一) 初见《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海上漱石生研究》这个书名,便勾起了我对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无限遐想。漱石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是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们在历史洪流中留下的闪光碎片。我一直对清末民初的文坛抱有浓厚的兴趣,那个时期,旧的文学传统与西方思潮激烈碰撞,无数的作家在时代的变革中摸索前进,他们的作品既有对旧文化的眷恋,也充满了对新世界的憧憬。而“报人─小说家”的身份界定,更是让我好奇。在那个信息传播方式尚不发达的年代,报刊杂志是知识和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而能够在这其中游刃有余,同时还能以小说家的身份创作出引人入胜的作品,无疑展现了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功底。这本书的书名,就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仿佛能瞥见那个时代活跃在上海滩的文人风采,听到他们的笔耕不辍,感受到他们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洞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开漱石生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他如何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以报人和小说家的双重身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文字,想必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呼吸与脉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人性的挣扎。
评分(三) 《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海上漱石生研究》这个书名,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课题的名称,更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通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文坛的大门。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动荡而又充满活力的时期,旧秩序的崩塌与新文化的兴起交织在一起,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他们用手中的笔,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塑造着未来的文化走向。而“海上漱石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文人气息,“海上”点明了其活动中心——上海,这座当时最开放、最前卫的城市,而“漱石生”,则透着一股遗世独立的文人风骨。更让我感到兴趣的是,本书将漱石生定义为“报人—小说家”,这个组合颇具深意。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报人是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们的文字往往直击时弊,反映民情;而小说家,则是用虚构的故事来触碰人性的深处,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无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漱石生的创作理念、社会关怀以及他在那个时代所扮演的角色。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展现一个立体、丰满的漱石生形象,以及他如何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用他的文字留下一笔浓墨重彩。
评分(二) 这本《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海上漱石生研究》的书名,以其简洁却极具信息量的表述,瞬间抓住了我的目光。我通常偏爱那些能够深入挖掘历史细节,并从特定视角解读历史人物的书籍。漱石生,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知道他活跃于清末民初,是那个时代上海文坛的重要一员,但对于他的具体生平和创作,了解得并不深入。书名中的“报人”和“小说家”两个身份的并列,尤其引人深思。在那个时代,报刊杂志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思想碰撞的平台,是社会变革的助推器。而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触及了人们的内心世界。漱石生如何将这两个身份融合,他在报刊上的文章与小说创作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呼应和联系?他的报人身份是否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社会洞察?这些问题都让我对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地了解漱石生的文学创作轨迹,以及他作为一名报人,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这本书的书名,仿佛一座埋藏着宝藏的岛屿,等待我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四) 翻开《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海上漱石生研究》的书名,我立刻被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研究的严谨性所吸引。清末民初,这是一个旧世界正在瓦解,新世界正在孕育的时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的知识分子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探索、创造。而“海上漱石生”,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上海滩一位重要文化人的身影。他对“报人”和“小说家”双重身份的强调,尤其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那个将报纸视为“纸上风云”的时代,报人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社会舆论的塑造者,他们的文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同时,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能够触及更广泛读者的文学形式,也在这个时期蓬勃发展。漱石生如何将他在报界积累的敏锐洞察力,转化为小说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他的小说作品是否带有报刊文章的现实主义色彩?或者,他的报人身份是否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批判精神?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深入挖掘漱石生的创作历程,揭示他如何在这个复杂的历史时期,以其独特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五) 《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海上漱石生研究》——仅仅是书名,便足以勾起我对那个特殊时代的无限向往。我一直对清末民初那一批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生存的知识分子充满敬意,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也是历史的记录者。而“海上漱石生”,这个名字,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散发着历史的质感和文人的气息。“海上”二字,定位了他活跃的舞台——那个日新月异、中西文化交融的上海滩;而“漱石生”,则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文人情怀。最让我着迷的是,本书将他的身份定位为“报人─小说家”。在那个信息传播尚未发达的年代,报刊杂志是思想交流和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报人是时代的眼睛,他们的文字往往尖锐、深刻。而小说,则能以更细腻、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探讨人性,触动人心。我好奇漱石生如何在这两个看似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领域中游刃有余?他的报人经历是否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独特的生活素材和现实关怀?反之,他的小说创作是否也影响了他作为报人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这本书的书名,犹如一封来自历史深处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寻这位海上名士的文字世界,感受他在时代洪流中的思考与创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