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全民设计/Universal Design
以填海技术将国土发挥最大效益的荷兰,其人民的第二天性即为设计。举凡从耕作的程序、风车磨坊与花卉外销、到艺术如梵谷与林布兰的创意精神,荷兰人保持对事物观察的理性、但也保持着积极开放的想像力,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促使荷兰设计成为世界设计学习的前瞻。
Part2:视野/Vision
将身边事物透过不同比例、环境、转译媒体的呈现,让人们思考生活的价值,是荷兰设计师们共有的特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荷兰艺术家Florentijn Hofman的作品-Rubber Duck橡皮鸭。黄色小鸭在许多国家和海域游走,所欲传达的是世界和平概念。另一位艺术家Henk Hofstra则利用广场空间,创造了城市河流、蚂蚁大道等有趣且富意涵的环境设计。
Part3:创意/Creative
有句话说,设计之于荷兰如同水之于鱼的重要。由于荷兰先天地理环境土地的不足,设计便成了荷兰人能够改善环境的致胜关键。全民的设计细胞,加上政府大力支持、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恩多芬设计学校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以及国际顶尖的设计杂志Frame等等,如此丰厚的资源就了荷兰设计,让它成为创见未来设计的先锋。
Part4:平面/Graphic Design
荷兰艺术设计运动中,最知名为风格主义De Stijl。其特征为抽象和纯朴的简练造型,以及红、黄、蓝三原色应用,透露荷兰鲜明色彩以及坦白直率的设计精神,而现代平面设计师也延续同样的设计概念。例如75B工作室设计师们採用简单的配色,加上独创的简洁字体,让海报同时存在强烈又优雅的视觉效果。Lesley Moore工作室名来自于「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概念,更秉持信念落实在减法、直捣概念核心的形式美学。
Part5:产品/Product Design
荷兰也是艺术现代主义的发源地,创新实验、却又讲求环保人文的思维,让作品有着无比的魔力。设计师Jo Meesters利用纸张再生技术、或採用木条织物以产生独特风貌的系列家具。Maaten Bass更透过灼烧旧家具或採用手工塑形的方式,产生一件件有着生命力且独一无二的产品。而Pepe Heykoop更直接利用大量生产后的废料,赋予产品新生命,并透过雇用贫困家庭落实对人文的关怀的使命。设计师透过解构再生,重现了物件与人文核心价值。
Part6:设计交流/ Design Exchange
「设计盛宴」为本次的主题。中国与香港年度设计活动与展览,已开始向国际发声,并提出「中国创意」将取代「中国制造」的目标。设计活动不但邀请新功能主义大师Dieter Rams分享设计的精神,德国设计先锋包浩斯设计学校的档案室馆长也提供对未来设计的建议。
*「放眼设计」系列诞生了
身为太雅出版选题者,完全无法漠视今天中国城市蓬勃发展的艺术活动、激昂发声的创作力、犀利精准的艺评、国际设计品牌与知名艺廊全数进场…..这一幅绚烂的荣景演出在世人的面前。在中文的世界里,如果你要获知新潮又深刻的设计创作情报,阅读到精彩又观点独到的评论,你必须习惯订阅中国的杂志,而来自中国的「放眼设计」企划与作者群是太雅最推崇的,我们兴奋地引进此丛书,让这群设计前线的的观察家带领你穿梭在世界最美丽的角落。
【放眼设计企划方向】
「(在中国原名是「漫步设计」)是根据《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改编而来的。每本书的城市(或国家),都是世界公认的设计之都或美学大国,内容涵盖建筑、动画、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数位设计、时装设计和其他行业,我们希望本系列可以成为设计院校师生、专业人士、生活美学爱好者不可或缺的优良读物籍,通过这套图书扩宽设计的意念和空间。
【关于《Design 360°》杂志作者实力】
《Design 360°》杂志是一本「亚洲主流设计杂志」,以介绍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独特创意,杰出设计师,设计院校及设计资讯的设计类综合杂志。目前已拥有数万名忠实读者,成功跨越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更于2009年以来连续两年荣获「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2011年白金创意奖首度与《Design 360°》杂志联手举办,邀请该杂志的总编辑王绍强担任评委,全程参与。该杂志对于传播世界最新设计理念、创意风潮不疑余力,深受各界肯定。
【放眼设计书目】:
法国设计、德国设计、北欧丹麦&瑞典设计、纽约设计、西班牙设计、巴西设计、瑞士设计、荷兰设计、芬兰设计
专家真心推荐
聂永真/设计师
萧青阳/设计人
徐莉玲/学学文创志业董事长
卢淑芬/ELLE杂志总编辑
吴东龙/东喜设计负责人.东京设计志作者
唐圣瀚/Pace Design 北士设计负责人
冯宇/IF OFFICE负责人
官政能/实践大学副校长.工业产品设计学系教授
李根在/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工商业设计系专任助理教授
陈瑞宪/三石建筑主持人
作者简介
王绍强
参与本书编着的有:王绍强、蚁思妍、劳莎、张星、冯慧敏、牛光辉、江丽、张蓓丽、吴燕婷、彭艾琳、钟利敏、吴乔蕙、陈韫灵、刘欣婷、黄丹。
编辑室最爱
台湾和荷兰一样处于土地狭小、人口众多的地理条件,但荷兰将设计无所不在地融入生活中,保持积极开放的弹性思考,并在环保中概念创造设计、人文以及商业价值。书中精彩的设计师创作理念剖析、以及多位杰出恩多芬设计学校校友的作品欣赏,提供了我们一面思考未来设计的镜子。
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荷兰创意世界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里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我原本对“设计”的概念比较狭隘,以为它只局限于产品本身,但这本书用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解读,向我展示了设计是如何渗透到荷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我特别着迷于书中那些讲述设计师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如何将看似平凡的物品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的故事。比如,那些在城市规划中融入人性化考量的设计,或是那些在公共空间中创造出独特体验的装置艺术,都让我感受到了荷兰设计独特的温暖和智慧。作者的笔触充满感染力,他不仅仅在介绍设计,更是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尝试的生活态度。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将更多创意和设计元素融入其中,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有品质。它鼓励我去挑战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拥抱变化,去享受创造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次视觉和思想的盛宴!我原本以为“荷兰设计”更多的是指那些极简主义、功能至上的家具或者建筑,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从我翻开第一页的那一刻起,就被那种源源不断涌现的创意深深吸引。书中不仅展示了设计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理念以及设计者们的生活态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可持续设计”的部分,那些将环保材料巧妙融入日常用品,或是通过循环利用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设计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潜力。设计不再是冰冷的工业产物,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人情味和智慧的表达。作者用非常生动、引人入胜的笔触,将荷兰人对待设计的热情和创造力展现在我面前,仿佛我能亲身感受到阿姆斯特丹街头那种自由而充满活力的设计氛围。它让我开始思考,设计究竟是什么?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又如何成为一种连接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桥梁?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设计的,更是关于如何以一种更有趣、更富有创造力的方式去生活。
评分这绝对是一本能点燃你内心创作火花的读物!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设计理论书籍,而是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和设计师的真实访谈,将“荷兰设计”的魅力娓娓道来。我尤其被书中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小物件所打动,它们可能是餐桌上的一套餐具,也可能是工作室里的一盏台灯,但无一不体现着设计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使用者体验的深刻洞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实验性设计”的章节,那些大胆突破常规,挑战传统材料和形式的设计作品,让我看到了设计的无限可能,也激发了我自己去尝试一些新的想法。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创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培养。它鼓励我去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这本书不愧为“创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生动注脚,它告诉我,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美学,更是关于一种积极、探索、并不断进取的态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洞察力。我一直认为荷兰设计以简洁、实用著称,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书中对“设计哲学”的探讨非常深刻,让我理解了荷兰设计师是如何在追求功能性的同时,又注入了对人类情感、社会价值观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实验与迭代”的部分,那些设计师如何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修正,最终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充满了智慧和韧性。这种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该勇于探索,不怕失败。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每一幅都像一幅艺术品,让我大饱眼福。同时,作者的语言也非常优美,行文流畅,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设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更具创意和人性化的方式去理解和塑造我们所处的世界的书。
评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荷兰设计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和设计师的作品,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荷兰设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社会背景。书中关于“设计教育”的探讨让我眼前一亮,了解了荷兰是如何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和开放的交流平台,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富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师。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跨界合作”的案例,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如何碰撞出新的火花,共同创造出具有颠覆性的设计。这种合作精神让我想到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跨领域的思维和合作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如同与一位资深的设计评论家在闲聊,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充满激情。我从中看到了荷兰设计是如何将功能性、美学性和人文关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既实用又充满艺术感的作品。它让我对“设计”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视觉上的呈现,而是一种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甚至是影响社会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