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港刺是传统民间青草药,现代研究证实含有三萜类、儿茶素及矿物质,有助于提升肝功能与免疫力,煎汤当茶饮用有多种好处;「药头」切片炖猪尾骨,能改善筋骨痠痛等不适。
推介本书
马甲子即《本草纲目》记载的「白棘」,民间俗称牛港刺,其性味甘平无毒,为一种常用青草药;最简单的是煎汤当茶频饮,能改善肠胃不适,预防牙痛、口臭,顾肝、抗疲劳等。而最常见的莫过于将「药头」切片炖猪尾骨,以改善筋骨痠痛,据说还能补充钙质。
现代研究发现牛港刺主要含有三萜类、儿茶素及矿物质,不论树干切片或将枝叶磨粉做成茶包沖泡,都具有「顾身体」效用。作者发现,牛港刺与黄花蜜菜、六角英与牛奶树等青草药同煎更佳。由于马甲子的效用广,但生长期长,因此主张大家多多种植,可当传家宝,也是孝敬长辈的最好礼物,故名「孝亲树」。
但请注意!必须白皮、白肉且叶片下有直刺者才是「正港」牛港刺,红骨者的效用差很多。书中附数十人的饮用体验,有兴趣者可以参考。
作者简介
简根元
民国46年生,桃园市人。
民国89年加入狮子会,于102年7月至103年6月担任八德狮子会会长。
民国79年经营礼品店,84年因缘际会接触马甲子,至今投入二十余年心力,大力推广「马甲子为传家宝」的想法。
推介序:珍视台湾青草药资源 徐顺裕
自序:深信「草阿枝会搁倒人」祖训
前言:我与马甲子的不解之缘
国术馆拳头师最早提到马甲子
亲朋好友都取树头煎汤当保健茶饮
认真考虑自己栽种
第一章 马甲子、牛港刺与白棘—成份与作用
多分布在西部沿海一带
古今皆证实马甲子的功效
主要成分为三萜类:有益肝脏机能
萜类可大致分为七种 三萜类的构成与功用
儿茶素:减重代名词
最重要的是茶多酚 有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效 补充儿茶素也要注意宜忌
矿物质:最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物质
常量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各司其职的矿物质
牛港刺煎茶频饮有助于补充矿物质
牛港刺煎汤或炖排骨食用即能补充
第二章 自古即是天然万用饮品—也是即将失传的青草药
根、干、枝叶、果实均可利用
古今用法简述
还可制成保健茶饮
一、六角英:解热效用佳 二、黄花蜜菜:证实明显具有保肝作用
三、牛奶树:能有效预防骨头痠痛 四、台湾天仙果(羊奶头):强健筋骨有妙效
四材入味无负担
第三章 体验篇
一、筋骨痠痛
马甲子解决三种「老症头」 脚麻无力也十分有用
骨刺造成的疼痛不必再挨刀 年轻时做「叫工」、「走五冬」
牛港刺泡酒饮用的效果不错 嵴椎与关节不再感觉卡卡的
虔诚礼拜没问题 筋骨痠痛与胃痛都得到缓解
曾经买错,效果不明显—白皮直刺才是正港马甲子 五十肩痛得无法入眠
缓解坐骨神经手术后疼痛 坐骨神经痛也可以喝
终于可以下床到菜园走动 内服与外用改善关节炎引起的不适
保养再多的车也不怕 十一全药炖排骨汤才厉害
二、跌打损伤
阿嬷的偏方治打球扭伤 夫妻俩都因此受惠 消肿止痛的良药
三、排除口臭等异味
排除口中难闻气味 排泄物不再恶臭难闻
四、缓解牙痛与牙病
磨粉能改善小儿蛀牙痛? 双管齐下缓解牙周病
五、改善肠胃问题
牛港刺缓解了「五更泻」 解决「一肚子大便」烦恼
便秘、痔疮都BYE BYE 没药味也能改善胃痛
六、减轻咽喉疼痛
马甲子保护喉咙不疼痛 老师们的护嗓利器
七、顾肝、抗疲劳
调养身体增加体力 钱再赚就有、不要过劳伤身 治腿上恶疮另有药方
八、减轻过敏症状
流感肆虐时不致沦陷 也能减轻过敏反应 三萜类含量可比樟芝
结语: 建议栽种为传家宝
种植马甲子不用祕诀 保持水分足够最重要
简单分辨一二三 生长週期不一定如书中所言
自序
深信「草阿枝会搁倒人」祖训
小时候常在河堤或池糖边、屋前屋后的果树旁、海岸附近,甚至家门前、地界四周,看到一整排高大、密集的「刺仔」树;那些树木多刺,树身又直、少分枝,很难爬,实在不好玩。每年五月过后会结果,果实为青绿色,吃起来涩涩的,并不可口;但等果实成熟、晒干后,则成为马甲子实、铁篱笆果,据说具有某些效用。
后来才知道,因为「刺仔」多刺,不但难爬,动物不愿靠近,连鸟都不敢在树上栖息,所以客家话称为「鸟不站刺」。人们于是利用其生长密集、不易靠近的特点,成为标示地界、防范宵小入侵的最佳屏障,早年多种植成排,号称「铁篱笆」,用以抵御日本兵侵扰。例如苗栗县苑里镇由锦山往大埔方向的路中间,就种了一整排,久而久之,人们就将那里称为「刺仔脚」。也因为「刺仔」的刺既多又长、直而硬,像「牛港(年轻公牛)」那么兇,因此闽南话就叫做「牛港刺」。
当时牛港刺除了作为「铁篱笆」之外,最大的用处就是砍下来之后可以当柴火烧。由于树材结实,非常耐烧,不管煮饭、做菜、烧开水都很好用,尤其晒干以后,一段柴往往就可以煮一顿饭。不过刺仔树一定要在刚砍下时就分段储存,否则一旦晒干就坚硬如铁,即使拿柴刀也砍不断。当时以为刺仔树的作用不过是当铁篱笆与煮饭的薪柴。
没想到机缘凑巧,家父因为深受三大「症头」困扰:头生烂疮、屁股有久年痔疮,加上长年筋骨痠痛,颇有「痛不欲生」之苦。后来听一位国术馆拳头师的建议,设法找到几乎已经被砍光的「马甲子」。煎煮之后当茶饮用,果然改善了困扰多年的头疮、痔疮毛病;后来又用煎好后的马甲子汤炖「狮尾冬骨」,连筋骨痠痛宿疾也很少再发作。消息传开之后,邻居与亲朋好有纷纷前来索取,老一辈的人则想起刺仔树的客家话又叫马甲头,闽南话叫牛港刺,从此一传十、十传百,马甲子一下子成为人人叫好的偏方,我按时去隔壁乡镇砍伐、用车子载回处理、晒干的马甲子根本供不应求。不得已只好投入自己栽种的行列,经过多年摸索,总算做出一些成绩,马甲子的材料来源已经不虞溃乏,我也尝试应需要者的要求,提供马甲子药头切片(煎汤)、磨粉(做成茶包)等材料,还颇受欢迎。
刚开始只是提供马甲子切片或粉末让人煎汤,当青草茶饮用。很多人反应口感很好,味道淡淡的,没有坊间青草茶的怪味,四季都可以饮用,喝多了也不会因为太凉而拉肚子(市面上卖的青草茶多偏寒性,只适合夏天冰凉饮用,但有些女性喝了容易腹泻)。有些朋友还说,他们冬天吃完麻辣火锅之后觉得太燥、火气大,喝了马甲子茶之后觉得很舒服,不再口干舌燥。还有人将其加入养生面、养生饭、养生汤、药炖排骨中,作为汤底,食物也会变得比较温顺可口。后来我干脆与国内的GMP药厂合作,我提供原料、工厂提供机器,生产不加糖的马甲子茶包,方便消费者沖泡饮用。开发完成后提供给安亲班试饮,发现多数小朋友都喝得一干二净。但小朋友反应味道太淡,因此后来也开发了加糖、有甜味的茶饮,但一般人还是喜欢原味。
马甲子大受欢迎之后,有一阵子我也感到很好奇,为什么这种连鸟也不愿靠近的刺仔树,煎煮之后饮用会对身体有好处呢?于是将样品自行送检验,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三萜类(类似樟芝的成份)、儿茶素与矿物质,但儿茶素中又不含咖啡因,因此无兴奋作用,可以说老少咸宜。
后来又有中医师告诉我,如能在茶饮中加入牛奶树、六角英与黄花蜜菜,保健效果应该更好。牛奶树就是民间俗称的「牛奶埔」,炖鸡或瘦肉有滋补作用,药膳中应用得相当普遍;邻居中有人有人脚部无力,在医院躺了二十年,也有人深受痛风之苦,听说服食加了牛奶树的药膳之后,都获得改善;而且牛奶树药性温和,对人体有益无害,因而决定加入其中。六角英与黄花蜜菜则有消炎退火作用,可以相辅相成。有趣的是,我住的地方原本很少看到六角英(竹篁),自从开始自己栽种马甲子之后,六角英就如影随行,不管种在哪,那附近一定会自然长出六角英,可见两者跟密不可分,万物之奇妙真是让人惊叹,这也是我坚持马甲子搭配六角英制成茶饮的主因。
最近还有青草药专家告诉我,马甲子也可以制成药酒。我则将心愿放在推广「马甲子是传家宝」的观念,希望大家一起来种牛港刺,既能当围篱与景观植物(已经有人做成盆栽),还可以留给后代子孙,作为万用青草药使用,有益无害。我更期待有心人一起来推广、爱用马甲子,让它成为我们的日常养生茶饮。
近几年来,我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努力推广,包括参加在台北世贸大楼举办的生技展、在保健杂志上发表使用心得,更进一步与元气斋出版社合作,出版专书。由于个人才疏学浅,承元气斋编辑鼎力相助,也谢谢中国药用植物协会前理事长徐顺裕拨冗审阅并赐序。更感谢众多爱用者提供他们的体验,本书才能顺利完成。他们的饮用心得让我深信老祖宗常说的「草阿枝会搁倒人」这句名言;看似无用的青草药,只要会使用,确能发挥养生保健的效用,有时甚至好到让人吓一跳(惊讶得跌倒在地)。
由这么多体验者的心声可知,多数人还是对「牛港刺」比「马甲子」熟悉,因此本书即以牛港刺为主,马甲子为辅,方便读者查找、使用。美中不足的是,为了赶在世贸生技展之前出版,匆忙中可能有疏漏之处,还请专家指教,以便于再版时更正。非常感谢。
我一直对自然疗法和传统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似乎与大自然失去了某种联系。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我,那种古朴而充满生机的感觉,瞬间勾起了我想要探索的欲望。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在“万用青草药”这个宏大的主题下,选择“牛港刺”作为切入点。它究竟是一种多么普遍又多么特殊的草药?书中所提及的“万用”二字,让我对它的应用范围产生了无限遐想。是针对内科、外科,还是外用、内服?是治愈小病,还是辅助治疗疑难杂症?我迫切地想了解,书中是如何将这样一种草药的功效“万用化”的。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使用方法?例如,如何采集、炮制,以及剂量等关键信息?我对书中关于牛港刺的药理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科学解释也充满好奇,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经验层面。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就听长辈们谈论各种草药、草药偏方的人,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民间,却有着奇妙疗效的植物充满好奇。《万用青草药:牛港刺》这个书名,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牛港刺”这种具有独特形象的植物,赋予“万用”的称号的。书中是否会深入挖掘牛港刺在治疗范围上的广泛性?例如,它是否能同时应对炎症、疼痛、皮肤问题,甚至是内科疾病?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功效,更能阐述其背后的药理机制,用更科学的语言解释牛港刺的神奇之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案例,让我们看到牛港刺是如何被实际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了解一种草药,更像是重拾一种被现代生活所忽略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健康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对草药有着极大热情但知识储备有限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深入性地介绍某种草药的书籍。当我在书架上看到《万用青草药:牛港刺》时,我知道我的寻觅之旅终于有了结果。这本书的标题就极具吸引力,“万用”二字暗示了其广泛的适用性,“牛港刺”则为我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植物形象。我最期待的是,书中能否提供详尽的、可操作的指导,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安全有效地利用牛港刺的药用价值。例如,它是否会详细介绍牛港刺在不同病症下的应用,并给出具体的配方和使用方法?书中关于牛港刺的鉴别方法是否清晰易懂,以免误用?我更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古老的草药知识与现代的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是否有相关的临床试验或研究数据来佐证其疗效?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药草的书,更像是一本能够赋能读者的实用指南,让我能够用最自然的方式关爱自己和家人。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来说,仿佛是一场意外的惊喜。我一直以来对中医药以及一些民间偏方抱有极大的兴趣,但往往知识碎片化,不成体系。看到“万用青草药”这个名字,就知道它有着极高的普适性和实用性。而“牛港刺”这个具体的主题,则像一颗定心丸,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药草介绍,而是聚焦于一种特定的植物,这让我对其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海量的草药知识中,提炼出牛港刺的精华,并将其以最易懂、最实用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书中是否会涉及牛港刺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差异?它在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如何?是否与其它草药有过协同作用的记载?我更关注的是,书中对于牛港刺的采集、炮制、储存等环节是否有详细的图文讲解,以及在剂量、使用禁忌等方面是否有明确的提示,确保读者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在茫茫的药草知识海洋中,突然点亮了一盏明灯。作为一名长年受困于各种皮肤瘙痒和慢性炎症的患者,我尝试过无数方法,西医的药膏、中药的汤剂,效果总是短暂,甚至有时还会引发新的不适。直到偶然间在书店翻到这本《万用青草药:牛港刺》,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忽略了身边最朴实的疗愈力量。书中的描述,将牛港刺这种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扎人”的植物,赋予了全新的生命。作者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牛港刺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甚至连它微小的花朵和果实都写得栩栩如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种植物究竟是如何被古人发现并运用,又在现代医学看来,它隐藏着怎样的神奇功效?书中对牛港刺药用历史的溯源,更是让我对传统智慧肃然起敬。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力与自然疗愈的史诗,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