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人人皆有,笔者从耳入手,透过观察耳廓的位置、厚薄、大小、形态、色泽、血管、耳道分泌物、耳道赘生物及其他「阳性反应物」(诸如丘疹、皱褶、脱屑等)的改变;或用特制染色液进行耳穴染色的方法,以观察耳穴的颜色变化;或用手指触摸其形态表现;或用探棒、探笔等按压耳郭上的穴位以查明其阳性压痛点;或採用耳部资讯探测仪来进行探测耳穴敏感点等,以预测人的寿夭、所患疾病、判断预后等。
本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为望耳诊病及耳穴诊疗基础,包括耳部解剖、耳穴分布、耳穴的功能与适用病症、望耳诊病方法、耳穴常用方法及耳穴疗法使用注意事项等。
下篇为临床各论,包括传染病、唿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等60余种疾病,对这些疾病的症状与体征、望耳诊病要点、耳穴疗法、生活调理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还介绍了如何应用耳穴诊疗进行美容、减肥、祛斑、防近视、防考试紧张等方面的操作方法。
书中配有大量的各种疾病耳廓表现图和耳穴治疗图,图片精美,可使读者一目了然,快速学会耳诊和耳穴治疗,做到有病早发现,小病早治疗,大病变小病,危重病变平安病,以保障身体康健,青春长驻。
本书深入浅出,人繁我简,人简我繁,简繁得当,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既可供具有初中以上程度的广大医学爱好者浏览、学习,也可供各类各级医务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阅读、应用及参考,对在读学生、实习生也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周幸来
男,1951年出生,主治中医师。现任浙江省江山市幸来特色医学研究所所长。先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金盾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中西医临床注射疗法》、《疑难病中医特色疗法》、《中国民间诊病奇术》、《现代疑难病症特色疗法丛书‧唿吸科疑难病症特色疗法》、《现代疑难病症特色疗法丛书‧心血管科疑难病症特色疗法》、《男科疑难顽症中医特色疗法》、《现代疑难病症特色疗法丛书‧男科疑难病症特色疗法》、《特色疗法丛书‧注射疗法》、《全息望诊图谱》、《特色疗法丛书‧电针疗法》等10部论着,计500多万字,插图2000余幅。发表医学论文30多篇。
周举
男,1978年出生,执业医师。现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外二(骨)科工作。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武警总医院进修1年。先后与第一主编编撰、出版了《中西医临床注射疗法》、《疑难病中医特色疗法》、《中国民间诊病奇术》、《现代疑难病症特色疗法丛书‧唿吸科疑难病症特色疗法》、《现代疑难病症特色疗法丛书‧心血管科疑难病症特色疗法》、《男科疑难顽症中医特色疗法》、《现代疑难病症特色疗法丛书‧男科疑难病症特色疗法》、《特色疗法丛书‧注射疗法》、《全息望诊图谱》、《特色疗法丛书‧电针疗法》等10部论着,计500多万字,插图2000余幅。发表医学论文10多篇。
上篇 望耳诊病及耳穴疗法基础
第一章 耳诊疗学概述
第二章 耳廓解剖与穴位分佈
第三章 望耳诊病法及其他常用耳诊法
第四章 临床常用耳穴疗法
第五章 耳穴疗法的注意事项与耳穴原则
下篇 临床各论
第六章 传染病
第七章 唿吸系统疾病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九章 心脑血管疾病
第十章 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妇科疾病
第十四章 男科疾病
第十五章 运动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美 容
第十七章 其 他
参考文献
彩 图
前言
望耳诊病是指透过观察耳廓的位置、厚薄、大小、形态、色泽、血管、耳道分泌物、耳道赘生物及其他「阳性反应物」(诸如丘疹、皱褶、脱屑等)的变化,来辅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它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成书的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确切记载。《黄帝内经》认为,耳与经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二正经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故将其高度概括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1973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一批医籍帛书中,发现有《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两书,它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经脉学和灸疗学专着。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一书中,就明确记载有上肢、眼、咽喉与「耳脉」相联系,这无疑是先哲们长期以来对生理、病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理论概括。由此可以看出,早在2500年以前,我国医家先哲就已有耳穴诊疗、养生等方面的论述。这一基本理论,经历代医学家的不断补充及发展,使耳廓望诊学──耳穴诊治学这一具有东方医学特色的耳医学,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50年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医学和吸收国外耳诊治学的经验基础上,将耳廓诊断、耳穴治疗、保健、养生美容学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从经络、神经、体液、淋巴、免疫、生物信息等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研究,在耳诊治学方面作了大量的、艰苦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使耳廓诊断符合率高达85%以上。耳穴治疗遍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几百种病患。
正因如此,为了更好的推广和普及望耳诊病和耳穴治疗的技能,或为在这一方面有研究造诣的专家、学者提供借鉴或参考,我们经过20多年的辛勤努力,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撰编了这本《望耳诊病与耳穴治疗图解》。我们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对推广和普及望耳诊病与耳穴治疗技术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人人健康」的宗旨和「回归大自然」的医疗总趋势,作一点贡献,为构建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望耳诊病与耳穴治疗技术新大厦添砖加瓦。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所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正基于此,我们着手撰编了本书。然「百步之内,必有芳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由于编着者才疏学浅,加之时间仓促,内中谬误之处定然不少,祈望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予以斧正。
周幸来 于浙江省江山市幸来特色医学研究所
作为一名对传统医学充满好奇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耳部疗法的书籍。《望耳诊病与耳穴治疗图解》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在理论阐述方面做得很到位,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书中的图解部分是我最欣赏的,它们清晰、细腻,能够准确地展示出不同耳部特征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耳穴的准确位置。我曾经尝试阅读过其他关于耳穴的书籍,但往往因为图文不清而感到沮丧。而这本书的插图质量非常高,每一张图都像是在为我亲自示范一样,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理解和学习。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病症的耳部表现进行的详细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耳穴治疗为何能够起效。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望”闻问切的“望”在耳朵上的体现,更让我掌握了具体的“治”的方法,这对于我自我保健和帮助家人来说,都意义重大。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身体奥秘认识的一扇新大门!我一直对中医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文字描述太过抽象,难以与实际的身体感受联系起来。直到我翻开了《望耳诊病与耳穴治疗图解》,我才真正体会到中医的“望”是如此具象化和直观。书中对耳朵不同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等细微变化的解读,生动地与身体特定器官的健康状况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本描绘我们身体内部故事的地图。我试着用书里的方法观察自己和家人的耳朵,发现许多之前被忽略的信号,比如耳垂上细微的折痕,竟然真的与日常的一些小毛病对应得上,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和信服。而且,书中丰富的插图和清晰的标注,让每一个描述都变得触手可及,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可以亲手去实践、去感受的知识。我特别喜欢它将复杂的病症解读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耳部特征,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感觉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领我一步步探索身体的智慧。
评分我一直对东方传统医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用直观方式来理解人体健康的学说。《望耳诊病与耳穴治疗图解》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惊喜的一本。它没有那些枯燥的理论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精美的插图,将耳朵这个微缩的身体模型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耳部特征与相应健康问题的细致描绘,仿佛每一条细纹、每一个凹陷、甚至每一处颜色的深浅,都在诉说着身体的故事。这让我不再被动地接受健康问题,而是能够主动地去观察、去理解、去应对。书中的耳穴治疗部分,同样是图文并茂,操作指南非常清晰易懂,配合着耳部穴位的精准定位图,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毫不费力地进行实践。我曾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为自己进行简单的耳穴按摩,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让我对传统医学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启迪。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健康的第一步,而《望耳诊病与耳穴治疗图解》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而有效的途径。书中关于耳朵与全身脏腑联系的解读,让我大开眼界。之前总觉得耳朵只是一个听觉器官,没想到它竟然是如此精密的“晴雨表”,能够反映出我们身体内部的种种状况。书中的描述非常细致,从耳廓的整体形态到局部的颜色、纹理变化,都蕴含着丰富的健康信息。我花了很长时间仔细阅读并对照,发现书中很多描述都与我自身的感受不谋而合,这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深感信服。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教你如何“看”,更教你如何“治”。书中关于耳穴刺激的图文并茂的指导,让我可以轻松上手,尝试着为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调理。这种“一看即懂,一学即用”的特点,是我在其他健康书籍中很难找到的。
评分我一直被一些慢性症状困扰,尝试过很多方法,效果都时好时坏。偶然间看到朋友推荐了《望耳诊病与耳穴治疗图解》,起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耳穴位置,更深入地讲解了每个耳穴的生理功能以及它与相应脏腑的关联。我之前总觉得耳穴疗法有些神秘,这本书用非常科学和系统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让我对其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治疗方案设计得很人性化,针对不同的病症给出了具体的耳穴组合和操作手法,并且配以大量的真人图例,即使是没有基础的人也能轻松掌握。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尝试着给自己进行耳穴刺激,惊喜地发现一些坚持了很久的疼痛感有所缓解,睡眠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这让我感到无比振奋,仿佛找到了解决身体问题的钥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让我不再感到无助,而是能主动地去关注和调理自己的身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