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1987:台独势力的崛起

震撼1987:台独势力的崛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历史
  • 台独
  • 政治
  • 1987年
  • 两岸关系
  • 历史研究
  • 政治运动
  • 台湾政治
  • 解严
  • 社会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群长期被糟蹋人权的「社会边缘人」——独派政治犯,为结合出狱受难者、彼此关怀,并进而继续关心台湾人的前途与命运,于是于1987年8月30日在国宾饭店成立「台湾政治受难者联谊总会」,并公然将「台湾应该独立」列入组织章程。此举引发高检署下令侦办,致提案人许曹德、大会主持人蔡有全被以叛乱罪名判刑10年及11年。

  自许、蔡两人被高检署羁押开始,「政联会」(台湾政治受难者联谊总会简称)及友好社团即成立声援会,以扮演讲、游行方式,在全台各大小乡镇市举办声援活动。尔后并由声援活动演进为「独立救台湾」的台独运动,将「台湾要独立,独立救台湾」的台独口号,喊遍各乡镇市的大街小巷。

  「独立救台湾」运动后,由郑南榕、黄华、林永生等,将「独立救台湾」运动催化成「新国家运动」。一波波的独立运动后,才有黄华的参选民选总统活动,及林永生与陈婉真的「台湾建国运动组织」,并在台中行使21天的抵抗权⋯⋯

  该段如火如荼的独立运动,已渐渐为人淡忘,本书作者为提醒台湾人的记忆,并特在当马英九一心倾中、台湾随时有备中国併吞的生死存亡之秋实,出版该书,冀望台湾人民效法该段历史,为台湾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继续奋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树枝


  政治受难者林树枝,绰号「枝伯」,于1971年因主张台湾独立,被以叛乱罪名判刑10年,1977年11月出狱。1980年再因藏匿施明德遭判刑2年,两度政治牢狱共12年。

  出狱后以台独志工自居,除没间断的参与追求民主自由、人权的社运及台独运动外,更积极搜寻并撰写戒严时期良心犯的受难档案。因而着有《白色恐怖X档案》(该书曾获王育德基金会第一届纪念奖)、《良心犯的血泪史》、《玩弄众生》、《海洋的国家》、《火种—泰原监狱革命演义》等书。今年12月更完成《震撼1987—台独势力的崛起》(30余万字,约530页)一书。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震撼1987:台独势力的崛起》这个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强烈的历史冲击感,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上世纪末台湾的政治生态演变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塑造了今日台湾政治版图的关键时期。“台独势力崛起”这一主题,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历史张力,也牵涉到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国际因素。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1987年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来勾勒“台独势力”的成长轨迹的?书中是否详细阐述了,在这一年究竟发生了哪些标志性的事件,使得“台独”思潮不再是边缘的声音,而是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好奇书中对于当时台湾岛内政治格局的描绘,除了“台独”势力,是否也充分展现了国民党、民进党(或其他相关政党)以及其他政治派别的互动和博弈?这些力量之间的此消彼长,又对“台独”势力的崛起起到了怎样的催化作用?更进一步,我想了解书中是否深入探究了,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以及民众的教育程度和信息获取能力,是如何影响了“台独”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度的?我期待从书中读到一些具体的历史案例和人物故事,能够让我更直观地理解,在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台湾的政治版图是如何被重塑的,以及“台独”势力的崛起,究竟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影响两岸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评分

《震撼1987:台独势力的崛起》这个书名,仿佛一部电影的预告片,瞬间勾起了我对那个年代的好奇心。我一直对历史的转折点非常着迷,而1987年的台湾,无疑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时期。书中“台独势力崛起”的主题,让我好奇作者将如何展开叙述。我想了解,在1987年,究竟有哪些具体的事件、政策或思潮,标志着“台独”力量的显著增强?是公开的政治活动、重要的媒体报道、还是学术界的新论断?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挖掘当时在台湾社会,关于“身份认同”、“国家主权”等议题的讨论,并呈现不同观点之间的激烈碰撞?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于推动“台独”势力崛起的关键人物,是否有细致的刻画?他们的背景、动机、以及他们采取的策略,是否会在书中得到详尽的阐述?此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层面,也能触及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例如,在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下,台湾民众的集体意识是如何被塑造的?书中是否会呈现一些鲜活的案例,来展现当时社会各阶层对“台独”议题的不同反应和看法?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呈现一幅生动而复杂的历史画卷,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1987年那个年代,以及它对台湾后续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本《震撼1987:台独势力的崛起》听起来简直是一部时代的回声,让我无比期待。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地方的现状,就必须深入其历史的肌理,尤其是那些充满张力和变革的时期。1987年,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之际,台湾也同样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动。书中“台独势力崛起”这个主题,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切入点。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和界定“台独势力”的?它是否包含了不同光谱的观点,还是聚焦于某个特定的派别或理念?更令我好奇的是,书中是如何描绘这些势力崛起的具体过程的?是依靠集会游行,还是通过媒体宣传,抑或是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有没有具体的事例来佐证其“崛起”的速度和影响力?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当时台湾社会内部的多元声音的呈现,除了“台独”势力,是否也描绘了支持统一、维持现状或其他政治诉求的声音?这些不同声音之间的碰撞和交锋,是否构成了1987年台湾政治舞台上的主要旋律?我希望能从书中读到关于当时台湾民众普遍的政治情感和认知,他们是如何看待“国家认同”这个问题的?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个看似平静的社会表面下,潜藏着怎样的暗流涌动,又是怎样的力量在驱动着历史的齿轮向前转动,从而塑造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局面。

评分

《震撼1987:台独势力的崛起》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事件的张力。作为一个对近现代中国史,特别是台湾地区历史发展轨迹充满求知欲的读者,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1987年,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充满了变革气息的年份,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台湾,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书中聚焦于“台独势力崛起”这一议题,无疑触及到了两岸关系中最敏感也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具体描绘1987年这一年,“台独势力”是如何一步步从相对边缘的状态,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的?它是否涉及到当时有哪些重要的政治事件、法律的松动、或是思想观念的传播?书中对于这些“崛起”的力量,是如何进行的人物塑造和动机分析的?是独立的知识分子、新兴的政治团体,还是受到特定国际政治环境影响的群体?此外,这本书是否深入探讨了当时台湾岛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这些状况是如何影响到政治思潮的形成和演变的?例如,经济的繁荣是否为新的身份认同提供了土壤?同时,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也提及了当时大陆方面对台湾局势的认知和反应,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共同塑造了当年的历史走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为宏观的视角,帮助我理解1987年那个关键年份,是如何成为今日两岸关系版图中重要的一块拼图的。

评分

《震撼1987:台独势力的崛起》这本书,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历史洪流和思想碰撞。我一直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台湾政治格局和两岸关系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塑造了今日台湾面貌的关键节点。这本书无疑正是我寻觅已久的。它所描绘的“台独势力崛起”这一主题,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性,必然牵涉到复杂的政治博弈、社会思潮的变迁,以及不同政治派别间的角力。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梳理和呈现1987年这一特定年份的,它究竟发生了哪些标志性的事件,涌现出哪些关键人物,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又是如何一步步推动了“台独”思潮从边缘走向更广阔视野的?更重要的是,书中是否深入剖析了当时台湾内部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这些状况与政治思潮的兴衰之间是否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例如,经济的起飞是否孕育了新的社会阶层,而这些阶层又如何看待自身的身份认同和未来的政治走向?同时,国际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比如当时冷战的余波,对台湾内部的政治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们理解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是如何为后来的两岸关系以及台湾的政治走向埋下伏笔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和独到的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