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会记下经历.用心眼拍摄生活──
就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学习如何驾驭内心的不驯,领略如何身处旱地仍犹沐浴甘霖之中。
「智慧无法学,却可以去开展,因为我们本来就已经具足,只是被污染而掩盖而已。」
本书分享了常霖法师从初为行者到出家后的学习经历,由如何驾驭内心的不驯,至领略如何身处旱地仍犹沐浴甘霖之中。读者可以从这些简单的分享,去体会与对照自己的生活点滴,「甚么是把握当下?」、「甚么是当下放下?」这些好像老生常谈的叮咛,其实是需要一直去体验与观察,才会成为内心的习惯。 而文章的题材透过以下四大层面,阐述来自生活里的种种点滴,原来和禅修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观照人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只要细心观察,都会有所得着。
.实相般若:多少人能看透表面的幻相,而当下觉察它的实相?
.摄心修行:生活就是修行,发生于此时此地。
.禅影自在:体会「摄影禅」的乐趣,感受自在的人生。
作者简介
常霖法师(叶青霖)
之前那个叶青霖……
香港着名摄影师,他跟摄影的缘分始于一九六八年,从他得到第一部玩具照相机开始,便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一九七七年从香港理工学院 (即今理工大学)设计系毕业后,从事摄影工作超过三十载,对摄影的热爱从未间断。一九八六年率先发起成立「香港专业摄影师公会」,其作品常见于各大报章杂志,亦经常出版摄影专集,作品包括《佛门的一天》、《心尘泊岸》、《把握当下──叶青霖三十年》、《生死两相安》图文集等。叶青霖热心公益,不断参与各项义务工作,回馈社会。一九九七年荣获由港督颁授的圣约翰五级勋衔,二零零三年为义务工作发展局成立「摄影义工队」,无私地扶掖后辈。他从二零零六年开始任教影课程,培养「叶青霖摄影教学团队」,所教授的方法,被喻为 「摄影禅」。
今后这个释常霖……
二零一零年是叶青霖人生中的另一个转捩点,他毅然放下俗世的一切名与利,在台湾玉佛寺出家,法号常霖。主要原因是想专心修行,并于港、台两地,以「摄影禅」接引禅众。着作《在印度,遇见佛陀》记录了他初为行者时,与其师父果如法师到印度修行的种种经历。
常霖法师网志:hk.myblog.yahoo.com/alain-yip
常霖法师摄影达人心得分享:www.dcfever.com/column/info.php?id=243
推荐序:李焯芬教授
推荐序:徐圆
自序
第一章 观照人生
遇上地震、台风时……
温暖在人间的二三事
我是谁?
小病是福,大病也是福
「我要成佛!」也是妄念
贡高我慢的心
在印度,遇见佛陀
不为自己求安乐
知易行难
有甚么好生气?
最好的医生
点亮自己的灯
家人病患如何安心?
求人帮忙
花禅
「911」生还者的启发
加数和减数
修行人
开快车的人
第二章 实相般若
何处惹尘埃
师父出招
买楼如买船
工作无量誓愿做
新春祝福
人脑与电脑
虚幻不实的功德
魔修
失物的经验
聪明反被聪明误
购物与行善
禅修就是修行
老和尚的修行方法
第三章 摄心修行
精进禅七
真正的自由
百日禅
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
宁可短,不可断
忙里修行
驾驶禅
开悟不在腿
以妄降妄
师父的叮咛
参话头
修行不在形式
第四章 禅影自在
摄影禅
镜头的比喻
器材不是最重要
只有一部相机
最高的摄影技术
摄影禅修营
禅与艺术
摄影与音乐的对话
没有对或错
负面的情绪
(二) 说实话,我一直对那种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冲突的小说不太感冒,总觉得生活本身已经够复杂了。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简介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但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一本能让我一口气读到天亮的宝藏!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刻意去制造冲突,而是将生活的本质,那种细腻的、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刻画得入木三分。作者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不动声色地剖析着角色的内心世界。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细节的捕捉,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读这本书,我常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的人生,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瞬间,那些暗自与自己较劲的日子,突然间都变得清晰起来。它不是那种给你答案的书,而是引导你去寻找答案,去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样。里面的对话也很有意思,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深意。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自己,也照见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连接。对于那些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或者渴望更深层次情感共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一) 天啊,最近翻到一本让我眼睛为之一亮的书,封面就很有味道,那种淡淡的、素雅的感觉,一眼就觉得是那种能让人静下心来读的故事。打开之后,更是爱不释手!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不是盖的,行文流畅,比喻生动,读起来就像在品一杯陈年的茶,越品越有滋味。而且,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人物塑造,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好人坏人,而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挣扎和矛盾。尤其是那个女主角,她身上那种坚韧又不失温柔的气质,真的太迷人了。读她的故事,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很多人,我们都在生活的大海里努力地航行,有时候会遇到风浪,有时候会收获平静。这本书里面不乏让人唏嘘的段落,但更多的是那种温暖的力量,告诉你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相信希望,相信会有甘霖降临,滋润干涸的心田。里面的场景描写也特别细腻,台湾的乡间小路、海边小镇,都仿佛跃然纸上,让人身临其境。读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被洗涤了,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强推给所有需要一点点温暖和力量的朋友们,绝对不虚此行!
评分(五) 这本书就像一部慢炖的料理,需要耐心去品味,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滋味。我一开始可能对它的节奏有些不适应,觉得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快餐小说那样,一下子就把人带入高潮。但正是这种慢,才让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用力去刻画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将生活的日常,那些平凡的点滴,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他对情感的捕捉,那种内敛的、不易察觉的情感波动,却能深深地打动人心。书中的一些对话,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它让我反思了很多,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成长。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它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它就像一位智者,在静静地诉说着人生的道理,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启迪。对于那些寻求心灵慰藉,或者对生活有更深层思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它不会让你惊叹于情节的曲折,但一定会让你在读完之后,内心深处,多了一份宁静和力量。
评分(三)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标题起得真是太妙了!“常降甘霖”,光是听着就觉得充满了希望,让人忍不住想知道,这“甘霖”究竟是什么?是爱情?是亲情?还是某种顿悟?读完之后,我可以说,它是一种集体的、关于成长的隐喻。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不是线性的,而是像打散的拼图,需要读者自己去一点点地拼接,去感受其中的逻辑和情感。这种阅读体验非常新颖,也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等待”的描绘,那种漫长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等待,却又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台湾的经典电影,那种淡淡的忧伤中带着一丝浪漫,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书中的人物,他们身上都有着某种缺憾,但正是这些缺憾,让他们显得如此真实。他们会犯错,会受伤,但也会从错误中学习,在伤痛中成长。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的“甘霖”,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孕育和等待,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它不是那种能让你拍案叫绝的故事,但绝对能让你在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涟漪。
评分(四) 一开始是被它的封面吸引,那种复古的色调,还有上面淡淡的插画,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怀旧情结。翻开书页,我发现作者的文字功力真的不是盖的,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语气亲切,却又充满了力量。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社会变迁的描绘,尤其是上世纪台湾的一些生活片段,那些细节,那些人情味,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书中的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烦恼,也有自己的坚持。他们不是英雄,也不是坏人,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地生活着。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她们身上的坚韧、智慧和善良,在那个年代尤为可贵。读这本书,我常常会跟着人物的命运一起起伏,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悲伤,为他们的坚持感到欣慰。它不是那种让你觉得“哇塞!”的惊奇故事,但它却能让你在心底,默默地产生一种共鸣。它就像一杯陈年的梅子酒,初尝微酸,回味却甘甜,越品越有味道。如果你也喜欢那种充满时代气息、关注普通人命运的故事,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