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是一部体现中国佛教注重「妙有」思想特色的佛经。
《圆觉经》主张一切众生都具足圆觉妙心,本当成佛,无奈为妄念、情欲等所覆盖,才于六道中生死轮回;如能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此心即佛,无须向外四处寻求。本经所明为大乘圆顿之教理,故对华严宗、天台宗、禅宗都有重要的影响。
全经分为十二章,为释迦牟尼佛分别答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十二位大士的提问,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以及修止、修观、修禅的方法。
主编简介
赖永海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鑑真图书馆馆长。出版《中国佛性论》、《中国佛教文化论》、《佛学与儒学》等16部着作,主编第一部《中国佛教百科全书》(11卷,近300万字),主编第一部《中国佛教通史》(15卷,700万字)。
译注者简介
徐敏
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师从孙亦平教授,主要从事近代佛道思想研究,译注《净土四经》(合注)以及注评《了凡四训》、《文昌孝经》(合注),现任职于无钖市委统战部。
前言(节录)
《圆觉经》为佛教大乘经典,其思想义理属佛教如来藏体系,教法以顿教为主,并统摄渐修法门。《圆觉经》宣讲佛陀脱离无明烦恼的圆觉理论,注重成就圆觉的具体行法,是华严宗、禅宗等宗派盛行讲习的经典,对中国佛教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圆觉经》书名
《圆觉经》,全称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此经名具有丰富的内涵。大方广,又名「大方等」,「方」是义理方正的意思,「广」是广大的意思;「大方广」是各种大乘经的通名,意为佛说方正广大真理的经文,也指十二部经(经教的十二种分类,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中的「方广部」。「圆」即圆满,「觉」即菩提;「圆觉」就是圆满菩提,即指佛果,是对世间一切事理无不彻底了知其事实真相。圆觉为人人本具的真心,也是万法的平等真如性。修多罗,为梵语,译为「经」、「线」,意为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所以又译为「契经」,含有契理、契机的意思,即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了义,是说理非常透彻、究竟的意思。
二、《圆觉经》作者
《圆觉经》为唐时佛陀多罗所译。佛陀多罗,又称「觉救」,意为「觉悟救世」,生卒年无考,生平事蹟不详,北天竺罽宾(今喀什米尔一带)人。《宋高僧传》称其「赍多罗夹,誓化脂那」,即携带梵文佛经,誓愿化度中国。多罗是一种植物,因古印度将佛经写在多罗树叶上,所以称「多罗夹」。佛陀多罗在洛阳白马寺译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但不知具体是于何年翻译出来。而《佛祖统记》则称:唐高宗永徽六年(六五五),罽宾国佛陀多罗,于白马寺译《圆觉经》。自古以来,就不断有人怀疑此经为伪经。太虚大师通过对各种相关记述梳理后认为,此经为最早贞观(六二七—六四九)、最迟开元之八、九、十年间(七二○—七二二)所译。
三、《圆觉经》的内容与结构
《圆觉经》主要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讲述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即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止、修观、修禅的方法。在该经中,佛以「圆觉」为总持法门,圆觉即为妙觉真心,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圆觉妙心本来清净虚空,超脱了生灭轮回,但因为无明的缘故,迷执虚妄幻有,无法认知真如自性,所以不得清净,生起诸烦恼。佛在此经中教导菩萨及众生,修习圆觉法门,远离各种缘生幻有,修习止、观和禅定。
《圆觉经》一卷,不分章节。按照佛经可分为「三分」的方法,该经也可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叙述佛说法的处所,当时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的自性境界,以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为上首的十万大菩萨众也都安住于此法会,表明了当时佛陀说法时证入的境界和与会法众。正宗分有十二部分组成,分别是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所请问的问题以及佛陀的说法。每部分基本都有诸位菩萨的请问、佛陀的教法,以及最后重宣教义的总结偈言。在最后请问的贤善首菩萨一部分内容的末尾是流通分,叙述金刚、天王、鬼王等誓愿护佑持经人。
四、《圆觉经》的版本与注疏
《圆觉经》的版本比较统一,多为唐代宗密流传版本,但此版本体例不完整。佛在回答最后发问的贤善首菩萨的问题时没说偈言,与前文体例不一致。日本学者松本文识发现了一宋本《圆觉经》下卷,找到了经中脱落文字,内容为「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贤善首当知,是经诸佛说。如来等护持,十二部眼目。名为大方广,圆觉陀罗尼,显如来境界。依此修行者,增进至佛地。如海纳百川,饮者皆充满。假使施七宝,积满三千界,不如闻此经。若化河沙众,皆得阿罗汉,不如闻半偈。汝等于来世,护是宣持者,无令生退屈。」至此,从体例上来看,经文已近完备。
《圆觉经》的注疏较多,在宗密之前,此经的注疏已有四家,即唐京报国寺惟□《疏》一卷、先天寺悟实《疏》二卷、荐福寺坚志《疏》四卷、北都藏海寺道诠《疏》三卷。自宗密《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科》、《圆觉经略钞》等出后,以上各疏即均佚失无传。另外,其他注疏作品有:宋观复撰《圆觉经钞辨疑误》二卷,宋清远的《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十二卷,宋孝宗的《御註圆觉经》二卷,宋行霆的《圆觉经类解》八卷,宋如山的《圆觉经略疏序注》一卷,宋智聪的《圆觉经心镜》六卷,宋元粹的《圆觉经集註》二卷。宋周琪的《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十二卷,明德清的《圆觉经直解》二卷,明通润的《圆觉经近释》六卷,明寂正的《圆觉经要解》二卷,清净挺的《圆觉经连珠》一卷,明焦竑纂《圆觉经精解评林》卷上,清弘丽的《圆觉经句释正白》六卷,清通理的《圆觉经析义疏》四卷。近有太虚大师的《圆觉经略释》等。
本书以通行的《圆觉经》为底本,同时参考太虚大师的《圆觉经略释》,以保证译注得准确完备。各章节都分为原文、译文和注释等部分,各部分交相唿应。章节前置有题解,便于读者了解该章节全文大意。限于个人学识,其中难免有谬误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