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政治漫画集在本质上,就是一本历史书!
★汇集250幅国际最佳的媒体漫画,以幽默刻划时事、以艺术对抗现实。
★收录近九十位当代最活跃的媒体漫画家,看他们手拿画笔反抗独裁、追求民主。
★回顾1989年柏林围墙倒塌至2012年叙利亚内战的全球重要事件。
★这是认识世界当代历史、培养全球国际观,并唤醒政治意识的最佳书籍。
故事拉开序幕是在1989年,那是个全球地缘政治板块剧烈震盪的年份。将德国乃至欧洲分为两半的柏林围墙一夜之间垮下来;苏联从内部解体消失,帝国末日余波盪漾,在浩瀚的国际局势中久久不消;中国爆发天安门事件,举世震惊。故事在2012年落幕:欧兰德当选总统,法国回归左派怀抱;在地中海的彼岸,叙利亚内战如今仍如火如荼地上演。九十位当今最活跃的媒体漫画家,用个人独到的方式书写当代人类的历史诗篇,使得这本历史书能够如此掷地有声、一针见血。
法国国王路易腓力一世曾说:「图画比文字更具颠覆性。」随着时代发展,媒体漫画俨然已经成为一把精准、尖锐、犀利而有效的武器,足以捍卫宝贵的言论自由。本书收集的二百五十幅漫画证实了这句名言的道理。这些精辟透彻而又幽默慧黠的大师作品,以简练有力的笔触勾勒出时事的精髓。这些讽刺漫画家们无不展现惊人天赋,以锐利目光审视国际议题,再精准而深刻地透过笔锋使之跃然纸上。本书要向这些漫画家的勇气与决心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他们在某些国家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向世人做见证。
本书汇集二十余年来250幅最佳的国际媒体漫画,透过无比睿智、幽默而充满艺术坚持的作品,引领读者重新走过世纪交叠之际诡谲多变的世局。尚–克里斯多夫‧维克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密这些漫画作品的弦外之音。他让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漫画家,于同一时事主题上相互碰撞激盪,透过不同面向剖析今日世界错纵复杂的历史,及地缘政治议题,同时也强调:我们的世界观无可避免地带着主观性。第九艺术与第四权力的交会,在书页间交织出扣人心弦的风景。因此,在世界时事诡谲多变的屏幕背后,我们隐约透见了人性的真实质地。
名人推荐
王丹 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客座助理教授
鱼夫 漫画家
何荣幸 天下杂志总主笔
林生祥 美浓山下歌手
林莉菁 旅法漫画家/《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作者
胡忠信 历史学者/政治评论者
冯光远 专栏作家
黄哲斌 新闻工作者
黄孙权 破报总编辑
张铁志 香港《号外》杂志主编╱《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总主笔
管中祥 中正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公民行动影音纪录资料库主持人
赵少康 中广公司董事长
罗文嘉 水牛书店社长
这些精彩漫画不只记录历史,更留住人类最珍贵的情感与记忆。
──何荣幸 天下杂志总主笔
文字更有力,比影像更抒情,政治漫画的魔魅与冲击,此书一览无遗。
──黄哲斌 新闻工作者
这些漫画家是艺术家,是反抗者,是政治评论家,更是历史的纪录者。
他们把现实的复杂张力浓缩在一幅简单的画中,他们或者夸张化,或者简单化,但总是用迷人的想像力让读者发噱、振动或反思,把读者带到新闻背后的更深。
而这本书浓缩了后冷战时期的世界大事,让你在每一幅画中穿越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种族主义、民主抗争,天安门镇压、香港回归、福岛核灾、全球金融危机,网路新世界等等,让世界历史在你眼前快速倒转。
──张铁志 香港《号外》杂志主编╱《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总主笔
作者简介
尚-克里斯多夫・维克托(Jean-Christophe Victor)
知名地缘政治专家,在法国及世界各地教授国际关系课程。
他创办「预测研究暨地图分析实验室」(LEPAC, Laboratoire d’études prospectives et d’analyses cartographiques),并担任该机构学术总监。他也在Arte电视台推出地缘政治节目(Le Dessous des cartes),二十年来在每週一次的节目中透过精辟的地图分析,深入浅出地解密世界局势。节目内容已陆续编成数本时事地图集,广受读者喜爱。
译者简介
徐丽松
台大外文系毕,旅居法国多年,攻读语言学与跨文化研究。
经常穿梭于艺术、文化、历史、音乐、美酒及各国名川百岳间,喜爱钻研语言学理论,也乐于翻阅各国童书绘本。译作甚多,近来则与恐龙特别有缘,译有多部探讨恐龙的电视影片。
〔推荐序〕看到世界,看到理想 王丹
〔漫画序〕不画漫画,毋宁死 鱼夫
引言
1989
鲁西迪事件西方国家譁然 vs. 回教世界暴跳
北京之春 惊天动地的天安门事件
柏林围墙的末日 东欧铁幕的历史性终结之夜
1990
曼德拉获释 全球最受瞩目的政治犯重见光明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冷战结束后第一个大规模国际危机
德国统一 欧陆第一大国悄然成形
1991
南斯拉夫战争 巴尔干半岛干戈再起
戈巴契夫辞职 苏维埃帝国正式瓦解
1992
阿尔及利亚全面陷入暴力 伊斯兰极端主义点燃的危机
洛杉矶暴动 「另外那个美国」发动城市游击战
地球高峰会 第一幕:里约
1993
奥斯陆协议 以色列与巴解首度相互承认
毒枭艾斯科巴之死 全球毒品交易重新洗牌
1994
卢安达种族屠杀 疯狂的族群灭绝行动
车臣战争遭砲火压制的独立之梦
1995
法国重启核武试验 南太平洋再度面临浩劫
拉宾遭暗杀 以巴和平进程骤然熄火
1996
密特朗总统与世长辞 法国左派顿失重心
阿拉法特当选巴勒斯坦自治区主席 一次历史性的选举
狂牛症爆发 英国承认出现病例
论审查制度、偏狭认知与不容异己
1997
香港回归中国 共产中国内的超级资本都会
黛安娜王妃香消玉殒 一场震惊全球的车祸
京都议定书 地球环保露曙光
1998
莫妮卡事件 柯林顿总统的性丑闻
印度与巴基斯坦进行核子武装 南亚的兄弟之
1999
西雅图游行 另类全球化运动的肇始
千禧虫危机 世纪末的心理恐慌症
普丁入主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改革时代落幕
2000
小布希当选美国总统 输掉普选却侥倖胜出
2001
米洛塞维奇被移送国际刑事法庭 为前南斯拉夫种族屠杀罪行受审
九一一事件 美国遭受恐怖攻击
反恐战争在阿富汗揭开 美国的「持久自由行动」
2002
欧元正式流通 欧盟统合迈开大步
勒彭打入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 第五共和遭受当头棒喝
地球高峰会 第二章:约翰尼斯堡
卢拉当选巴西总统 南美洲的一场柔性革命
2003
美国对伊拉克宣战 狂人海珊的败亡
爱滋病与世界贸易组织 南方穷国获得学名药使用权
2003-2006
全球SARS危机 严重急性唿吸道症候群与禽流感爆发
2004
欧盟的历史性东扩 欧盟增为25个会员国
印度洋大海啸 超乎想像的世纪灾难
法扎特:大无畏的点灯人
2005
梵蒂冈易主 从若望保禄二世过渡到本笃十六世
伦敦自杀攻击 恐怖活动重创都会核心
2006
哈玛斯的惊人胜利 巴勒斯坦立法选举揭开新局
第二次黎巴嫩战争 纠结不清的蓝色分界线
网路社群媒体爆红 2.0版的美丽新世界
2007
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 作风备受争议的「闪亮亮总统」
2008
卡斯楚引退 古巴政权转入劳尔手中
贝鲁斯柯尼重新掌权 义大利政坛风波不断
北京奥运 中国对世界的亮丽宣示
全球经济大崩坏 次级信贷危机引发资本主义风暴
欧巴马入主白宫 划时代的美国总统大选
2009
苏丹达佛冲突的恐怖 巴西尔主导下的种族大屠杀
麦可.杰克森骤逝 饱受争议的一代巨星
2010
维基解密 揭开世局的内幕
中国超越日本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权
2011
阿拉伯之春 伊斯兰世界的民主革命
福岛核灾 灾难直捣日本核心
西班牙抗议事件 一场自发性的多元化抗争运动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 经济统合与国家主权之争
2012
叙利亚内战 坚持压制到底的阿萨德
欧兰德赢得法国大选 法国政权回归左派
漫画家一览 274
推荐序一
看到世界,看到理想
王丹
有一次在我主持的中国沙龙上,我请到一位曾经为声援西藏人权问题而去北京,在天安门广场表达抗议的德国学生David,来讲西藏问题。讲完后,有个中国大陆来的学生提问:「如果别人说你是一个外国人,为何插手中国的事情,你怎么回答?」David回答说:「作为德国人,我希望很多外国人来关心德国的事情。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如果有更多的人关心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事情,世界会更美好。」
几年,台湾的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其实,全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翻开这本政治漫画集,我们就可以大致浏览一下国际社会的风云动盪,其中又有很多,是台湾的年轻人可以从中得到借鑑和启迪的。台湾自己的问题很多,但是很多问题其实是在国际社会,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运动或反抗者的历史,正如David所说,是可以使得世界更加美好的事情。因此我才推荐这本书给读者,希望大家都能从自己的周围出发,睁开眼睛也看看更加广大的世界。然后再回过头来看自己,或许更为清晰。
同时,翻阅这本小书也令人感慨,因为我看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社会运动,反抗与压迫的对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如同一条不绝如缕的红线,标示出「坚持」这件事,对于美好世界的意义。我曾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也曾经历过二十年的监狱和流放生涯,可以说高峰体验和漫长岁月中的低潮都有过,因此深切知道:在一场大的社会变革到来的时候,登高一唿是不难的,只要你把握住时机、只要你有勇气;最难的,就是在运动陷入长时期的低潮时,你还能坚持住自己的理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继续留在队伍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对于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来说,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那一个坚持的过程。社会需要一时的英雄,更需要能够坚持不懈,能够耐得住寂寞的理想主义者。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很多这样的理想主义者的身影。
政治漫画既轻松又沉重,因此适合我们阅读。希望各位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世界,看到理想。
(本文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客座助理教授)
推荐序二
不画漫画,毋宁死!
鱼夫
政治漫画我画了三、四十年了,而且还坚持在没有纸本媒体採用的情况下,继续在网路里创作,法国革命:不自由,毋宁死,同样的,不画漫画,我也毋宁死。
全球的漫画家我所认识者,为数不少,许多漫画家都很受欢迎,作品老少咸宜,有些人的作品甚至还能改编成电视剧,如亚马逊集团为了制作给网路政治题材的影集「Alpha House」 ,还重金礼聘美国着名政治漫画系列Doonesbury的作者Gary Trudeau来编剧,漫画家的作品总是越陈越香,永世流传,至于他们所讽刺的对象--那些争逐权力、祸国殃民的政客们,猴子从树上掉下来还是一只猴子,政客则从高处掉下来,就什么都不是了。
漫画是美学的匕首,我记得这是列宁说的,能在敌人重重的包围下杀出一条血路来。国共内战,国民党在中国大陆被亲共的漫画家整得惨兮兮,政权丢了,退到台湾,就由国立编译馆严格审查「连环漫画」,甚至连画眼珠子凸出来,违反人体正常结构的手法都不准出版,当年台湾的漫画家也不惧威权,还去该单位踢馆抗议,有趣的是,那时候的规定,居然独漏单张漫画,所以我的政治漫画再怎样嘻笑怒骂,就只有报社的压力,免去了政府事前的审查,即使这样,在戒严时代风声鹤戾的氛围里,总是得硬着头皮,边画边怕,边怕边画,争取更多人共同奋斗,免得黑暗势力全面反扑。
专制中国也有很多漫画家,过去以华君武为首,因为国共内战时建国有功,所以还曾担任全国人大、政协代表等,这是少数,大部份的漫画家都没有入朝为官的心态,他们创作的出发点就是为基层的人民发声,或是一种「图形的评论员」,美国「普立兹新闻奖」也有奖项予以肯定,基本上,漫画家生性诙谐,追求浪漫,官场是待不住的。不过当我第一回在北京和华君武见面,他看到我将国家元首以及一干政客全画进了漫画里,很羡慕台湾有这样的民主环境让漫画家发挥,他们当年讽刺国民党,也只能躱进租界里为之。
我自然知道,这是台湾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漫画家在民主改革的进程中,就像这本书里自1989年起所蒐集的250幅媒体漫画,大多数的政治漫画家都是提着脑袋与画笔参与革命的,又得保持诙谐幽默,透过艺术反抗不公不义,宁可被追杀、坐牢也不愿意向暴力集权政府妥协,最后,因此和热爱自由民主的人们一起改变了全世界。
这不只是漫画家的故事而已,也是全世界的非物质文明遗产,描绘人类争取自由民主的历程 中最值得珍惜的普世价值。
我的女儿问我半生以来最喜欢的头衔是什么?我当过电视台总监、动画公司老板、大学教授等等,答案当然是「漫画家」,漫画家是有益人类幸福的志业,其他的不过是人生短暂的职称罢了,所以也理所当然的要大力推荐这本书了。
(本文作者为知名漫画家)
引言
以时事之眼洞悉人性
媒体漫画是一个重要的民主工具,漫画家则是货真价实的政治活动者。且让事实说明这个道理:因为在建筑物外墙大胆画图讽刺利比亚狂人格达费而声名大噪的媒体漫画家凯伊斯‧阿尔–希拉里,于2011年3月20日在班加西(Benghazi)的一次枪击事件中丧生,年仅34岁。数月后,叙利亚漫画家阿里‧法札特在大马士革被亲政府民兵以棍棒殴打手部,造成手指碎裂,目的是为了「使他无法再嘲笑阿萨德」。在伊朗,马纳‧内耶斯塔尼因为一本讽刺漫画集出版后引发民众暴动,坐牢三个月后被迫流亡国外。2011年11月,法国政治讽刺刊物《查理週报》(Charlie Hebdo)的办公室遭受祝融肆虐,原因是该报发行嘲讽特刊,将刊物标题改为《沙里亚週报》(Charia Hebdo)[译註:「沙里亚」为Charia(伊斯兰教法)一字之音译,此处并取「查理」之谐音],并特别聘请「先知穆罕默德」为总编。反讽的是,纵火者自认英勇捍卫伊斯兰,却没有勇气暴露身分!种种事证显示,许多思想与言论已经失去存在的权利,甚至无法公开讨论。这种现象令人感到无比沉重。有鉴于自由的空间遭受压缩,我们认为出版专书介绍这些政治漫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与影响,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法文动词caricaturer(「以漫画讽刺」)源自拉丁文caricare一字,原意为「装载」或「夸张」。
随着时代发展,媒体漫画俨然已经成为一把精准、尖锐、犀利而有效的武器,足以捍卫宝贵的言论自由。在自由民主的社会里,漫画家的角色是引发思考,揭发不公,制造欢笑,带来新鲜空气。在一些其他地区,慢画家勇敢举起自由的火炬,坚毅顽强,以婉转幽微抑或明目张胆的方式对抗政权。他们的作品受某些人深深喜爱,又令其他一些人畏惧万分。这种必须採取时代见证者之姿的专业工作对我们而言是单纯的新闻工作,但在部分国家却挟带无比风险。这种对比很容易想像:如果你想画漫画讽刺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或伊朗总统艾玛丹加,最好你服务的媒体是在日内瓦、纽约或巴黎,而不是大马士革或德黑兰。法国黑色幽默家德普洛治(Desproges)说过:「我们可以嘲笑一切,但还得先瞧瞧身边站的是谁。」
政治漫画家的工作是为了反抗,也是为了调解,但他的步履可以走得比作品更加无远弗届。帕特里克‧夏帕特(Patrick Chappatte)旅居象牙海岸时,曾在那里举办一次为期三天的漫画工作坊,邀集来自北部反叛区及南部政府控制区的媒体漫画记者共同参与。当时象牙海岸因政治因素分裂为南北两个敌对派系,双方发生内战。夏帕特在一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做了调解的工作,结果证明来自两边阵营的漫画家们可以共同合作,协力透过漫画为象牙海岸描绘出值得憧憬的未来。
秉持相同的精神,普朗图(Plantu)创办的「漫画为和平」(Cartooning for peace)协会于2006年在瑞士日内瓦正式成立,并邀请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安南代言。这个协会的宗旨在于汇集不同意见,在对立阵营及相反观点间建立对话,亦即创办人所言:「全面抛弃不容异己的恶习」。但是,媒体漫画真的足以加速和平的进程吗?即使只是小小的几步?这个理想是否实际?漫画可能具备我们期待它拥有的政治影响力吗?没有任何测量工具能为我们提供答案。
每一幅媒体漫画的背后,都有一个男人或女人,一座城市(我们必须承认,定居乡村的媒体漫画家少之又少),一份刊物,一个故事。漫画家坐在咖啡馆或书桌前,阅读报章中国内外各地鸡毛蒜皮的消息或影响深远的大事。世局展开在他们眼前,回盪在他们脑中,彷彿有一条直线,贯穿着不断变动的世界,漫画家的眼睛,他的思绪,他的手,以及他的笔。
透过画笔的活力与犀利性,漫画家的作品同时是一个见证、观点和答案。媒体漫画易于解读,一笔中的,可残酷亦可爆笑,无疑是有效呈现我们所处世界的绝佳方式。它的着眼点不在魅惑读者,而是要捕捉真实的瞬间。此外,人类对媒体漫画的理解不分国界,因为重点均以画笔呈现,语言隔阂得以降至最低。所以媒体慢具有全球性格?不须翻译?不尽然如此:同样的漫画在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中,可能获得不同的解读。但无论它以何种方式被理解,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一个难得的沟通工具。漫画的幽默本质使读者与事件之间必然拉出一段观察距离。它令人彷彿获得解脱般失声而笑,将人带入揶揄嘲讽的境界。它可以是一种苦笑,也可以是黑色幽默。它以一种带着诗意的悲剧性格,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以及一切的信念都是何等脆弱。四月的日本樱花盛开,一片绝世美景。但我们很快看到,这些在福岛核灾爆发一个月后绽放的脆弱花朵,在游人不再的灾区尽显孤独,片片花瓣飘落都象征着辐射的可怕。这样的画面既精准呈现灾变的悲哀,又透过无限张力触发人的反省。的确,漫画经常也带着令人难堪的意味,不惜触击读者的弱点。它直捣我们不安的灵魂,逼迫我们面对某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或矛盾。这又是漫画的功用所在。
媒体漫画家的位置可以与时事平行,但更可以昇华到时事之上。多数时候他的角色也是一名记者,但不同于有义务据实报导的文字记者或摄影记者,漫画记者有权利对事件进行诠释。他依自己的观点解剖时事,按自己喜好加以形塑,一手为事件打造出空间与佈景,并在其中安置取材自实情或八卦的人物。这样的工作特性使他在编辑部拥有比其他记者更大的自由与报导独立性。
漫画家的批判立场建立在嘲讽甚至控诉的基础上,与所属媒体的编辑方向不见得一致。许多实例可以让我们看到这种不对称性:《日内瓦论坛报》(Tribune de Genève)的赫曼(Hermann)、日内瓦《时报》(Le Temps)的夏帕特、《卫报》(The Guardian)的史提夫贝尔(Steve Bell)、《世界报》(Le Monde)的普朗图、《费加洛报》(Le Figaro)的费桑(Faisan)、荷兰《誓言报》(Het Parool)的约普‧贝特拉姆(Joep Bertram)…例子可谓不胜枚举。世界上大约有一百位举足轻重的政治漫画家,本书希望能够向他们及他们的作品致意。其中有些漫画家才华横溢却没没无闻或作品产量甚少,在此种情况下名气就完全不是我们的考量标准。在所有同意让作品收入本书的漫画家中,我们除了遴选才气最特出者外,也特别重视将最多的国家与刊物容纳进来。
书中收录的两百五十幅漫画都刻画了最近二十五年来最重要的政治及历史事件。我刻意不对玛霍梅特(Mahomet)的丹麦讽刺漫画这个主题做太多着墨,以免让我自己成为被操纵的工具,反而间接助长了极端主义者的气焰。我也主动避开前世界货币基金总裁坎恩(Dominique Strauss-Khan)涉嫌性侵一案,因为这个题材虽然被媒体高度炒作,但在明日的人类历史中很快就不会再具有任何重要性。
1989. 6. 4
北京之春
惊天动地的天安门事件
1978年,邓小平分别接替毛泽东和华国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兼共产党总书记。他推动经济改革,使中国开始向世界开放。十年后,中国已经在快速蜕变,逐渐发展成所谓「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的混合式经济型态。但民主改革并未伴随经济发展而来,因此造成经济生活日益自由化,政治生活却依然受共产党严密控制的矛盾现象,两者间的落差越来越大。1989年4月15日,进行民主抗争的学生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全面占领这个平日空空荡荡的辽阔广场。6月4日晚间,在邓小平命令之下,解放军开进首都镇压反抗活动。
1989年6月30日,中国政府公布的报告显示,天安门广场有三千名平民受伤,超过三百人死亡。直到今天,天安门广场大屠杀的确切伤亡人数依然是个谜。数字问题不谈,中国政府对抗议民众的镇压行动,在当时的国际舆论中对中国带来极其负面的效应。各国谴责声浪不断,中国血腥镇压的暴行,使其在国际社会中遭受长期孤立。
也是在天安门广场上,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并宣示要为中国社会带来基础性的变革。1976年毛泽东去世,他的陵寝也设在这座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週年后,赫尔布罗克以画笔呈现中共言行不一的行径,抨击解放军对人民的镇压。在解放军奉命以武力弭平示威运动的同时,日本及西方电视媒体也将镇压画面拍摄了下来。2001年去世的赫尔布罗克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社论漫画家之一,他在服务于《华盛顿邮报》的多年时间里,秉持民主与自由的理念,致力批判共产主义,并严厉抨击麦卡钖主义的流弊。
随着1989年天安门示威活动的扩大蔓延,中国的保守派领导人也加强对赵紫阳等倾改革派政要的反动。在此同时,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领导的苏维埃共产集团,正在改革开放的脚步下逐渐解体。中国的保守派分子在邓小平羽翼下断然决定结束民主对话,于5月19日宣布实施戒严。在本图中,身穿「毛装」的邓小平正津津有味地吞食中国人民。他在天安门事件中,似乎至少暂时获得全面胜利,反对派声音被完全压制,中共政权内部的贪腐终究没有受到质疑,超过十亿的中国人民则继续为经济成长卖命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