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創意思路.培養寫作能力
小朋友在低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看圖作文」,現在進入瞭中年級,就要學習「命題作文」。可是有些小朋友看到作文題目,竟然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寫起。本書就是為瞭引導中年級小朋友作文而編寫的。
當一道作文題來到跟前,最先要做的事是看懂題目的意思,然後就是構思活動;因此,本書在每一道作文題目後麵,都附有「作文引導」和「習作範例」。同時,為瞭讓小朋友增加觀摩的機會,每一課後麵都附有「作文觀摩」,使小朋友從閱讀、比較中,培養寫作的技巧。
提高小朋友作文能力的秘訣是:多讀、多看、多寫。本書書後附有「習作園地」,供小朋友閱讀、練習之用。多看看同年級小朋友的作文,對小朋友的作文,很有激勵作用,幫助是很大的。
第1課春天來瞭
第2課可愛的早晨
第3課寫遊記
……
第21課民間故事
第22課說故事
第23課洗澡
習作園地
我
我的傢
我的弟弟
……
勤勞
知恥
看報的好處
在我看來,一味地讓孩子模仿範文,容易讓他們失去自己的聲音。《國小基礎寫作引導(3年級)下冊》卻巧妙地避免瞭這個問題,它更注重引導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寫什麼”。尤其是在“人物描寫”部分,它並沒有給齣一堆人物肖像的範文,而是通過一係列細緻入微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構建一個活生生的人物。 書中會引導孩子去關注人物的“外貌特徵”,比如“他/她是什麼發型?眼睛是什麼顔色?鼻子高不高?嘴唇厚不厚?” 這些是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它會引導去捕捉人物的“神態和動作”,比如“他/她說話時會有什麼錶情?是眉頭緊鎖,還是笑意盈盈?他/她走路時是怎樣的步伐?是匆匆忙忙,還是悠閑自在?他/她有沒有什麼特彆的小動作,比如轉筆、撓頭?” 甚至會引導去思考人物的“語言和性格”,比如“他/她說話的聲音是洪亮還是輕柔?他/她喜歡用什麼樣的詞語?他/她是個外嚮的人,還是比較內嚮?” 我兒子寫過一篇關於他同學的文章,用瞭書裏的引導後,他能寫齣同學“笑起來的時候,嘴角會微微上揚,露齣一顆小虎牙”,以及“他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習慣性地用手指轉動筆”。這些生動的小細節,讓一個普通的同學形象,立刻變得立體起來,仿佛就在我眼前。
评分坦白說,在接觸《國小基礎寫作引導(3年級)下冊》之前,我對“修辭手法”這樣的概念,總覺得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會不會太早,太抽象?但這本書的處理方式,卻讓我徹底改變瞭看法。它並沒有上來就講“比喻”、“擬人”,而是巧妙地將這些手法融入到瞭具體的寫作練習中。比如,在描寫“雨”的時候,它會引導孩子去思考:“雨滴像什麼?是像斷瞭綫的珠子,還是像天空灑下的眼淚?雨聲聽起來像什麼?是沙沙聲,還是嘩啦啦的歌唱?” 通過這些形象的比喻和聯想,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瞭運用比喻。又比如,在寫“風”的時候,它會引導:“風有沒有長著手?它會不會推開門?會不會撫摸樹葉?風在晚上會不會講故事?” 這樣的提問,自然而然地引導孩子去運用擬人手法。我記得我傢孩子寫瞭一篇關於“風”的作文,他寫風“像個淘氣的孩子,把我的帽子吹跑瞭,還偷偷地把窗簾拉開”,然後又寫“風是個溫柔的媽媽,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頰,給我講睡前故事”。看到這樣的句子,我纔意識到,原來孩子已經能夠如此生動地運用修辭瞭,而且他自己並沒有覺得這是多麼高深的技巧,隻是覺得這樣寫更生動有趣。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真的非常厲害。
评分“情感的錶達”是寫作的靈魂,但對於小孩子來說,準確而有力的情感錶達,往往是一個挑戰。《國小基礎寫作引導(3年級)下冊》在這方麵,做得相當到位。它教孩子如何將內心的感受,轉化為具體的文字。 書中會通過一些情境,引導孩子去體會和錶達各種情感。比如,在描述“喜悅”時,它會引導:“當你收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時,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你的臉上會有什麼錶情?你會做什麼動作?你會對彆人說什麼?” 又比如,在描述“害怕”時,它會引導:“當你走夜路,聽到奇怪的聲音時,你的心跳會怎麼樣?你的手腳會感覺如何?你想躲到哪裏去?” 它還會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比如“你為什麼會感到開心?是因為得到瞭錶揚,還是因為完成瞭某件重要的事情?” 我兒子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第一次獨自去上學”的文章,在書的引導下,他不僅僅寫瞭“我有點害怕”,而是寫齣瞭“我的心像小兔子一樣怦怦直跳,手心裏全是汗,我緊緊地抓著書包帶,感覺腿都有些發軟”。這種對身體感受的描寫,生動地傳達瞭他的緊張和不安。這種從“我感到XXX”到“XXX的感覺是什麼樣的”,是情感錶達能力的一大飛躍。
评分我一直覺得,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寫作最難的往往是“不知道寫什麼”以及“不知道怎麼把想到的寫下來”。《國小基礎寫作引導(3年級)下冊》在這兩個方麵都做得相當齣色。尤其是在“想象與創造”這一部分,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書中提供的那些充滿奇思妙想的寫作主題,比如“如果我有一雙翅膀,我會飛到哪裏去?”,或者“假如我能和動物說話,我最想問它們什麼問題?”,都極大地激發瞭孩子的想象力。它不是直接給齣範文,而是通過一係列有趣的問題,引導孩子去構思情節,去設計角色,去想象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故事。 舉個例子,關於“假如我有一隻會說話的貓”這個主題,書裏沒有直接給齣“我的貓會說話”的段落,而是提齣瞭:“你的貓是什麼顔色的?它會說什麼話?它會和你抱怨什麼?它有什麼秘密想告訴你?你們會一起做什麼有趣的事情?” 這樣的問題,讓孩子在腦海裏先勾勒齣一個清晰的貓咪形象,然後再思考它可能會發生的對話和情節。我傢孩子寫過一篇關於他傢貓咪“小白”的故事,在書的引導下,他寫齣瞭小白抱怨他不給它吃小魚乾,還偷偷告訴瞭他爸爸藏私房錢的地方,最後他們一起去冰淇淋店的有趣經曆。這不僅僅是一篇作文,更像是一次腦力風暴,一次創造的實踐。它讓寫作變成瞭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是一項任務。
评分“學會傾聽”和“學會觀察”是寫作的兩大法寶,而《國小基礎寫作引導(3年級)下冊》恰恰在這兩個方麵都做瞭非常細緻的引導。不僅僅是看,更要“聽”。它鼓勵孩子去捕捉生活中的聲音,並嘗試用文字來描繪。 書中會引導孩子去思考:“當你在公園裏的時候,你能聽到什麼聲音?是小鳥的歌唱,還是孩子們嬉戲的笑聲?當你在傢裏的時候,又能聽到什麼?是媽媽做飯的鍋碗瓢盆聲,還是爸爸看電視的聲音?在下雨的時候,雨滴落在屋頂和窗戶上,會發齣什麼樣的聲音?” 這種對聲音的關注,非常容易被忽略,但卻是構成生活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兒子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夏天的夜晚”的文章,在書的引導下,他不僅寫瞭月亮、星星,還寫瞭夏夜裏此起彼伏的蟲鳴聲,遠處模糊的狗叫聲,以及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這些聲音的加入,讓他的文章變得非常生動,仿佛我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夏夜的氛圍。這種對聽覺細節的捕捉,極大地豐富瞭孩子的寫作素材,也培養瞭他們對聲音的敏感度。
评分我一直覺得,寫作能力不僅僅是遣詞造句,更是一種邏輯思維的訓練。《國小基礎寫作引導(3年級)下冊》在這方麵,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它並不是直接教授復雜的邏輯結構,而是通過一些非常貼近孩子生活的題目,來引導他們組織語言,理清思路。 比方說,在寫“一件有趣的事情”這個主題時,它會引導孩子思考:“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地點在哪裏?誰在場?事情是怎麼開始的?中間發生瞭什麼?最後是怎麼結束的?這件事讓你有什麼感覺?” 這樣的提問,實際上就是在引導孩子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展開敘述,並且還要加入“人物、時間、地點”等要素。又比如,在寫“我的願望”時,它會引導:“你的願望是什麼?你為什麼會有這個願望?為瞭實現這個願望,你可以做些什麼?如果願望實現瞭,會怎麼樣?” 這就是在引導孩子思考“目標-原因-行動-結果”的邏輯鏈條。我兒子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我想當一名宇航員”的文章,在書的引導下,他不僅寫瞭為什麼想當宇航員,還詳細列舉瞭為瞭實現這個願望,他現在需要努力學習,多看科學書,鍛煉身體等等。這種邏輯性,讓他的文章不再是空泛的錶達,而是變得有條理,有說服力。
评分關於“細節描寫”的重要性,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把這個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到瞭每一個練習當中。很多時候,我們傢長和老師都強調要寫得具體,要多寫細節,但具體要寫什麼,怎麼寫,有時候也比較模糊。這本《國小基礎寫作引導(3年級)下冊》就不一樣瞭,它通過一個個小小的切入點,引導孩子去捕捉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精彩瞬間。 例如,在描述一個人物的時候,它不會隻停留在“他很高,很瘦”,而是會引導去想:“他的眼睛是什麼樣子的?是亮晶晶的,還是像黑曜石一樣?他的笑容是什麼樣的?是像陽光一樣溫暖,還是有點靦腆?他走路時有什麼習慣?是昂首挺胸,還是有點駝背?” 同樣的,在描寫一個物品時,它也會引導:“這個玩具摸起來是什麼感覺?是光滑的,還是有點粗糙?它有什麼特彆的味道?它上麵有沒有一些小小的劃痕,或者獨特的標記?” 我傢孩子曾經寫過一篇關於他爺爺的作文,以前他隻會寫“爺爺很愛我”,用瞭這本書的引導後,他能寫齣爺爺手上布滿的厚厚的繭,還有爺爺每次給他講故事時,手指輕輕點著書頁的動作。這些細節,讓人物形象一下子鮮活起來,充滿瞭生活氣息。這種對細節的關注,我認為是培養孩子觀察力和錶達力的基石。
评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孩子教育,尤其是語文學習的傢長,最近入手瞭這本《國小基礎寫作引導(3年級)下冊》,著實讓我眼前一亮,也帶來瞭不少驚喜。我一直覺得,寫作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小學階段,是一個打基礎、啓濛的關鍵時期,如果方法得當,能夠極大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這本教材,就給我的感覺是,它並沒有一味地灌輸理論,而是非常有策略地、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進入寫作的世界。 首先,我特彆欣賞它在“觀察與發現”這個部分的處理。書中提供瞭大量的素材,比如描繪四季變化的景物,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小場景,然後通過引導性的問題,鼓勵孩子去細緻地觀察,去發現那些平時可能被忽略的細節。例如,關於“鞦天的落葉”,它不是簡單地讓孩子寫“葉子黃瞭,掉瞭”,而是引導他們去思考:“落葉是什麼顔色的?是金黃、火紅,還是褐色?它們是怎麼落下來的?是飄著,還是啪嗒一下就掉在地上?風吹過時,落葉會發齣什麼聲音?踩在落葉上又是什麼感覺?” 這樣的提問,一下子就把孩子的觀察視角拉得很細緻,也讓他們學會瞭從不同感官去體驗和記錄。我記得我傢孩子用這本書寫過一篇關於樓下公園的小鬆鼠的作文,以前他隻是籠統地說“看到一隻鬆鼠”,用瞭這本書之後,他能寫齣鬆鼠毛色的深淺,尾巴蓬鬆的程度,以及它如何快速地爬上樹乾,連小爪子抓撓樹皮的聲音都寫齣來瞭,這簡直是天壤之彆。這種從“看到”到“看見”的轉變,我覺得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
评分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寫東西“流水賬”,問題就齣在缺乏“條理”和“過渡”。《國小基礎寫作引導(3年級)下冊》在這方麵,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它通過巧妙的引導,讓孩子在寫作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會如何讓文章“連貫”起來。 書中在描寫“一件事情的發生”時,會引導孩子去注意“連接詞”的使用,比如“然後”、“接著”、“這時”、“突然”、“不過”、“但是”等等。但它並不是死記硬背這些詞語,而是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孩子明白什麼時候該用什麼詞。例如,在講述一個連續的動作時,它會引導:“小明先做什麼?然後又做瞭什麼?接著發生瞭什麼?” 這就自然而然地會用到“然後”、“接著”。當事情發生轉摺時,它會引導:“事情本應是……,但是……”,這就需要用到“但是”。又比如,在描述時間順序時,它會引導:“早上,我……;中午,我……;晚上,我……”,或者“春天,花兒……;夏天,樹木……;鞦天,落葉……;鼕天,白雪……”。我兒子以前寫東西,經常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用瞭這本書之後,他寫一篇關於“動物園一日遊”的文章,從剛進門看到獅子,到中午看大象錶演,再到下午喂猴子,整個過程都寫得有條有理,過渡自然。這種對文章“脈絡”的梳理,是寫作能力提升的關鍵一步。
评分對於一篇完整的文章來說,有一個清晰的開頭和結尾至關重要,而這兩部分往往也是很多孩子寫起來最頭疼的地方。《國小基礎寫作引導(3年級)下冊》在這方麵,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它沒有采用生硬的“總分總”模式,而是通過提供多種多樣的“敲門磚”和“收尾句”,讓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寫作內容,靈活地選擇和模仿。 例如,在“精彩的開頭”部分,它會提供一些諸如“當我看到……的時候,我的心裏……”、“這是一個多麼……的日子啊!”、“故事要從……說起。”等等的句式。這些句子,都具有很強的畫麵感和情感引入性,能夠一下子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同樣,在“令人難忘的結尾”部分,它也會提供“從此以後,我……”、“這次經曆讓我明白瞭……”、“這個畫麵,我永遠也忘不瞭……”等,能夠有效地總結文章的主題,或者留下深刻的思考。我記得我傢孩子寫過一篇關於“一次失敗的嘗試”的文章,一開始他不知道怎麼開頭,用瞭書中的“那天,我信心滿滿地……”之後,整個寫作就順暢起來。結尾時,他也用瞭“雖然這次我失敗瞭,但……”來總結自己的體會,顯得非常有力量。這種方法,讓孩子能夠輕鬆上手,並逐漸掌握不同類型的開頭和結尾的技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