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创意思路.培养写作能力
小朋友在低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看图作文」,现在进入了中年级,就要学习「命题作文」。可是有些小朋友看到作文题目,竟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写起。本书就是为了引导中年级小朋友作文而编写的。
当一道作文题来到跟前,最先要做的事是看懂题目的意思,然后就是构思活动;因此,本书在每一道作文题目后面,都附有「作文引导」和「习作范例」。同时,为了让小朋友增加观摩的机会,每一课后面都附有「作文观摩」,使小朋友从阅读、比较中,培养写作的技巧。
提高小朋友作文能力的秘诀是:多读、多看、多写。本书书后附有「习作园地」,供小朋友阅读、练习之用。多看看同年级小朋友的作文,对小朋友的作文,很有激励作用,帮助是很大的。
第1课春天来了
第2课可爱的早晨
第3课写游记
……
第21课民间故事
第22课说故事
第23课洗澡
习作园地
我
我的家
我的弟弟
……
勤劳
知耻
看报的好处
我一直觉得,写作能力不仅仅是遣词造句,更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国小基础写作引导(3年级)下册》在这方面,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并不是直接教授复杂的逻辑结构,而是通过一些非常贴近孩子生活的题目,来引导他们组织语言,理清思路。 比方说,在写“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个主题时,它会引导孩子思考:“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谁在场?事情是怎么开始的?中间发生了什么?最后是怎么结束的?这件事让你有什么感觉?” 这样的提问,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孩子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展开叙述,并且还要加入“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又比如,在写“我的愿望”时,它会引导:“你的愿望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你可以做些什么?如果愿望实现了,会怎么样?” 这就是在引导孩子思考“目标-原因-行动-结果”的逻辑链条。我儿子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我想当一名宇航员”的文章,在书的引导下,他不仅写了为什么想当宇航员,还详细列举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现在需要努力学习,多看科学书,锻炼身体等等。这种逻辑性,让他的文章不再是空泛的表达,而是变得有条理,有说服力。
评分对于一篇完整的文章来说,有一个清晰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而这两部分往往也是很多孩子写起来最头疼的地方。《国小基础写作引导(3年级)下册》在这方面,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它没有采用生硬的“总分总”模式,而是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敲门砖”和“收尾句”,让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灵活地选择和模仿。 例如,在“精彩的开头”部分,它会提供一些诸如“当我看到……的时候,我的心里……”、“这是一个多么……的日子啊!”、“故事要从……说起。”等等的句式。这些句子,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引入性,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同样,在“令人难忘的结尾”部分,它也会提供“从此以后,我……”、“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这个画面,我永远也忘不了……”等,能够有效地总结文章的主题,或者留下深刻的思考。我记得我家孩子写过一篇关于“一次失败的尝试”的文章,一开始他不知道怎么开头,用了书中的“那天,我信心满满地……”之后,整个写作就顺畅起来。结尾时,他也用了“虽然这次我失败了,但……”来总结自己的体会,显得非常有力量。这种方法,让孩子能够轻松上手,并逐渐掌握不同类型的开头和结尾的技巧。
评分关于“细节描写”的重要性,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到了每一个练习当中。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和老师都强调要写得具体,要多写细节,但具体要写什么,怎么写,有时候也比较模糊。这本《国小基础写作引导(3年级)下册》就不一样了,它通过一个个小小的切入点,引导孩子去捕捉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精彩瞬间。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的时候,它不会只停留在“他很高,很瘦”,而是会引导去想:“他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是亮晶晶的,还是像黑曜石一样?他的笑容是什么样的?是像阳光一样温暖,还是有点腼腆?他走路时有什么习惯?是昂首挺胸,还是有点驼背?” 同样的,在描写一个物品时,它也会引导:“这个玩具摸起来是什么感觉?是光滑的,还是有点粗糙?它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它上面有没有一些小小的划痕,或者独特的标记?” 我家孩子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他爷爷的作文,以前他只会写“爷爷很爱我”,用了这本书的引导后,他能写出爷爷手上布满的厚厚的茧,还有爷爷每次给他讲故事时,手指轻轻点着书页的动作。这些细节,让人物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充满了生活气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我认为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表达力的基石。
评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写东西“流水账”,问题就出在缺乏“条理”和“过渡”。《国小基础写作引导(3年级)下册》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孩子在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让文章“连贯”起来。 书中在描写“一件事情的发生”时,会引导孩子去注意“连接词”的使用,比如“然后”、“接着”、“这时”、“突然”、“不过”、“但是”等等。但它并不是死记硬背这些词语,而是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词。例如,在讲述一个连续的动作时,它会引导:“小明先做什么?然后又做了什么?接着发生了什么?” 这就自然而然地会用到“然后”、“接着”。当事情发生转折时,它会引导:“事情本应是……,但是……”,这就需要用到“但是”。又比如,在描述时间顺序时,它会引导:“早上,我……;中午,我……;晚上,我……”,或者“春天,花儿……;夏天,树木……;秋天,落叶……;冬天,白雪……”。我儿子以前写东西,经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用了这本书之后,他写一篇关于“动物园一日游”的文章,从刚进门看到狮子,到中午看大象表演,再到下午喂猴子,整个过程都写得有条有理,过渡自然。这种对文章“脉络”的梳理,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一步。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孩子教育,尤其是语文学习的家长,最近入手了这本《国小基础写作引导(3年级)下册》,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也带来了不少惊喜。我一直觉得,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一个打基础、启蒙的关键时期,如果方法得当,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本教材,就给我的感觉是,它并没有一味地灌输理论,而是非常有策略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进入写作的世界。 首先,我特别欣赏它在“观察与发现”这个部分的处理。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比如描绘四季变化的景物,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小场景,然后通过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孩子去细致地观察,去发现那些平时可能被忽略的细节。例如,关于“秋天的落叶”,它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写“叶子黄了,掉了”,而是引导他们去思考:“落叶是什么颜色的?是金黄、火红,还是褐色?它们是怎么落下来的?是飘着,还是啪嗒一下就掉在地上?风吹过时,落叶会发出什么声音?踩在落叶上又是什么感觉?” 这样的提问,一下子就把孩子的观察视角拉得很细致,也让他们学会了从不同感官去体验和记录。我记得我家孩子用这本书写过一篇关于楼下公园的小松鼠的作文,以前他只是笼统地说“看到一只松鼠”,用了这本书之后,他能写出松鼠毛色的深浅,尾巴蓬松的程度,以及它如何快速地爬上树干,连小爪子抓挠树皮的声音都写出来了,这简直是天壤之别。这种从“看到”到“看见”的转变,我觉得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一直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作最难的往往是“不知道写什么”以及“不知道怎么把想到的写下来”。《国小基础写作引导(3年级)下册》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尤其是在“想象与创造”这一部分,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书中提供的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写作主题,比如“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会飞到哪里去?”,或者“假如我能和动物说话,我最想问它们什么问题?”,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它不是直接给出范文,而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构思情节,去设计角色,去想象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故事。 举个例子,关于“假如我有一只会说话的猫”这个主题,书里没有直接给出“我的猫会说话”的段落,而是提出了:“你的猫是什么颜色的?它会说什么话?它会和你抱怨什么?它有什么秘密想告诉你?你们会一起做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样的问题,让孩子在脑海里先勾勒出一个清晰的猫咪形象,然后再思考它可能会发生的对话和情节。我家孩子写过一篇关于他家猫咪“小白”的故事,在书的引导下,他写出了小白抱怨他不给它吃小鱼干,还偷偷告诉了他爸爸藏私房钱的地方,最后他们一起去冰淇淋店的有趣经历。这不仅仅是一篇作文,更像是一次脑力风暴,一次创造的实践。它让写作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项任务。
评分“情感的表达”是写作的灵魂,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准确而有力的情感表达,往往是一个挑战。《国小基础写作引导(3年级)下册》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教孩子如何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具体的文字。 书中会通过一些情境,引导孩子去体会和表达各种情感。比如,在描述“喜悦”时,它会引导:“当你收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时,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的脸上会有什么表情?你会做什么动作?你会对别人说什么?” 又比如,在描述“害怕”时,它会引导:“当你走夜路,听到奇怪的声音时,你的心跳会怎么样?你的手脚会感觉如何?你想躲到哪里去?” 它还会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比如“你为什么会感到开心?是因为得到了表扬,还是因为完成了某件重要的事情?” 我儿子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第一次独自去上学”的文章,在书的引导下,他不仅仅写了“我有点害怕”,而是写出了“我的心像小兔子一样怦怦直跳,手心里全是汗,我紧紧地抓着书包带,感觉腿都有些发软”。这种对身体感受的描写,生动地传达了他的紧张和不安。这种从“我感到XXX”到“XXX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是情感表达能力的一大飞跃。
评分坦白说,在接触《国小基础写作引导(3年级)下册》之前,我对“修辞手法”这样的概念,总觉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会不会太早,太抽象?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却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它并没有上来就讲“比喻”、“拟人”,而是巧妙地将这些手法融入到了具体的写作练习中。比如,在描写“雨”的时候,它会引导孩子去思考:“雨滴像什么?是像断了线的珠子,还是像天空洒下的眼泪?雨声听起来像什么?是沙沙声,还是哗啦啦的歌唱?” 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和联想,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运用比喻。又比如,在写“风”的时候,它会引导:“风有没有长着手?它会不会推开门?会不会抚摸树叶?风在晚上会不会讲故事?” 这样的提问,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去运用拟人手法。我记得我家孩子写了一篇关于“风”的作文,他写风“像个淘气的孩子,把我的帽子吹跑了,还偷偷地把窗帘拉开”,然后又写“风是个温柔的妈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颊,给我讲睡前故事”。看到这样的句子,我才意识到,原来孩子已经能够如此生动地运用修辞了,而且他自己并没有觉得这是多么高深的技巧,只是觉得这样写更生动有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真的非常厉害。
评分在我看来,一味地让孩子模仿范文,容易让他们失去自己的声音。《国小基础写作引导(3年级)下册》却巧妙地避免了这个问题,它更注重引导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写什么”。尤其是在“人物描写”部分,它并没有给出一堆人物肖像的范文,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构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 书中会引导孩子去关注人物的“外貌特征”,比如“他/她是什么发型?眼睛是什么颜色?鼻子高不高?嘴唇厚不厚?” 这些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它会引导去捕捉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比如“他/她说话时会有什么表情?是眉头紧锁,还是笑意盈盈?他/她走路时是怎样的步伐?是匆匆忙忙,还是悠闲自在?他/她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小动作,比如转笔、挠头?” 甚至会引导去思考人物的“语言和性格”,比如“他/她说话的声音是洪亮还是轻柔?他/她喜欢用什么样的词语?他/她是个外向的人,还是比较内向?” 我儿子写过一篇关于他同学的文章,用了书里的引导后,他能写出同学“笑起来的时候,嘴角会微微上扬,露出一颗小虎牙”,以及“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用手指转动笔”。这些生动的小细节,让一个普通的同学形象,立刻变得立体起来,仿佛就在我眼前。
评分“学会倾听”和“学会观察”是写作的两大法宝,而《国小基础写作引导(3年级)下册》恰恰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引导。不仅仅是看,更要“听”。它鼓励孩子去捕捉生活中的声音,并尝试用文字来描绘。 书中会引导孩子去思考:“当你在公园里的时候,你能听到什么声音?是小鸟的歌唱,还是孩子们嬉戏的笑声?当你在家里的时候,又能听到什么?是妈妈做饭的锅碗瓢盆声,还是爸爸看电视的声音?在下雨的时候,雨滴落在屋顶和窗户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这种对声音的关注,非常容易被忽略,但却是构成生活细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儿子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夏天的夜晚”的文章,在书的引导下,他不仅写了月亮、星星,还写了夏夜里此起彼伏的虫鸣声,远处模糊的狗叫声,以及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这些声音的加入,让他的文章变得非常生动,仿佛我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夏夜的氛围。这种对听觉细节的捕捉,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写作素材,也培养了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