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不同的真实个案出发,解析都市人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情绪病。从情绪病的病因、病症、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提供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引导。全书以短小精干的篇幅体例、轻松活泼的文字和具有启发意义的趣闻轶事,向读者说明:遭遇情绪病不可怕,只要辅以专业的治疗和耐心,「雨后必有晴空」。
本书的编者和作者均为情绪病「战线」的「一线人士」——精神科专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註册职业治疗师、资深註册社工等。在书中,他们分享了自己帮助或见证情绪病患者克服病症、脱茧化蝶、迎接新生活的经历,并从专业角度提供了病症分析和治疗建议。
作者简介
朱佩娟(Anita Chu)
私人执业家庭医生,专业辅导硕士,身心语言程式学(NLP)高级执行师及培训师,T-JTA性格评估执行师,拥有社区精神医学深造文凭及情绪病深造课程証书。十多年前经历过抑郁症痊癒后,对情绪病及身心健康产生浓厚兴趣,不断进修有关精神健康及辅导治疗等课程,自此投身「无涯读海」,亦发现唯「成长是岸」。除了提供情绪病诊治外,更与非牟利团体组织讲座、音乐会、治疗小组及培训课程,希望帮助大众更深认识情绪病,培养正向情绪,达至「身、心、社、灵」全人的健康。
序一(余枝胜)ii
序二(陈玉麟)iv
序三(叶大为〉vi
序四雨后必有「晴空」(卢锦生)viii
编者序x
前言「情绪健康」与「情绪病」xii
抑郁篇
第一章他们都曾抑郁过002
抑郁不是徒伤悲003
名人事件簿009
轻郁大男孩(区伟德)012
完美有事016
产后抑蛮021
夕阳下的幸福026
男儿不逞强030
第二章谁为抑郁定分界040
抑郁症的诊断041
三失‧六无045
水患与情患049
点止「心病」咁简单057
老年抑郁不容忽视062
第三章抑郁症的药物治疗070
自然好,好不好?071
病识感与依从性074
药有所施077
睡眠障碍与抑郁症(方日旭)081
第四章抑郁症的心理治疗086
百慕达三角087
心思的「习惯」、(冯小满)091
孔子与屈原098
跌碎的玻璃球104
你今日「快乐」咗未?(区韦德)109
焦虑篇
第一章经常焦虑症116
杞人忧天后传117
当压力超载时(卢翰青)121
幸福也中「焦」125
解焦「三步曲」131
焦虑模式:从蜜蜂向光飞説起(梁永缢)137
第二章惊恐症146
警报误鸣了147
杯弓蛇影152
惊恐突袭156
反恐成功161
迟了四十年的领悟164
第三章社交恐惧症与强迫症170
非一般害羞171
社交,我不再恐惧176
从容不迫189
是谁强迫我?(区伟德)193
第四章防治焦虑症198
焦虑症的药物治疗(赵珮瑜)199
有心难眠205
肠胃也焦虑212
浅説「功能性肠胃病」(余煜基)215
「慢」步人生路(区伟德)219
助人自助篇
第一章自助ACE224
接受Accept225
谘询Consult230
充实Enrich239
第二章助人ACT244
接纳Accept245
关怀Concern250
照顾自己TakecareofYourself255
后记260
附录1热线及谘询资源262
附录2情绪病自我测试265
编者序
「雨后晴空」这书名,来自我一位老朋友所写的歌,我很喜欢他起的这个歌名,还有他写的歌词:
雨后晴空
曲、词:黄国章
阳光这一刻暂停渗进来,环绕身边骤然不精彩;
处处路途变崎岖,灰心无助欲掉眼泪。
何不这一刻停下脚步来,留心去细找下雨天可爱:
原来每个故事也可找到爱!
抬头望,穿透厚云,云后热烈光与爱,
人无惧冷雨严寒,因爱永在;
在患难里学会坚毅自强,更会珍惜所拥所有,
原来雨过后,晴空更精彩!
这首歌所描述的,相信正是许多遭遇过情绪病的朋友的心声:从起初发病时「灰心无助欲掉眼泪」,到克服治疗过程中种种难关,「在患难里学会坚毅自强」,最终欣慰地看见「雨过后,晴空更精彩」!
感谢这些过来人愿意勇敢、无私地分享他们的故事,为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情绪病的真面目,知道怎样去面对和克服它。当中有的是我的病人,有的是我的朋友,而每一个都是我的老师,帮助我增长了眼界、经验,亦鼓励了我在情绪健康这方面的工作。希望借着这些真人真事的叙述和説明,加深大家对情绪病和情绪健康的认识,及早行动,防患未然。
我很荣幸能认识一群古道热肠的专业人士,他们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在努力地推广情绪健康教育和服务,在百忙中仍然贡献出宝贵的时间,协助撰写书中重要的篇幅。他们所分享的知识和心得,使这本书的内容更丰富、全面。在此谨向本书的几位着者方日旭医生、赵珮瑜医生、余煜基医生、梁永镒博士、卢翰青博士、冯小满先生和区伟德先生致谢。本书其余未署名的篇章,均由我本人撰写或整理。
此外,要感谢余枝胜医生(MH)、陈玉麟医生、叶大为博士和卢锦生先生为本书审稿和写序,他们对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给予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在此,谨送给各位我的人生座右铭:「我(耶稣)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圣经》。祝福大家享有「身、心、社、灵」全面的健康,活得更幸福、丰盛。
前言
「情绪健康」与「情绪病」
「妹妹,我刚才感冒去看医生,他开了九包药给我,该怎么办?全都要吃下吗?」大姊带来一大堆药来给我看。
大姊是个诚实的人,病了需要请假,为免瓜田李下,宁愿自费看医生也不来找我,孰料遇上「九包惊魂」。
「晤……有退烧药、止痛药、止晐药、化痰药、伤风药、消肿药、扩张气管药、还有抗生素,一共八种,另送喉糖。平时我开『三餸一汤』,病人还嫌少,这个很超值啊!」
「别开玩笑了,我又不是病得很严重,真的要吃那么多种药吗?」
来医务所看病的人,最常有的问题不外乎「伤风感冒」和「肠胃炎」。药物固然可以减轻不适,但这些病其实大都可自行痊癒,除非病征严重持续不退或出现併发症,否则没有必要治疗,但偏偏它们是大多数人去求诊和服药的原因。反而面对那些会引致严重后果的长期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很多人会讳疾忌医。不过,相对比在内地人们要到医院看伤风感冒,还要给打针输液,或是在欧美患伤风感冒不习惯吃药看医生,香港的情况介乎两者之间。
究竟怎样才是有病,怎样才算健康?
▼疾病与健康的定义
「疾病」是指身体器官的机能或结构发生了异常的变化,因而引起各种征状,以及导致不同程度的能力丧失。例如心臓的冠状动脉血管栓塞,会令心肌因缺血而产生心绞痛等病征,并导致心脏功能衰竭。
然而,没有疾病不等于健康,就如不吵架不等于关系好。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健康」定义为:
个人在身体(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功能(社交)三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健康包括了身体、精神和社会三个层面。而世界卫生组织对精神健康的定义也不仅是没有精神疾病,亦包括了「认识自己的潜能,有效地工作及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并对其所属社群作贡献」。
不少人都重视身体健康,动辄花数百甚至数万元做身体检查,亦愿意购买保健食品和进行各种防治疗程;但肯用在精神健康上的资源却是甚少。偏偏现时主要的健康威胁已经由急性传染病转向为慢性病,当中很多致病因素都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情绪压力正是其中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健康的情绪与情绪疾病
怎样才算拥有「健康的情绪」呢?
我总结了「联合情绪健康教育中心」的一段分析,给大家作参考:
健康情绪不等于时常快乐,人总有情緖起伏时,但一个拥有健康情绪的人,通常会:懂得察觉暸解自己的情绪状沉;有能力处理和调节情绪;思想正面,抱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同理心,学会洞悉别人的情绪;享受生命,亦乐于助人。
预防胜于治疗,培养健康的情绪与培养健康的体魄同样重要。
「情绪病」又是甚么呢?
情绪病属于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病征是情绪困扰。它所牵涉的器官是大脑,病理是与脑部化学传递物质失调有关,导致感觉、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亦会影响其他器官的运作,产生身体病征。它和其他身体性疾病一样,是真实的疾病,亦有客观的诊断标准。除了带来身心困扰外,情绪病亦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更可能会威胁性命,杀伤力不亚于严重的身体性疾病。
不少人经常有情绪低落、焦虑、恐慌、失眠、疲倦等问题,只当作是一般的不适或生活压力问题,往往不知道自己患病,因而错过诊治的机会,白白承受长期的痛苦和严重的后果,实在是很可惜。
低落的情緖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使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调息,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回归内在真正的需要。
抑郁篇
第一章他们都曾抑郁过
抑郁不是徒伤悲
听说在英国有一项有趣的调查:「人们最常说的谎话是甚么?」排行榜出来,排在第二位的谎话是「很高兴见到你」,排第一位的是甚么呢?
就是:「没事,我很好。」
在受访者中,超过四分之一称这是他们最常说的谎话。你同意吗?
一天,你看见某君独自呆坐一角,不言不笑,神色落寞,你察觉他有点不妥,于是上前问:「你怎么了?没事吧?」他头也不抬说:「没事,我很好。」
你会相信吗?
▼悲伤情绪的作用
当人经历情绪起伏,即使没说出来,从他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就可以看得出来,感受得到。情绪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樑,悲伤亦是人类共有的情感,是当遭受挫折或损失时的自然反应。当我们看见别人神色忧伤,即使他没有言语,亦能明白他正在难过,甚至感同身受。
每种情绪都是一种色彩,每种色彩都有对生命的作用。
情绪对学习很重要,我们通常对引起过情绪变化的事件,会留下较深刻的记忆和印象。就如我,虽然想不起小学老师在课堂呢喃过的内容,却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默书不合格时难过和慌张的情境。
当我们沮丧时,会更深刻地汲取挫败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犯下同样的错误。
情绪是一种能量,即使悲伤亦可以转化成动力去改变不如意的现状。在某程度上,低落的情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使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调息,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回归内在真正的需要。
▼抑郁症不单是悲伤
但病态的抑郁却不同于单纯的情绪低落。抑郁症有巨大的破坏力,令人有挥之不去的悲观想法,感到强烈的无助、无望、无价值;更会持续地吞蚀精神和体力,干扰睡眠、食慾、身体功能、学习工作、社交等生活的各方面,使人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甚至产生厌世的倾向。
不过,有些抑郁的人不一定会表达悲伤或不开心的情绪,而是容易激动、愤怒和暴躁,这类「烦躁型抑郁症」尤其多发生在不懂得表达情感的男士身上。
还有一类面带微笑、内心却是空虚痛苦的「微笑型抑郁症」,他们为了应付社交、工作、家人或面子上的需要,会自欺欺人地强颜欢笑,其中不乏以带给人欢乐为业的喜剧演员,也不少是有地位的成功人士。
▼可致命的「情绪感冒」
抑郁症能杀人于无形。据统计,大约每七个抑郁症患者就有一个自杀死亡,是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科疾病。虽然女性患抑郁症的比率是男性的两倍,但男性患者自杀的成功率却是女性的四倍。
抑郁症就像感冒那么普遍,几乎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上,因此它又被称为「情绪感冒」。在目前全球所有造成严重负担的疾病中,抑郁症排名第二,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可惜的是,虽然治疗对八成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帮助,但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寻求医治。
你有抑郁吗?在你身边的人有抑郁吗?请不要迟疑,赶紧弄清楚是不是真的患上了这种情绪感冒,因为抑郁症绝对是「有得医」,并且越快越好。
我发现自己很久没有如此全神贯注地读完一本书了。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独特的叙事角度,仿佛作者不是在“写”书,而是在“诉说”故事,用最直接、最真诚的方式,将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细微情感,一点点地剥离出来,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读的时候,我脑海里会不断浮现出各种场景,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乌云密布的时刻。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细致入微,甚至到了有些“残忍”的地步,但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才显得尤为可贵。 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情绪冲突的方式。她并没有试图去“解决”问题,而是引导读者去“体验”情绪,去感受情绪带来的冲击,然后,在情绪的洪流中,寻找一丝属于自己的平静。这种方式,比直接给出建议更加深刻,也更能触动人心。 看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窒息的情绪,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可怕。我开始学会与它们共处,甚至,在某些时刻,能够欣赏它们所带来的独特体验。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它没有提供廉价的安慰,却给了我一种更强大、更持久的力量,让我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坚强的人,直到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情绪的洪流可以如此轻易地将一个人吞没。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脆弱和不安。它没有贩卖廉价的鸡汤,也没有提供包治百病的万能药,而是用一种极其温柔却又异常真实的方式,带我一点点地审视自己的情感世界。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段话,或是陷入深深的沉思。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她笔下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显得那么触动人心。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个字句间流淌的情绪,那些曾经被我压抑、被我忽视的感受,就这样在字里行间找到了共鸣。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描绘痛苦,而是带着读者一步步走向理解和接纳。它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如何在风雨过后,重新看到那片晴朗的天空。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在我迷茫无助的时候,默默地陪伴着我,给我力量,也给我希望。 有时候,生活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得我们措手不及,全身湿透。而这本书,就像是风雨中的一盏灯,虽然不能立刻驱散所有的阴霾,却能照亮前行的路,让我知道,即使身处低谷,也总有黎明。它让我明白,情绪的起伏并非洪水猛兽,而是生命本身的一部分,需要被理解,被接纳。 我从未想过,阅读一本关于情绪的书,能够带给我如此深刻的改变。它不仅仅是在知识层面上的启发,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我开始用一种更平和、更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和他人,不再害怕那些复杂的情感,而是学着去感受它们,去理解它们,然后,带着这份理解,继续前行。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又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情绪管理指南。然而,从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作者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她的语言如同涓涓细流,却能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我的心底,唤醒那些沉睡已久的情感。 我喜欢书中对情绪的观察角度。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理论,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作者仿佛就是我身边的朋友,用最贴近的方式,和我分享她对情绪的理解和感悟。 书中描绘的那些情绪场景,我都似曾相识。我会在读到某个段落时,会心一笑,也会在读到某个细节时,眼眶湿润。这种强烈的共鸣感,让我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而是有一群同样在情绪海洋中跋涉的人。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一种新的看待情绪的方式。它不是要我去压抑、去逃避,而是鼓励我去接纳、去理解。这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感到如释重负,也给了我面对生活更多的勇气。 我发现,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情绪的迷宫,让我不再害怕迷失。它没有给我明确的答案,却教会了我如何自己寻找答案,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如何在风雨过后,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
评分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作者的文字,没有丝毫的雕琢和粉饰,却带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她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最复杂、最细腻的人类情感。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那些“负面”情绪的处理。它没有把它们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将其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这种理解,让我开始放下对自身情绪的评判,转而以一种更平和、更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它们。 书中有很多让我感到“就是这样”的时刻。当我读到某些描述时,会惊叹于作者对人性洞察的精准,仿佛她能够看透我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如此珍贵,也如此治愈。 这本书没有给我“解决”情绪的药方,但它给了我“面对”情绪的勇气。它教会我如何安抚内心的波澜,如何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抹阳光。 我曾以为,情绪的变幻是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它们也是人生中最美的风景。只要我们愿意去感受,去理解,去接纳,即使是阴雨连绵的日子,也能看见彩虹。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我本来以为会是那种枯燥的心理学科普读物,没想到它写得如此有文学色彩,而且非常贴近生活。作者的叙述方式很特别,不像很多书那样板着脸讲道理,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场景和细腻的描写,将情绪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情绪的辨析,比如焦虑和担忧的区别,抑郁和低落的不同。这些平时我们可能混为一谈的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清晰明了,让我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没有给我贴标签,而是引导我去观察和理解。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那些曾经让我困惑不解的情绪,现在似乎都有了可以解读的线索。它让我明白,原来那些所谓的“不正常”的情绪,可能只是我们内心在向我们发出信号,只是需要我们去倾听。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书,而是一种可以反复阅读,每次都能有所收获的宝藏。我特别赞赏作者的写作态度,既专业又不失温度,既深刻又不失易懂。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感到迷茫,或者想更了解自己情绪的朋友。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让你在阅读中找到答案,或者,至少找到提问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