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分析化学
  • 化学实验
  • 高等教育
  • 本科
  • 实验教学
  • 化学分析
  • 仪器分析
  • 定量分析
  • 实验指导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年来,全球性产品品质与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加强品质保证制度,提升检验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必要措施.虽然高阶精密检验科技仪器日新月异,但是人员的检验技术基础训练却是维持品质保证的基本要件。分析化学实验这门课程就是在训练学生检验分析的基础能力。
 
  本书以加强读者自我学习的意愿为目标,详细说明原理与计算方法。第一章讲述实验的基本知识,包括实验室安全须知、急救常识等,第二章起分别练习校正分析器皿、重量分析、沉淀滴定法、中和滴定法、错合物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及辐射吸收分析法等各种分析方法。全书共计38个实验,培养读者完整的基础检验能力,为日后就业提高竞争能力。
 
  第三版增列实验室品保制度ISO 17025简介、实验室化学性物品全球调和系统(GHS)的说明,期望促使读者对现代化实验室之基础检验技术,实验室品保制度和安全卫生管理具有基本认识。此外也增加了化学乙丙级技术士试题,为考取证照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无机化学导论》的图书简介,其内容与《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完全无关,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符合要求的图书介绍。 --- 《无机化学导论》图书简介 本书定位与目标读者 《无机化学导论》是一本旨在为初学者系统介绍无机化学核心概念、结构、性质和反应规律的教材。本书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力求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上,激发读者对化学世界的兴趣。本书非常适合大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生作为入门教材使用,同时也适合希望全面回顾和深化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自学者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内容架构与特色 本书的编写严格遵循现代无机化学的发展脉络,内容组织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全书共分十五章,涵盖了从原子结构到复杂配合物化学的广阔领域。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与原子结构(第1-4章) 本部分奠定了无机化学的理论基石。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详细阐述了量子力学对原子轨道的描述,深入解析了电子排布、光谱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元素周期性规律。我们不仅展示了周期表,更解释了其背后深层次的物理化学原理。 化学键理论: 侧重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与性质。特别加强了分子轨道理论(MO)在解释双原子分子和简单多原子分子(如$ ext{BeH}_2$, $ ext{BF}_3$)键合特性中的应用,区别于传统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晶体结构与堆积: 详细介绍了固体化学的基础,包括离子晶体的常见结构类型(如氯化钠、氟化铯结构)和金属晶体的密堆积原理。讨论了影响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有效半径比和晶格能。 酸碱理论的拓展: 超越了布朗斯特-洛瑞和路易斯酸碱理论,系统介绍了溶剂化效应以及硬软酸碱(HSAB)理论在预测反应活性中的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主族元素化学(第5-8章) 本部分聚焦于s区和p区元素的特性、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强调了族内和族间的对比。 s区元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特性,着重分析了水合效应和离子极化性对它们化学行为的影响。讨论了超强碱的制备与应用。 p区元素(硼、碳、硅): 深入探讨了硼烷簇(如$nido$-和$closo$-结构)的化学,以及硅氧烷和硅酸盐网络结构的形成。 p区元素(氮、磷、氧、硫): 详细解析了氮的固定与还原过程,磷酸衍生物的聚合特性,以及硫的氧化态多样性。对于氧气和臭氧的反应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卤素化学: 重点讲解了卤素间化合物(互卤化物)的合成与结构,以及它们在非水溶剂中的反应。 第三部分:过渡金属与配位化学(第9-12章) 这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深入学习催化和材料科学打下坚实基础。 过渡金属的特性: 解释了d区电子排布导致的变价、磁性、成色和催化活性的起源。 配位化学基础: 详细定义了配体、配位数的概念。着重讲解了晶体场理论(CFT)和配位场理论(LFT),特别是如何用它们解释八面体和四面体场中d电子的轨道能级分裂,并计算磁矩和光谱特征。 配位化合物的反应性: 系统分类了配位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惰性与快性机制)、氧化还原反应,并引入了机理分析的初步概念。 d区和f区元素举例: 选取了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如铁、铜、铂族)和镧系、锕系元素,介绍其典型化合物的结构和工业/生物学意义。 第四部分:固体、材料与化学键的拓展(第13-15章) 本部分将基础理论延伸至现代化学材料领域。 金属与合金: 讨论了金属键的特性,晶格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常见的合金(如黄铜、不锈钢)的相图和结构特点。 半导体与功能材料的无机基础: 介绍了半导体(如$ ext{GaAs}$, $ ext{SiC}$)的能带结构,以及离子导体的基本原理。 生物无机化学导论: 简要探讨了金属离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例如血红蛋白中铁的配位环境,以及锌在酶中的催化功能,展示了无机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交叉作用。 教学方法与特色 1. 图表和插图的精准性: 书中包含数百张精确绘制的分子结构图、晶体结构模型图和能级图,确保读者能够直观理解复杂的空间构型和电子结构。 2. 问题与习题: 每章末尾附有不同难度的思考题和计算题。计算题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强调逻辑推理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输出。 3. 案例分析(Chem-Insights): 在关键章节穿插了“化学洞察”栏目,介绍如“分子筛的孔道结构与分离原理”、“贵金属催化剂的机制”等前沿或实际应用案例,以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总结 《无机化学导论》致力于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无机化学入门体验。本书不仅教授知识点,更着重培养读者运用量子化学原理分析化学现象的思维能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扎实掌握无机化学的核心框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骆钖能
 
  学历:
  德国汉堡大学生物化学与食品化学研究所食品化学博士
 
  现任:
  国立宜兰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兼食品检验中心主任
 
  经历:
  国立宜兰大学学务长
  国立宜兰大学食品系系主任
  国立宜兰大学研发处技术合作组组长
  经济部商品检验局高级技术员
 
陈翠瑶
 
  学历: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系博士
 
  现任:
  国立宜兰大学食品科学系副教授、国立宜兰大学食品科学系食品检验中心品质主管
 
  经历:
  国立宜兰大学食品科学系主任
  国立宜兰大学食品科学系食品检验中心技术主管
  国立宜兰大学学生服务处就业辅导组组长
  99年公务人员高等高试三级考试暨普通考试命题兼阅卷委员
  97学年全国高级中等学校度农业类科学生技艺竞赛食品加工职种命题暨评判委员

图书目录

Chapter 1 实验基本知识
实验室安全须知及守则
实验室急救常识
常用玻璃器材及药品
玻璃器材及电动天平的基本操作
实验安全操作与管理
实验室品质保证系统
报告撰写格式及注意事项
问题与思考
 
Chapter 2 分析器皿之校正
校正原理及目的
实验2-1 滴定管之校正
实验2-2 吸量管之校正
 
Chapter 3 重量分析
实验3-1 氯化钡二水合物(BaCl2.2H2O)水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3-2 可溶性盐类中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实验3-3 可溶性氯化物样品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Chapter 4 沉淀滴定法
实验4-1 Mohr 法测定氯含量
实验4-2 Volhard(柏哈)法测定氯含量
实验4-3 以Fajan(菲杰恩)法测定氯含量
 
Chapter 5 中和滴定法
实验5-1 0.1 N HCl和NaOH的制备与标定
实验5-2 酸硷比值的测定
实验5-3 食醋中酸含量之测定
实验5-4 不纯样品中碳酸钠含量的测定(总硷度的测定)
实验5-5 利用双重指示剂测定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含量
 
Chapter 6 错合物滴定法
实验6-1 0.01 M乙二胺四醋酸(EDTA)的制备与标定
实验6-2 镁(Mg)含量的测定
实验6-3 利用乙二胺四醋酸(EDTA)测定水的硬度
 
Chapter 7 氧化还原滴定法
实验7-1 0.1 N过锰酸钾(KMnO4)溶液之制备
实验7-2 0.1 N过锰酸钾(KMnO4)溶液之标定
实验7-3 双氧水中过氧化氢之定量
实验7-4 利用过锰酸钾(KMnO4)测定石灰石中钙的含量
实验7-5 利用过锰酸钾(KMnO4)测定铁矿中铁的含量
实验7-6 重铬酸钾(K2Cr2O7)的制备与标定
实验7-7 重铬酸钾(K2Cr2O7)测铁矿中铁的含量
实验7-8 铈(IV)酸盐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7-9 以铈(IV)酸盐测定铁矿中铁的含量
实验7-10 0.05 N碘(I2)标准液制备及标定
实验7-11 二氧化硫(SO2)速测法-碘直接滴定法(lodimetry)
实验7-12 0.l N硫代硫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的制备及标定
实验7-13 漂白水中有效氯的定量
实验7-14 利用碘间接滴定法测定水中溶氧量一文克勒法
实验7-15 利用KBrO3测定Vit C的含量
 
Chapter 8 电位滴定法
实验8-1 pH计测定弱酸的解离常数(一)
实验8-2 pH计测定弱酸的解离常数(二)
 
Chapter 9 辐射吸收分析法
实验9-1 以分光光度计测定铁的含量
实验9-2 以分光光度计测定胺基酸之含量
实验9-3 水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
实验9-4 水中亚硝酸氮含量之测定
实验9-5 无机磷酸盐的比色定量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编著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书中提供的每一个实验,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筛选,既能够体现分析化学的核心概念,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我曾经担心,有些实验会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但这本书中的实验,都安排得恰到好处,让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甚至会主动去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学习的动力。

评分

对于初次接触分析化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绝佳的入门指南。它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确保读者能够扎实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然后再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实验和理论。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其他同类书籍,但总觉得起点太高,或者内容过于零散,让我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而这本书,则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它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让我能够安心地停靠,学习和成长。我特别欣赏书中那些“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这些细节的强调,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危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评分

这本书的附录部分也十分实用。我发现里面包含了许多常用的化学试剂的性质、常用仪器的操作规程,以及一些数据换算表格等等。这些信息对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供了非常及时的帮助。我不用再东奔西找,很多关键的信息都能在附录中找到,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实验效率。而且,这些附录的整理也非常细致,分类清晰,很容易查找。这充分体现了编著者在内容组织上的周全考虑,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全面、最便捷的服务。我甚至觉得,这些附录单独拿出来,也可以成为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简约而不失专业感,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醒目的书名和作者信息,传递出一种严谨而又不失活力的学术气息。刚拿到书的时候,我甚至舍不得立刻翻开,而是先仔细端详了一番。它在我书架上的位置,仿佛也瞬间提升了整个书架的格调。我一直对化学这门学科怀有深深的敬意,尤其是它在实际操作中的种种奥秘,而这本书的封面,无疑就是我对这些奥秘最初的期待与憧憬。每一条线条,每一个字体的选择,都透露出编著者对这本书的用心。我甚至可以想象,在设计这个封面的过程中,他们一定反复斟酌,力求达到最完美的视觉效果。它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外衣”,更像是这本书的“灵魂”的初步展现。我期待着,当翻开这本书时,我所看到的内部内容,也同样能给我带来如此惊喜和满足。这种期待感,伴随着我每一次将目光投向这本书,都让我对即将展开的“分析化学实验”之旅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它的存在,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等待着被知识的甘露所浇灌。

评分

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那清晰的排版和高质量的纸张所吸引。书页的触感非常舒适,没有廉价感,这一点对于一本需要频繁翻阅的实验教材来说至关重要。文字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使是在光线不是特别充足的环境下阅读,也不会感到费眼。每个章节的标题都设计得非常醒目,方便我快速定位我想要查找的内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些插图和图表,线条流畅,色彩搭配恰到好处,能够有效地帮助我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它们绘制得非常精细,每一个部件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总是在脑海中构思实验过程,而这些图表就像是给我提供了一张清晰的地图,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操作的意义。书中的公式和符号也标注得一丝不苟,排版非常规范,这对于学习严谨的科学知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甚至注意到,在一些关键的概念讲解处,还用了加粗或者斜体的形式来强调,这进一步提升了阅读的效率。

评分

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详尽的实验数据分析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出一些数据,而是会深入地讲解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如何进行误差分析,以及如何根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对于培养我的科学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它让我明白,实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得到结果,更在于如何科学地解读结果。我总是在想,如果我能够掌握这些数据分析的方法,我不仅能在实验课上取得好成绩,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也能少走很多弯路。书中提供的一些图表和表格,格式非常规范,我可以直接借鉴,学习如何清晰、有条理地展示实验数据。这种实用的指导,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它让我看到了,数据背后隐藏的科学规律,以及如何通过严谨的分析去揭示它们。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真的是没得说。我收到的是一本精装本,封面采用了耐磨损的材质,书脊的缝合也非常牢固,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散页或者损坏的情况。每一页纸张的厚度都适中,既不会显得过于单薄,也不会太厚导致书本过于笨重。我喜欢它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拿在手里感觉很舒服。这样的装帧,不仅增加了书本的耐用性,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我甚至可以想象,在实验室里,我可以将它放在实验台上,不用担心它会轻易损毁。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启发我对分析化学产生浓厚兴趣的书,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引导我一步步探索分析化学的奥秘。我期待着,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通过这本书,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理解更深刻的化学原理,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分析化学研究者。这本书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和动力,让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学,去实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掌握不了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让我觉得非常亲切。虽然是专业的化学教材,但它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对于一些可能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作者会通过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形象的描述来帮助我们理解,这让我感觉学习化学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反而充满了乐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实验现象时,会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预测我们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并提前给出解答。这种“设身处地”的写作方式,让我在阅读时感受到了一种被理解的温暖。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灌输,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知识传递。我甚至可以想象,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一定是对着无数的学生,用最真诚的心,去讲述那些迷人的化学故事。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印象尤为深刻。从基础的实验原理介绍,到具体的实验步骤,再到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整个流程的设计非常顺畅,层层递进,让我感觉学习的过程一点也不突兀。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将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在讲解每一个实验之前,都会先给出相关的理论背景,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以及这个实验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哪些概念。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收获。而且,每一个实验的步骤都写得非常详细,每一个操作的细节都考虑到了,甚至连一些容易忽略的小提示也给出了,这对于保证实验的成功率非常重要。我总是在想,如果当初我学习的时候有这样一本教材,我的实验之路一定会更加平坦。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着我,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环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