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子

静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佐野洋子
图书标签:
  • 悬疑
  • 推理
  • 犯罪
  • 心理
  • 女性
  • 复仇
  • 人性
  • 黑暗
  • 反转
  • 律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给我从未爱过的母亲:对不起!谢谢妳!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无用的日子》作者, 面对人生尽头,用钱抛弃母亲的罪恶感; 错过几近半世纪的母女亲情, 最感人至深的大拥抱。 ★引发日本读者热烈回响,直视不爱母亲的真实情感 ★新井一二三:「打开了日本文学界潘朵拉箱子的一本书。」 佐野洋子在四岁那年便下定决心,从此再也不牵母亲的手。她不了解母亲为何讨厌她,虐待她,甚至,连邻居都以为她不是母亲亲生的孩子。然而,她也讨厌母亲,讨厌她兇恶蛮横、品味庸俗、爱慕虚荣。 母亲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与父亲是相爱的吗?那个在外人面前开朗好客又落落大方的母亲,那个聪明俐落善于料理家务的女性,为什么对待她时却歇斯底里又粗暴刻薄?在乡下过着贫困生活的同时,她与母亲也日日进行激烈的对抗。她不知道该如何与母亲和平相处,就像一般和乐融融的家庭一样。 憎恨母亲、又自责自己痛恨母亲,佐野洋子充满着遗弃母亲的罪恶感。她在母亲失智、自己罹癌之际,回顾过往童年,过去相处的点滴成为理解母亲的线索,想起自已一辈子与母亲的角力,深刻描写与母亲之间的羁绊与爱恨。 她们,还有和解的可能吗?她曾痛恨过的粗鄙母亲,如今成为衰老温和的母亲,佐野洋子能否重新牵起母亲枯瘦的双手,重新拥抱母亲? 本书特色 1.佐野洋子唯一忆母之作。 2.身为子女,真诚面对厌恶母亲的情感。 3.为世间所有痛恨父母的儿女带来安慰与救赎。 名人推荐 新井一二三、杨索、邓惠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佐野洋子(1938~2010)


  出生于北京,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设计系毕业,曾留学德国柏林造形大学学习石板画。主要的绘本作品有《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老伯伯的雨伞》、《我的帽子》、《熊爸爸》(荣获日本绘本奖,小学馆儿童出版文化奖),童话作品有《当我是妹妹的时候》等。此外散文集有《普通才伟大》、《没有神也没有佛》(小林秀雄奖)、《不记得》、《静子》、《无用的日子》,小说有《打开那个院子的门的时候》、《酷酷氏的结婚,奇奇夫人的幸福》等。

译者简介

陈系美


  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毕业,日本筑波大学地域研究所硕士,曾任空中大学日文讲师、华视特约译播,现为专职译者。译有《真夏方程式》、《假面饭店》、《决算忠臣藏》、《蓝,或另一种蓝》、《寂寞东京铁塔》、《禅在举手投足间》、《乌鸦姬不宜穿华裳》、《有人因你活着而幸福吗?》等书。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文

《静子》:打开了日本文学界潘朵拉箱子的一本书/新井一二三(日本作家、明治大学教授)


  大家都赞美母亲,母性神圣可说是世界性的信仰。然而,世上也总有些孩子从小受母亲不同程度的虐待长大,永远得不到母爱,因此遍心鳞伤。在信仰母性的社会,他们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同情,搞不好就被扣上不孝顺的帽子,于是疗伤过程经常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对那些孩子们而言,以《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闻名的童书作者佐野洋子二〇〇八年问世的长篇散文《静子》起的疗伤作用特别大。书中,她公然写道,曾长期讨厌母亲,因为母亲为人虚荣、下流、冷酷,又曾对自己施加了身体心理两方面的虐待。

  看后来的发展,《静子》打开了日本文学界的潘朵拉箱子。同一年,精神科医生斋藤环的《母亲支配女儿人生》和心理医生信田小夜子的《母亲太沉重了》前后刊行,思想哲学月刊《EUREKA》也推出了〈母亲与女儿的故事〉专刊。翌年,原参议院议员中山千夏写的《幸子与我:一对母女的病例》问世。二〇一〇年,流行作家村山由佳发表了长篇小说《放荡记》,书中彷彿作者的女主角,小时候受到母亲过于严厉的家教,结果导致心理不平衡,长大后强迫性地耽溺于异常放荡的性爱关系。二〇一二年,日本文学界女王水村美苗因《母亲的遗产──新闻小说》一书而获得大佛次郎奖,书腰上的广告文竟写道:妈妈,妳究竟什么时候给我死掉?

  这一连串书的作者,除了精神科医生斋藤环以外,其他全是女性。男性斋藤的书又专门探讨母女关系。可见,日本女性长期在心底压抑了对母亲的怨恨,而佐野洋子打开了潘朵拉箱子以后,她们长期积累的负面感情,犹如岩浆喷出地表,一下子爆发出来不可收拾了。佐野洋子一九三八年出生,中山千夏一九四八年出生,水村美苗一九五一年出生,村山由佳一九六四年出生;都是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教育长大的一代人,跟老一辈母亲有价值观念上的巨大差异。果然,她们的母亲对各自的女儿,有对幸运世代的羡慕和对年轻女性的嫉妒,跟母性本来就具有的支配性混合在一起,呈现为强烈到几乎逼女儿发神经的爱与恨。从母性信仰的角度来看,她们也许是冒渎女神的叛徒。可怜之处在于她们都等到母亲去世或者患上老人痴呆症以后,才敢写出对母亲的怨恨和愤怒。换句话说,直到母亲离开人间为止,个个都做了一大半辈子的好女儿,母亲去世以后,才向社会诉苦起来,希望得到同情和理解。

  以《静子》为例,虽然佐野洋子重复地写她多么讨厌母亲,因而花很多钱把她送进高级养老院,算是花钱抛弃了母亲,但是心中的罪恶感也始终非常沉重,使她经常忍不住哭泣起来。更可怜的是,当写起收录于本书的文章之际,作者已经六十七岁,前一年因癌症割掉了一边的乳房,而且还没搁笔之前,就开始出现跟母亲刚患上痴呆症时类似的症状。看着本书,读者会发觉:作者一开始是描述母亲痴呆的种种症状,后来她的文笔都受了疾病的影响,把同一句话重复地书写了好几次。最后,六十九岁的作者向已故母亲说道:「我也快去了,谢谢,我也马上去。」且让我提醒你:日语里「谢谢」一词的意义等同于英文的「I love you」。佐野洋子是说话算话的:她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就瞑目,享年七十二。也就是说,从她母亲九十三岁去世到她自己断气只有四年时间而已。而那四年里,她都一直都受到癌细胞折磨。该可以说,她拿自己的生命换得了打开潘朵拉箱子的钥匙。

  在当代日本,佐野洋子之所以领先打开潘朵拉箱子而揭发大母神负面,恐怕跟她自己的成长经历有直接关系。她的父亲佐野利一任职于当年的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洋子在日本占领下的北京出生,在四合院里长大。母亲的拿手菜是京式手工水饺,孩子们穿的毛衣都是她亲手织的。对他们一家人而言,日本战败自动意味着家长失业,全家没落,母亲从中产阶级太太沦落为一无所有的战败国穷光蛋老婆。经过苏联占领下的大连,遣返回美国占领下的日本时,长女洋子九岁,哥哥的背包藏着小弟弟的骨灰。不久大弟弟、哥哥都陆续病逝,从此母亲开始虐待小洋子了。她不仅把小女儿要牵的手粗暴地甩开,而且就因为女儿犯了小小的错误,就拿起扫把来毒打到差点要丧命,使得邻居谈论:是否继母在欺负继女?洋子长大后说道:母亲帮她磨练出强悍的人格来了。一样重要的是,她小小年纪就看透了这世界:充满回忆的家园会忽然没有了,曾经温柔的母亲会忽然变成虐待者。

  洋子十九岁还没考进大学以前,父亲五十岁就去世了。四十二岁成为了寡妇的母亲,在女儿看来变得很下流,常常喝醉酒,也交情夫。尽管如此,母亲做公立母子宿舍的主任,让倖存的四个孩子都大学毕业,还买下一块土地盖了房子,生活无忧,直到被儿媳妇赶出家为止。也许是哪个老人家、哪个痴呆症患者都难以伺候的,何况是曾虐待自己的母亲。洋子只好把她送进养老院去,却从此一直受良心苛责。母亲方面,逐渐失去记忆的同时,出人意表地开始变成好老人。以往她绝不肯说的「谢谢」、「对不起」两句话,居然从嘴里溢出来。洋子对她的怨恨曾跟冰山一样巨大而坚硬,都被那两句话融化了。曾不能碰触母亲身体的女儿,最后也常上她病床陪睡了。洋子搞不清楚,是她原谅了母亲,还是被母亲原谅的,也罢了,两个人都快要渡冥河之际,还有什么区别?

  佐野洋子去世以后,日本《文艺》杂志刊出了追悼专辑。在众多追悼文里,有两篇文章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首先是她独生儿广濑弦和第二任丈夫、着名诗人谷川俊太郎之间的对话。他们都说:「洋子的母亲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可在《静子》里被洋子塑造成魔鬼了,最后母女俩达到和解的桥段也是虚构出来的。结果很好看,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包括我在内,大多读者都当《静子》是根据事实的长篇散文,然而实际上,似乎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佐野洋子是创作者,写文章自然要选择她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我们得承认,她选择得很对,以致成功地打开了潘朵拉的箱子。

  另外一篇则是一九四九年出生的作家、评论家关川夏央写的〈在大陆长大的文学者,佐野洋子〉。关川写:「《静子》是母女「和解」文学的最高峰,同时也是故乡丧失者文学的杰作。」他所说的「故乡丧失者」,是指日本战败后被遣返回国的一批人,其中有小说家安部公房、指挥家小泽征尔、电影《寅次郎的故事》的导演山田洋次等着名艺术家。关川认为:「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来的哲学性、国际性、一直没有固定居所的孤独性,在《静子》里统统都存在。」跟生前洋子的来往中,关川也感觉到:「在乍看开朗的基调里时而掺合悲伤,恐怕就是小时候的经历造成的。」

  从《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到《静子》,佐野洋子留下的众多作品里,最令人难以忘记的确实是「在乍看开朗的基调里时而掺合悲伤」的几本着作。她的简介也一贯从「一九三八年在北京出生」开始;可是,讲到在中国过的童年,就一定把自己一家人划为「坏蛋」。身为侵略者的后代,快乐的童年记忆是她终生的原罪。虽然对历史不能说「如果」,可是如果没有被遣返回来,佐野家各人的人生遭遇绝对不一样,《静子》一书也因此不可能诞生。关川的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对她来说,无论多么习惯熟悉,日本永远是『旅居地』。估计那感觉一辈子都没有给抹掉。她和母亲在漫长而曲折的路尽头达到的『和解』与她跟『战后日本』的和解,意义正相同。」原来,倖存的母女俩,跟年纪轻轻就去世的弟兄和父亲一样,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母女之间的深刻矛盾,一方面是佐野家和二十世纪日本的具体情况所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共同的生理和心理。于是,《静子》一书才启发她妹妹一辈的女作家们纷纷写出对母亲的仇恨爱憎来。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跟他第一次爱上的白猫死别以后,第一次深感哀伤,哭了一百万次,最后自己也死掉了。我不能不觉得佐野洋子很像那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她生前活得那么独立自尊,然而母亲去世才四年,就撑不住自己了。难道她毕生最爱的是曾虐待自己的虚荣母亲吗?人性究竟多么复杂?哀哉!

图书试读

1

我走进房间时,母亲背着房门在睡觉。我凑过去看她,她没有睁开眼睛,但嘴巴不停地蠕动。蠕动的嘴巴已经没有半颗牙齿,看起来像一块薄布塞进一小洞里,满是皱纹。一直蠕动着。虽然她总是在睡觉,但无法聚焦的眼睛有时会动也不动地望着某处。

「妈。」我叫了一声,她吓得勐打哆嗦,眼神惊惧地打量我。我说:「我是洋子啦。」过了一会儿,她才东张西望转起眼珠子,我又说了一次:「我是洋子啦。」这回她终于定睛看着我,然后说:「是洋子啊,哎呀∼」接着转过身去,又说了一次:「哎呀∼」这时我已经不是洋子了。我谁都不是了。

她心情好的时候,我把带来的东西拿给她看,问她:「要不要吃?」她倒是说得很清楚:「要吃。」有时甚至连盘子都想吃下去。以前尽管她在睡觉,有时还会因为一点声响就醒来,但今天只是嘴巴不停蠕动地睡着,所以我也只能静静站在一旁。

过了一会儿我坐在椅子上,看着她。母亲的身体总是被刚洗好的硬挺床单和被单裹着。十年前母亲也住过我家,但那时的床单不是这样。

我自己的床单,一个月也只换两次,而且是用不显张的深蓝色或红色花纹床单。因为换被单是个大工程,每次换的时候都很感慨:啊!一年又过去了啊!还要把头伸进被单和棉被的中间,搞得满身大汗,使得我不禁心想,这种大工程我还能做多久?现在还能做真是谢天谢地。

要是十年前,母亲那样一直在我家住下去,现在可能不是这样干净整洁的老太太。吃的食物,也不像这里都是磨碎给她吃,也不可能吃到很多种菜餚,甚至还附甜点呢。想到这里,我勐然惊觉,其实我早就抛弃母亲了。

原本想就这样离开吧,但我还是爬上了母亲的床。即使上了床,母亲的眼睛依然闭着,身体动也不动,只有嘴巴不停地蠕动。我拿起母亲的手,握了握,摇了摇,但她依然没有醒来。这时我看到母亲的指甲,吓了一跳。她的指甲透明,修剪成美丽的形状。母亲的手原本肉肉的,手指也肥肥短短的。

到母亲痴呆到这种地步之前,我没有碰过她的手。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想牵母亲的手。可是当我把手放进她手心之际,她突然「啧」一声,用力甩掉我的手。那时候我下定决心,再也不要和她牵手。我和母亲的紧绷关系,就从那时开始。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