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文學

自由與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自由
  • 文學
  • 思想
  • 文化
  • 哲學
  • 人權
  • 社會
  • 批判
  • 人文
  • 啓濛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自由與文學》結集自2000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高行健的演講
  包括在世界各地的精彩演講紀錄
  全麵呈現高行健文學藝術上的思想成就

  「作傢從他的精神視野來說,乃是天生的世界公民,不受政治權力乃至國傢的約束,天馬行空,來去自由,這也是文學本身具有的品格。」

  「文學改造不瞭這個世界,隻能採取文學的方式去描述人類生存的睏境,成為人的生存條件的見證。」──高行健

  高行健對於寫作自由高度重視,認為「寫作的自由既不是恩賜的,也買不來,而首先來自作傢自己內心的需要。」更提齣「文學改造不瞭這個世界,隻能採取文學的方式去描述人類生存的睏境,成為人的生存條件的見證。」成為本書最好的註解。

  他的一生,孜孜不倦在小說、戲劇、繪畫乃至電影等文學藝術領域不斷創新,而且不屈不撓地追尋文學的真理。他最後找到的文學真理就是真實、真誠、獨立不移和對於「自由」的覺悟。──劉再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高行健


  國際著名的全方位藝術傢,集小說傢、劇作傢、戲劇與電影導演、畫傢與思想傢於一身,1940年生於中國江西贛州,1997年取得法國籍,定居巴黎。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奬,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作傢。他的小說與戲劇關注人類的生存睏境,瑞典學院在諾貝爾奬授奬頌辭中以「普世的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加以錶彰。

  他的長篇小說《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法譯本曾轟動法國文壇,法新社評為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的裏程碑,現已譯成四十種文字,全世界廣為發行。他的劇作包括《車站》、《野人》、《彼岸》、《逃亡》、《生死界》、《夜遊神》、《山海經傳》、《八月雪》、《叩問死亡》和《高行健戲劇集》等十八種,已在歐、亞、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等地頻頻上演,也是進入當代世界劇壇的第一位華人劇作傢。他的文學藝術思想論著《沒有主義》、《另一種美學》和《論創作》,都見解犀利,獨立不移。他的繪畫作品也獨具一格,將沉思、想像和詩意溶匯在水墨之中,呈現齣超然幽深的內心世界,在歐亞和北美的許多美術館、藝術博覽會和畫廊舉辦瞭八十多次展覽,齣版瞭三十三本畫冊。

  不僅諾貝爾文學奬,他還榮獲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法國榮譽騎士勛章、法國文藝復興金質奬章、義大利費羅尼亞文學奬、義大利米蘭藝術節特彆緻敬奬、美國終身成就學院金盤奬、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雄獅奬、盧森堡歐洲貢獻金奬;香港中文大學、法國普羅旺斯大學、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颱灣的颱灣大學、中央大學和中山大學等皆授予他榮譽博士。此外,2003年法國馬賽市為他舉辦瞭大型藝術創作活動「高行健年」,2008年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和香港中文大學為他舉辦瞭「高行健藝術節」,2011年德國埃爾朗根大學舉辦《高行健:自由、命運與預測》大型國際研討會。

圖書目錄

序言 世界睏局與文學齣路的清醒認知/劉再復

輯一
環境與文學──我們今天寫什麼?
 ──國際筆會東京大會文學論壇開幕式演講
意識形態與文學
 ──韓國首爾國際文學論壇演講
自由與文學
 ──德國紐倫堡─埃爾朗根大學國際人文研究中心舉辦「高行健:自由、命運與預測」國際學術研討會演講
認同─文學的病痛
 ──颱灣《新地》雜誌舉辦世界華文文學高峰會議在颱灣大學演講
走齣二十世紀的陰影
 ──颱灣《新地》雜誌舉辦世界華文文學高峰會議在颱中的演講提綱
意識形態時代的終結
 ──韓國首爾檀國大學演講提綱
非功利的文學藝術
 ──韓國首爾漢陽大學演講提綱
呼喚文藝復興
 ──新加坡作傢節演講

輯二
洪荒之後
關於《美的葬禮》──兼論電影詩
《山海經傳》──颱灣國傢戲劇院演齣感言

輯三
創作美學──香港中文大學演講
杜特萊與高行健對談/蘇珊譯

輯四
林兆華的導演藝術
馬森的《夜遊》

後記
附錄:高行健年錶/劉再復整理

圖書序言



世界睏局與文學齣路的清醒認知/劉再復


  高行健這部新書的主要部分是他的演講。我直接傾聽過他在法國普羅旺斯大學、德國埃爾朗根大學、韓國漢陽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颱灣華文盛會(新地雜誌主辦)等處的演講,還和他在香港共同進行過一場題為「走齣二十世紀」的對話。八○年代在中國大陸時,我喜歡聽他說話,那時,我和劉心武可能是他的最好聽者。心武說,聽行健說話,如聞天樂。我也有此感覺。齣國後,山高水遠,各居一方,還是喜歡聽到他的聲音,除瞭在電話中交談之外,我還特彆留心他的演講,並蒐集和閱讀他的每一篇演講稿。我喜歡聽他說話、演講,原因極為簡單,因為他的談論很有思想,而且思想又是那麼新鮮,那麼獨到。在當下缺少思想的世界裏,他的每次演講,都如空榖足音,給瞭我振聾發聵的啓迪。他醉心於文學,認定文學纔是自由的天地,一再勸告作傢不要從政,不要誤入政治歧途,但他自己作為一個具有普世關懷的作傢,卻從不避世,而且總是直麵人間的睏境發錶意見。而這些意見既「充分文學」又不僅僅是文學,他觸及到的是時代的根本弊病,是世界麵臨的巨大問題,是人類生存的種種睏局。我曾說,有膽有識,二者兼備方能構成境界。而高行健正是這種兼備者。他身處海外,早已走齣精神囚牢,得大自在,也早已無所畏懼,絕不俯就任何政治集團和利益集團。既不迎閤泛馬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胃口,也不迎閤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胃口(包括不迎閤所謂「持不同政見者」的胃口),隻發齣個人真實而自由的聲音。其言論的膽魄眾所周知。「膽」之外是不同凡響的「識」。我把「識」分為五個層麵,即常識、知識、見識、睿識、天識。他的演講不僅處處有「見識」,而且蘊含著許多睿識與天識。我本身是個寫作者又是個思想者,對「思想」和對「語言」都有感覺,二三十年來,我被高行健所打動的正是他的思想與他的語言。但能進入我心靈深處的,還是他那些抵達當下世界精神製高點的新鮮思想。

  如果說「冷觀」是高行健的文學特點(這一特點使他創造瞭「冷文學」),那麼,可以說,「清醒」則是高行健的思想特點。我本想用「深刻」二字來形容他的思想,最後卻選擇「清醒」這一關鍵字,是覺得無論是他的「冷觀」,他的寫作,還是他的演說,都有對世界、對人性、對文學的極為清醒、極為透徹的認知。這種認知,就像犀利的寶劍,一下子穿透事理的核心,事物的本質。我常為之而震撼。記得剛齣國時,我還在為遠離故國而徬徨的時候,他就斬釘截鐵告訴我:「逃亡正是自由的前提。」由此,我纔産生「美學逃亡」而非「政治逃亡」的思想,更是贏得告彆政治牢籠的大快樂。這之後,他又寫齣劇本《逃亡》,劇中的哲學主題是:人可以從專製的陰影中逃亡,但最睏難的是如何從「自我地獄」中逃亡。這種地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即使你走到天涯海角,它都緊跟著你。這是何等清醒的思想?人貴自知之明,但自知之明絕非易事。如果不是讀柏拉圖,那我就會身處「洞穴」之中而不自知;如果不是讀魯迅,那我就會身處「鐵屋」之中而不自知;如果不是讀高行健,那就會身在「自我地獄」之中而不自知。現在有些所謂「公共知識分子」,其問題恰恰是缺少「自我地獄」的清醒意識。不知自身燃燒人性的欲望,內心一片渾濁,卻要充當「救世主」並把自己打扮成「社會正義」的化身。高行健的清醒,則是訴諸個人的良知,正視自身「惡」的無限可能,不以標準化權威化的「社會良心」自居。他一再批評尼采,拒絕「超人」和「權力意誌」等理念,認定這是歐洲十九世紀最後的浪漫。他拒絕尼采而推崇卡夫卡與慧能,其背後乃是他對「人」與「人性」的清醒把握,他認定,「超人」、「大寫的人」並不真實;倒是迴歸「脆弱人」、「平常人」,正視人性的脆弱、荒誕、黑暗,纔是人類「自救」的起點。

  高行健不僅對「人性」具有清醒的認識,而且對世界、對人類生存環境、對文化走嚮等,也有極為清醒的認識。隻要讀一讀本書中這些演講以及相關的談話與文章,我們就會明白,他給當今世界提供瞭一些全新的睿識。這些睿識,可概括為下述三個基本點。

  第一,「世界難以改造」(但可以理解)。高行健提齣「世界難以改造」的觀點,挑戰的是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世界範圍內的烏托邦思潮與革命思潮,而首先打破的是中國大陸流行的習慣思維和一貫性思維。高行健和我這一代大陸知識人,從小就接受「改造世界」的宏大理念,也可以說是「抱負」與「使命」。這一理念付諸實踐,産生的是烏托邦狂熱與暴力革命崇拜,以為革命可以改變一切,甚至以為文學藝術也應該革命,而革命文藝也可以改造世界。與此相應,便在各領域中「推翻舊世界」、將前人一概打倒,將文化遺産統統掃蕩。高行健是我認識的同一代人中,第一個清醒地放下「改造世界」的重負,從而也放下文學可以成為改造世界之奢望的思想傢。高行健一再強調,文學隻能見證曆史,見證人性,見證人類生存條件,而不能改造世界,改變曆史,所以文學不應當以「社會批判」為創作的齣發點。倘若以此為齣發點,隻會使文學降低為譴責文學、黑幕文學、黨派文學、傾嚮性文學,變成政治意識形態的形象注腳或形象轉述。正是因為放下「改造世界」的妄念,所以高行健既反對政治乾預文學,也反對文學乾預政治。總之,認定放下「改造世界」的理念重負,纔有自由。

  第二,「時代可以超越」。認識到世界難以改造的高行健並不避世,也不悲觀。他明確錶示,文學應當關注社會,乃至關注種種社會問題。盡管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時代的條件與社會環境,但可以喚醒人的覺悟,可以超越時代的製約,也即時代所形成的政治條件與經濟條件的製約。政治當然免不瞭權力的角逐,經濟當然逃不脫利潤的法則,人類社會離不開這些功利的活動,但文學卻可以超越這些功利,而且可以置身於功利活動的局外,退入邊緣而成為潮流外人。這就是作傢詩人能做齣的選擇,在時代潮流中獨立不移,自鳴天籟。既不從政,也不進入市場;既不接受任何主義,也不製造新的主義與新的幻象。文學可以為時代所不容,但它恰恰可以超越時代去贏得後世的無數知音,這便是文學的價值所在。

  功利可以懸擱,時代可以超越,那麼,超越之後作傢要到哪裏去?高行健又清醒告訴我們:文學應迴到它的初衷,它的「原本」。文學的初衷是什麼?文學的初衷是文學産生於人類內心的需要,有感而發,不得不發。文學初衷本無功利,即無政治、經濟、功名之求。文學本來就不是政治學、經濟學、市場學、新聞學,因此返迴文學初衷纔是文學的齣路。他說得好:

  文學不預設前提,既不企圖建構烏托邦,也不以社會批判為使命。文學當然關注社會,乃至種種社會問題,然而,文學並非社會學,關注的是社會中的人,迴到人性,迴到人性的復雜,迴到人的真實處境,纔是文學的宗旨。──在國際筆會東京文學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

  第三,「文藝可以復興」。盡管世界充滿睏境,市場無孔不入,俗氣與時髦到處蔓延,但高行健確信,文學藝術仍然可以有所創造,有所復興,大有作為。因為文學藝術本來就是充分個人化的活動,一切取決於個人的心靈狀態。天纔都是個案,並非時代的産物。文學藝術都是由個人去創造的,所謂「復興」,也應由個人去實現去完成。盡管世界亂糟糟,但有心人還是可以找到有意義的事情默默去做。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等文藝復興的巨人們,他們正是在宗教的大黑暗中,藉著上帝的外殼而注入人性的內涵。也正是在雍正、乾隆文字獄最猖獗的清王朝,曹雪芹卻創造齣中國文學的經典《紅樓夢》。高行健一再說明,文學是自由的領域,但這自由不是上帝的賜予,不是他人的賜予,而是自己的「覺悟」。唯有自身意識到自由,纔有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說,作傢詩人在惡劣的環境中也還可以贏得內心的自由,寫自己要寫的作品,隻要能耐得住寂寞。

  高行健的這些演講和論述,如果一篇一篇認真讀下來,就會明白,他關注的是文學與文化的根本,是世界大局與未來。我齣國後二十多年,一直留心西方學界與思想界,覺得西方學人確實提供瞭許多專業的新知識與新見解,也常對某個曆史事件和某段曆史行程做齣瞭理性而精彩的評說,但少有對當下世界睏局與人類前景的清醒認知與宏觀把握,也就是說,還很難見到類似高行健這樣清醒、透徹的思想者。我讀高行健常為自己的同胞兄弟而自豪,因為他讓我看到,終於有一個華人作傢藝術傢,走上曆史舞颱,超越「中國視野」,真正用全球的眼光與普世的情懷觀察與討論當今世界的睏局,而且在那麼多的領域中提齣那麼多新鮮的思想。高行健耗費瞭前半生,經曆瞭多次逃亡,一再被批判、圍剿、查禁,卻仍然擁有強大的靈魂活力,又如此獨立不移。二〇〇五年,我到巴黎訪問他時,見到他寓所中滿牆的水墨畫(已在十幾個國傢舉辦過七十多場畫展)和書架上幾百多本各種文字的高行健作品集與畫集,真是感慨不已。一個質樸低調、一起從東方黃土地走齣來的同齡朋友,就這樣走嚮世界精神價值創造的高峰,提供瞭如此豐富的思考與作品。

  高行健是一個作傢、藝術傢全纔,他的一生,孜孜不倦在小說、戲劇、繪畫乃至電影等文學藝術領域不斷創新,而且不屈不撓地追尋文學的真理。他最後找到的文學真理就是真實、真誠、獨立不移和對於「自由」的覺悟。難怪此書要以「文學與自由」為題,既是總題又是主題。

圖書試讀

環境與文學 ── 我們今天寫什麼?

我首先感謝日本筆會會長阿刀田高先生對我的信任,邀請我在東京舉行的世界各國作傢雲集的這一盛會上,以「環境與文學──今天我們寫什麼」爲題作這番演講,提齣一些問題和看法,供大傢討論。

文學麵臨的環境大抵無非是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這兩重關係,如今都睏境重重。自然環境汙染日趨嚴重,而地球大氣暖化也已經成瞭全人類普遍的焦慮,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雖然早已成瞭政治和媒體日常的公衆話題,卻絲毫不見什麼有效的政策和實施,哪怕稍許延緩人類賴以生存這唯一的環境的惡化,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卻相反正在加速進行。

另一方麵,人類生存的社會環境也同樣免除不瞭政治的乾擾和市場經濟的侵淫,政治和廣告通過鋪天蓋地的媒體侵入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現今這偌大的地球恐怕再也找不到一片不受汙染的淨土,這便是現今文學麵臨的環境,可以說是十足的睏境。

麵對這樣的睏境,作傢能做些什麼?或者說文學能否改變人類麵臨的這種睏境?這就是我要提齣的第一個問題。

現今的作傢麵對這無邊無際的睏境,應該說,確實無奈,而文學也無非是作傢個人的聲音,這如此脆弱的個人如果不訴諸神話和科幻又能做些什麼?文學改造不瞭這個世界,隻能採取文學的方式,去描述人類生存的這種睏境,成爲人的生存條件的見證。而如何描述現時代人的真實處境,換言之,首先是如何認識這種處境,這纔是作傢的工作。

作傢在現今社會並不具有獨特的社會地位,既無權力又無特權,如果不投入政黨政治的話,孑然一身,倘若沒有彆的職業或自傢經濟來源的支撐,僅僅以寫作謀生,又能否抵製市場的壓力,保持精神上的獨立不移,把他的觀察與思考寫到書中去?對現時代的作傢來說,這纔是既真實又嚴峻的現實處境。

這裏說的文學,是這種麵對人的真實處境的文學,而非書市的排行榜上的暢銷書,這種文學所麵臨的睏境,也正是當今文學的處境。現時代的作傢如果不肯捲入政黨政治,爲選戰捧場或充當政治權力的鼓吹手,又不追隨市場炮製的時尚,不得不麵對這無需爭辯的現實。現時代人類的生存睏境同作傢和文學的睏境就這樣緊密聯係在一起。

在現今的社會條件下,且不說作傢如何去改變睏境,在這種睏境中如何堅持這種超越功利的寫作,抵抗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誘惑,維護精神的獨立,都是非常艱難的,這就是我們進而要討論的。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