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精要

国际公法精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际法
  • 公法
  • 法律
  • 国际关系
  • 法学
  • 精要
  • 教材
  • 学术
  • 理论
  • 外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国际公法精要」爲本出版社专门针对研究所与国家考试所出版之系列性书籍之一。作者借由在补习班之百人大型教学方式与教导数人家教课程之多年教学经验,加上长期对台大政治所国际关系组、政治大学外交所国际关系组、外交特考之「国际公法」考题关注与探索之下,而撰写之考试用书籍。作者希望借此得以提供即使未曾在大学研修相关课程之考生,亦可在此书深入浅出、论述清晰、条理分明之引导下,循序渐进、按部就班,靠着自习之功夫,即能从容应付研究所与国家考试。

  本书之编撰内容共分成:导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法的主体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领域、国家的管辖权与外交权、承认法、继承与国家责任、条约法、海洋法、国际争端之解决、战争法与中立法、国际航空法与太空法、国际组织法、国际环境法与人权法、国际经济法等十五章。另外,除第一章绪论之外,本书在各章后均附有「摘要汇整」与「重要考题解析范例」,以供读者参阅。

  本书之编撰,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特色。第一,准备考试课程导引。本书导读之内容,具有相当精辟与完整之阅读与记忆方式导引,详细读之与实行,必能大有斩获。第二,考题汇整与考试重点分析。本书在每章节内容之前,均有考题回顾,借此,读者可知研读之重点与准备之趋向。第三,重要议题汇编。此乃是补充各章节论述内容之作,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特别重要的议题而论者。第四,各章节摘要汇编。本书在各章之后,均有绘制成比较表之摘要整理,此乃是考试必记之重点。此不仅有助于平日之记忆,更是考前几个小时复习之重要笔记。第五,重要试题精析。本书每章之后,特地选出数题重要考题而解析与试答,以供考生答题论述方式之参考。
国际商法案例精析与实务指南 书籍信息: 书名: 国际商法案例精析与实务指南 作者: [此处可填写具名作者或编者]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具名出版社] 出版年份: [此处可填写具名年份] ISBN: [此处可填写具名ISBN]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深入的今天,国际贸易与跨境投资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驱动力。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错综复杂的法律适用、管辖权争议以及不同法域冲突的挑战。《国际商法案例精析与实务指南》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企业高管、贸易从业者以及商法研究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操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引。本书聚焦于国际商法领域最核心、最前沿的法律问题,通过对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仲裁裁决和国家法院判例的细致剖析,构建起一个清晰、立体的国际商法知识体系。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兼顾理论深度与实务广度。全书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涵盖了国际商事活动中的主要法律风险点与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国际商事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国际买卖合同中的关键法律要素。首先,我们详细分析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的核心条款,特别是要约的生效、承诺的撤回、合同的成立要件,以及对“重大不符”(Fundamental Breach)的认定标准。案例分析部分选取了涉及CISG与普通法系冲突的经典案例,阐明了不同法律传统下对合同构成与履行预期的差异。 重点内容包括: 1. 格式条款(Standard Terms)的冲突与适用: 侧重分析“战斗之页”(Battle of the Forms)问题,以及在国际电子贸易中,如何有效援引和排除对方的格式条款。 2. 价格风险的转移与P terms的解释: 结合INCOTERMS 2020的最新修订,通过具体案例解析FOB、CIF、DDP等贸易术语下风险与费用的精确划分,尤其关注风险转移点与保险责任的衔接问题。 3. 情势变更(Hardship)与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 探讨在当前地缘政治和全球供应链中断的背景下,如何根据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如大陆法系的情势变更原则与普通法的不可抗力)来主张合同的修改或解除。 第二部分:国际支付、信用证与融资法律 国际支付的安全性是跨境交易的生命线。本部分将重心放在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 600)的实务操作与争议解决。我们详尽分析了单据与货物的脱钩原则(Principle of Autonomy of Documentary Credits)的绝对性与例外情况。 核心案例剖析涵盖: 欺诈例外(Fraud Exception): 深入研究了欺诈的认定标准,特别是当开证行面临受益人欺诈性单据提交时的不付款义务界限。 单据不符的认定与处理: 结合最新的国际商会(ICC)裁决观点,细致梳理了关于“表面相符”(Apparent Conformity)的争议焦点,如文件上的细微笔误、单据名称的微小差异等。 保理(Factoring)与应收账款的转让限制: 讨论了在国际保理业务中,债务人对已转让的应收账款的抗辩权是否能够对抗受让人(保理商)。 第三部分: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责任 本部分关注海上运输和多式联运中的法律责任分配。以《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及《汉堡规则》等国际公约的适用为基础,结合《提单统一规则》(UBL)进行解析。 关键议题包括: 1. 承运人责任限制的计算基础: 详细分析了不同公约下每件、每重量单位的责任限额的适用条件,以及如何通过约定提高或降低责任限制的法律效力。 2. 提单的性质与流转: 区分记名提单、指示提单和不记名提单的法律效力,并探讨了电子提单(e-Bill of Lading)在不同法域的法律承认问题。 3. 海洋保险的风险承保范围: 结合伦敦保险人协会(Institute Clauses)的最新版本,通过案例阐明“一切险”(All Risks)与特定风险(如战争险、罢工险)的界限划分,特别是对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的认定和分摊过程的法律审查。 第四部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转让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知识产权的跨境保护成为商事活动中的高价值环节。本书聚焦于TRIPS协议框架下的争端解决机制,并特别关注新兴领域的挑战。 案例聚焦于: 平行进口与商标耗尽原则: 对比欧盟、美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商标权地域性原则上的不同立场,以及如何界定“合法投放市场”的概念。 技术许可合同中的“必要专利”(FRAND)义务: 分析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谈判中的反垄断考量,以及在缺乏统一许可费率时的司法干预尺度。 跨境数据流动的法律合规: 探讨GDPR、CCPA等主要数据保护法规对企业在国际间传输商业秘密和客户数据的影响及合规要求。 第五部分:国际投资争端解决(ISDS)与主权豁免 在涉及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的投资争端中,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是核心法律工具。 本部分深入分析了双边投资协定(BITs)的结构,并重点研究了仲裁庭在以下方面的裁判倾向: 1. 征收的认定标准(Direct vs. Indirect Expropriation): 探讨“监管性征收”的界限,即政府的合理公共监管行为何时会构成可补偿的间接征收。 2. 公平和公正待遇(FET)标准的演变: 分析FET条款在不同仲裁庭解释下的具体内涵,包括对程序正义、可预见性以及对投资者合理信赖的保护。 3. 国家主权豁免的例外情形: 结合国内法院在执行外国主权财产判决时的考量,详述商业活动豁免(Acta Jure Gestionis)与主权行为豁免(Acta Jure Imperii)的区分实践。 第六部分: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与执行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国际商事争议解决(ADR)的实务操作指南,侧重于国际仲裁的程序设计、仲裁庭的管辖权确认以及最终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重点内容包括: 仲裁协议的有效性: 分析《纽约公约》第五条下对仲裁协议形式要件的严格要求,以及电子签名和电子邮件往来在不同法域的效力。 仲裁地的选择与法律适用: 探讨“仲裁地”(Seat of Arbitration)对程序法(Lex Arbitri)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当事人选择实体法(Governing Law)时的冲突规范运用。 仲裁裁决的撤销与拒绝执行: 详尽梳理了法院干预仲裁裁决的有限范围,特别是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作为拒绝执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差异。 本书特色: 《国际商法案例精析与实务指南》不满足于罗列法条,而是致力于将抽象的法律规则置于具体的商业场景中进行检验和说明。每章都配有精选的国际仲裁机构(如ICC、LCIA、SIAC)的真实案例摘要或国家法院判决的深度评析,确保读者能够准确把握最新裁判趋势。它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解决复杂国际商事纠纷的案头必备工具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罗立


  曾考取中山大学中山所(政治组)与政治所博士班、政治大学东亚所与外交所博士班以及台湾大学政所(国关组)共计五个博士班,未含中英文之应考不同科目超过十二科,此成绩在台湾甚为难得。1999年,以「齐政」之笔名任教于国家补习班,教授西洋与中国政治思想史;2006年至2008年期间,又以「林强」之在硕士补习班专授比较政治、政治学与国际关系;2011年至2012年则以「罗立」之名任教于鼎文补习班,教授中国与西洋近代外交史、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等课程。

图书目录

导读    1

第一章  导    论    7
【考题回顾】    7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    8
【考题回顾】    8
壹、概论    9
一、概念定义    9
二、法规则之分类与发展    10
贰、法之性质与基础    14
一、性质    14
二、基础    17
第二节  国际法的渊源    18
【考题回顾】    18
壹、国际习惯    20
一、形成与要件    21
二、习惯与习尚之差异    21
三、国际习惯的存在证据    22
贰、国际条约    24
一、国际法中之条约    24
二、立法条约与契约条约    25
三、国际习惯(习惯国际法)与条约之间的关系    25
参、一般法律原则    26
一、何谓一般法律原则    26
二、一般法律原则之内容    26
肆、司法判例与学说    27
一、司法判例    27
二、法学家之学说    28
伍、国际组织之决议    29
一、一般见解    29
二、联合国大会之决议并无立法之效力然确有促进
    国际习惯形成之作用    30
第三节 总  结    32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33
【重要考题解析】    35

第二章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41
【考题回顾】    41
第一节  法之体系论    42
【考题回顾】    42
壹、二元论    42
一、主要观点    42
二、主要代表者    43
三、缺点    44
贰、一元论    44
一、主要观点    44
二、主要代表者    44
三、缺点    45
第二节  两法之效力孰优之论    45
【考题回顾】    45
壹、国内法优位论    46
一、主要内涵    46
二、批判    46
贰、国际法优位一元论    47
一、主要内涵    47
二、批判    48
参、同位二元论    48
一、主要内涵    48
二、批判    48
第三节  国际法在国内法的效力问题    49
【考题回顾】    49
壹、国际法对国家产生拘束力之原因    50
贰、国际法在我国国内法的效力—以条约/协定
与习惯为例    50
一、条约/协定在我国国内法之效力—条约之适用
优于一般国内法    50
二、国际习惯在我国国内法之效力    55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56
【重要考题解析】    59

第三章  国际法的主体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63
【考题回顾】    63
第一节  国际法的主体    63
【考题回顾】    63
壹、作为法律主体之条件    63
贰、国际法人格    64
第二节  国际组织    64
壹、概论    65
贰、国际法人格    65
参、权利与义务    66
第三节  个  人    66
壹、国际法中的个人    66    
贰、学说主张    66
一、肯定说    66
二、否定说    67
三、折衷说    67
参、权利与义务    67
第四节  其他非国家主体    67
壹、委任统治地与託管领土    67
贰、共管地    68
参、交战团体与叛乱团体    68
肆、公司    69
第五节  国  家    69
【考题回顾】    69
壹、构成要素与探讨    70
一、国家组成要素    70
二、国家组成要素之再探    71
贰、种类    71
一、单一国与复合国    72
二、部分主权国    73
三、永久中立国    74
四、梵蒂冈城国    75
第六节  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75
【考题回顾】    75
壹、概说    76
贰、国家的基本权利    76
一、主权独立    76
二、平等权    77
三、生存权    78
四、管辖权与外交权    80
参、国家的基本义务    80
一、睦邻之义务—国家间相邻关系之原则    80
二、不干涉他国内政之义务    81
三、不得在他国领域内採取主权行为之义务    83
四、防止国际恐怖主义之义务    85
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之义务    85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87
【重要考题解析】    89

第四章  国家的领域    95
【考题回顾】    95
第一节  国家的领域    96
【考题回顾】    96
壹、国家    97
贰、国家的领土之意义与其重要内涵    97
一、意义    97
二、重要内涵    97
第二节  领土的取得    100
【考题回顾】    100
第三节  领土的丧失    104
【考题回顾】    104
【重要考题解析】    109

第五章  国家的管辖权与外交权    113
【考题回顾】    113
第一节  国家领域管辖    115
【考题回顾】    115
壹、国家管辖的内容性质与原则    117
一、内涵    117
二、原则    119
三、国家管辖权之类别    120
贰、保护性管辖与普遍性管辖    121
一、保护性管辖与其争论    121
二、普遍性管辖原则    123
参、领域管辖之范围与其延伸    124
一、范围    124
二、领域管辖延伸之适用    124
肆、领域管辖权之免除和限制—主权豁免与其限制    125
一、主权豁免之意义与法理    125
二、主权豁免之限制    126
三、主权豁免限制之国际趋势    127
四、主权豁免之判定标准    127
第二节  国籍与管辖    127
【考题回顾】    127
壹、国籍概论    128
一、概念与意义    128
二、国籍之重要国际属性    128
三、国籍的取得与丧失    129
四、国籍的回复    130
贰、依国籍而定的管辖    130
一、国籍管辖    131
二、被害人国籍管辖    131
参、引渡与庇护    132
一、引渡    132
二、庇护    134
第三节  国家之对外关系    136
【考题回顾】    136
壹、外交之意义与使馆制度    136
一、意义    136
二、使馆制度    136
贰、外交特权与豁免    138
一、外交特权与豁免之学说    138
二、外交特权与豁免之主要内容    138
三、外交特权与豁免之例外—使馆与外交代表之义务    139
参、领事关系与其规范    140
一、领事关系概论    140
二、领事特权与豁免    141
三、领事馆与其馆员之义务    142
肆、国际索偿(卡尔伏条款)    142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144
【重要考题解析】    148

第六章  承  认  法    155
【考题回顾】    155
第一节  国家承认    157
【考题回顾】    157
壹、承认效果与意义之学说    158
一、构成说    158
二、宣示说    159
贰、承认的方式    160
一、明示承认    160
二、默示承认    161
参、事实承认与法律承认    161
肆、承认的效果    162
伍、过急承认与拒绝承认以及不承认主义    163
一、过急承认与拒绝承认    163
二、不承认主义    163
第二节  政府的承认    163
【考题回顾】    163
壹、承认的条件    164
一、承认条件    164
二、国际社会的另外三个标准    165
贰、承认的方式-明示的承认与默示的承认    166
一、明示的承认    166
二、默示的承认    167
参、承认效果    167
肆、国家承认与政府承认之比较    168
第三节  交战团体的承认    169
【考题回顾】    169
壹、意义    169
贰、构成要件    169
参、承认方式    170
肆、承认的法律效果    170
一、对内战国的法律效果    170
二、对承认国的法律效果    171
第四节  叛乱团体的承认    171
【考题回顾】    171
壹、承认的意义与方式    171
贰、承认的效果    171
一、国内的效果    171
二、国际社会的效果    172
参、承认交战团体与叛乱团体差异之比较    172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174
【重要考题解析】    177

第七章  继承与国家责任    185
【考题回顾】    185
第一节  国家继承    186
【考题回顾】    186
壹、国家继承之意义、区分与学说    186
一、意义    186
二、区分    187
三、学说    187
贰、国家继承的原则    188
一、条约的继承    188
二、财产的继承    189
三、国家债务的继承    190
四、国籍的继承    191
五、国际组织之继承    192
第二节  政府继承    192
【考题回顾】    192
壹、意义与原则    192
一、意义    192
二、政府继承之国家继续原则    193
贰、政府继承之国家继续原则的例外    193
第三节  国家之国际责任    193
【考题回顾】    193
壹、成立要件    194
一、违反国际法    195
二、可归责于国家    195
三、损害的发生    196
贰、解除    196
参、国际索偿    197
一、外交保护    197
二、卡尔伏条款    198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201
【重要考题解析】    203

第八章  条  约  法    207
【考题回顾】    207
第一节  概  论    208
【考题回顾】    208
壹、条约的概念    208
贰、条约的形式与类别    209
一、形式    209
二、类别    210
第二节  缔结与生效    211
【考题回顾】    211
壹、条约的缔结与其程序    212
一、缔约能力    212
二、缔约程序    213
贰、条约的生效    215
一、生效    215
二、生效的实质条件/无效之原因    216
第三节  条约的加入、适用与效力    218
【考题回顾】    218
壹、条约的加入与其遵守和适用    218
一、加入    218
二、遵守与适用    219
贰、条约与当事国以及第三国和个人之关系    220
一、条约与当事国    220
二、条约与第三国    221
三、条约与个人    224
第四节  条约的保留与停止或终止    226
【考题回顾】    226
壹、条约的保留    226
一、保留的意义与生效    226
二、保留之方式/程序    227
三、保留效果    228
贰、条约的停止或终止    228
一、条约的停止    228
二、条约的终止    229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231
【重要考题解析】    235

第九章  海  洋  法    241
【考题回顾】    241
第一节  海洋法发展概论    243
【考题回顾】    243
壹、概念    243
贰、发展    244
一、十九世纪以前的发展    244
二、十九世纪到联合国创立以前的发展    244
三、联合国创立以后的发展    245
第二节  内水、领海与邻接区    246
【考题回顾】    246
壹、内水    247
一、界定    247
二、权利与义务    247
贰、领海    247
一、界定    247
二、法律地位与「无害通过权」    250
三、领海内沿海国之权利与义务    252
参、邻接区    253
一、界定    253
二、法律地位    253
三、沿海国在邻接区之权利义务    253
第三节  群岛与海崃及其管辖    255
【考题回顾】    255
壹、群岛    255
一、界定    255
二、法律地位    255
贰、海狭与国际海崃    256
一、界定    256
二、四种不同情况    256
三、法律地位    257
四、过境通行制度与无害通过制度之异同    257
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与大陆礁层    260
【考题回顾】    260
壹、专属经济区    261
一、界定    261
二、法律地位与第三国之权利义务    261
三、沿海国的权利与义务    261
贰、大陆架    262
一、界定    262
二、法律地位    262
三、沿海国家在大陆架之权利与义务    263
四、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之间的关系    265
五、国家管辖海域(包括大陆架)之划界制度
与其争议之解决    266
第五节  公海与其管辖    267
【考题回顾】    267
壹、概论-界定与法律地位    268
贰、公海自由原则    268
参、公海之管辖    269
一、船旗国之管辖    269
二、船旗国管辖权之例外    270
三、普遍管辖权:海盗罪    271
四、紧追权    271
第六节  国际海底区域—深海床    272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273
【重要考题解析】    277

第十章  国际争端之解决    287
【考题回顾】    287
第一节  国际争端概论    289
【考题回顾】    289
壹、国际争端的意义    290
贰、国际争端的种类    290
第二节  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291
【考题回顾】    291
壹、和平解决之原则    292
一、国际法对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之意义    292
二、国际法之和平解决的规范    292
贰、非裁判性之解决方式—外交途径    293
参、司法解决—国际法院解决争端之方式    296
一、仲裁    296
二、国际法院    296
第三节  联合国之解决国际争端之方式    298
【考题回顾】    298
壹、和平解决方式    299
贰、强制解决方式    299
第四节  禁止与合法使用武力之规范    300
【考题回顾】    300
壹、禁止使用武力与威胁之规范    301
一、正义战争与战争非法化    301
二、禁止武力使用与威胁    302
贰、合法使用武力之规范    304
一、自卫/集体自卫    304
二、集体安全    305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306
【重要考题解析】    308

第十一章  战争法与中立法    319
【考题回顾】    319
第一节  战争法    319
【考题回顾】    319
壹、战争与战争法    320
一、战争之意义以及武装冲突    320
二、战争法    321
贰、封锁与其相关问题    325
一、战时之封锁的意义、目的与类别    325
二、战时封锁的要件与终止    325
三、战时封锁的四大原则    326
四、平时封锁    326
参、战争罪与其责任    326
一、战争犯罪之概念    326
二、战争犯罪之责任    327
第三节  中立法    327
【考题回顾】    327
壹、概论    327
一、意义    327
二、理论基础与其争议    328
三、种类    328
贰、中立化国家    329
一、中立化    329
二、中立化与中立之差异    329
三、中立化与中立主义之区别    330
参、中立国之义务与权利    330
一、中立国的义务    330
二、交战国的义务—中立国之权利    331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332
【重要考题解析】    334

第十二章  国际航空法与太空法    339
【考题回顾】    339
第一节  国际航空法    340
【考题回顾】    340
壹、概论    341
一、国家领空概念及其法律地位之论    341
二、防空识别区与飞航情报区    342
贰、国际民航规范    343
一、国际航空法    343
二、国际航空法之五大自由    343
三、近年来衍生的航空自由权    344
参、空中犯罪之制裁-劫机及其处置    345
一、意义    345
二、国际法之规定    345
三、危害国际民航安全之管辖权    347
第二节  太空法    348
【考题回顾】    348
壹、概论    348
一、太空法之源起    348
二、太空法之发展    348
贰、太空法之规范    349
一、外太空活动的九大法律原则    349
二、五大公约    349
参、太空法规范的主要内涵    351
一、防范污染制度    351
二、营救制度    351
三、损害赔偿之责任制度    352
四、活动与物体登记制度    352
五、国际合作制度    352
肆、有关外太空活动的几个问题之争议    352
一、卫星遥感地球之问题    352
二、卫星电视广播之问题    353
三、同步轨道卫星的法律地位与其使用之问题    353
四、在外太空使用核能源之问题    354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355
【重要考题解析】    357

第十三章  国 际 组 织 法    361
【考题回顾】    361
第一节  概  论    362
壹、国际组织的定义与发展    362
一、定义    362
二、发展    362
贰、国际组织的类型    363
一、依照性质而区分者    363
二、依照组织成员分布之地域划分    364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与其权利    364
【考题回顾】    364
壹、国际组织的法律性质与地位    365
贰、国际组织的准外交关系与条约关系    365
一、准外交关系    365
二、条约关系    366
参、国际组织的特权与豁免权    366
肆、联合国的特权与豁免公约    366
第三节  联合国    367
【考题回顾】    367
壹、概论    368
一、发展沿革    368
二、宗旨与原则    368
贰、主要机关    369
一、大会    369
二、安全理事会    370
三、经济暨社会理事会    372
四、国际法院    372
五、秘书处    372
参、专门机构    373
一、定义    373
二、基本特征    373
三、专门机构与联合国的关系    373
四、专门机构以及其与联合国之协调运作关系    374
肆、新会员的加入    375
一、加入的条件    375
二、加入的程序    375
伍、维护和平任务与原则    376
陆、联合国制度设计的缺陷    377
一、依赖各会员国会自愿合作之问题    377
二、依赖西方工业国家支付联合国预算与期财务危机    377
三、维持联合国运作机制之三个假设的问题    378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379
【重要考题解析】    381

第十四章  国际环境法与人权法    387
【考题回顾】    387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    388
【考题回顾】    388
壹、概  论    388
一、概念与特点    388
二、产生与发展    389
三、主要原则    391
贰、海洋环境的法律制度    392
一、海洋环境法制的建立    392
二、防止陆源污染    393
三、防止船舶污染    393
四、防止海洋倾倒废弃物    394
五、海洋污染赔偿    395
参、太空环境的法律制度    395
一、大气污染与其相关的国际法律规范    395
二、防止远距离越界大气污染    396
三、保护臭氧层    396
四、减缓气候变化    397
五、控制对大气的放射性污染    397
六、外太空环境的保护    397
第二节  国际人权法    398
【考题回顾】    398
壹、概  论    398
一、人权与国际人权    398
二、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    399
贰、国际人权法与其相关之规范    400
一、国际人权法之意涵    400
二、国际保护人权之规范    401
【本章重点摘要汇整】    407
【重要考题解析】    409

第十五章  国际经济法    415
【考题回顾】    415
第一节  国际经济整合    415
壹、概念    415
贰、架构    416
第二节  关税贸易总协定概论    416
壹、发展沿革与基本规则    416
一、发展沿革    416
二、基本规则    417
贰、主要内容    419
一、《关税贸易总协定》之序言与其组成之四大部分    419
二、《关税贸易总协定》之条款    420
三、《关税贸易总协定》达成与实施之协议    420
参、监督与争议解决    422
一、监督—协定的制度和遵守    422
二、争议之解决    423
肆、功能与缺陷    424
一、功能    424
二、缺陷    424
第三节  世界贸易组织之创建与其运作    424
壹、基本规则    424
贰、争议之解决    425
参、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之比较    426

参考书目    42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给所有准备要考研究所,或者对国际法有兴趣的同学,一个天大的福音!我去年才考研究所,那时候为了准备国际法,简直是焦头烂额。市面上有的参考书,不是太厚重,就是讲得太理论,很多概念读了好几遍还是云里雾里。尤其是像国际法这种,跟我们日常生活感觉有点距离的科目,没有一个好的入门,真的很容易放弃。 《国际公法精要》这本,我拿到手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它非常“亲民”。作者的写作风格,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在跟你面对面聊天一样。他不会一开始就抛出一大堆法条和判例,而是从最基础的国际法的概念讲起,比如国际法的主体是谁?国际法的渊源有哪些?这些问题,他都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让我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而且,他还特别注意到了我们台湾学生在学习国际法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比如在处理一些跟中国大陆相关的国际法问题时,他都有提供非常清晰的解释和分析,这一点真的非常贴心。 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每一章的主题都明确,标题也很能概括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讲解完每个概念之后,它都会提供一些思考题或者案例分析,让你立刻就能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我当初就是靠着这些练习题,才慢慢建立起对国际法知识的自信。不像有些书,读完之后感觉好像懂了,但一做题就傻眼。这本《国际公法精要》让我觉得,学习国际法不应该是枯燥的背诵,而是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还会穿插很多现实世界的国际法案例。作者会结合最近发生的国际事件,来解释书中的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中运作的。比如,在讲到国家主权豁免的时候,他会提到一些recent的国际仲裁案例,让我们看到这些抽象的法律概念是如何影响着国家之间的关系。这让我觉得,学习国际法是有意义的,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总的来说,《国际公法精要》这本书,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国际法的同学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它不仅内容扎实,而且讲解清晰易懂,非常适合我们台湾的学生。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为国际法学习而烦恼的朋友们。有了它,你绝对不会再感到迷茫和无助,反而会发现国际法的世界,原来可以如此有趣和富有条理。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在处理一些“敏感”的国际法议题时,展现出的那种相当谨慎和中立的态度。作为一名台湾的法律系学生,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跟台湾主权、国际地位相关的议题,这些内容在很多教材中往往会处理得比较模糊,或者带有某种预设的立场。但是,《国际公法精要》在处理这些部分时,而是非常客观地呈现不同的学说观点,并且清晰地梳理了相关国际法的原则和实践,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而不是被单一的论调所左右。 作者在引述国际法院、常设国际法院的判例时,也做得非常到位。他不仅仅是列出判例的结论,而是会深入分析判例的理由,以及这个判例对国际法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国际法的“活”的方面非常重要。有时候,枯燥的法条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只有通过具体的案例,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国际法是如何被解释和适用的。而且,作者在挑选案例时,也兼顾了历史上的经典判例和近期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对于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探讨。很多时候,理论知识显得有些脱离现实,而实践中的一些情况又很难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国际公法精要》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它不会简单地将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而是会展示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比如,在讲到国际条约的解释时,作者就详细分析了《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并且结合了实际的条约解释案例,让我们看到理论的严谨性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体现的。 此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让我觉得很舒服。它不像一些学术专著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相对流畅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概念。当然,它依然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该有的专业术语都会准确使用,但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到国际法的世界。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学习但又担心被大量术语吓倒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风格简直是恰到好处。 总而言之,《国际公法精要》在学术深度、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语言风格上,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地探索国际法的奥秘。对于想要在这门学科上有所成就的读者,我真的非常推荐这本书。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在“量”和“质”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平衡点。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国际时事的读者,我一直对国际法背后的逻辑和运作方式感到好奇,但又苦于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内容过于零散,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国际公法精要》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不像某些大部头的著作那样,堆砌大量的法条和判例,而是选取了国际法中最核心、最根本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的时候,都会辅以大量的实例。而且这些实例都非常有代表性,能够清晰地说明所阐述的法律原则。比如,在谈到国家承认的时候,作者不仅解释了承认的法律要件,还列举了历史上一些关于国家承认的著名案例,以及这些案例所引发的国际政治风波。这让我明白,国际法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与现实的政治和外交紧密相连的。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于国际法的“程序性”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很多读者可能只关注国际法的实体规则,而忽略了国际法是如何被执行和适用的。《国际公法精要》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详细介绍了国际法院的诉讼程序,以及国际仲裁的机制,让我了解到当国家之间发生争端时,国际法是如何提供解决途径的。这一点对于理解国际关系的实际运作非常重要。 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也相当合理,每一章的主题都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国际法领域,并且在逻辑上环联紧密。从最基础的国家主权,到国际组织,再到国际人权法和国际经济法,作者都有所涉猎。而且,在每一章的结尾,作者都会适当地总结本章的重点,并提出一些延伸性的思考问题,鼓励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个非法律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非常友好。 总而言之,《国际公法精要》这本书,凭借其精炼的内容、丰富的案例、对程序性知识的重视,以及清晰的结构,成功地为我打开了国际法的大门。它让我对国际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读当前的国际局势。我诚挚地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国际法感兴趣的读者,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拿到《国际公法精要》这本书的时候,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当枯燥且难以啃读的法律专著,毕竟“国际公法”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些许的压迫感。然而,在翻阅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它颠覆了我对这类书籍的刻板印象。作者的写作手法非常独特,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冰冷的法条和复杂的国际会议记录,而是从历史的视角切入,生动地讲述了国际法是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演变至今的。 这种叙事方式,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个宏大的历史故事,而不是在学习一门艰涩的学科。他会追溯到古代的城邦之间如何订立条约,到近代国家主权概念的确立,再到现代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蓬勃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理解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国际法背后的人类文明发展脉络,以及它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秩序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而且,书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国际法概念,比如国家管辖权、国际责任、国际争端的解决等,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但这种阐述不是那种程式化的解释,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鲜活的案例。例如,在讲解国家管辖权的时候,作者会引用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海洋划界争端,来分析不同国家在管辖权上的主张和国际法是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这种“以史为鉴,以案说法”的方式,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够深刻地理解其应用场景。 让我特别赞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对既有国际法的介绍,而是积极地探讨了国际法在当前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趋势。比如,关于网络空间的主权问题,以及新兴科技对国际法的影响,作者都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我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够让我对国际法的未来发展有所洞察。 总而言之,《国际公法精要》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性的著作。它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国际法知识呈现给读者,让我能够更轻松、更深入地理解这门学科。对于那些对国际事务充满好奇,希望了解国家之间如何互动,以及世界规则是如何形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您的不二之选。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种“理论深度”与“实践关联性”的完美结合。我一直觉得,学习国际法,如果仅仅停留在法条的背诵和理论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国际法之所以为“法”,就在于它能够被实际地应用,并对国家间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国际公法精要》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注重理论是如何在实际的国际交往中得到体现和适用的。 作者在阐述每一个国际法原则时,都尽可能地引用了相关的国际判例、条约和国家实践。而且,他对于这些案例的分析,也相当到位,不仅仅是简单地呈现,而是深入剖析了案例背后的法律逻辑,以及该案例对国际法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例如,在讲解国际法的渊源时,作者不仅列举了习惯国际法、条约法等,还会结合具体的国际案件,来论证这些渊源在实际中是如何被识别和适用的。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阐述。像国家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这些核心原则,在书中得到了清晰而有力的解释。并且,作者并没有将这些原则停留在抽象的层面,而是通过分析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来展示这些原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这一点,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够对国际政治的现实运作有更深的理解。 此外,这本书在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问题上,也相当有见地。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国际法在国内是如何被接受和执行的?《国际公法精要》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它详细阐述了二元论和一元论的观点,并结合了一些国家在处理国际法国内化问题上的不同实践,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法和国内法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而言之,《国际公法精要》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著作。它在理论的深度、案例的丰富性、对实践的关注,以及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深刻阐释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掌握国际法的知识,更能够培养我们运用国际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渴望深入了解国际法的读者,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