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颜色

台湾颜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
  • 文化
  • 历史
  • 摄影
  • 色彩
  • 旅行
  • 风土人情
  • 艺术
  • 设计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颜色》
第一本着眼于台湾生活美学,
详实记录台湾颜色的着作!

  台湾是四季颜色丰富的岛屿,各式设计、商品更是多彩多姿,黄仁达继《中国颜色》后,最新编撰《台湾颜色》试图通过本书,从人文、自然、城市三大观点来介绍101种台湾重要的颜色,让读者重新认识各种颜色背后的历史及意义,从缤纷的艳光中了解台湾色彩文化的特色与美感。

全书架构分为:

  [人文│古色]

  由传统文化、在地民俗所形成的特有颜色,是最贴近台湾传统生活的色彩,多反映在本土艺术创作上,不但表达出不同族群的文化意识与审美眼光,也丰富了台湾的人文意涵与特色。

  [自然│野色]

  植物、生物、景色等构成了台湾的主要自然颜色。自古以来,这块土地的原生色彩便以无数绚烂的姿态环绕在我们周围。

  [城市│色遇]

  由外来文化、全球化商品所带来的新颜色,为本土的色彩世界增添了无数炫耀的光彩,共同构成了台湾独有的时代感与多元文化底蕴。

  黄仁达的《台湾颜色》,主要表达了色彩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而每种颜色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故事与涵意。通过本书,让读者从周围的颜色开始观察台湾,从在地、外来颜色所象征的意义来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的脉动吧!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台湾颜色》的图书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 《岛屿的织锦:解析全球化浪潮下的多元文化景观》 作者: 陈建安 出版社: 宏宇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页数: 480页 定价: NT$ 580 / HK$ 158 / US$ 22.99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信息流动打破地理界限的今天,我们对“文化身份”的认知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复杂重塑。《岛屿的织锦:解析全球化浪潮下的多元文化景观》并非探讨特定地理区域的色彩图谱,而是以宏大的全球视野,深入剖析了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同文化社群在面对跨国资本、数字媒介与移民流动时,如何进行内部的自我定义、外部的形象塑造,以及最终形成的动态、流动的“文化织锦”。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当代文化身份的“颜色”不再是单一、固定或地域限定的,而是一种由多重叙事交织而成的、不断变动的光谱。作者陈建安教授,一位在比较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通过对南亚、东欧、拉丁美洲以及北美少数族裔聚落的细致田野调查与文本分析,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文化张力模型”,用以解释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张力与融合机制。 第一部分:身份的解构与重塑——在地与全球的张力 本书开篇即致力于打破传统上将文化视为静态“疆域”的思维定势。陈教授首先考察了在跨国劳工迁徙背景下,传统习俗如何被“提炼”或“异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商品。 “异域化”的消费陷阱: 深入探讨了在西方主流媒体与旅游业的叙事中,一些特定的异域文化元素如何被抽离原有的语境,被赋予简化的、符号化的意义,以迎合全球消费者的“猎奇”心理。书中详尽分析了几个案例,例如中东传统手工艺品在欧洲市场的定价逻辑,以及东南亚某地的传统音乐如何被重新编曲,成为电子乐的背景音。这些分析旨在揭示,当文化成为商品时,其内在的生命力往往会被削弱,留下被过度美化的表皮。 数字母语的诞生: 其次,本书关注社交媒体和新兴数字平台对本土语言和传统知识体系的冲击。作者没有简单地将数字技术视为文化侵蚀的工具,而是探讨了年轻一代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创造出既植根于传统叙事,又符合全球数字传播规律的“新语境”。例如,作者对比了印度喀拉拉邦的年轻人如何利用短视频平台复兴古老的民间故事,并使其传播范围超越了地域限制。这种“数字在地化”的实践,是当代文化身份构建中不可忽视的“新色调”。 第二部分:记忆的战场——历史叙事与政治光谱 文化身份的深度,往往根植于集体记忆的构建与维护。《岛屿的织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投向了记忆在政治博弈中的作用,以及历史叙事如何成为塑造当代社会认同的强大工具。 “被遗忘的世代”与档案重建: 陈教授将目光投向了冷战后东欧地区,那些在意识形态快速更迭中,其集体记忆被官方历史叙事边缘化的一群人。本书通过对口述历史的收集,展示了家庭相册、私人信件等非官方档案如何成为对抗国家主导叙事的“微观抵抗”。这些档案揭示的“灰度”历史,远比官方简化的黑白分明更为复杂和深刻。 流散群体的空间叙事: 此外,本书也详细分析了二战后流散至美洲与欧洲的欧洲犹太社群,他们如何通过建筑、宗教场所的选址和设计,来重新“绘制”他们在异乡的空间记忆。这些空间不仅是聚会之所,更是维护文化连续性的物理锚点。作者强调,流散群体的“颜色”不是单一的怀旧,而是对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持续协商的产物。 第三部分:混血的未来——融合与身份的动态平衡 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文化融合的复杂性,而非简单的同化或对抗。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化活力存在于“混血”与“边界模糊”的地带。 都市化进程中的身份重叠: 在全球化的超级都市,如伦敦、多伦多或新加坡,不同族裔的年轻一代在学校、职场和娱乐场所中频繁接触,他们的身份认同不再是清晰的“A族人”或“B族人”,而是多重身份的叠加。作者通过对这些“第三空间”(Third Spaces)的观察,描绘出一种新型的、高度灵活的文化适应模式。例如,研究了新一代印裔加拿大人如何在其日常的饮食习惯中,巧妙地融合了原住民的烹饪技巧与西式的饮食结构。 伦理困境与文化边界的再划定: 最后,本书探讨了当代技术进步(如基因编辑、人机交互)对传统文化伦理观带来的挑战。当“人”的定义本身开始模糊时,作为文化基石的传统价值观将如何应对?陈教授提醒读者,文化张力的最高潮往往出现在伦理与技术相遇的交界点,这需要社会以更具包容性而非排斥性的态度,去重新划定新的文化共存边界。 《岛屿的织锦》是一部深刻反思全球文化动态的学术力作。它要求读者放下对文化“纯净性”的执念,转而欣赏在全球化风暴中,各个社群如何以其独特的韧性与创造力,编织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绚烂、也最为错综复杂的文化图景。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关注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思考者的必备读物。 --- 目标读者: 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学者、政策制定者、对全球文化趋势有兴趣的普通读者。 作者简介: 陈建安,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专攻跨文化传播与后殖民社会学。著有《记忆的碎片化存储》等重要著作,是国际上公认的文化身份研究先驱之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仁达(YAN T. WONG)/编撰摄影


  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艺术学院(Ontario College of Art)。

  曾任职多伦多广告公司美术指导、香港电影策划、台湾有线电视台美术部经理。

  现从事广告设计,旅游及写作。

  着作有《小二,再来一杯啡》、《酗巴黎》、《巴黎逛街地图》、《北京逛街地图》、《上海逛街地图》、《东京逛街地图》、《中国颜色》等多本着作。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文∣古色
1. 台湾红
2. 台湾蓝
3. 大红
4. 朱红
5. 橘红
6. 青花蓝
7. 交趾陶
8. 宝蓝
9. 松绿
10. 胭脂红
11. 天蓝
12. 孔雀蓝
13. 黄色
14. 砖红
15 紫水晶
16. 铬黄
17. 瓶子绿
18. 粉洋红
19. 鲜蓝
20. 暗红褐
21. 栀子色
22. 铁灰
23. 镉黄
24. 浅褐
25. 栗色
26. 金黄
27. 琉璃黄
28. 琉璃蓝
29. 釉绿
30. 墨黑

第二章 自然∣野色
31. 蕨绿
32. 墨绿
33. 蔚蓝
34. 碧绿
35. 曙红
36. 珊瑚红
37. 午夜蓝
38. 粉白
39. 萱草色
40. 艳红
41. 踯躅色
42. 淡紫
43. 朱槿色
44. 洋红
45. 玫瑰红
46. 纯白
47. 樱花色
48. 紫罗兰色
49. 鲜黄
50. 圣诞红
51. 橙红
52. 青黄
53. 西瓜红
54. 橙黄
55. 熟红
56. 熟黄
57. 深绿
58. 番茄红
59. 蓝绿
60. 石榴红
61. 柠檬黄
62. 深紫红
63. 绿黄
64. 椒红
65. 山葵色
66. 红赤
67. 酱油色
68. 姜黄
69. 青绿
70. 茄子色
71. 棕色
72. 灰石色
73. 乌黑
74. 银白

第三章 城市∣色遇
75.塑胶红
76. 粉蓝
77. 粉红
78. 克莱因蓝
79. 鲜红
80. 漆红
81. 萤光绿
82. 萤光橘
83. 浅黄绿
84. 靛蓝
85. 卡其色
86. 亚麻色
87. 米色
88. 香槟色
89. 酒红
90. 勿忘草色
91. 咖啡色
92. 计程车黄
93. 霓虹灯
94. 讯号红
95. 讯号黄
96. 讯号绿
97. 紫光
98. 金色
99. 银色
100. 黑与白

图书序言

前言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色彩是世界上不同文化体系或民族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之一,台湾也不例外,而每种颜色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故事与涵意。

  自四百年前汉人渡海垦拓台湾伊始,原来承传自大陆汉民族的色彩文化观,在经历先民对岛内自然时序生态长年累月的观察,以及对常民文化的探索与体验,再加上世居岛上与大自然共存的原住民的生活色彩观念后,逐渐演绎出一套既属于东方,却有别于文化中国的色彩审美观点,例如:红色在汉文化中是象征吉祥与喜庆,而台湾人则认为同属于东方传统红色系列中,色感既乡土又时髦,平民化中又显现高雅气质的桃红色是最能代表台湾精神、风貌、形象以至人文风采的色调;相较于象征炎夏、热辣与躁进的东方大红色,桃红则有如拂面的春风般轻柔与平和,除传递出生命活力与喜悦的讯息,同时也代表了美好事物的特质。而红色在原住民泰雅族的传统习俗中,则是象征太阳与能量的色彩。又例如:靛蓝色在汉民族的色彩文化中,数千年来均属于庶民的常服用色,而在台湾则象征早年移民垦荒落户,刻苦奋斗与坚忍耐劳的历史记忆与色泽。

  古语有云:「色无着落,寄之草木」,而台湾是一个自然生态多样化以及四面环海的岛屿,岛上山林跌宕起伏,河川溪水光辉流映,花草树木五色氤氲,各放异彩的烂漫野色所合构成的一幅天然色谱,既藻绘了这块大地,也陶醉了人心。而这些耐人寻味与扣人心弦的光彩均属于这块土地的原色调,是天赋的本色,也是上天赐给台湾人民的无穷财富。

  台湾也是一个富包容性的国度,在文化调色盘上,除了本土的民俗风情颜色外,同时亦融合了异国文化的色彩。在历史的溯源中,久远前因荷兰人、西班牙曾经短暂踏足台湾,而为这块土地渗入了欧陆的色彩元素;近代则因受到日本半个世纪的统治,又为本岛文化的多元性加添了东洋丰采。而在现代生活中,来自世界各国不同的色彩文化在岛内都能和谐并存,互显特色;而时尚色彩经互相混搭或彰显的结果,则彩绘出一幅既现代又传统、既东方也西化、既古老亦时髦的多元化色调|一种只属于台湾的独特色谱,我们可称之为:台湾的颜色或文化的彩妆。

  为了介绍及阐述的方便,本书引用了近代色彩学理论中的四个基本专用名词,即:色相、明度、彩度及色阶来加以辅助说明。另外每种颜色又附上示范用的彩印色票,并分别标示各色彩的四色混合调色比例,以方便读者辨色鑑赏。惟书内各色票的颜色值并非共通标准,此外又可能因为本书所选用的纸张、以及阅读光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因此书中各则色票仅供参考用。

图书试读

第一章 人文∣古色
 
A2 台湾蓝
C80 M60 Y0 K45
 
台湾蓝是指用天然蓝染植物──蓝草的色素所染就的衣物呈色,又称绀蓝色。其色感稳重朴实,是代表早年移民开垦台湾的刻苦奋发、坚忍耐劳的打拚精神,也代表鲜明的历史记忆。
 
属爵床科植物的蓝草又可分为马蓝、木蓝、蓼蓝及菘蓝。十八世纪初,随着汉人渡海落籍开垦台湾,从大陆引进了马蓝、木蓝及蓝染技术。马蓝在台湾又称山蓝、大菁、青仔,栽种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大屯山区并广至中北部的低海拔山丘地带;南部则以木蓝为主。蓝染产业曾经是台湾重要的外销产业,其中三崃(旧称三角涌)是北台湾早年蓝染工艺的重镇,而蓝染织物及台湾靛蓝染料多经由艋舺(今万华)以船运回销到中国大陆,甚至远售至日本及欧洲等地。台湾蓝染产业历经了十八、十九世纪的辉煌期,直至二十世纪初德国发明了俗称「洋靛」的化学合成布染料阴丹士林(Indanthrene)并传销到亚洲后,台湾的蓝染工业便逐渐没落了下来。
 
近年新北市三崃为找回逐渐消失的「台湾蓝」而重新出发,以创新的行销手法让蓝染手工艺重生。而国际知名的台湾服装设计师洪淑芬,则把原来的土布蓝赋予新面貌,以创意把蓝染转变为现代时尚的色彩。
 
A3 大红
C0 M100 Y100 K10
 
在台湾的民俗文化中,大红色是十分重要的颜色,是传递生命活力,象征吉祥如意、喜事及节庆的色彩。
 
大红是属于高彩度(chroma)的色泽,古称绛色,绛从纟字旁,原指一种红色的丝织物,主要是用含有红色素的植物──茜草,经由重复渍染,不断加深红色浓度的方法染就。据古书《说文解字》解释,绛字亦称「大赤色」。
 
另绛所代表的红色深浅度的定义又随着年代的演进而改变,在近现代,绛色是指大红色。
 
在台湾人的生活中,大红是无处不在的颜色,全反映在衣、食、住及民俗节日当中,从传统的婚嫁女服、喜饼,办喜宴的红桌,庙宇的红漆色木门到过年张贴的春联、红包等,大红色都赋予吉利祥和,幸福与万事如意的含义,亦代表了在地人热情、积极、正面与希望的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标题,带有一种诗意的神秘感。《台湾颜色》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的是台湾特有的那种温柔而又坚韧的色彩,那种融合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以及生活气息的独特调调。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发现作者的观察角度非常独特,她不是在简单地罗列景点或者讲述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一种非常个人化、感性的方式,去捕捉台湾的“颜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段关于夜市的描写,那种五光十色的灯光、诱人的小吃、熙攘的人群,被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正站在其中,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鼻尖是各种美食的香气,而眼中则是那流光溢彩的景象。这是一种非常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不仅仅是“看”台湾,更是“感受”台湾。我也很欣赏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台湾的热爱,这种热爱是真挚而动人的,能够感染每一个读者。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让我“看到”台湾的书,一本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这个地方的书。《台湾颜色》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我被书中那种细腻的笔触所打动,作者能够捕捉到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并将它们转化为充满画面感的文字。例如,她对于台湾那种特有的“绿”的描写,不仅仅是山林和稻田的绿,更是融入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沉淀,那种“绿”带着一种厚重感,让人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台湾丰富的层次,不仅仅是外在的风景,更是内在的灵魂。作者通过对“颜色”的独特视角,展现了台湾人民的生活哲学和他们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拥有了更多的“台湾颜色”,它们在我心中汇聚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更加向往这个充满魅力的岛屿。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充满生命力的色彩搭配,立刻吸引了我。翻开第一页,就仿佛置身于一个鲜活的世界。我一直对台湾的风土人情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的标题《台湾颜色》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细腻的文字描述,仿佛能够嗅到空气中淡淡的槟榔花香,听到远方传来的阵阵海浪声。作者的笔触非常灵动,能够将抽象的“颜色”具象化,让我感受到台湾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读着读着,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台湾的画面,从北海岸的壮阔到南部的热情,从山间的静谧到都市的繁华,每一种色彩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故事。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我亲自走过这些地方,会捕捉到怎样不一样的“台湾颜色”呢?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印象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变得立体而饱满,充满了层次感。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台湾的色彩,更是关于台湾的灵魂。

评分

第一次读到《台湾颜色》这本书,是在一个雨天的午后。这本书的质感非常好,纸张的触感温暖而厚实,散发着淡淡的书香。我喜欢作者在书中对不同“颜色”的解读,她不仅仅是将颜色与景物联系起来,更是将其与情感、历史、文化深度结合。例如,她写到台湾那种特有的“蓝”,不仅仅是天空和大海的蓝,更是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深沉的思索。又或者,她描绘的“红”,不仅仅是热闹的庙宇和节庆,更是一种热情、一种生命力的象征。这种解读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生活中所见的各种颜色,也开始思考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色彩的全新认知,也让我对台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关于色彩与心灵的对话。

评分

我抱着一种放松的心态翻开了《台湾颜色》,本想着只是随便看看,没想到却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诚和温度。作者就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她在台湾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特别喜欢她对一些生活细节的描绘,比如早晨街边小店的豆浆香气,午后阳光洒在老宅窗棂上的斑驳光影,又或者是傍晚时分,人们三三两两聚集在巷口闲聊的场景。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在作者的笔下,却折射出台湾最真实的“颜色”。她没有刻意去渲染什么,而是用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展现了台湾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读完之后,我感觉心里暖暖的,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次台湾之旅,带回了满满的温情和回忆。这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书,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