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天下篇》研究

《莊子.天下篇》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莊子
  • 天下篇
  • 道傢思想
  • 哲學
  • 先秦諸子
  • 文本研究
  • 思想史
  • 文學
  • 古代哲學
  • 中國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研究提供天下篇這一把金鑰—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可以開啓漆園的神奇世界,更可據以盱衡道傢者流的原始與要終。再者,推斷天下篇初稿乃莊周晚年所完成,並非荀卿「序列著數萬言」,後來闌入莊書成為「天下篇」者,按荀子著書態度之嫉濁激憤,究竟與莊子天下篇之「莊語」迥異其趣。

  另外,再論天下篇所傳正是道傢的思想,毋庸置疑;而「惠施多方」以下是否屬天下篇問題,但須質之二事,便可迎刃而解。一則,惠施的方法論,乃百傢學術共享的資源,名學自然成為當時的顯學;再則,揆諸史乘(如國策﹑呂覽),知惠施忠君輔政,愛惜民力與官費,以至懷抱氾愛萬物的高度理想,莫非與古道術「以仁為恩」相毗鄰﹖此所以天下篇以惠施作結,其章法佈局,更見深閎矣。

  最後,揭示天下篇影響後世至深且钜者,舉其犖犖大端,則莫先乎「內聖外王之道」此一名義。蓋中國之一切學術,一切思想,稽考前言往行,大率歸本內聖外王而取精用宏。

本書特色

  ★天下篇屬《莊子‧雜篇》,為《莊子》最後一篇,旨在評論先秦諸子的哲學思想,同時也是瞭解先秦思想及曆史的參考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是百傢爭鳴前,也就是道術尚未為天下分裂的較早時期,是瞭解我國哲學思想重心及其基本關懷的重要作品。

  ★莊子天下篇本是一部南華真經的具體而微,同時也是一幅先秦學術、百傢思想發榮滋長的捲軸,一派百川灌河的瓌瑋氣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日齣


  1942年齣生於颱南縣新營郡柳營莊小腳腿保健組閤宿捨。畢業於颱灣省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係及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班。曆任鬥六中學教師,師專講師,嘉義大學副教授;現為嘉義大學中文係兼任副教授。教學之際,偶亦不敢太疎於筆政。比年所撰除《楊慎生平及其文學》外,另得〈明楊慎興教寺海棠詩析疑〉,〈論杜甫詩史與史傢四長〉,〈明人楊升菴的讀書與寫作生涯考論〉等篇,常思用此就教於大方之傢。

圖書目錄

緒  論    1

第一章  天下篇之地位    9
  第一節  天下篇在莊子書中之地位    9
    一、特齣於外雜篇中    9
    二、不僅與寓言篇同功    11
  第二節  天下篇與莊子書之關係    12
    一、與內七篇相得    12
    二、與外雜篇相發    16
  第三節  天下篇在道傢以及諸子中之地位    28
    一、綜貫道傢學說    28
    二、涵蓋百傢思想    36

第二章  天下篇之作者暨其産生時代    45
  第一節  作者問題之討論    45
    一、莊子本人所撰    45
    二、莊子門人、後學所為    53
    三、深於道之儒者所作及其他    56
  第二節  作者及其時代之商榷    59
    一、自此篇之思想特質觀察──為道傢    60
    二、對此篇為儒傢或荀卿所作之質疑    65
    三、自此篇批評方式及文體組織等觀察──實齣莊子    70
    四、自此篇之産生時代觀察──當莊子晚年    77

第三章  天下篇之分析與比較    83
  第一節  天下篇立論所自及有關問題之分析    83
    一、此篇立論所自    83
    二、此篇齣現之問題    88
  第二節  注傢所見天下篇之分析    97
    一、義理方麵    97
    二、文章方麵    102
    三、校勘方麵    107
  第三節    第三節天下篇與周末、秦漢間各傢論列諸子之比較    112
    一、天下篇與荀子非十二子篇    112
    二、天下篇與韓非子顯學篇    116
    三、天下篇與淮南子要略篇    118
    四、天下篇與司馬談論六傢要指    120
    五、天下篇與漢書藝文誌諸子略    122

第四章  天下篇對後世學術思想之影響    129
  第一節  「內聖外王」觀念之形成    129
    一、「內聖外王之道」釋義(附圖錶)    130
    二、晚周以後儒法各傢「內聖外王」之觀念    135
    三、邵康節「內聖外王」之觀念    139
    四、王船山「內聖外王」之觀念    141
    五、其他    147
  第二節  若乾謬誤之澄清    149
    一、揭櫫「恣縱不儻」思想之真義    150
    二、可證莊子思想具有科學精神    153

結  語    157

參考書目擧要    161

圖書序言



  夫莊子天下篇固莊子書中之神奇者,亦天下書中之神奇者也;乃後世暖暖姝姝之士,或壽陵學行之餘子,恆昧乎莊生知本之意,而相率逐其幻怪之名,則彼且數數然將化神奇為臭腐矣。是以清陸樹芝曰﹕「自來說莊者隻因看此篇不明,故於南華大旨茫然。」而吾人亦可得而言之,曰﹕「隻因看此篇不明,故於古代天下之學術思想茫然。」亟思明其所不明,此則本篇論文之所由撰述者也。茲簡介其要,約有四端﹕

  爰自今本莊子之置天下篇於雜篇之末也,學者不免師其成心,以謂非莊生之醇;實則天下篇精蘊獨到,不僅莊子之具體而微者,矧亦堪於「鉗揵九流,括囊百氏」(藉成玄英〈莊子序〉語);按其脈絡,皆足以稽其實質,而祛除惑乎名者之失,亦所以明莊子之達道也。此其一。

  天下篇之作者,趙宋以降,疑之者漸眾,而認為非莊生所作之議論,迄於晚近,幾有甚囂塵上之勢,然而或持一隅之詞,或作想當然耳之臆,卒未能犂然有當於人心;今綜觀天下篇其思想特質、其批評方式、與文體組織、産生時代等,斷斯篇之原稿乃深契道傢思想要妙之莊周,其晚年之所作,亦所以明莊子之體道也。此其二。

  莊子雖「恣縱不儻」,而天下篇立論之要本既歸於老子道德之言,且二人之道,就義理或校勘而論,皆「未至於極」,與大易終於「未濟」之意,若閤符節,則以莊生為「毀人自譽」之說可寢矣;至於諸子是否齣於王官,亦可由天下篇「古之道術」一語獲緻若乾啓示。凡此皆可循分析與比較之途徑,以證成天下篇「衍義精確」之不虛,亦所以明莊子之論道也。此其三。

  一語而能包擧中國全部學術者,即天下篇所謂「內聖外王之道」也。惜一般人皆以平常語忽之。今則詳其原委,發其隱約;至莊生或道傢曆來不見諒於士林者,倘知有取於天下篇之莊語,則其誤謬亦當可迎刃而解。天下篇對後世之影響有如是者,亦所以明莊子之閤道也。此其四。

  然則,莊子之所好者道也,內聖外王之道也,不亦明乎?餘雖嚮慕斯道殷矣、久矣,而未嘗知道之微旨。迨比年負笈本所,聞瑞安 林師耀曾授中國學術流變中老、莊之遺風而悅之,嗣又以莊子天下篇之重要見喻焉,至是而中心乃稍有所得,遂不揣謭陋,勉成斯篇。餘之操觚期間,荷濛 林師之詳予審稿、諄諄指點,並時獲諸位 師長之垂詢關注以及 雙親大人與內子王秀鈴老師之多方鼓勵與支援,方得以南北行役於悤悤兩載之間,今且修業期滿在即,則其感激之情,何翅春氣之弘大,鞦水之浩蕩!

圖書試讀

緒  論

自有生民以來,吾國學術之足以振古與夫思想之足以鑠今者,其在東周乎!

蓋東周之前期由於「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學術漸行流落民間,甚至諸夏之外,思想亦以無力統一,得獲自由。故孔子博愛行仁,懸三代五帝之郅治為大同理想,而老子絕學不仁,舉遠古樸素之小國寡民為無為境界,至於戰國初期倡兼愛、非攻,背周道而行夏政者,此又墨子之苦行主張也。其後,周室益衰,各傢學說蠭起,皆欲以其學術移易天下,百慮激盪,而學術思想亦愈見分歧矣;惟所謂「分歧」,以之言諸侯力政,王綱廢弛,誠屬陵夷衰微之象,若就全體文化而論,未始非民智進步之徵。況其時學術思想之紛然雜陳,但有偏全之異同,緩急之立論,絕非實質之支離;殆諸子百傢之隱有所本者,莫非六藝之所該也;然則諸子之所以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用恣肆其說者,似為萬殊,實總歸六藝之一本耳。夫六藝者,彌綸天地,知通疏遠,凡宇宙人生之真理,幾靡不備載,而百傢既各得道體之一端,就其所見到處,逐漸推廣,或變本而加厲,或踵事而增華,對於六藝,頗多知新創革,互有發明,相得益彰,吾國自古及今,至精之政論,至深之哲理,至美之文章,遂並在其中,百世之後,所以研窮終不能盡,而周秦之際,所以為吾國文化最燦爛,學術思想最興盛之時代者,當緣此也。故錢賓四先生以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厥在先秦時代,其言雲: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對我而言,與其說是一本學術研究,不如說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一直對《莊子》的“齊物論”、“逍遙遊”等篇章情有獨鍾,但《天下篇》我總覺得有點遙遠,似乎與我的生活不太相關。然而,這本書的作者,卻以一種極其貼近生活化的方式,解讀瞭《天下篇》中那些看似高深的哲學觀念。他並沒有刻意去拔高莊子的思想,而是用平實的語言,將那些關於“大道”、“真性情”的討論,融入到對現實生活的觀察中。我尤其喜歡他對於“知北遊”部分的分析,他並沒有簡單地解釋“知”是什麼,而是引導我去思考“知”與“行”的關係,以及在追求“知”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保持怎樣的心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天下篇》的智慧,並非隻屬於古代的聖賢,它同樣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活齣真正的自我。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在紛繁復雜的學術海洋中,點亮瞭一盞明燈,讓我這樣對《莊子》特彆是《天下篇》心生嚮往,卻又常常在浩如煙海的解讀中迷失方嚮的讀者,找到瞭一個可靠的港灣。作者的筆觸,沒有絲毫故弄玄虛的學究氣,而是以一種近乎對話的方式,緩緩展開他對《天下篇》的理解。我尤其喜歡他對於“道”、“德”、“名”、“實”等核心概念的梳理,那些原本以為是高不可攀的哲學思辨,在他的闡釋下,變得生動而富有層次。他並非簡單地羅列前人的觀點,而是將這些觀點如同拼圖般巧妙地融閤,並在此基礎上,融入自己獨到的見解,使得整本書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思想的溫度。讀罷,我不再是那個望“天下”而興嘆的門外漢,而是對那個充滿智慧的古老篇章,有瞭更深切的體悟和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评分

這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莊子.天下篇》研究。我一直覺得,《天下篇》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對先秦諸子思想的梳理,更在於它所蘊含的對人類精神自由的深刻思考。而這本書,恰恰將《天下篇》的這一核心價值,展現得淋灕盡緻。作者的解讀,既有對原文的細緻考證,又有對思想的獨到發掘,他並沒有停留在對字句的解釋上,而是深入到文本的背後,去挖掘莊子創作《天下篇》時的思想脈絡和情感世界。我特彆喜歡他對“以天下觀天下”這一觀點的闡釋,他沒有簡單地將其理解為一種宏觀的視野,而是將其與個體生存的睏境、精神的追求緊密結閤,讓我看到瞭《天下篇》的現實意義。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與一位飽學之士進行瞭一場深入的靈魂對話,讓我對《莊子》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评分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本以為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但翻開後,驚喜連連。作者對於《天下篇》的解讀,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這類研究的刻闆印象。他並沒有使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自然、流暢的語言,將《天下篇》中的思想精髓,娓娓道來。我特彆欣賞他對“道”的理解,他並沒有把它抽象化、神聖化,而是將其置於日常生活的語境中,讓我看到瞭“道”無處不在的可能性。同時,他對《天下篇》中關於“名”、“實”的辯證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名”所迷惑,而忽略瞭“實”的本質。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審視自己,也更深刻地理解《莊子》的智慧。

评分

這本《莊子.天下篇》研究,真的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中國古代哲學最原始的好奇。我一直覺得,《天下篇》不隻是對當時諸子百傢思想的迴顧,更是一種對“無用之用”的深刻洞察,以及對個體精神自由的極緻追求。而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一點,它沒有被繁雜的考據束縛,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天下篇》的精神內核上。作者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導遊,引領我穿越時空的迷霧,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思想激蕩,去理解莊子為何會對那些“聖人”的“大道”感到“其所無事而事,其所無為而為”的睏惑。書中的分析,不拘泥於字麵,而是從宏觀的文化背景、微觀的個人情感等多個維度進行考量,讓我仿佛親曆瞭莊子寫下這些文字時的心境。這種深入骨髓的解讀,讓我對“逍遙遊”的境界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纔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無何有之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