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鑑赏:画中有诗

美术鑑赏:画中有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美术
  • 艺术史
  • 绘画
  • 诗歌
  • 文化
  • 审美
  • 鉴赏
  • 艺术理论
  • 中国美术
  • 艺术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全稿得成,内含艺术导览文字数万言,引介诗文307首,全书完稿前尤已历经增补,充当课堂讲义,三年来,以其满载诗情画意,连年受到学生暨同好热烈欢迎,纷盼早日出版,得文图并茂,更利欣赏,亦利珍藏,及反覆翻阅玩味。笔者尤念此书所征引之诗文,其创作者皆为十五至二十岁之台湾青年,所撰诗篇读来无不清新、率真、活泼、多情,同一件艺术品由不同视野切入,深涉多元情意,读来令人心灵大动,视野大开,相涉艺术品经此等诗文註解、导览,更得扩增其无穷的鲜活生命力。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诗意山水: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探微》的图书简介: --- 诗意山水: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探微 一部跨越千年,探寻“可游、可观、可居”境界的深度美学著作。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园林不仅仅是建筑与自然的简单组合,更是哲思、诗意与生活美学的高度凝练。它们是文人精神的栖居之所,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具象表达。本书《诗意山水: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探微》,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精神世界,揭示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奥秘。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园林建筑图录或历史编年史,而是立足于深厚的中国哲学、文学、美学理论,对苏州园林、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进行全方位的审美剖析。我们将探讨的重点,在于园林如何通过空间布局、意象营造、文学渗透,最终实现对观赏者心灵的触动与净化。 第一章:哲思的基石——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在园林中的隐喻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源头,深植于道家与儒家的宇宙观。《道德经》中的“虚静”之道,如何在园林的空间尺度中得以体现?本书将详尽分析“虚”与“实”、“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在亭、台、楼、阁布局中的运用。我们考察了太极图式在园林轴线设计中的渗透,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元素如何在假山叠石、植物配置和色彩运用中,构建出一个微缩的、和谐的宇宙模型。园林不再是简单的景观,而是一部可步入的哲学教科书。 第二章:诗境的营造——文学意象的具象化实践 “园林是凝固的诗歌。”本章聚焦于文学如何成为园林设计的灵魂。我们细致梳理了从屈原的《离骚》到唐宋诗词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何转化为园林中具体可感的元素。例如,“曲径通幽”不仅是路径设计手法,更是对李白“忽闻水声在山石外”意境的模仿;“镜水”的设置,则映照了苏轼“一泓清影”的闲适心境。本书特别分析了“题名”的艺术,探讨匾额、楹联如何通过文字的力量,为特定的空间赋予超越物象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第三章:空间的魔法——移步换景与留白艺术的心理学解读 中国园林最令人称奇的技巧之一,便是其对空间感知的巧妙操纵。本章将引入现代空间心理学理论,解析“移步换景”的动态审美体验。我们通过对拙政园、留园等经典案例的剖析,展示了园林设计师如何运用漏窗、障景、对景等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想象深度。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入探讨了“留白”的东方美学——墙体、水面、天空,这些被“虚化”的部分,并非空无一物,而是给予观者参与构图、完成审美体验的留白区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视觉体现。 第四章:水的哲学——生命的律动与园林的血脉 水,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智慧、生命与财富。在园林艺术中,水是绝对的主角。《诗意山水》用大量篇幅论述了水在园林中的多重身份:它既是静谧的倒影,又是流动的音符(如竹笕、泉眼);既是界限的划分,又是意境的延伸。本书比较了“大湖”式皇家园林的宏大叙事与“小池”式私家园林的水滴精微,分析了叠山理水如何模拟自然界山川河流的脉络,使园林如同一个有呼吸的生命体。 第五章:植物的语言——花木的象征意义与时令交替的美感 在中国,树木并非随机栽植的绿化材料,它们是承载道德、品格和季节更替的使者。本章详述了“四君子”(梅、兰、竹、菊)各自所代表的隐逸情操与气节。从腊梅的傲雪到荷花的出尘,植物的配置严格遵循了象征意义和自然时令的变换。我们考察了“借景”技巧中如何巧妙地利用远方的树林或山坡,将外部的自然景象引入园中,使园林的四季变化与外部世界保持对话,实现“外景内化”的境界。 结语:从观赏到体悟——园林美学的当代价值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的精致与华丽,深入理解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生活哲学和艺术实践的深层价值。在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园林所倡导的慢节奏、内省空间与和谐共生的理念,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回归本真、涵养心性的可能途径。 适用读者群: 艺术史、建筑史、文化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与学生。 对东方美学、园林设计、中国传统哲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致力于提升生活品质,寻求精神栖居之所的当代文人雅士。 ---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例并重: 深度结合哲学理论与具体园林案例分析。 跨学科视角: 融合文学、美学、空间心理学等多重维度。 语言典雅精准: 展现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敬意。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咏梁楷〈李白行吟图〉
2.咏徐渭〈榴实图〉
3.咏黄庭坚〈松风阁帖〉(一)
4.咏黄庭坚〈松风阁帖〉(二)
5.咏三星堆〈青铜面具〉(一)
6.咏三星堆〈青铜面具〉(二)
7.咏齐白石〈柴耙图〉(一)
8.咏齐白石〈柴耙图〉(二)
9.咏梵谷〈向日葵〉(一)
10.咏梵谷〈向日葵〉(二)
11.咏八大山人〈花鸟山水册〉
12.咏蒙德里安〈红、黄、蓝的菱形绘画〉(一)
13.咏蒙德里安〈红、黄、蓝的菱形绘画〉(二)
14.咏蒙德里安〈红、黄、蓝的菱形绘画〉(三)
15.咏倪瓒〈容膝斋图〉(一)
16.咏倪瓒〈容膝斋图〉(二)
17.咏倪瓒〈容膝斋图〉(三)
18.咏塞尚〈圣维克多山〉
19.咏秦〈跪射武士俑〉(一)
20.咏秦〈跪射武士俑〉(二)
21.咏陈澄波〈淡江中学〉
22.咏印度〈舞者之王湿婆〉
23.咏马谛斯〈马谛斯夫人肖像〉
24.咏范宽〈谿山行旅图〉
25.咏毕卡索〈戴帽子左手倚颊的女子〉
26.咏李安忠〈竹鸠图〉
27.咏拉斐尔〈西斯汀的圣母〉
28.咏马远〈雪滩双鹭〉
29.咏梵谷〈麦田上的乌鸦〉
30.咏西周〈毛公鼎〉
31.咏梁楷〈泼墨仙人图〉
32.咏郭熙〈早春图〉
33.咏马谛斯〈舞蹈〉
34.咏李唐〈万壑松风图〉
35.咏毕卡索〈格尔尼卡〉
36.咏怀素〈自叙帖〉(一)
37.咏怀素〈自叙帖〉(二)
38.咏怀素〈自叙帖〉(三)
39.咏杜象〈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
40.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41.咏布拉克〈静物──白昼〉(一)
42.咏布拉克〈静物──白昼〉(二)
43.咏北魏〈龙门二十品〉
44.咏蒙德里安〈构成第八号〉
45.咏徐渭〈杂花图卷〉
46.咏达利〈圣安东尼的诱惑〉(一)
47.咏达利〈圣安东尼的诱惑〉(二)
48.咏达利〈圣安东尼的诱惑〉(三)
49.咏八大山人〈山水册〉(一)
50.咏八大山人〈山水册〉(二)
51.咏希腊〈劳孔〉(一)
52.咏希腊〈劳孔〉(二)
53.咏马麟〈静听松风图〉
54.咏马谛斯〈国王的忧伤〉
55.咏崔白〈双喜图〉(一)
56.咏崔白〈双喜图〉(二)
57.咏廖继春〈淡水〉(一)
58.咏廖继春〈淡水〉(二)
59.咏夏圭〈溪山清远图卷〉(一)
60.咏夏圭〈溪山清远图卷〉(二)
61.咏夏圭〈溪山清远图卷〉(三)
62.咏洪瑞麟〈矿工颂〉(一)
63.咏洪瑞麟〈矿工颂〉(二)
64.咏溥心畬〈夕照明秋水〉(一)
65.咏溥心畬〈夕照明秋水〉(二)
66.咏莫迪里亚尼〈穿黄毛衣的珍妮〉(一)
67.咏莫迪里亚尼〈穿黄毛衣的珍妮〉(二)
68.咏徐渭〈墨葡萄图〉
69.咏雷诺瓦〈弹钢琴的少女〉(一)
70.咏雷诺瓦〈弹钢琴的少女〉(二)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美术鉴赏:画中有诗》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本来对艺术史了解不多,总觉得那些名画离我太遥远,抽象得难以捉摸。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一位温和的向导,一步步引领我走进那些色彩斑斓的世界。作者并没有直接堆砌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一幅幅画作背后的故事、画家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对印象派画作的解读,之前觉得莫奈的光影变化很美,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让我真正理解了“捕捉瞬间”的意义,那些笔触的跳跃、色彩的碰撞,不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画家对自然生命力的深刻体悟。读到梵高的《星夜》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澎湃与挣扎,那些旋转的星辰和燃烧的火焰,不再是笔下的图景,而是他灵魂的呐喊。整本书的语言也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我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跟上节奏。我常常会在阅读时,一边翻看书中的高清图片,一边想象着画家创作时的情景,感觉自己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艺术鉴赏并非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充满乐趣的探索。作者在书中挑选的作品,既有耳熟能详的名作,也有一些可能鲜为人知的瑰宝,但无论作品的知名度如何,书中都赋予了它们独特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色彩运用的分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某种颜色代表什么,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色彩在不同画作中是如何被运用以表达情绪、营造氛围,甚至是引导观者的视觉走向。比如,看到德加笔下的舞女,我才知道原来那些柔和的粉色、淡蓝色,是如何巧妙地营造出舞台的梦幻感和舞女们的轻盈姿态。再比如,书中对马蒂斯野兽派作品的解读,让我看到了色彩的解放,看到了艺术家如何用大胆、纯粹的色彩去表达内心的激情和对生命的赞美。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它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我们看见不一样的世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

评分

我一直对古典艺术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总觉得它们蕴含着一种永恒的美。这本书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只是“看过”的名作。作者对伦勃朗光影的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仅是描述了光线如何塑造形体,更是深入剖析了光影在传达人物情感、烘托氛围上的作用。比如,在解读《夜巡》时,我才恍然大悟,那些看似随意洒下的光,实际上是对画中人物身份、性格的 subtle hints,每一个阴影都藏着故事。还有对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我以往只关注到女神的美丽,但书中对其神话背景、象征意义的阐释,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和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它不是简单地陈列作品,而是引导读者去“读”画,去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甚至是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这种深度和广度,是我在其他艺术书籍中很少见到的。这本书让我感觉,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凝固的瞬间,里面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人类的情感,而《美术鉴赏:画中有诗》这本书,就是帮助我打开这些宝藏的金钥匙。

评分

作为一个对当代艺术不太感冒的读者,我一直觉得现代画作有时候过于晦涩,难以理解其价值所在。然而,《美术鉴赏:画中有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在处理一些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时,并没有回避其“难懂”之处,而是用一种非常包容和引导性的方式,去探讨这些作品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家的个人表达。我被书中关于波洛克滴画的解读所吸引,一开始我只觉得那是一堆颜料的随意泼洒,但书中通过分析波洛克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的“能量”和“过程”,让我开始尝试去感受那种原始的、不受拘束的生命力。同样,对于一些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书中也提供了非常精彩的心理学和哲学层面的解读,让我不再将它们仅仅看作是荒诞的梦境,而是艺术家对潜意识、对人类内心深处欲望的探索。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够让你从一个完全陌生的角度去理解一幅画,让你看到艺术家突破常规的勇气和对表达的极致追求,即使不完全“懂”,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和独特性。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艺术品应该能够触动人心,传递某种共通的情感。《美术鉴赏:画中有诗》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个特定的艺术流派或时期,而是像一位博学的旅人,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文化、不同时代艺术家的情感共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风景画的解读,从卡尔·弗里德里希那宁静而深邃的自然景象,到库尔贝那充满现实主义气息的田园风光,我都仿佛能感受到画家笔下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所蕴含的深情。这些画作不再是冰冷的图像,而是画家与自然对话的记录,是他们内心对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敬畏。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东方绘画的赏析,例如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阐释,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画中有诗”的表达方式,那种留白、那种气韵生动,与西方绘画的具象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同样能够打动人心。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品一杯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