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祈祷到全德之路:诠释圣女大德兰《全德之路》最精采的20堂课

从祈祷到全德之路:诠释圣女大德兰《全德之路》最精采的20堂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Fr. Gabriel of St. Mary Magdale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以为爱是纯粹的,可是怎么换来的每每都是情绪?圣女大德兰要教我们操练纯粹的爱和一颗完整的心,从祈祷中得到深度的平安。

  ◎被感情左右、被外在的魅力吸引,这对于爱的修行有什么危险?
  ◎爱的三个检查点:爱的动机是什么?想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希望对方得到什么益处?
  ◎爱自己,妄想祈祷为他服务,要天主隶属于他─为什么要小心这种「假神祕家」?
  ◎当被误解,有时候为了爱,不辩解,而有时候却得为了爱勇于辩解,这是怎么回事?
  ◎作者至少二十度提到圣女小德兰,他的用意是希望我们从小德兰身上看见什么?

  本书是针对《圣女大德兰的全德之路》做精辟的註解,依《全德之路》的架构,也就是依圣女大德兰对修女们灵修谈话和训勉的42章的顺序,前三部分概论大德兰改革修会的理想、达到成全之境的默观、达到默观的祈祷,而最后第四部份是属于註解《天主经》的祈求。主耶稣基督向世人提出了一个成为成全的天主子女的理想说:「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5:48) 要达到这个理想,有不同的途径,概括来说就是祈祷,有口祷、心祷和默观等。

  默观犹如畅饮活水泉,一方面这是祈祷的理想,来自恩宠,是天主白白的恩赐;另一方面,默观是事奉天主的一种方式,与教会的使徒生命密不可分,其要求一颗完整的心和全然纯洁的爱,因此需要坚持定志地努力操练。各种操练包括彼此相爱、超脱一切受造物、真实的谦虚等,其中特别强调攻克自我之道,犹如雷鸣远神父(Vincent Lebbe)的「打击我、打败我、打死我」的灵修,也雷同于理查罗尔(Richard Rohr)的着作《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Falling Upward) 所说的:「多年来我一直祈祷,希望每天遭遇一个像样的羞辱。」

  《从祈祷到全德之路》的最后一部分以九个小节的篇幅专论圣女大德兰的《天主经》註解,以此经文的口祷来修行祈祷神功,由心祷进入默观,臻于祈祷的核心。

  五百年来,大德兰建立的一种精神,孕育了一批批的灵修生活大师,他们指导慷慨的灵魂,达到与天主亲密结合的崇高境界。本书作者贾培尔神父本身便是以《与主密谈》这本灵修经典留名的灵修大师,他也是圣女大德兰灵修研究的权威,他试图去挑战其他学者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替大家指出通往大德兰全德之路的捷径。

  感谢   罗马加尔默罗圣若瑟隐院( Monastero S. GiuseppeCarmelitane Scalze, Roma, Italia)
 
  本书作者贾培尔神父生前长达十年时间在罗马圣若瑟隐院,听修女们的告解,并担任灵修神师。修女们协助贾培尔神父编纂《与主密谈》。神父死后长眠于这所隐院的地下室,丰沛的着作与私人手稿均留给这所修院。

名人推荐

  黄敏正副主教/加尔默罗会士陈新伟神父/辅仁圣博敏神学院蒋祖华老师/黄培声‧罗翠兰 同声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贾培尔神父Fr. Gabriel of St. Mary Magdalen(1893~1953)


  比利时人,1926年到罗马决心研读灵修神学,其后在加尔默罗会院内、外,推广圣女大德兰及圣十字若望的灵修着作,他不着重神学论述、方法、灵修神学原则等,却特别看重这些学术训练给人的启发,以及灵修生活的心理面向,是廿世纪义大利灵修研究的先驱。1947年创办Vita Carmelitana杂志,探索灵修神学很多层面,特别开启灵修经验中心理学与神学的对话,由于他的推动,灵修领域成为罗马德兰学院(Teresianum)的特色,也成为义大利神学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在去世前一年(1952),贾培尔神父以丰富的加尔默罗灵修和神学知识,整合他所有的教学及牧灵经验出版了Divine Intimacy(中文译名为《与主密谈》),受到广大的欢迎。这是以大德兰灵修观点为基础的指导书,引人如何深入默想,进而与主密谈,达到神性的亲密。
    
  加尔默罗会视他为伟大的灵修推动者,以及教导加尔默罗会诸圣之灵修道理的卓越导师,也有人称他为灵修生活的大师,甚至着书专门研究贾培尔神父对灵修经验(心理学与神学间的对话)的看法。

译者简介

加尔默罗圣衣会


  加尔默罗圣衣会是一个完全献身于默观祈祷的隐修会,祈祷是修会神恩的根源和焦点。加尔默罗会士是一个不断仰视被钉基督的灵魂,默观基督为人灵自作牺牲献于天父,这使她收敛心神在这基督爱情的伟大直观中。她已经了悟自己灵魂中这个爱情的热火,渴望相似祂而奉献自我。在隐修生活中,对会士们而言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祈祷和爱。在这里,祈祷如同唿吸,整个生命在静默中,在钦崇朝拜中,在与神心心相印中度过。

  一九五四年,加尔默罗会来台建立会院,目前有二座女隐修院,分别在新竹芎林和台北深坑。一九八一年,加尔默罗男会士开始于新竹建立会院,现今除新竹母院外,增设台北泰山及新加坡会院。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没有祈祷,没有献身/黄敏正副主教
推荐序二  从不喜欢到敬仰/陈新伟神父O.C.D.
推荐序三  《全德之路》的最佳导读/蒋祖华老师
推荐序四  走上了祈祷之路/黄培声‧罗翠兰

第一部    圣女大德兰的理想
第一章    《全德之路》这本书
第二章    加尔默罗的使徒身分

第二部    默观的氛围
第三章    彼此相爱
第四章    超脱:毫无保留
第五章    谦虚
第六章    结束这一回合的棋局

第三部    活水泉
第七章    妥善准备
第八章    活水
第九章    决心与勇气
第十章    心祷、口祷与默观

第四部    註解天主经
第十一章  默想
第十二章  收心的祈祷
第十三章  宁静的祈祷
第十四章   献出自我与结合的默观
第十五章   天主的礼物
第十六章   宽恕
第十七章   诱惑
第十八章   爱和敬畏天主
第十九章   渴望天堂
第二十章   结语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从不喜欢到敬仰   陈新伟神父


  我虽身爲加尔默罗的会士,说实在的,并非一开始就喜欢会母大德兰。

  不是很喜欢她的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觉得她不像隐修的修女,太忙碌与外在的「业务」(编按,圣女致力修会改革,创立了十七座女隐院和十五座男隐院)! !我知道自己开始对她有偏见,或许是来自我对加尔默罗修会认知的偏差所造成。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会父圣十字若望的宁静和那种面对苦难时默存心中的神操。

  对会母的了解,进一步对她产生莫名的敬仰,说实在的,是自己真正开始进入修道的阶段。我也可以这么说,她是会士们灵修阶段的一个指标 。一但开始从世俗生活中,充满渴望修德行的人;开始看到自己是如此被世俗捆绑,而渴望天主仁慈来释放自己,决志即使小小的犯罪,都希望能够得到净化。我就在进入这渴望时,领受到会母的和会父的不同的灵修表达和操练。但都是从同一个起点:祈祷。

  祈祷之路是我们的灵魂找回天主之路。是体会信仰中最难理解 ──主基督真实临在,圣神触动,直到对圣三奥蹟的神秘面纱的揭开,祈祷是唯一的方法。因爲那是天主的亲自启示,不能单靠人的理智可以达成。

  做爲祈祷的圣师、教会的瑰宝,圣女大德兰的祈祷教导成爲了教会的教导,圣女大德兰不再属于加尔默罗的了,她进入了圣师大殿,就代表着她是所有教友的大德兰。这也説明,她所体验的信仰生命和走向成圣的道路,是真实且动人的。

  开始进入祈祷生活的我,逐渐体会所谓灵魂的渴望。灵心城堡内生活在主内的恬静和超脱让我挣扎,让灵魂感受到无比的纠葛。此时此刻,理解到会母修道之路的艰辛,明白她爲这纠葛,身体和灵魂所受的激烈痛苦。当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生命的软弱和罪愆的觉察时,我就走入了会母的生命,走进了基督。

  原来她的信德是如此活泼的,她的信仰是如此喜乐的。她就好比那风尘仆仆的基督,见证天父的真实,而大德兰见证基督的真实 ──与真善美,爱的相遇,让她以爱还爱,接受静观生活的召唤。基督祈祷的身影,成爲她的身影;对天父单独的相处,独处和安静后,再回到人群,成爲她走进基督的途径。基督的十字架,她背起了。原来祈祷之路,就是如此,最后发现祈祷之路,是修德之路;祈祷之路谈的,最后,不再谈祈祷的玄妙,而是体现在信德、望德和爱德的操练。

  为本书的出版写几个字、几句话,乃是爲了给那寻求,愿意了解生命的人。是信友也好,非信友也好。大德兰的灵修祈祷,进入默观,体验主基督恩宠真实临在的经验,不但是追求灵修生活的人所喜爱,更是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学者,透过这圣人的经验,尝试去探索人神关系的奥祕。

  这不是高不可攀的,非人可以理解的生命经验。圣女大德兰,就是生活的德兰,正如耶稣也是生活的耶稣。所以耶稣德兰的 「祈祷之路  」,你会发现是自我寻找喜乐生命的一本灵修精品、瑰宝。

  感谢在圣女大德兰五百週年庆的系列灵修活动中,以这本书作爲指定辅助本,研读大德兰《全德之路》的信友们,愿大家能体会真正的祈祷效果,最后找到喜乐的信仰、活泼的德行。

推荐序

《全德之路》的最佳导读

  这个学年度,我在服务的辅仁圣博敏神学院开了一门介绍大德兰的课程,用的书本是圣衣会神父玛利尤震所着的《我要见天主》,此书的主要架构是依着《灵心城堡》的七个住所来进行。课程分为上下学期,上学期结束时,我只介绍到灵修生活的第一阶段,即前三住所(止于原书的第二部第九章),此时「灵修生活中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留给人自己 」。

  下学期计画要介绍由第四住所开始的第二阶段,此时灵修生活的情况和前一学期介绍的第一阶段有所不同,「天主逐步干预人的心灵生活,渐渐除去人灵的主动权,使人完全服从天主,并全心把自己交付给天主 。」面对这样的转变,玛利尤震神父提到「初修者应该在修成德行之前,先开始静祷。而静祷者却应该以修练德行来获得默观的进步 」,而这正是大德兰在《全德之路》里的教导。

  当我正在思考,想要借由《全德之路》的教导,来帮助同学进入这学期的课程(由第四住所开始的第二阶段)时,我需要面对《全德之路》这个作品的一个困难:大德兰的写作目标是清楚的,就是为了教导圣衣会的修女们进入静观的祈祷,而需要的准备是德行和祈祷,即「修行舍弃自我和普通主动的心祷 」。但是,一如她的其它作品,「时常离题旁论,也没有依循良好的写作计画 」,因此同学们可能无法自行阅读而受益,反而会置身五里雾中而不知所云。所以客观的情况是,《全德之路》这本书需要一个良好的导读,但我也不想把这门课变成诠释《全德之路》。正在如此思考时,就得到了现在这本书:《从祈祷到全德之路》,它解决了我的难题。

  我对这本书真是爱不释手,觉得它真是《全德之路》的最佳导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理解大德兰在《全德之路》的思想。在这本书中,贾培尔神父化身为课堂的老师,按着《全德之路》的进程,循序渐进,阅读起来宛如置身课室之中,一章就是一节课,如此一章一章地进行,提纲挈领又有条不紊地将大德兰的思路清晰且简明的指示出来。比如「默观的氛围」这说法就取得很好,饶富趣味地呈现出静观多么需要德行的准备;而「活水泉」的标题也很能帮助读者体会静观对灵魂的益处,即:使信仰「活活泼泼起来」。

  有人主张,要接触大德兰的着作,由《全德之路》入手比较好,因为《灵心城堡》是灵修的经典之作,难度较高;而《自传》个人风格太多,不易理解。相较之下,《全德之路》是为教导修女们的作品,如同母亲般的说话,比较容易。我想,这本《从祈祷到全德之路》正好可以帮助现代读者进入《全德之路》的灵修思想。我已经介绍给我的同学们这本易读的好书,也很乐意地介绍给更多希望认识大德兰灵修,想要改善自己生活的朋友们。

  本文作者:蒋祖华,台北辅仁大学神学院神学硕士、义大利罗马额我略大学灵修学博士候选人,现任辅仁圣博敏神学院教师与灵修辅导。

导言    

解开不同抄本的身世之谜


  圣女大德兰写《全德之路》时,她所关心的只是亚味拉圣若瑟隐院,也只写给这个小小团体,因为她根本没有想到会有其他的修院。可是,一五六七年修会的总会长神父看到扩大修会的改革确是个有益的善举时,他命令圣女创立其他的修院。于是同年,她动身前往梅地纳,同时带着她写的《全德之路》。然而亚味拉的修女们坚持索回这本书,致使圣女另外亲笔抄写一份《全德之路》。为此之故,有了二份手抄本:一本是写于亚味拉圣若瑟隐院的,被保存在埃斯科里亚(Escorial),还有其他许多圣女的手稿,而其他的抄本则保存在瓦亚多利(Valladolid)加尔默罗会修院。

  第二本的写成不会迟于一五六九年,和第一本有些出入。相较之下,我们看出来第一本的风格比较亲切,第二本则比较准确。不过显而易见,当圣女写第二本时,她把第一本放在面前。而由于是她自己的着作,她当然可以随意更改,按其直觉,她免不了随着思想的进展而修改。第一本是直接写给亚味拉圣若瑟隐院的女儿们;现在,她的视野扩大到未来的修院,而且几乎是不顾虑到她个人自己,她写给所有渴望活水泉的人。

  后来的一些复本上,也有圣女的批阅和签名,其中有许多仍存留至今。其中有一份未经签名的抄本(保存在托利多),内有许多重要的修改,因为这份资料被出版者严加批评。依凡拉(Evora)的总主教,特多尼亚(Don Teutonio de Braganza),是圣女的一位朋友,很重视她的着作,允诺要修正此书,我们从圣女附在抄本内的信得知此事,圣女还说,这是她们当中一位最聪明的修女预备的抄本。一五八○年,特多尼亚审阅印刷者的校稿,不过,圣女大德兰未能亲眼目睹其着作的出版,因为这书问世于一五八三年,是在圣女逝世之后。两年后出来古岚清神父主持的第二版本。接着是一五八六年的瓦伦西亚的版本,一五八八年出现路易斯.雷翁(Luis de Leon)编辑的圣女着作全集。随后,圣女的作品广传到其他国家,首先译成法文,再来是拉丁文。直到今日,不断出现各种新译文。

  亲笔的手稿(埃斯科里亚,瓦亚多利和托利多)彼此间略有不同。其中瓦亚多利版本编排得最好。虽然它原来有四十四章,但在现代的版本中只有四十二章;托利多手稿在第四章有註解写道:「这里不该是一章」,也因为大德兰从瓦亚多利抄本中撕掉几页,就是谈到下棋游戏的那几页,先前是在第十七章,所以才变成了四十二章。后来我们将谈论大德兰撕掉第十七章的理由。以后的编者从埃斯科里亚抄本中取出这章重新插入,因为它有助于阐明「全德之路」的观念。

  如果加尔默罗会的改革者亲笔写了两个版本的《全德之路》,又有其他多份的抄本,且经由她亲自审阅,这是因为她认为这本书相当重要。她清楚明了其价值,由于切愿事事遵循圣教会的教导,她请卓越的神学家们审阅,他们当中有当代的大神学家道明‧巴臬斯(Domingo Báñez)。她未来传记的作者叶培思(Yepes)神父也加以检视,大德兰曾坦诚地向这位叶培思神父说,有位神学家告诉她,她的着作「好似圣经」。就是说,让人感到有神性的气息!这是谦虚的大德兰亲口说的,谦虚的她知道自己微渺虚无,但也明白天主俯视微小者的仁慈之爱:「我要永远歌颂天主的仁慈」,这是她最爱的吶喊。在这本卑微的小书中,她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她的女儿们写的,天主帮助了她,她也了悟其中有着神性的灵感:不是圣教会承认圣经的那种默启,不过真的是一种神性的灵感。天主没有让她看到这部着作的出版,但是却赐给了她得到批准和被神学家赞赏的喜乐。

  《全德之路》的架构

  圣女大德兰的这本书中,包括了加尔默罗教育的所有因素,以及祈祷生活的各方面。首三章是完全独立的单元,概论大德兰改革修会的理想。其余的部分指出达到成全的道路,邀请旅行者达到活水泉,亦即默观。

  从第四章到十五章,圣女大德兰谈论必须有的伦理基础,亦即修持英豪的德行,达到完全的超脱和自我给予。此乃发展默观的惟一氛围。下一个到部分,十六到廿五章,可以标示为「达到默观的祈祷」。圣女在此强调二个重点:1)我们必须决心一生寻求活水泉;2)心祷应该经常是和天主的灵性接触。

  第廿六章开始进入特别的单元,註解<天主经>的祈求,解释祈祷的各种等级,直到卅一章,不过,当她写到愿祢的旨意承行时,虽然继续註解<天主经>,她重拾前题,再谈应该伴随祈祷的成全生活,好使祈祷能结出丰美的果实;她继续以此意向写完这本书。

图书试读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性之爱的心理学。人具有独特的本性,是由灵魂和身体,精神和物质组合而成的。天主如此造化了我们,我们不能有所更改;我们必须按我们之所是来圣化自己;我们的爱是人性的爱。我们的爱有着双重的能力:我们能以意志去爱,也能以感受去爱;习惯上,我们两者兼行,因为我们的本性是合一的,我们的位格也是合一的。意志和心灵互相影响;这二种爱的能力时常结合一起,我们同时以意志和感受去爱。

二种爱都受到认识的主导:感受的爱受感官的主导,灵性的爱受理智的主导。认识呈给我们爱的对象。感受回应感官的认识,意志倾向于理智的认识。当我们被外在的悦人仪表和天赋吸引时,我们会以感官的方式去爱。如果我们和某人交情甚好时,我们会在内心产生感性的爱。如果我们想念这个人,我们就是在培养对他的感性爱情。而人能在所爱之人的面前,或在回忆中寻求愉悦;所以这是个比较不高贵的爱,他寻求的是自我的满足。另一方面,意志的爱则以理智的认识来培育。甚至对那些不投合我们感官的人,我们的理智也能找到爱的理由,当它如此时,意志则倾向于爱。

感官的爱和意志的爱在此有个区别:前者以个人的满足为目标,然而意志的爱,如果其意向保持纯洁,则经常会念及他们的益处,即使这意谓着忘记自我,舍弃个人的利益。此爱是高贵的,另一种爱则远不及于此。

爱德的爱,或超性的爱是灵性的,而非感受性的。天主为了使我们进入祂的亲密友谊,祂提拔我们的官能及其行动达到超性的层次。祂在我们内发展的爱是灵性的,借着理智来培育,理智考量的是人有什么可爱的,不过,这个理智是由信德主导的,不只是本性的理智。

我们已明了,感受的爱经由看见所爱的对象,及与其交往而增长;它能够成为自我中心的,且有赖于感受美好事物的临现来培养。灵性之爱也是受到美好事物的推动,但是这个美好事物是理智的领悟,而非肉眼的看见。此乃由信德主导的爱德之爱。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