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宗教性

人的宗教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uigi Giussani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经常听人说,理性与信仰无关。
那么何为信仰?何为理性?

  《人的宗教性》是朱撒尼神父在教书生涯中与许多学生对谈的精华,是一本指出人生方向的书。神父带领我们突破那些使幸福晦暗不明的刻板印象及偏见,深入地探索个人的内在经验,好能发现人的真正自我。他相信发现真正自我的方法,就存在每人的心中;借着理性及开放的态度,人能了解人生是什么,进而得以庆祝并享受人生。

  现代人的思维将人的理性贬为一切范畴的总和,然后一切现实事物都要被强行放进这些范畴内加以衡量。于是不符合这些范畴的事物,都被定义为非理性的事物。而实际上,理性就像一只睁开的眼睛,在注视着现实的事物;饥渴般地从现实事物中汲取营养,观察着它们之间的关联及各自的内涵,在它们之间穿梭,并对各种事物观察入微,然后将一切都保存在记忆中,以囊括万物。人以理性应对万物。理性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要素之一。

  因此作者朱撒尼神父认为,我们应该对理性怀有激情,这种激情,就是本书要进行讨论的基本引线。他先以三个前提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合理性、人的品德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帮助我们理解人的意识如何按照本性而展开推理的方法。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对真理的肯定,并指出基督宗教的问题是如何出现的,而且也要从历史的角度加以澄清,指出应走的道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路易吉‧ 朱撒尼(Luigi Giussani)


  1922年10月15日∼2005年2月22日出生于义大利米兰近郊小村子代西奥(Desio)。1945年朱撒尼晋进铎成为米兰教区的神父,1954年10月在米兰的一间高中开始教授宗教课,之后培养年轻人的信仰成为他牧灵工作的目标。1964至1990年间,朱撒尼神父在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教授「神学概论」。他写了很多关于信仰、哲学与教育的着作,作品也被翻译成许多种语言。1995年获得天主教文化国际奖。2005年2月22日在米兰逝世,殡葬弥撒由当时的拉辛格枢机主教(前任教宗)主祭,全球四万多团体朋友参加。

  共融与释放兄弟姐妹会会长朱利安‧卡隆神父,于2012年2月22日宣布提交朱撒尼神父封列真福品与封圣的申请,提案申请由米兰总教区总主教,安杰洛‧斯科拉枢机通过。

图书目录

序 投入生命的深度,没有成见地活在现实里
前言
第一章 第一前提:实事求是的精神
第二章 第二前提:合理性
第三章 第三前提:人的品德(moralità)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第四章 人的宗教性:作为出发点
第五章 宗教性—人的本质
第六章 面对终极问题的非理性态度:将问题掏空
第七章 面对终极问题的非理性态度:简化问题
第八章 面对终极问题,採取不合理态度的后果
第九章 先入之见(preconcetto)、意识形态、理性(razionalità)与宗教性
第十章 终极问题如何觉醒:宗教性之路
第十一章 「标记」的经验
第十二章 诠释的冒险性
第十三章 对自由的培育
第十四章 寻求未知者的理性能量
第十五章 启示的前提:其可接受性的条件

图书序言

第四章 人的宗教性:作为出发点
 
前提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所谈论的一切并非出于好奇的分析;而是为了使我们注意到,在面对人的宗教性的问题时所应注意的条件。概括而言,就是随时准备好回应问题本身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现在,我们来讨论问题的实质部分,同时也注意到对方法论方面的考量。人是为了真理而生的,而真理意味着人的认知与事实相符;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恰恰是我们的理智之能动性的本质。在这里,我们要反覆强调,在涉及人生的终极意义之真理的探讨方面,真正的问题并不在拥有特别的智力、过人的努力,或使用卓绝的工具来认识它。终极的真理犹如我们在走路时遇到的一件美丽事物:它在那里,如果你注意,你便会看到它,辨认出它。所以,问题在于这种「注意」。
 
1. 如何行动
 
我们该如何面对宗教经验,并掌握它的构成要素呢?首先,要说明我们採用的方法。这好像还是一个预备性的话题,但其实它有助于我们辨识目标。
 
1)如果宗教经验是一种经验,那我们就只能从自身出发,才能面对面地看到它,并掌握到它的构成要素。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言而喻的;但经过对实际情形的认真分析,我们看到,事实并非如此。而且,在今日人们的思想中,这种主张已经完全被排除。但我们要强调,如果我们要谈经验,就必须从自身出发。
 
2)但是,「从自身出发」这句话,也可能会导致一些误会。我们会问:我怎样认识我自己?这个「我自己」,可能会有被错误定义的危险:比如将「我自己」定义为我对自我的印象、偏见或抽象的成见。我们何时才能真正从自身出发呢?只有当我们真正开始观照自身(propria persona)的时候,「从自身出发」才能成为实际的;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在日常的经验中发生的。事实上,一种从人的行动中抽离出来的「我」,根本就不存在;除了「睡眠」这一奇怪、幽默、戏剧性、每个人都要不断进入的「暂停」状态外,人总是处于行动中。从「自身出发」就意味着从日常经验中的自我开始。那么,作为出发点的材料已不再是对自我的成见,不再是对自我的人为印象,或者是在主流意识形态或流行思潮中形成的自我的相关定义。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