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心战

关羽心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演义
  • 三国
  • 关羽
  • 军事
  • 策略
  • 人物传记
  • 古典文学
  • 战争
  • 英雄
  • 忠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透过现代心理学 寻找真实的关羽

  桃园结义、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华容道私放曹操、雄镇荆州、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这些传奇事迹流传至今,关羽的形象也神威凛凛。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他为甚么做出那样的选择?他的心里在想甚么?

  本书运用社会心理学,解密关羽的心理世界:“忠义”是人们心目中关羽最令人赞叹的品质,但他也在忠义之间挣扎过;关羽外表孤傲,内心却很脆弱……在作者笔下,若干细微而真实的心理不停作用,推动关羽一步步成为传奇人物。共通而恆久的人类心理,也让我们一边读历史,一边感悟现实人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禹安


  心理管理学家,“心理说史”首创者,宁波大学兼职教授。代表作品有“心理三国三部曲”之《关羽心战》、《诸葛亮心战》、《曹操心战》,“心理三国 • 逆境三部曲”之《刘备心战》、《孙权心战》、《司马懿心战》,“心理吴越三部曲”之《鞭楚》、《辱越》、《吞吴》,《心理贾伯斯》,《如何成为带头大哥─金庸武侠管理学》,《谁能管好韦小宝─鹿鼎记领导启示录》,《巧辩不如攻心─三国的说服智慧》,《向子贡学说服》等二十余部。

  E-mail: chenyuan@vip.sohu.com

图书目录

兵败降汉
1 潜规则重于生命
2 透支信义的后果
3 仪式不都是花架子
4 有锁就能找到钥匙
5 人是被自己说服的
6 用想像的方法解决难题
7 错误的信念也是信念
8 行为最终决定态度

身在曹营
9 给予也是一门艺术
10 要命的激励方向
11 专家就要会投其所好
12 人才不用是废物
13 谁会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14 谦逊是骄傲的一种方式
15 当我兄弟杀了你兄弟
16 就要那颗错版金印
17 做事嘀咕送老命
18 换一块石头就又绊倒你
19 一封家书值万金.

单骑千里
20 两粒速效救心丸
21 就为那一霎那的冲动
22 两件衣服保了一世英名
23 天下没有人可以负我
24 高人一指铁成金
25 黄头巾的偏见
26 反常背后必有隐情

五关六将
27 天生我才必优秀
28 非法的权威就不是权威
29 虚情假意易骗人
30 面孔就是介绍信
31 生活教会如何生活
32 领导的话也要分析执行
33 讨价还价的技巧
34 浑身有嘴也难剖白
35 一个玩笑的代价
36 眼泪是最好的润滑剂

蛰伏新野
37 自己的好就得别人夸.
38 差生考了一次好成绩
39 挚爱是人的软肋.
40 夸别人就是贬自己吗
41 这个年轻人会摆谱.
42 疗效是最好的广告
43 责任交给一个人担

转战荆南
44 经历是一种财富
45 琢磨人才能琢磨成事
46 伟大就是不被失败打倒
47 为了忠义的背叛
48 魔术师最怕背后的人
49 不存款到哪里去取钱
50 我会成为你希望的样子
51 权威属于一把手

虎踞荆州
52 捧了一个易碎的花瓶
53 转变有时是愚蠢的
54 迁怒是人的劣根性
55 兔子急了真咬人
56 好运是不能透支的
57 名声是一把双刃剑
58 总有一只倒霉的猫

威震华夏
59 窗户坏了要早点修
60 不料想一梦成谶
61 怀疑之后的怀柔
62 我是英雄我怕谁
63 为甚么忘了疼痛

败走麦城
64 老虎是牛犊顶死的
65 小心捧你的那个人
66 胆小鬼轻易吓不得
67 引向失败的馊主意
68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69 鼠辈大胆敢欺虎
70 那一曲英雄悲歌

图书序言

序言

  三国鼎立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军事斗争,气势壮阔;三国外交,纵横捭阖。因此,演说三国,有说不完的故事。

  时势造英雄。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业绩昭着,许多三国人物,家喻户晓,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就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熟语,可见三国故事影响之深。

  由于三国鼎立,人谋规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三国时期,人物关系复杂,他们在大动乱的血雨腥风中拚搏生存,增长了智慧才干;各色人物可歌可泣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读三国,听三国,都给人以许多教益,这就是三国故事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从各个角度重读三国,更增添了三国故事的活力。

  “心理三国三部曲”是陈禹安先生最近推出的,以心理学角度品读三国的着作,包括《关羽心战》、《诸葛亮心战》、《曹操心战》。作者选取了三国人物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三位人物关羽、诸葛亮、曹操,通过心理描写,遥情想像,解读三位人物的人生,解读三国,别开生面;览卷批阅,令人耳目一新。

  但置疑问难,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最切要的有两个问题必须回答。第一,以今人的心理去猜度两千年前古人的心理,种种描绘可靠吗?直白地说,能用心理的分析去研究历史吗?第二,作者所选三人—关羽、诸葛亮、曹操,能构成“心理三国三部曲”吗?也就是说,这三个人能够代表三国吗?我以一个普通读者的体会,试着回应这两个问题。

  心理学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科学,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历史,其实在今人的许多论着中已有部分的运用。科学的发展,是人们智慧的积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解读历史遗存的密码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科学的。例如用碳14 去测定历史文物的年代,就是考古学常用的一种手段。现代数学、统计学的发展,运用数量统计研究历史,已是公认的历史研究先进的方法之一。这讲的是有意识的方法运用。

  无方法意识的直观感觉,心理分析,古已有之。例如司马迁写《史记》,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写卓文君偷听司马相如弹琴,“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这两句就是心理描写。作者用了“悦”、“好”、“恐”三个字把卓文君的喜、爱、愁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明清三言两拍小说,中国四大长篇小说—《水浒》、《三国》、《红楼》、《西游》心理描写无处不在。然而集中地、从头至尾、洋洋数十万言、全景式展开的心理分析,“心理三国三部曲”确实是一个首创。陈禹安先生做了这一个工作,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取得了成功,可喜可贺。也就是说,运用心理分析,解读人物,演说三国,在方法上是没有疑义的。陈禹安先生的首创精神,不仅开拓了演说三国的新领域,而且开启了引领后继者的作用,值得肯定。

  当然,古人与今人时移势异,今人的遥情想像,未必就是古人原来的意图,历史真相未必就是如此,读者不能钻牛角。

  历史研究,有多种方法,有多种价值。历史的考证,目的是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探求历史之真,吸取经验教训,这是历史的借鉴价值。演说历史政事,添油加醋,娱乐生活,这是历史的欣赏价值。借旧瓶装新酒,对历史再创作,以古喻今,抒写作者现实的人生感悟,这是历史的现代价值。陈禹安先生对心理学有深厚的造诣,对现代社会有通透的认识,对现实人生有独到的感悟,所写“心理三国三部曲”更多的是在解读当代社会,是在给予读者增益智慧,这可以看作是作者创作的主题思想,它集中地体现在每一则故事之后的“心理感悟”中。例如《关羽心战》中“想成就大事的人,善于让别人承诺比自己善于承诺更重要。”《诸葛亮心战》:“世界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是你所期望看到的存在。”《曹操心战》:“索取,有时候比发誓更能取信于人。”条条都是作者抽象出来的人生哲理箴言。如果读者认同我的这一体会,那么“心理三国三部曲”最大的价值,重点不是放在借鉴历史经验上,而是借题创作,挖掘历史的现代价值。作者的这一匠心运筹,打破了古今时空的距离,解读的历史人物贴近了现实生活,彷彿关羽、诸葛亮、曹操就在我们的身边。加之作者流畅的语言,可以预期“心理三国三部曲”的出版,将会赢得广大的受众。

  三国鼎立的主线是魏吴对峙,蜀国偏安一隅,又最先灭亡,蜀汉君臣对历史的贡献最小。但蜀国治理最好,又是继汉正统,所以在演说三国政事中,蜀魏对峙成了主线,吴国成了偏安。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第一主角,描写诸葛亮的篇幅最大。由于诸葛亮是三分天下的规划者,他成了智慧的化身,在民间影响超过了曹操,更压过了刘备。成都武侯祠,原本是刘备的陵寝,诸葛亮反客为主,民间只知有武侯祠,而不知有刘备墓。关羽是忠义的化身,他在民间的影响更超过了诸葛亮,还走向了世界。东南亚和欧美国家都有关公庙。关羽身后被历代帝王十次加封,干隆三十二年更是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的关圣大帝。论历史贡献,三国的奠基者曹操、孙权、刘备三人贡献最大,所建三国的疆域大小,排列三人的名次,不应有争议。但是在民间的影响却是关羽、诸葛亮、曹操三人为一甲,关羽影响最大,诸葛亮次之,曹操只能在第三位。陈禹安先生创作的“心理三国三部曲”选择关羽、诸葛亮、曹操三位,及其排序,应是基于民间影响,是十分得体的。

  我爱好三国历史,做过一些研究,写了几本书,但都没有跳出传统的研究方法,只是运用文献解读历史,缺少运用新方法开拓创造的精神,新进的作者值得我向他们学习。

  是为序。

张大可
秦汉三国史研究专家

图书试读

兵败降汉

1. 潜规则重于生命


“关羽是不可能投降的!”说话的是郭嘉,字奉孝,曹操帐下首屈一指的谋士。

郭嘉说这句话的时候,曹操刚刚把刘备打得落荒而逃,不知去向。关羽因为保护刘备的家小被曹操大军团团围住。曹操素来爱惜人才,不忍心关羽就此战死,想派人劝降,收归己用。

郭嘉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关羽是个忠义之士,所以不会投降。

可为甚么忠义之士就不会投降呢?难道随便给人贴上个“忠义”或“奸诈”的标签,就可以让这个人按此行事,从无逾越?!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真正的原因应该用“承诺—一致”原理来分析。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以各种方式许下承诺后,总是想保持言行一致的,其行为就自然而然会按照承诺去执行(除非有一种外在的巨大阻力阻止他这样做),而行动又会进一步强化了原先的承诺。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强化。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出自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自相矛盾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良的品性。如果一个人的信仰、言辞、行为前后不一致,这个人就会被看作优柔寡断、头脑混乱、两面三刀。在社会共识中,这样的人显然是不被认同的。一个不被社会认同的人,势必会被社会唾弃。一旦被整个社会唾弃,人的生存就没法保障,更不用谈甚么发展了。

承诺对承诺者的束缚强度与承诺的公开程度是正相关的。承诺越公开化,知道的人越多,其束缚力就越强,承诺者就会越难摆脱承诺的约束。

十几年前,关羽有过一次承诺。这次承诺在三国中非常有名,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和关羽一起参与承诺的还有另外两个人,一个叫刘备,一个叫张飞。这三个人风云际会,一见如故,想一起建功立业,就在张飞家的桃园中,准备了乌牛白马,一应祭礼用品,焚香对天盟誓说:“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承诺给关羽界定了他这一生中最主要的社会角色—做一个忠义之士。“忠”“义”这两个字就像两条大绳拴住了关羽。纵观关羽这一生行事,非忠即义,断然不会偏离这两个字。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