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韩有的是谎言和核弹,我有的就是真相和文字。」
北韩扬言要「在这个宇宙除掉他」,南韩领事馆曾拒绝他「我们这里帮不了你」
从封闭国度的权力中心揭露北韩内部惊人运作实况的权威之作
近距离接触金正日的第一手记述,北韩人民对世界发声最不可忽视的声音
★《经济学人》、《卫报》、《明镜週刊》、《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各大媒体一致赞誉,认识北韩必读大作
★从「北韩的南韩专家」到「南韩的北韩专家」,金正日钦点的桂冠诗人,透视北韩未来的关键权威
★独一无二的北韩记述,一位兼具诗人和间谍身分的逃亡者写下他在金正日身边的所见所感,以生命的代价告诉我们三个北韩的真相――真实的北韩、北韩政权捏造的北韩、外界建造的理论的北韩
★深度揭露神祕北韩的幕后之谜,前所未见的「金朝实录」:北韩建国神话、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父子权力斗争、金正日战略、北韩绑架外国公民的结种战略、南北韩的两手策略、北韩对中国的爱恨交织、金正恩的未来……
◎诗人、间谍、逃亡者 「我看到枪管,听到扣扳机的声音。我头顶又热又痛,知道子弹会从那里打进去……」
身为北韩的反情报官员,张振成原本过着舒适的生活。
他在北韩宣传机器中位居最高阶职级,专事协助该政权掌握人民。
他的任务包括创造北韩建国神话,对外假装为南韩知识分子,撰写抒情诗歌颂北韩独裁者金正日。
年轻而雄怀壮志,张振成的爱国任务使他拥有一名古怪的读者――金正日本人。
他可以与闻国家机密,接触北韩权力核心众多神祕人物。
由于深获「敬爱的领袖」本人赞扬,他有种种理由满意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但返乡之旅唤醒了诗人的良心,驱使他偷偷写下故乡街上人民的痛苦。
一份机密文件的遗失,让他的生活破碎了。
他和一名友人被迫抛弃家人、朋友,以及他们所有的一切,逃离这个「隐士王国」。
本书是张振成动人的真实故事,诉说一个谜样国家菁英圈子的一分子为何会变成该国最率直、最勇敢的批判者。
本书使世人对骇人的北韩内部实况有了新的认识;唯有在该政权高层工作的人,才得以揭发那些外人永远无从得知的事。
◎国家敌人的自由之路 故事始于1999年5月,张振成接到神祕电话奉召去见金正日,转车换船怀抱莫大希望的他看到出场的是抱着玛尔济斯小狗的糟老头,这人计较的是颂扬领袖的标语是手绣还是印刷,接着领袖赐宴,菜色配灯光的荒谬景象,喜怒无常的领袖脚痛脱了高跟鞋的幻灭,加上最后领袖落泪全场赶紧痛哭的马屁场景,勾勒出奇幻的序幕。
父亲是大学院长、母亲是医生,出身菁英的张振成受到拜伦的诗启蒙,并凭着诗作受到金正日赏识,被赋予撰写史诗的任务,一路顺遂。他曾与金正日用餐,收到一只价值七千英镑的劳力士表礼物。
张振成收到的另一份礼物是获准返乡。十年未回,位于平壤南方六十公里的故乡沙里院已不再是记忆中的乐土,贫穷饥荒改变了一切。与数米过日子的老同学相聚,心酸大于欢喜;到市场上碰到人民法庭,军方在大庭广众下枪决轻罪犯。家乡见闻让他难以执笔书写上级交代歌颂领袖的诗作。诗人的良心驱使他写下人民的真实生活。
一场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工作职位之故,张振成得以接触被视为违禁品的南韩书刊,而他借给朋友的一本书却弄丢了。此罪如同叛国,于是两人决定逃往南韩。
亡命之路如电影般惊险刺激。借由延边农民之助坐车逃到延吉,但北韩方面诬陷他们是杀人犯。数次搜捕侥倖逃脱。原本觉得中国是天堂,他乡遇故知才得悉相互的悲惨故事。找不到门路,危机重重。
辗转经长春到沈阳,南韩教会和领事馆却拒绝协助。在街头用韩语试探,寻找同胞,一名朝鲜族女子成为贵人。被密告后公安上门盘查,带了诗稿逃命。
寻求韩国餐厅老板资助,获往北京车资。致电南韩报社,在情报单位协助下获得庇护,终获自由。
现在,张振成是世人洞见北韩真相最有力的评论者,以坚定的声音对世人揭示看待北韩体制和北韩人民的方式。
◎对本书的赞誉 「张振成极具洞见地论述了北韩高阶菁英的生活方式和权力结构。这则故事描述张振成如何从全然的遵奉者一步一步转变为深刻思考的怀疑者,乃至那个国家的敌人,最终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逃亡……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苏珊•克尔博(Susanne Koelbl),《明镜週刊》
「作为金正日造神机器内部的一名御用诗人,他〔张振成〕让人们对金氏王朝的意识形态下层结构和他所谓的『失败者的胡作非为』有了新的认识。」――《经济学人》
「感动人心。」――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
「在本书中,张振成揭开幕后之谜,揭示一个逢迎谄媚、满腹恐惧的固有世界。」――布莱恩•哈登(Blaine Harden),《华盛顿邮报》
「一则挣扎求存的非凡故事。」――赖瑞•盖兰(Larry Getlen),《纽约邮报》
「一个不可思议又具震撼力的故事,其特别之处不只在于它描绘了平壤菁英圈的内部运作,还因为有一位真正的作家――在北韩几乎前所未闻――身处其中观察它和述说它。」――亚当‧强森(Adam Johnson),《没有名字的人》(The Orphan Master’s Son)作者
「金正日晚期的前御用诗人透视神祕的北韩。任何读过亚当‧强森的普立兹小说奖得奖作品《没有名字的人》的读者,都将为之着迷。」――乔瑟琳•麦克鲁格(Jocelyn McClurg),《今日美国》
「一则蕴藏强烈情感的真实故事……极其引人入胜……情感真切……」――《泰晤士报》
「〔相较于此前的北韩相关着作〕张振成的着作甚而更弥足珍贵。」――《卫报》
「卓越非凡……激动人心……北韩生与死的杰出描绘……」――《週日泰晤士报》
「撕心裂肺……权威且令人信服……」――《观察家报》
「张振成近乎不可能的戏剧化故事,是迄今北韩梦魇的最佳描写之一。」――《出版人週刊》
「一段激动人心的逃亡,完成这部紧凑又描写精采的着作,戮力洞悉北韩轻蔑且应受谴责的权力策略。」――《科克斯书评》星级推荐
「作为在南韩最着名的北韩流亡人士之一,张振成提供解读北韩的杰出论点……」――瑞默克•布鲁克(Remco Breuker),莱登大学韩国研究教授
午夜过后不久,我刚要上床睡觉,电话响了。我决定要等到第六响才接,希望它到第五响就停。但是,第六响响了。我猜想这已经吵醒了我父母亲。我拿起话筒,准备不管是谁打来的,都要好好骂他一顿。
「喂?」深夜安静无声的房子里,我的声音听起来比刚刚的铃声还大声。
「我是第一党委书记。」
听到这句话,我不由自主立刻立正站直,头贴着话筒伏下去。
「我现在发给你特别召集令。一点钟到办公室报到。穿西装,不准告诉任何人。」
在这个国家,就算是最奇怪的命令,我们一向都认为接受命令是理所当然;但是,由第一党委书记本人下命令给我,我却不能不为之怔忡不安起来。他是我们这个部门对中央党部的对口联络人。在正常情况下,我通常是接受第十九股或第五科的命令,这样才符合我在整个党组织的职位层级。超过整个组织层级之上,他才会下「特别召集令」。
特别召集令指的通常是部队动员。每次美国和南韩在朝鲜半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我们就会召集全国动员演习,以为回应。参加动员演习的召集令,就是「特别召集令」。不过,我们通常会从人为刻意洩露事先得知有这样的命令。劳动党各个单位或部门,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总力求比别的单位出头:关系好的人早就得知有命令要执行,会在特定的某一天留下来工作,比那些浑然不知、已经下班回家的人及早向执行单位报到。
不过,这一次我接到的召集令如果是标准的军事动员令,他们不会规定我要穿西装。我们这种高干和一般隶属于地区或部门党支部的北韩人不一样。我们隶属中央党部,所以知道「特别召集令」有时候是要叫我们去见我们「敬爱的领袖」金正日。
要把一个人叫去见他,都不会事先通知。即使是最高阶的将官都不知道这一类召见操作的细节。见金的召集令由第一党委书记转达,第一党委书记则是先前接到命令早已到达中央委员会的办公室。在一间已经由敬爱的领袖的亲卫队加锁的会议室,第一党委书记在亲卫队严密监视之下接下一张名单,然后逐一发出召集令给名单上每一个人。整个召见的程序全部在严格保密之下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召集令」一词成了推动整个隐密过程的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