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橫生的時光(新版)

趣味橫生的時光(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Eric J. Hobsbawm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個九十五歲的曆史學傢,生命長度幾乎等同於「恐怖的」二十世紀,許多人隻能在書本上讀到的曆史,是他人生經驗的一部分;但長期屬於群體中的少數,卻又讓他保持冷眼旁觀。霍布斯邦,他是曆史學傢,也是一個實際參與政黨、充滿革命熱情,有堅定立場的政治信徒。

  霍布斯邦一生都隸屬於一些非典型的少數群體,父親是猶太裔英國人,母親是猶太裔奧地利人,生於埃及,成長於維也納,1931到1933年短暫居住於柏林,1936年進入劍橋。青年時期的柏林生活奠定他的赤色屬性,他在大學時加入英國共産黨,直到英國共産黨解散,霍布斯邦做瞭五十五年的共産黨員。其間,他經曆瞭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對立,他經曆瞭史達林與後史達林時代、經曆瞭柏林圍牆倒塌、蘇聯集團瓦解……他以「永不妥協的左派」為人稱道,不過他的「左」並非僅隻於熱情,麵對世界局勢,他始終清楚理性。

  曆史形塑個人經驗。二十世紀,他親身經曆瞭,記錄下變動的軌跡;但在他的故事裏,他有自己的解釋。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章到第十六章大緻以編年紀事的方式,記錄從一九二○年代初期(作者有記憶開始)到一九九○年代初期,霍布斯邦的人生經曆及其所遭遇的政治事件。第十七、十八章特彆討論其專業曆史學者生涯。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則是以地區劃分,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拉丁美洲、第三世界,以及美國,論及霍布斯邦對該地的觀察及互動。
  
  「2002年時的世界比從前更需要曆史學傢,尤其是具有懷疑精神的曆史學傢。或許閱讀該行業一名老邁成員畢生的報導,能夠幫助年輕人於麵對二十一世紀的晦暗前景之際,除瞭具備不可或缺的悲觀態度外,擁有較透徹的眼光,得自於曆史記憶的見識,而且有能力避開當下的狂熱激情與政治兜售伎倆。……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韆萬彆繳械投降,即便在時機不利的年代也不例外。社會的不公不義仍有待我們加以譴責與打擊。世界可不會自動自發變得更好。」

  這是霍布斯邦2002年於病榻上得齣的結論。有趣的是,今日的世界的確需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艾瑞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 1917-2012)


  霍布斯邦齣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一年(1917)。生於埃及,成長於維也納、柏林,16歲(1933)之後長期居住於英國,一九六○年代開始不定期前往美國、法國、拉丁美洲任教並從事研究。2012年病逝於倫敦。

  在動盪的時代裏,有人選擇法西斯,青年霍布斯邦則選擇瞭共産主義,馬剋思思想成瞭他終身奉行的價值。他1936年加入共産黨,1946年進入「共産黨曆史學傢小組」。對他來說「黨」(Party)這個字的「P」具有大寫般的重要地位,甚至想像不齣如何跟非黨員交往戀愛。但是隨著1948年之後冷戰的到來,自由世界這方的共産黨麵臨瞭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1956年史達林的惡行公諸於世,許多黨員紛紛退黨,霍布斯邦卻選擇留下來;不過他轉而親近義大利式的歐洲共産主義,從「改變世界」轉嚮「詮釋世界」。

  一位有著獨特史觀的曆史學傢,寫就瞭膾炙人口的大眾曆史讀物。他認為曆史的推動者不是帝王將相,而是「平凡百姓」,甚至是落草為寇的軍人和牧人,所以寫作瞭《原始的叛亂》、《盜匪》這樣探討平民叛亂的曆史書;他認為學術不應該為少數人服務,因此書寫瞭以一般大眾為對象、橫跨三世紀的係列叢書:《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極端的年代》。他的著作在一九六○年代成瞭第三世界人民反對獨裁統治的思想來源,成瞭憤怒青年反對傳統、亟欲推倒權威的引用辭匯。

  一九六○年代之後,霍布斯邦抱持他的世界觀,成為少數真正瞭解拉丁美洲的歐美人士,以他老一輩的「革命分子」身分,關心「嬉皮世代」,秉持無國界的世界主義以及平衡觀察的視野,關切「全球化」議題。

譯者簡介

周全


  民國44年齣生於颱北市,颱大曆史係畢業、德國哥丁根(Göttingen)大學西洋史碩士及博士候選人。通六國語言,曾旅居歐美二十年,親身經曆瞭德國統一與蘇聯解體,先後擔任德國高中及大學教師、俄國高科技公司總經理、美國和巴哈馬高科技公司行銷總經理,現從事撰著與曆史書籍翻譯。譯作有《一個德國人的故事》、《破解希特勒》、《從俾斯麥到希特勒》、《庇裏牛斯山的城堡》、《書中的秘境》、《不含傳說的普魯士》、《蘇聯的最後一天》、《說謊者雅各》等。

圖書目錄

序文
第一章 前奏
第二章 維也納的童年時光
第三章 艱睏時期
第四章 柏林:威瑪共和滅亡
第五章 柏林:褐色與紅色
第六章 在英倫島
第七章 劍橋
第八章 反對法西斯主義與戰爭
第九章 身為共産黨員
第十章 大戰
第十一章 冷戰
第十二章 史達林與後史達林時代
第十三章 分水嶺
第十四章 剋尼赫特山下
第十五章 一九六○年代
第十六章 政治觀察者
第十七章 與曆史學傢為伍
第十八章 在地球村
第十九章 馬賽麯
第二十章 從佛朗哥到貝魯斯科尼
第廿一章 第三世界
第廿二章 從羅斯福到布希
第廿三章 尾聲
譯者的讀書筆記
譯序 趣味橫生的翻譯時光
譯注

圖書序言

第廿三章 尾 聲
 

 
各種傳記都隨著主角的死亡而劃上句點,自傳則不會有這樣的結局。但無論如何,這本自傳的有利之處為,它結束於世界史上一個無可否認的戲劇性段落,那就是二○○一年九月十一日,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廈遭受攻擊。或許世界曆史上從未有過這麼多人,直接經曆瞭一個料想不到的事件。而我是在倫敦一傢醫院的電視螢光幕上,看見瞭此事發生的經過。對一個老邁而抱持懷疑論、齣生於俄國革命那一年的曆史學者而言,該事件結閤瞭二十世紀一切的壞東西:大屠殺、高級但不可靠的科技,而且真實世界模仿瞭好萊塢的壯觀場景,宣布再度進行一場介於上帝和魔鬼之間的全球殊死戰。輿論界橫飛的口沫淹沒瞭西方世界,一些禦用文人則費心尋覓不該使用的字眼,而且不幸找到瞭它們。
 
值此美國主導媒體與政治的年代,美國主導權在全球各地所造成的觀感與異議産生瞭放大作用,使得美國與其他地區之間突然齣現鴻溝,各自以不同方式來解讀那個可怕的日子。世界的其他地方隻看見瞭一場特彆戲劇性的恐怖攻擊行動,而它造成慘重傷亡,並使得美國暫時公開受到羞辱。除此之外,整體形勢與冷戰結束以來的情況並無差彆,絕不至於令全球唯一的超級強國陷入緊張。華盛頓當局卻聲稱九一一事件已經改變一切,同時還採取果真改變瞭一切的措施,宣佈自己將獨力捍衛世界秩序,並裁定誰是世界秩序的危害者。任何拒絕接受此種立場的人,就是潛在的敵人或真正的敵人。這倒不齣人意外,因為自一九八○年代末葉以降,美利堅全球軍事帝國的戰略思維已為此做齣準備,而當初製定這套戰略的人,現在即為其執行者。然而九一一事件已經證明齣來,我們都生活在隻有一個超級強權的世界,而且該強權於蘇聯解體後終於做齣決定,在可預期時間內不讓自己的力量受到任何約束,並準備無限製施展自己的力量─雖然除瞭展現唯我獨尊的地位之外,使用此力量的目的並不十分清楚。二十世紀已告結束,二十一世紀於昏暗渾沌之中揭開瞭序幕。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