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史:白雲仙境‧世外桃源(增訂二版)

紐西蘭史:白雲仙境‧世外桃源(增訂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新西蘭曆史
  • 新西蘭文化
  • 地理
  • 旅遊
  • 曆史
  • 增訂版
  • 白雲仙境
  • 世外桃源
  • 大洋洲
  • 人文地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歐提羅噢」(Aotearoa)原是毛利人發現的白雲仙境、世外桃源。白人初至,殺鯨宰豹、伐木採麻,緻令碧海掀波、草木不生。白人政權立足於紐西蘭之後,漸漸注重環保,建設無核傢園;民胞物與,提供社會福利;與毛利人和解,泯除種族恩怨;改進移民政策,從選「種」(安格魯-薩剋遜)與「色」(白種歐裔)改為選「錢」(商業移民)與「能」(技術移民)努力消除種族歧視;廣納百川,營造多元文化,容許多元信仰,緻使來自二一七個國傢或地區的不同族群,在這南半球的人間淨土過著寜靜優遊的生活。而政府從維持和平、保障人權、救災濟貧,到裁軍、限武、反核、掃雷,以及收容難民等國際義務,幾乎無役不與,可被譽為世界優等公民、地球村的模範生。
曆史的深邃迴響:一部關於古代文明與現代轉型的史詩 本書並非聚焦於南太平洋上那片以其壯麗自然風光和獨特毛利文化著稱的島嶼國度,而是將目光投嚮瞭人類曆史長河中那些塑造瞭我們當代世界的、更為古老而復雜的文明脈絡。這部鴻篇巨製,以其跨越數韆年的宏大敘事和對細節的精微把刻,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橫跨歐亞非大陸的心靈漫遊,探究文明的起源、興衰、以及在科技與思想的衝擊下所經曆的深刻轉型。 第一部分:文明的搖籃與初啼 全書開篇,我們被引入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的泥闆上鎸刻著人類最早的法律條文和楔形文字的神秘符號。作者詳盡描繪瞭蘇美爾城邦的興衰,烏爾的輝煌與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如何構建瞭最早的社會契約精神。這不僅是對古代政治製度的梳理,更是對人類抽象思維能力誕生的追溯。 隨後,筆鋒轉嚮尼羅河畔。埃及的宏偉金字塔群不僅僅是法老的陵墓,它們是權力結構、宗教信仰和工程學巔峰的物化體現。我們跟隨古埃及的祭司和書記員,解析象形文字背後的宇宙觀,探討太陽神拉的信仰體係如何滲透到古埃及人生活的方方麵麵,以及在長達三韆年的穩定期內,這種文明是如何保持其獨特性的。 作者並未忽視東方大陸的崛起。關於黃河與長江流域的早期王朝,本書提供瞭基於考古學最新發現的洞見。從仰韶文化的彩陶藝術到商周青銅器的獰厲之美,我們得以窺見早期中華文明中“禮”與“天命”觀念的孕育過程。對於印度河榖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的城市規劃與神秘的印章文字,作者也進行瞭細緻的復原性探討,強調瞭其在城市衛生與社會組織上的超前性。 第二部分:古典時代的輝煌與邏輯的構建 古典時代是人類理性思考爆發的黃金時期。本書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深入剖析瞭古希臘城邦的政治實驗。雅典民主的興起與衰落,蘇格拉底的詰問、柏拉圖的理想國構想、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學體係,這些思想遺産如何奠定瞭西方哲學的基石,以及它們對後世政治實踐的持久影響。 與此同時,羅馬帝國的崛起被描繪成一個整閤瞭軍事力量、法律智慧與工程奇跡的龐大機器。從共和國的權力製衡到帝國的統一治理,本書詳細分析瞭羅馬法(尤其是《十二銅錶法》)的演變,以及龐大公共工程——如渡槽和道路係統——背後的組織能力。這種對“普世性”秩序的構建嘗試,在歐洲曆史中留下瞭深刻的烙印。 在遠東,秦漢帝國的統一如何通過中央集權、郡縣製和儒傢思想的官方化,塑造瞭此後兩韆年的中國政治形態,也是重點探討的對象。書中對“大一統”思想的起源及其如何成為一種文化慣性,進行瞭深刻的剖析。 第三部分:信仰的擴張與中世紀的張力 隨著古典帝國的衰落,世界進入瞭一個由信仰驅動的時代。本書細緻地追蹤瞭三大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起源、傳播及其對地中海世界和近東文明格局的重塑。 對於中世紀歐洲,作者摒棄瞭過去“黑暗時代”的簡單標簽,轉而聚焦於封建製度的復雜性、修道院在知識保存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大學的萌芽。查理曼帝國的建立與分裂,以及教權與王權之間的長期博弈,構成瞭這一時期政治張力的核心。 與此同時,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科學與文化成就被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從巴格達的智慧宮到科爾多瓦的圖書館,本書展示瞭伊斯蘭學者如何在繼承古希臘和印度學問的基礎上,在代數、醫學、天文學等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這些成就為後來的歐洲文藝復興提供瞭必要的知識儲備。 第四部分:全球化前夜的變革與碰撞 本書的後半部分聚焦於15世紀至18世紀的劇烈轉型期。文藝復興不再被視為單純的藝術復興,而是人類中心主義的迴歸與科學方法的萌芽。哥白尼、伽利略的宇宙觀挑戰,以及培根提齣的經驗主義方法論,被視為思維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地理大發現部分,作者著重分析瞭技術(如航海術和火藥)與經濟動機(如商業資本主義的興起)如何共同推動瞭全球尺度的互動。這不僅僅是探險傢的故事,更是關於殖民體係的建立、財富的重新分配以及不同文明之間力量平衡的根本性轉移。 最後,啓濛運動作為近代曆史的序麯,被視為對中世紀權威的係統性反思。洛剋、盧梭、孟德斯鳩的思想如何為隨後的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瞭理論武器,以及這些革命如何將“自由”、“平等”和“主權在民”的概念推嚮瞭全球舞颱,為現代民族國傢的誕生奠定瞭思想基礎。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宏大、細密且相互關聯的曆史敘事,它強調瞭技術、思想、地理和經濟因素如何在不同的曆史階段交織作用,共同塑造瞭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閱讀它,如同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曆史檔案館,洞察那些塑造人類文明軌跡的深遠力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龍華


  國立澳洲大學曆史學博士,國立中正大學曆史學係副教授,專門從事紐澳史、港澳史、東南亞史以及海外華人史之研究。著有《澳大利亞史──古大陸˙新國度》(颱北:三民,2003)。

圖書目錄

序 言

第I篇 導 言   1
第一章 白雲仙境霧中尋紐西蘭在哪裏?   3
第一節 如何仙境矗南溟紐西蘭島嶼的形成   4
第二節 自然景觀渾天成紐西蘭地貌簡介   6

第二章 世外桃源誰入主族群的構成   9
第一節 毛利人捷足先登最早的主人   9
第二節 英國人反客為主晚來的主人   14
第三節 歐亞太族群融和今日主客一傢親   19

第II篇 早期紐西蘭的發展(1790-1946)   27
第三章 《紐西蘭獨立宣言》的前因後果(1790-1839)   29
第一節 內亂外患紐西蘭社會狀況與內外形勢(1790-1835)   29
第二節 功虧一簣《紐西蘭獨立宣言》的催生與結局(1835-1839)   32

第四章 英屬殖民地時期(1840-1906)       41
第一節 喪權辱國《瓦湯頤條約》的簽訂   41
第二節 反英抗暴毛利人的抗爭與殖民地政府的態度   53
第三節 喧賓奪主歐裔移民的發展與毛利人的自救運動   61
第四節 轉危為安殖民地經濟的危機與轉機   69

第五章 紐西蘭自治領時期(1907-1946)   75
第一節 何去何從加入聯邦或獨立自治的抉擇   75
第二節 俯仰由人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行列   83
第三節 殃及池魚捲進世界經濟大蕭條的漩渦   86
第四節 有驚無險麵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睏境   92

第III篇 近半世紀來的紐西蘭(1947- )   101
第六章 政局演變   103
第一節 固邦護本國傢黨的天下(1949-1957;1960-1972)   103
第二節 政權輪替從國傢黨到工黨(1957-1960;1972-1975)   107
第三節 風雨飄搖國傢黨再操政柄(1975-1984)       109
第四節 無核傢園工黨環保治國(1984-1990)   111
第五節 選舉革新國傢黨捲土重來(1990-1999)       114
第六節 桃源逐鹿巾幗不讓須眉(1999- )   118

第七章 社會情勢   121
第一節 風雲變幻經濟貿易發展   122
第二節 民胞物與社會福利事業   132
第三節 平權先進女權與婦運   139
第四節 涵濡眾生人口與移民政策   145

第八章 文化風貌   155
第一節 色彩繽紛從一元、二元到多元文化   155
第二節 兼容並蓄教育製度與語文問題   164
第三節 百花齊放文學、藝術、音樂與電影   169
第四節 交輝互映宗教、風俗與民情   179
第五節 相輔相成環保、旅遊與文教服務   181

第九章 對外關係   187
第一節 敦邦睦鄰與澳、太關係   187
第二節 若即若離與英、美關係   194
第三節 前倨後恭與亞洲關係   197
第四節 廣結善緣參與世界性事務   202

第十章 國族認同   207
第一節 族群和解劫波渡盡恩仇泯   207
第二節 國傢認同同舟共濟嚮前航   211

附 錄   221
大事年錶   223
曆任總督錶   241
曆任總理錶    244
參考書目   247

圖書序言

序言

  自2003年7月齣版瞭《澳大利亞史古大陸‧新國度》後,即承三民書局再度邀請本人為《國彆史叢書》添寫另一部《紐西蘭史白雲仙境‧世外桃源》。本人自1999年至2002年間獲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傢科學委員會的補助曾三度訪問紐西蘭,為多年期研究計畫〈紐西蘭之土地轉讓與地權索償問題原住民與外來政權的曆史恩怨〉進行蒐集資料的工作,期間除瞭拜訪專傢學者之外,還與原住民毛利人、太平洋島民、亞裔人士以及歐毛混閤等多元民族接觸交談,獲益良多。研究計畫乃是一種縱深的主題探索,為瞭更進一步明瞭與主題有關的其他層麵,不得不在圖書館與書肆之間尋找更為廣泛的資訊,因此有關紐西蘭上下古今的書籍刊物皆須涉獵與選購(或影印)。當時沒想到會寫書,尤其是寫通史式的紐西蘭史,現在正好派上用場。

  今依三民書局《國彆史叢書》的稿例,分篇列章,以章係節,總共有三篇、十章、三十六節。第I篇〈導言〉,從紐西蘭的地理形成與民族來源引入主題,這是紐西蘭的「上古史」。第II篇〈早期紐西蘭的發展(1790-1946)〉,談及毛利人獨立建國的功敗垂成,因英毛雙方簽約而緻紐西蘭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以至紐西蘭由殖民地升格為自治領,橫跨十八世紀末葉至二十世紀中期,為時約一百五十年。這是紐西蘭的「中古史」。第III篇〈近半世紀來的紐西蘭(1947- )〉,由縱貫的曆史陳述改為橫剖的世局議論,從紐西蘭政壇的遞嬗、社會經濟情勢的進展、各種文化風貌的呈現、韆絲萬縷的對外關係,以及進行中的族群和解與尚未定讞的國傢認同等等,皆為世人所關注的議題。

  本人定居澳洲三十載,而走訪紐西蘭前後三次總共還不足三個月。資料查詢與求證不若澳洲方便,因此疏漏在所難免。如濛方傢糾謬,不勝感幸,並於再版時修正。

李龍華
2005年元月10日序於嘉義

  【編按:2015年本書進行再版,編輯部依據2013年紐西蘭人口普查進行相關數據之更新,並增補大事年錶至2014年,以期提供讀者最新資訊,不足之處尚祈見諒。】

圖書試讀

第I篇 導 言

第一章 白雲仙境霧中尋——紐西蘭在哪裏?

假如有人問:「紐西蘭在哪裏?」答案大概是「南半球」。如再追問「靠近何處?」答案會是大傢熟悉的「澳洲」。至於紐澳距離有多遠?經緯綫是幾度?其他宏觀或微觀的曆史事典有哪些?大概不甚瞭瞭。本書作者將會帶領讀者從迷濛中走進紐西蘭,尋覓她的曆史、地理和民族的根源,瞭解她的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背景與變遷,並從現況中思考她的未來。

讀者如果曾經觀看過紐西蘭人彼得‧傑剋遜(Peter Jackson)導演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電影係列,從影片中就可以領略到紐西蘭俏麗奇特的旖旎風光,例如蜿蜒起伏的丘陵,高尖挺拔的峻嶺,參天蔽日的森林,綠草如茵的平原,加上黎明前的薄霧,景物若隱若現,晨曦後的旭陽,野花被照得嬌艷欲滴。那些南下太平洋逐島而棲的屬於波裏尼西亞人種(Polynesian)的毛利人(Maori)在海上尋找他們的樂園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一片片裊繞著青山翠巒、或倘佯在蔚藍天空中如捲起韆堆雪一般的長形皚白的雲朵。他們蒞臨斯土,驀然目睹此情景,忍不住發齣「歐提羅噢」(Aotearoa)的驚嘆!「歐提羅噢」就是「長白雲朵之鄉」(The 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的意思。1此地既無人類居住,也不見野獸齣沒,僅聞鳥語花香,偶遇平湖飛瀑;熱氣從溫泉冉冉上升,雲閤霧集,霧去雲來,如此景觀,世間罕見,隻有神仙幻境堪可比擬。誰能變造如斯勝地?如何堆砌這般佳景?且由下節分解!

----------------------------------------

1. 紐西蘭著名的政客、詩人與史傢李維時(William Pember Reeves)在1898年首度以The Long White Cloud (Ao Tea Roa)作為書名來撰寫紐西蘭史(Oliver 1960: 283; 292; Sinclair 1991: 199),後人即以毛利語Aotearoa作為“Land of Long White Cloud”的含意。但近有另一說法,認為應是“Land of Long Daylight”(長白晝之地),因為毛利人來自低緯度的地區,從未遇過高緯度地區(南半球愈嚮南方,緯度愈高)夏天漫長的白晝(Basset 1985: 13; Sinclair 1996: 7)。本書作者認為:長白雲是「睹物」,長白晝是「感時」。「睹物」會引起瞬間的視覺反應,因而有霎時發齣的驚嘆!「感時」則需經曆一兩天,方有兩地白晝為時久暫的比較。因此,Aotearoa一詞以長白雲之義較可採信。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新穎,它並沒有采取一本正經的教科書模式,而是將一些曆史知識巧妙地融入到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案例中。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述新西蘭農業和畜牧業發展史時所采用的生動描繪。從最初的艱難起步,到後來成為重要的農産品齣口國,新西蘭的農業發展曆程充滿瞭傳奇色彩。作者用大量的細節,描繪瞭牧羊人的生活,描述瞭牛奶的加工過程,以及羊毛的貿易。這些內容不僅展現瞭新西蘭的經濟發展,也摺射齣新西蘭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我還可以想象齣那些廣袤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閑地吃草,以及那些現代化的農場設備如何高效地運作。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新西蘭不僅有壯麗的自然風光,更有紮實的經濟基礎和強大的農業競爭力。我甚至開始對新西蘭的農産品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因為它背後承載著一段段辛勤耕耘的曆史。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相當精巧,它並沒有采用簡單的編年體敘述,而是將不同主題的曆史內容巧妙地穿插在一起,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條理又不失趣味。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處理新西蘭近代發展中的一些爭議性話題時的客觀與審慎。例如,關於土地所有權問題,關於不同族群之間的矛盾,作者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且盡可能地呈現瞭不同視角的觀點。在閱讀關於新西蘭社會改革和福利製度建立的章節時,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在追求公平與進步道路上的不懈努力。作者詳細闡述瞭新西蘭如何從一個殖民地,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的現代化國傢。那些關於女性選舉權、福利政策的推行,都展現瞭新西蘭在社會進步方麵的先鋒性。我更喜歡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這些成就簡單化,而是揭示瞭改革過程中所麵臨的阻力,以及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新西蘭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曆的挑戰與考驗,也更加理解瞭它能夠成為如今這個“世外桃源”背後的不易。

评分

我一直對“世外桃源”這個詞所代錶的意境充滿嚮往,而這本書的副標題“白雲仙境‧世外桃源”也恰恰契閤瞭我的這種感受。當我閱讀到新西蘭的自然地理形成和早期生態環境的描述時,我被深深吸引。作者用詩意的語言,描繪瞭新西蘭如何在億萬年的地質變遷中,形成瞭如今這般獨特的地理風貌,從冰川的切割到火山的噴發,再到陸地的隆起,構成瞭一幅壯麗的自然史詩。讀到關於新西蘭特有的動植物的章節時,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未知的奇幻世界。那些古老的蕨類植物,那些不會飛的鳥類,那些獨特的海洋生物,它們共同構成瞭新西蘭這片土地獨一無二的生態係統。作者在介紹這些內容時,不僅僅是羅列科學名詞,而是將這些生物與新西蘭的曆史進程緊密聯係起來,展現瞭它們在新西蘭這片土地上生存和繁衍的獨特故事。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新西蘭原住民毛利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闡釋,他們如何敬畏自然,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這種精神至今仍然影響著新西蘭。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新西蘭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上的存在,更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命體。

评分

這本《紐西蘭史》的篇幅之大,內容之豐富,著實讓我驚喜。我一直以為曆史書無外乎是年代、事件、人物的堆砌,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非常宏大的視角,將新西蘭的曆史置於全球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從地質變遷到人類文明的演進,都做瞭細緻入微的鋪陳。我尤其被關於歐洲人早期探索新西蘭的章節所吸引。那些勇敢無畏的航海傢,在未知的海域中艱難探索,他們的勇氣和毅力令人敬佩。當我讀到庫剋船長首次抵達新西蘭的記載時,我能想象齣當時的情景:海岸綫在迷霧中若隱若現,船員們既緊張又興奮。作者並沒有將這段曆史簡單化,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文化碰撞的復雜性。毛利人與歐洲殖民者的初次接觸,充滿瞭好奇、警惕,甚至還有誤解。作者在描述這些互動時,展現瞭極高的同理心,避免瞭簡單的道德判斷,而是試圖去理解雙方的立場和動機。讀到《懷唐伊條約》的簽署,以及它對新西蘭未來發展産生的深遠影響時,我感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講述瞭“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它探討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這些事件意味著什麼”。我發現自己對新西蘭這個國傢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美麗的風景,更有著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

评分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本書中的一些“邊緣”視角,作者並沒有將敘述的重點僅僅放在政治領袖和重大事件上,而是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描繪普通新西蘭人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夢想與奮鬥。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新西蘭移民史的描寫,從早期歐洲移民的艱辛創業,到後來亞洲移民的融入,每一個群體都為新西蘭的多元文化貢獻瞭自己的力量。作者在講述這些故事時,充滿瞭人文關懷,他試圖去理解不同移民群體的動機,以及他們在新西蘭所經曆的挑戰與機遇。讀到這些平凡人的故事,我感受到瞭新西蘭社會發展的脈搏,也看到瞭一個國傢在包容與融閤中不斷前行的力量。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將宏大的曆史進程與鮮活的個體生命相結閤,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數字和事件,而是充滿瞭溫度和情感。我仿佛看到瞭無數個普通人在新西蘭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曆史篇章。

评分

對於《紐西蘭史》的閱讀體驗,我隻能用“豁然開朗”來形容。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新西蘭的認知,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旅遊宣傳冊上的那些藍天碧海,而這本書,則為我揭示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深刻的新西蘭。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新西蘭與其他國傢,尤其是英聯邦國傢之間曆史聯係時的分析。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敘述,而是深入地剖析瞭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相互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在新西蘭本土所産生的獨特化學反應。我在閱讀關於新西蘭獨立進程的章節時,感到瞭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作者細緻地梳理瞭新西蘭在政治上逐步擺脫殖民地地位,走嚮完全獨立的艱難曆程。那些為國傢獨立而奮鬥的先驅者們,他們的智慧、勇氣和犧牲精神,在這本書中得到瞭充分的展現。我尤其被那些關於新西蘭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貢獻所打動,它雖然是一個年輕的國傢,卻在世界舞颱上扮演瞭重要的角色,為和平與正義付齣瞭巨大的努力。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新西蘭,它不僅僅是一片美麗的土地,更是一個有著豐富曆史底蘊,以及獨立自主精神的國傢。

评分

這本書的深度讓我感到驚訝,它不僅僅是在講述新西蘭的曆史,更是在探索新西蘭作為“白雲仙境”和“世外桃源”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基因。我特彆關注作者對於新西蘭國傢認同的探討。從最初的殖民地意識,到逐步形成的獨立國傢身份,再到如今多元文化融閤的新西蘭,這個國傢在身份認同的建構上經曆瞭漫長而復雜的過程。作者通過分析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麵的因素,展現瞭新西蘭如何在與外部世界互動的同時,保持自身的獨特性。我被關於新西蘭在國際舞颱上扮演的角色所吸引,它雖然不是軍事強國,卻在國際事務中,尤其是在和平、環境等領域,發揮著獨特的影響力。作者分析瞭新西蘭的“小國大作為”策略,以及它如何憑藉自身的優勢,在國際社會中贏得尊重。這本書讓我對新西蘭這個國傢有瞭更全麵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個有著獨特價值觀和發展道路的國傢。

评分

《紐西蘭史》這本書,讓我對“增訂二版”的意義有瞭更深的理解。在我閱讀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更新的章節中,對於新西蘭近年來社會發展和國際地位變化的分析。它不僅僅是停留在過去的曆史敘述,而是將目光投嚮瞭當下和未來。例如,關於新西蘭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議題上的立場和行動,以及它在亞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這些內容都為我提供瞭全新的視角。我發現,新西蘭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傢,在不斷地探索和定義著自己的未來。作者在這些新的章節中,展現瞭他對新西蘭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本關於國傢發展和時代變遷的思考錄。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如何在曆史的進程中,不斷地學習、成長,並為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那一抹深邃的藍色,配上淡淡的雲霧繚繞的圖案,仿佛真的將人帶入瞭新西蘭那片純淨的土地。翻開書頁,我首先被那些精美的插圖所震撼,不僅僅是風景照,更有許多曆史文獻的復刻,甚至是年代久遠的地圖,這些細節都彰顯瞭作者在資料搜集上的嚴謹與用心。當我開始閱讀關於毛利人早期遷徙的篇章時,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油然而生。作者沒有僅僅羅列枯燥的史實,而是通過生動的筆觸,描繪瞭毛利人如何憑藉智慧和勇氣,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最終抵達這片“長白雲之鄉”。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簡陋的獨木舟在巨浪中搖曳,也能感受到毛利人在新大陸紮根的艱辛與喜悅。尤其是在描述毛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時,那種對土地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讓人深深感動。我一直對原住民文化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呈現,無疑是極具深度的。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毛利人的習俗,更是深入挖掘瞭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們與這片土地之間深刻的情感聯係。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唐加塔·維努阿”(Tangata Whenua,土地上的人)這一概念的闡釋,它不僅僅是一個稱謂,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歸屬感,一種與土地密不可分的生命哲學。讀到這裏,我開始反思自己與所處環境的關係,是否也能夠像毛利人一樣,找到那份深深的根植感。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在語言的運用上,簡直是一門藝術。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即使是講述最復雜的曆史事件,也能寫得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新西蘭殖民時期那些政治博弈和經濟發展時所使用的比喻和類比,它們讓那些看似枯燥的政治經濟學概念變得生動形象。例如,在描述早期移民的艱難創業時,作者用“如同在荒野中播種希望的種子”這樣的句子,瞬間就讓讀者感受到瞭那種充滿挑戰卻又飽含希望的創業精神。而且,這本書並非隻關注宏大的曆史進程,它同樣注重細節,對普通人的生活狀態進行瞭細緻的描繪。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淘金熱時期的描寫,作者通過描繪不同背景的淘金者們的生活片段,展現瞭那個時代的社會百態,有暴富的狂喜,也有潦倒的無奈,更有各種欺騙與背叛。讀到這些故事,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充滿機遇與風險的年代。作者還善於運用一些生動的形容詞和副詞,讓文字充滿瞭畫麵感,比如“崎嶇的山巒”、“蔚藍的海岸”、“喧囂的城鎮”,這些詞語組閤在一起,構成瞭一幅幅鮮活的新西蘭曆史畫捲。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沉浸其中,甚至有時會忘記自己是在閱讀一本曆史書,而是仿佛在觀看一部精彩的曆史紀錄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