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西兰史:白云仙境‧世外桃源(增订二版)

纽西兰史:白云仙境‧世外桃源(增订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新西兰历史
  • 新西兰文化
  • 地理
  • 旅游
  • 历史
  • 增订版
  • 白云仙境
  • 世外桃源
  • 大洋洲
  • 人文地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欧提罗噢」(Aotearoa)原是毛利人发现的白云仙境、世外桃源。白人初至,杀鲸宰豹、伐木採麻,致令碧海掀波、草木不生。白人政权立足于纽西兰之后,渐渐注重环保,建设无核家园;民胞物与,提供社会福利;与毛利人和解,泯除种族恩怨;改进移民政策,从选「种」(安格鲁-萨克逊)与「色」(白种欧裔)改为选「钱」(商业移民)与「能」(技术移民)努力消除种族歧视;广纳百川,营造多元文化,容许多元信仰,致使来自二一七个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族群,在这南半球的人间净土过着宁静优游的生活。而政府从维持和平、保障人权、救灾济贫,到裁军、限武、反核、扫雷,以及收容难民等国际义务,几乎无役不与,可被誉为世界优等公民、地球村的模范生。
历史的深邃回响:一部关于古代文明与现代转型的史诗 本书并非聚焦于南太平洋上那片以其壮丽自然风光和独特毛利文化著称的岛屿国度,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历史长河中那些塑造了我们当代世界的、更为古老而复杂的文明脉络。这部鸿篇巨制,以其跨越数千年的宏大叙事和对细节的精微把刻,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心灵漫游,探究文明的起源、兴衰、以及在科技与思想的冲击下所经历的深刻转型。 第一部分:文明的摇篮与初啼 全书开篇,我们被引入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的泥板上镌刻着人类最早的法律条文和楔形文字的神秘符号。作者详尽描绘了苏美尔城邦的兴衰,乌尔的辉煌与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如何构建了最早的社会契约精神。这不仅是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梳理,更是对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诞生的追溯。 随后,笔锋转向尼罗河畔。埃及的宏伟金字塔群不仅仅是法老的陵墓,它们是权力结构、宗教信仰和工程学巅峰的物化体现。我们跟随古埃及的祭司和书记员,解析象形文字背后的宇宙观,探讨太阳神拉的信仰体系如何渗透到古埃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在长达三千年的稳定期内,这种文明是如何保持其独特性的。 作者并未忽视东方大陆的崛起。关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早期王朝,本书提供了基于考古学最新发现的洞见。从仰韶文化的彩陶艺术到商周青铜器的狞厉之美,我们得以窥见早期中华文明中“礼”与“天命”观念的孕育过程。对于印度河谷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城市规划与神秘的印章文字,作者也进行了细致的复原性探讨,强调了其在城市卫生与社会组织上的超前性。 第二部分:古典时代的辉煌与逻辑的构建 古典时代是人类理性思考爆发的黄金时期。本书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深入剖析了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实验。雅典民主的兴起与衰落,苏格拉底的诘问、柏拉图的理想国构想、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体系,这些思想遗产如何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石,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实践的持久影响。 与此同时,罗马帝国的崛起被描绘成一个整合了军事力量、法律智慧与工程奇迹的庞大机器。从共和国的权力制衡到帝国的统一治理,本书详细分析了罗马法(尤其是《十二铜表法》)的演变,以及庞大公共工程——如渡槽和道路系统——背后的组织能力。这种对“普世性”秩序的构建尝试,在欧洲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远东,秦汉帝国的统一如何通过中央集权、郡县制和儒家思想的官方化,塑造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政治形态,也是重点探讨的对象。书中对“大一统”思想的起源及其如何成为一种文化惯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第三部分:信仰的扩张与中世纪的张力 随着古典帝国的衰落,世界进入了一个由信仰驱动的时代。本书细致地追踪了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传播及其对地中海世界和近东文明格局的重塑。 对于中世纪欧洲,作者摒弃了过去“黑暗时代”的简单标签,转而聚焦于封建制度的复杂性、修道院在知识保存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大学的萌芽。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分裂,以及教权与王权之间的长期博弈,构成了这一时期政治张力的核心。 与此同时,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文化成就被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巴格达的智慧宫到科尔多瓦的图书馆,本书展示了伊斯兰学者如何在继承古希腊和印度学问的基础上,在代数、医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成就为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第四部分:全球化前夜的变革与碰撞 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15世纪至18世纪的剧烈转型期。文艺复兴不再被视为单纯的艺术复兴,而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回归与科学方法的萌芽。哥白尼、伽利略的宇宙观挑战,以及培根提出的经验主义方法论,被视为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地理大发现部分,作者着重分析了技术(如航海术和火药)与经济动机(如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如何共同推动了全球尺度的互动。这不仅仅是探险家的故事,更是关于殖民体系的建立、财富的重新分配以及不同文明之间力量平衡的根本性转移。 最后,启蒙运动作为近代历史的序曲,被视为对中世纪权威的系统性反思。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的思想如何为随后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以及这些革命如何将“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的概念推向了全球舞台,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大、细密且相互关联的历史叙事,它强调了技术、思想、地理和经济因素如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交织作用,共同塑造了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阅读它,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历史档案馆,洞察那些塑造人类文明轨迹的深远力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龙华


  国立澳洲大学历史学博士,国立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专门从事纽澳史、港澳史、东南亚史以及海外华人史之研究。着有《澳大利亚史──古大陆˙新国度》(台北:三民,2003)。

图书目录

序 言

第I篇 导 言   1
第一章 白云仙境雾中寻纽西兰在哪里?   3
第一节 如何仙境矗南溟纽西兰岛屿的形成   4
第二节 自然景观浑天成纽西兰地貌简介   6

第二章 世外桃源谁入主族群的构成   9
第一节 毛利人捷足先登最早的主人   9
第二节 英国人反客为主晚来的主人   14
第三节 欧亚太族群融和今日主客一家亲   19

第II篇 早期纽西兰的发展(1790-1946)   27
第三章 《纽西兰独立宣言》的前因后果(1790-1839)   29
第一节 内乱外患纽西兰社会状况与内外形势(1790-1835)   29
第二节 功亏一篑《纽西兰独立宣言》的催生与结局(1835-1839)   32

第四章 英属殖民地时期(1840-1906)       41
第一节 丧权辱国《瓦汤颐条约》的签订   41
第二节 反英抗暴毛利人的抗争与殖民地政府的态度   53
第三节 喧宾夺主欧裔移民的发展与毛利人的自救运动   61
第四节 转危为安殖民地经济的危机与转机   69

第五章 纽西兰自治领时期(1907-1946)   75
第一节 何去何从加入联邦或独立自治的抉择   75
第二节 俯仰由人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列   83
第三节 殃及池鱼卷进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漩涡   86
第四节 有惊无险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困境   92

第III篇 近半世纪来的纽西兰(1947- )   101
第六章 政局演变   103
第一节 固邦护本国家党的天下(1949-1957;1960-1972)   103
第二节 政权轮替从国家党到工党(1957-1960;1972-1975)   107
第三节 风雨飘摇国家党再操政柄(1975-1984)       109
第四节 无核家园工党环保治国(1984-1990)   111
第五节 选举革新国家党卷土重来(1990-1999)       114
第六节 桃源逐鹿巾帼不让须眉(1999- )   118

第七章 社会情势   121
第一节 风云变幻经济贸易发展   122
第二节 民胞物与社会福利事业   132
第三节 平权先进女权与妇运   139
第四节 涵濡众生人口与移民政策   145

第八章 文化风貌   155
第一节 色彩缤纷从一元、二元到多元文化   155
第二节 兼容并蓄教育制度与语文问题   164
第三节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音乐与电影   169
第四节 交辉互映宗教、风俗与民情   179
第五节 相辅相成环保、旅游与文教服务   181

第九章 对外关系   187
第一节 敦邦睦邻与澳、太关系   187
第二节 若即若离与英、美关系   194
第三节 前倨后恭与亚洲关系   197
第四节 广结善缘参与世界性事务   202

第十章 国族认同   207
第一节 族群和解劫波渡尽恩仇泯   207
第二节 国家认同同舟共济向前航   211

附 录   221
大事年表   223
历任总督表   241
历任总理表    244
参考书目   247

图书序言

序言

  自2003年7月出版了《澳大利亚史古大陆‧新国度》后,即承三民书局再度邀请本人为《国别史丛书》添写另一部《纽西兰史白云仙境‧世外桃源》。本人自1999年至2002年间获得中华民国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补助曾三度访问纽西兰,为多年期研究计画〈纽西兰之土地转让与地权索偿问题原住民与外来政权的历史恩怨〉进行蒐集资料的工作,期间除了拜访专家学者之外,还与原住民毛利人、太平洋岛民、亚裔人士以及欧毛混合等多元民族接触交谈,获益良多。研究计画乃是一种纵深的主题探索,为了更进一步明了与主题有关的其他层面,不得不在图书馆与书肆之间寻找更为广泛的资讯,因此有关纽西兰上下古今的书籍刊物皆须涉猎与选购(或影印)。当时没想到会写书,尤其是写通史式的纽西兰史,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今依三民书局《国别史丛书》的稿例,分篇列章,以章系节,总共有三篇、十章、三十六节。第I篇〈导言〉,从纽西兰的地理形成与民族来源引入主题,这是纽西兰的「上古史」。第II篇〈早期纽西兰的发展(1790-1946)〉,谈及毛利人独立建国的功败垂成,因英毛双方签约而致纽西兰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以至纽西兰由殖民地升格为自治领,横跨十八世纪末叶至二十世纪中期,为时约一百五十年。这是纽西兰的「中古史」。第III篇〈近半世纪来的纽西兰(1947- )〉,由纵贯的历史陈述改为横剖的世局议论,从纽西兰政坛的递嬗、社会经济情势的进展、各种文化风貌的呈现、千丝万缕的对外关系,以及进行中的族群和解与尚未定谳的国家认同等等,皆为世人所关注的议题。

  本人定居澳洲三十载,而走访纽西兰前后三次总共还不足三个月。资料查询与求证不若澳洲方便,因此疏漏在所难免。如蒙方家纠谬,不胜感幸,并于再版时修正。

李龙华
2005年元月10日序于嘉义

  【编按:2015年本书进行再版,编辑部依据2013年纽西兰人口普查进行相关数据之更新,并增补大事年表至2014年,以期提供读者最新资讯,不足之处尚祈见谅。】

图书试读

第I篇 导 言

第一章 白云仙境雾中寻——纽西兰在哪里?

假如有人问:「纽西兰在哪里?」答案大概是「南半球」。如再追问「靠近何处?」答案会是大家熟悉的「澳洲」。至于纽澳距离有多远?经纬线是几度?其他宏观或微观的历史事典有哪些?大概不甚了了。本书作者将会带领读者从迷蒙中走进纽西兰,寻觅她的历史、地理和民族的根源,了解她的政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背景与变迁,并从现况中思考她的未来。

读者如果曾经观看过纽西兰人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导演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电影系列,从影片中就可以领略到纽西兰俏丽奇特的旖旎风光,例如蜿蜒起伏的丘陵,高尖挺拔的峻岭,参天蔽日的森林,绿草如茵的平原,加上黎明前的薄雾,景物若隐若现,晨曦后的旭阳,野花被照得娇艳欲滴。那些南下太平洋逐岛而栖的属于波里尼西亚人种(Polynesian)的毛利人(Maori)在海上寻找他们的乐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片片袅绕着青山翠峦、或倘佯在蔚蓝天空中如卷起千堆雪一般的长形皑白的云朵。他们莅临斯土,蓦然目睹此情景,忍不住发出「欧提罗噢」(Aotearoa)的惊叹!「欧提罗噢」就是「长白云朵之乡」(The 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的意思。1此地既无人类居住,也不见野兽出没,仅闻鸟语花香,偶遇平湖飞瀑;热气从温泉冉冉上升,云合雾集,雾去云来,如此景观,世间罕见,只有神仙幻境堪可比拟。谁能变造如斯胜地?如何堆砌这般佳景?且由下节分解!

----------------------------------------

1. 纽西兰着名的政客、诗人与史家李维时(William Pember Reeves)在1898年首度以The Long White Cloud (Ao Tea Roa)作为书名来撰写纽西兰史(Oliver 1960: 283; 292; Sinclair 1991: 199),后人即以毛利语Aotearoa作为“Land of Long White Cloud”的含意。但近有另一说法,认为应是“Land of Long Daylight”(长白昼之地),因为毛利人来自低纬度的地区,从未遇过高纬度地区(南半球愈向南方,纬度愈高)夏天漫长的白昼(Basset 1985: 13; Sinclair 1996: 7)。本书作者认为:长白云是「睹物」,长白昼是「感时」。「睹物」会引起瞬间的视觉反应,因而有霎时发出的惊叹!「感时」则需经历一两天,方有两地白昼为时久暂的比较。因此,Aotearoa一词以长白云之义较可採信。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简直是一门艺术。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即使是讲述最复杂的历史事件,也能写得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新西兰殖民时期那些政治博弈和经济发展时所使用的比喻和类比,它们让那些看似枯燥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描述早期移民的艰难创业时,作者用“如同在荒野中播种希望的种子”这样的句子,瞬间就让读者感受到了那种充满挑战却又饱含希望的创业精神。而且,这本书并非只关注宏大的历史进程,它同样注重细节,对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淘金热时期的描写,作者通过描绘不同背景的淘金者们的生活片段,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有暴富的狂喜,也有潦倒的无奈,更有各种欺骗与背叛。读到这些故事,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机遇与风险的年代。作者还善于运用一些生动的形容词和副词,让文字充满了画面感,比如“崎岖的山峦”、“蔚蓝的海岸”、“喧嚣的城镇”,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新西兰历史画卷。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沉浸其中,甚至有时会忘记自己是在阅读一本历史书,而是仿佛在观看一部精彩的历史纪录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一抹深邃的蓝色,配上淡淡的云雾缭绕的图案,仿佛真的将人带入了新西兰那片纯净的土地。翻开书页,我首先被那些精美的插图所震撼,不仅仅是风景照,更有许多历史文献的复刻,甚至是年代久远的地图,这些细节都彰显了作者在资料搜集上的严谨与用心。当我开始阅读关于毛利人早期迁徙的篇章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油然而生。作者没有仅仅罗列枯燥的史实,而是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毛利人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最终抵达这片“长白云之乡”。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简陋的独木舟在巨浪中摇曳,也能感受到毛利人在新大陆扎根的艰辛与喜悦。尤其是在描述毛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时,那种对土地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让人深深感动。我一直对原住民文化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呈现,无疑是极具深度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毛利人的习俗,更是深入挖掘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唐加塔·维努阿”(Tangata Whenua,土地上的人)这一概念的阐释,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归属感,一种与土地密不可分的生命哲学。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思自己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是否也能够像毛利人一样,找到那份深深的根植感。

评分

对于《纽西兰史》的阅读体验,我只能用“豁然开朗”来形容。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新西兰的认知,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旅游宣传册上的那些蓝天碧海,而这本书,则为我揭示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新西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新西兰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联邦国家之间历史联系时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叙述,而是深入地剖析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新西兰本土所产生的独特化学反应。我在阅读关于新西兰独立进程的章节时,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作者细致地梳理了新西兰在政治上逐步摆脱殖民地地位,走向完全独立的艰难历程。那些为国家独立而奋斗的先驱者们,他们的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尤其被那些关于新西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所打动,它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却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和平与正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新西兰,它不仅仅是一片美丽的土地,更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底蕴,以及独立自主精神的国家。

评分

这本《纽西兰史》的篇幅之大,内容之丰富,着实让我惊喜。我一直以为历史书无外乎是年代、事件、人物的堆砌,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将新西兰的历史置于全球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从地质变迁到人类文明的演进,都做了细致入微的铺陈。我尤其被关于欧洲人早期探索新西兰的章节所吸引。那些勇敢无畏的航海家,在未知的海域中艰难探索,他们的勇气和毅力令人敬佩。当我读到库克船长首次抵达新西兰的记载时,我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海岸线在迷雾中若隐若现,船员们既紧张又兴奋。作者并没有将这段历史简单化,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文化碰撞的复杂性。毛利人与欧洲殖民者的初次接触,充满了好奇、警惕,甚至还有误解。作者在描述这些互动时,展现了极高的同理心,避免了简单的道德判断,而是试图去理解双方的立场和动机。读到《怀唐伊条约》的签署,以及它对新西兰未来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时,我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讲述了“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事件意味着什么”。我发现自己对新西兰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精巧,它并没有采用简单的编年体叙述,而是将不同主题的历史内容巧妙地穿插在一起,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条理又不失趣味。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处理新西兰近代发展中的一些争议性话题时的客观与审慎。例如,关于土地所有权问题,关于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尽可能地呈现了不同视角的观点。在阅读关于新西兰社会改革和福利制度建立的章节时,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追求公平与进步道路上的不懈努力。作者详细阐述了新西兰如何从一个殖民地,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现代化国家。那些关于女性选举权、福利政策的推行,都展现了新西兰在社会进步方面的先锋性。我更喜欢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成就简单化,而是揭示了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阻力,以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新西兰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与考验,也更加理解了它能够成为如今这个“世外桃源”背后的不易。

评分

我一直对“世外桃源”这个词所代表的意境充满向往,而这本书的副标题“白云仙境‧世外桃源”也恰恰契合了我的这种感受。当我阅读到新西兰的自然地理形成和早期生态环境的描述时,我被深深吸引。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新西兰如何在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中,形成了如今这般独特的地理风貌,从冰川的切割到火山的喷发,再到陆地的隆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史诗。读到关于新西兰特有的动植物的章节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未知的奇幻世界。那些古老的蕨类植物,那些不会飞的鸟类,那些独特的海洋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新西兰这片土地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时,不仅仅是罗列科学名词,而是将这些生物与新西兰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了它们在新西兰这片土地上生存和繁衍的独特故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阐释,他们如何敬畏自然,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精神至今仍然影响着新西兰。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新西兰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存在,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体。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让我感到惊讶,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新西兰的历史,更是在探索新西兰作为“白云仙境”和“世外桃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我特别关注作者对于新西兰国家认同的探讨。从最初的殖民地意识,到逐步形成的独立国家身份,再到如今多元文化融合的新西兰,这个国家在身份认同的建构上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作者通过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展现了新西兰如何在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特性。我被关于新西兰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所吸引,它虽然不是军事强国,却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在和平、环境等领域,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作者分析了新西兰的“小国大作为”策略,以及它如何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国际社会中赢得尊重。这本书让我对新西兰这个国家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有着独特价值观和发展道路的国家。

评分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中的一些“边缘”视角,作者并没有将叙述的重点仅仅放在政治领袖和重大事件上,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普通新西兰人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与奋斗。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新西兰移民史的描写,从早期欧洲移民的艰辛创业,到后来亚洲移民的融入,每一个群体都为新西兰的多元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充满了人文关怀,他试图去理解不同移民群体的动机,以及他们在新西兰所经历的挑战与机遇。读到这些平凡人的故事,我感受到了新西兰社会发展的脉搏,也看到了一个国家在包容与融合中不断前行的力量。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进程与鲜活的个体生命相结合,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事件,而是充满了温度和情感。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普通人在新西兰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

评分

《纽西兰史》这本书,让我对“增订二版”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更新的章节中,对于新西兰近年来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变化的分析。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过去的历史叙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当下和未来。例如,关于新西兰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以及它在亚洲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这些内容都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发现,新西兰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在不断地探索和定义着自己的未来。作者在这些新的章节中,展现了他对新西兰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本关于国家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思考录。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如何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学习、成长,并为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新颖,它并没有采取一本正经的教科书模式,而是将一些历史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中。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述新西兰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史时所采用的生动描绘。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后来成为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新西兰的农业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作者用大量的细节,描绘了牧羊人的生活,描述了牛奶的加工过程,以及羊毛的贸易。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新西兰的经济发展,也折射出新西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我还可以想象出那些广袤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以及那些现代化的农场设备如何高效地运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新西兰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扎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农业竞争力。我甚至开始对新西兰的农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它背后承载着一段段辛勤耕耘的历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