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重返抗日战场

郝柏村重返抗日战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位参与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以传道的心情记录下重返战场的心得,希望能让下一代有所惕厉。

  二○一五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八年对日抗战胜利七十週年纪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西方史学界中,一向以「同盟国战胜轴心国」做为基本论点,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诠释,却因为两岸政治立场分歧,始终存在根本的差异――究竟抗战胜利是今日中共在国内与国际上的宣传样貌?还是国民党史观下的胜利诠释?不只东方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西方国家对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更是所知无几。一切的一切,都让光荣的抗战胜利蒙上一层阴影。
 
  八年抗战是一场改变中国发展的总体战。个人之脆弱,无法与残酷的战争相抗衡;其影响政治程度之深远,迄今仍余波不断。有鑑于此,郝柏村先生以一个「抗战老兵」的身分,重新检视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提醒两岸年轻一代毋忘先烈的牺牲。
 
  郝柏村先生于二○一四年走访位于华北、华中、华南的抗战战场,包括芦沟桥、花园口、石牌、长沙、崑崙关、滇缅边境等地,系统性的叙述抗战发展过程,重新诠释抗战之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因为战争的纷扰,一代人的命运经历了无情的翻动与曲折。这趟横跨半个中国的战场巡礼,不只是缅怀过去的追寻,更是还原真相的历史传承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郝柏村


  一九一九年生,江苏盐城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二期砲科、陆军大学二十期、三军联合参谋大学、美国陆军砲校高级班、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陆军一级上将。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府侍卫长、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中国国民党副主席等。相关着作有《无愧》、《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八年参谋总长日记》、《郝柏村解读蒋公日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郝柏村解读蒋公八年抗战日记一九三七~一九四五》、《郝柏村重返抗日战场》(以上均为远见天下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序言 郝柏村
 
华北行
瞻仰芦沟桥
从晋北平型关到忻口
走进中条山
站上花园口
寻找和平垫脚石
 
华中行
重游重庆
走入石牌要塞
踏入常德
造访长沙
再来衡阳
勇于呈现抗战光荣历史
 
华南行
巡礼崑崙关
踏上昆明
渡过怒江
来到滇缅边境
传承八年抗战历史真相
 
结语 我们对抗战应有的认知

图书序言

我们是怎样战胜日本的?
 
一九三八年七月二十三日,日军以十二个师团、约二十五万兵力,大举进攻武汉;防守武汉的国军为四十七个军、约七十五万人,双方在此展开大战,是谓「武汉会战」。会战至十月二十五日结束,国军主动放弃武汉;本战,国军伤亡十九万余人,日军伤亡两万余人。
 
就在这个时候,日军又于广东大鹏湾登陆,十月二十一日占领广州,中国仅有的出海口陷落。连外补给线只剩下两条脆弱的陆路,一条是由云南昆明穿越怒江、澜沧江纵走河谷,通往英国殖民地缅甸,盘旋在崇山深壑的滇缅公路;另一条是由昆明经红河河谷,进入法国殖民地越南,蜿蜒于峰峦之中的滇越铁路。虽然中国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但这也是日军落入「持久战略」漩涡之中,攻势不继、进退失据的开始。
 
八年抗战可大致区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一九三七年七月「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会战」,一共一年又四个月。国军本着「战略守势」、「阵地防御」、「逐次抵抗」、「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指导原则,一面诱迫日军主力进入对我最有利的长江「作战线」作战;一面争取时间,西迁物资,完成后方基地的整备。
 
第二时期是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岳阳陷落,到一九四一年底「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即「太平洋战争」直前),约两年十个月。国军利用平汉、粤汉铁路以西地形,本着「战略持久」的指导原则,会战而不决战,持续消耗敌军,保持有生战力,维护抗战基地安全,实施敌后游击。最重要者,就是至少要维持一条国际交通线,以支持抗战持续战力不辍。
 
这两个时期国军都是独立作战,也都是以「持久战」为核心指导概念,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时期的持久战,是用空间换取时间,要诱(迫)使敌人进入对我有利的作战线上,以拖住敌军为最高原则。第二时期的持久战,是依山地之利,固守最后抵抗阵线,不再后退,以拖垮敌军。其后,再依情势发展,转取攻势,争取最后胜利。
 
第三时期,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第三次长沙会战」,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一共三年八个月,为「联盟作战」的「战略攻势」阶段。此时国军已取得抗战基地空优,轰炸敌后方,并由滇西远征军与驻印军与美军并肩作战,发动联盟攻势,打通中国通印度、缅甸的陆上交通线,以准备全面反攻。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