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反清逆书,掀起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
一部旷世奇书,颠倒两代皇帝的臣民子孙
◆雍正何以将造谣逆贼曾静带至宫中坐享荣华,甚至与皇帝联名出书?
◆干隆为何违逆父命诛杀曾静,甚至禁燬雍正颁行的《大义觉迷录》?
◆一桩曲折离奇的文字狱案,如何卷起满清皇室与臣民间的重重波澜? 恪守史料,布局奇绝,叙事精妙,文笔流畅
以小说笔法书写历史
──汉学巨擘史景迁作品 经典重现── 本书聚焦于雍正王朝着名的文字狱案,史氏从文化认同的角度,透过扎实的史料分析与绝妙的小说笔法,回到历史场景中重审这起离奇案件的始末。
湖南张熙受其师曾静之命,前往长安向征西大将军岳钟琪投书策反,岳钟琪不敢隐瞒,立刻上奏雍正。雍正看了策反信函之后大为震怒,决定详加审讯曾静、张熙,最后并将审讯纪录,连同谕旨和官员上奏的奏折,编成《大义觉迷录》颁行天下。本书说的便是《大义觉迷录》这部奇书形成、流传、禁燬的过程,乃至其间横生的许多耐人寻味、匪夷所思的枝节。
雍正「出奇料理」曾静一案,下令将《大义觉迷录》通行颁布天下,借以澄清即位以来种种流言,并清理异议。没想到雍正自逞笔舌之能,撰文辟谣,反倒弄巧成拙,引起天下人竞相窥视宫廷斗争。干隆即位后,为求补救,将《大义觉迷录》列为禁燬之书,从此销声匿迹,只有少数或私藏民间,或流至东瀛。清末,留学日本的革命党人发现此书,结果书中暴露满清皇室的权力斗争,以及吕留良、曾静反满言论,又成为革命党人攻讦清廷的材料。
史景迁向来以小说家的笔法、恢弘的史观着称,不但在历史学界声誉崇隆,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也有难以抗拒的魅力。他深谙历史的诡谲多变与偶然,施展迷人的拼贴写作技法,打破了线性时间和僵固空间的制约与理论的纠葛,以人物的欲望、动机为座标,重新编码历史素材,游移于历史与小说之间。
史景迁在处理《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录》时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将揣摩曾静写书的心路历程,雍正的道德人格与治国理念,乃至岳钟琪惶恐的心理及雍正与臣下之间的斗法,都跃然纸上,把一桩读者心中的历史悬案写得格外清新迷人。尽管根据庞杂生硬的史料写成本书,但其悬疑转折、紧凑节奏却不逊于任何一本政治小说与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