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新论(第五版)

劳动法新论(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劳动法
  • 劳动关系
  • 劳动合同
  • 工伤赔偿
  • 社会保险
  • 就业
  • 法律
  • 法规
  • 理论
  • 第五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劳动法最新修订,国硕考试必读圣经

  1.黄越钦教授代表作,《劳动法新论》2015年9月进入第五版。本版纳入最新法条分析,是国家考试必读的圣经。

  2.上一个版次修订于2012年,本书则因应这几年法律的变更,由作者之子黄鼎佑博士维持原来精神,加入最新法条内容的增修,使得本书更为权威和合乎法律变化。

  3.本次修订,是国家考试必读,也是参加例如政大文大及其他大学劳工所必读的鉅作。 本书最大优点,把国内外相关的劳动法学说、法律、精神,纳入无遗,是最丰富而扎实的教科书。

  4.本书包含高普考劳工行政类所有考科的「劳动社会法」、「劳工行政与劳工立法」、「劳资关系」、「就业安全制度」,读完本书,等于读完高普考所有的专业考科。
现代企业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前沿探讨(第三版) 作者: 张文博 教授,王晓明 博士 出版社: 锐思文化出版社 ISBN: 978-7-5608-XXXX-X 定价: 128.00 元 --- 内容简介 《现代企业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前沿探讨(第三版)》是一部面向二十一世纪复杂多变商业环境,深度剖析企业管理理论、实践与未来趋势的权威著作。本书聚焦于战略管理、组织设计、领导力发展、变革管理以及员工行为心理学的核心议题,旨在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专业人士、MBA学生以及所有致力于提升组织绩效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操作性的理论框架与实战工具。 本书在保持前两版核心理论体系稳固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与时俱进的更新与拓展,特别是针对数字化转型、全球化供应链重塑、后疫情时代的工作模式创新以及强调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企业责任等方面,引入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全球领先企业的最佳实践案例。 第一部分:战略管理的新范式与执行力重构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在VUCA(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时代背景下,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长期战略。我们超越了传统的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重点阐述了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ies)在构建持续竞争优势中的关键作用。 战略制定与环境扫描: 详细分析了宏观环境的P-ESTEL分析框架,并引入了“黑天鹅”事件与“灰犀牛”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讨论了如何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有效识别和筛选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信号。 商业模式创新: 区别于传统的盈利模式讨论,本章聚焦于价值捕获与价值创造的结构重塑。内容涵盖了平台经济、订阅制服务转型、以及如何利用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理念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商业模式验证。 战略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理论的成功落地是挑战的开始。本章详述了平衡计分卡(BSC)的升级应用,强调了战略目标与日常运营指标的深度耦合。特别关注了如何利用OKR(目标与关键成果)体系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全员对战略的认同与驱动。 第二部分:组织结构与设计的适应性重塑 现代企业不再是僵化的金字塔结构,而是需要具备高度灵活性的生命体。《组织结构与设计的适应性重塑》探讨了如何构建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组织形态。 从层级制到网络化组织: 剖析了敏捷组织(Agile Organization)的运作机制,包括跨职能团队(Scrum Team)、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的角色定位以及持续迭代的流程管理。内容详尽介绍了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在跨国项目团队管理中的应用与局限。 去中心化与授权机制: 探讨了如何在保持控制力的前提下,有效地下放决策权。深入分析了“赛马机制”在创新项目中的应用,并提供了建立清晰的问责制(Accountability Framework)的方法论,避免权力下放带来的混乱。 组织文化作为战略资产: 将组织文化视为一种非正式的控制机制。本章通过大量案例,阐释了如何通过领导者的行为示范、仪式和符号,系统性地培育学习型组织文化,确保文化与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第三部分:领导力、人才激励与组织行为科学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深入挖掘了驱动员工绩效与满意度的深层心理机制和领导艺术。 超越交易型领导力: 重点阐述了变革型领导力(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的四个维度(理想化影响力、鼓舞人心的动机、智力激发、个性化关怀)的具体实践路径。引入了仆人式领导(Servant Leadership)在提升员工敬业度方面的实证研究。 动机理论的当代应用: 结合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分析了如何通过提供自主性(Autonomy)、胜任感(Competence)和归属感(Relatedness)来激发内在动机,取代单纯的外部奖励。 绩效管理的优化与公平感知: 详细介绍了持续反馈(Continuous Feedback)机制的建立,以及如何降低评估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如光环效应、近因效应)。重点阐述了程序公平、信息公平和互动公平对员工接受绩效结果的决定性影响。 第四部分:变革管理、冲突解决与全球化人力资源 在全球化和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管理变革已成为常态。 系统性变革的驱动力与阻力分析: 采用了科特(Kotter)的八步流程作为基础框架,并结合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的视角,分析变革中可能出现的反馈回路与意外后果。特别讨论了“变革疲劳”的识别与应对。 高绩效团队的构建与冲突管理: 区分了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并提供了基于托马斯-基尔曼冲突解决模型(TKI)的工具,指导管理者选择最适合的干预策略。内容还包括如何通过明确的团队宪章(Team Charter)来减少角色模糊导致的冲突。 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探讨了跨文化领导力中的情境适应性。内容涵盖了国际派遣人员的选拔标准、薪酬福利的本地化策略,以及如何在全球不同法域(不涉及具体劳动法律条文)下设计一致性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本书特色 1. 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并重: 内容融合了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前沿理论,并通过大量来自不同行业(科技、制造、服务)的深度案例分析,确保理论的有效落地。 2. 工具箱式结构: 每章末尾提供“关键工具速查表”和“自检清单”,方便读者快速掌握核心方法论。 3. 面向未来趋势: 专门设立章节探讨人工智能(AI)在决策支持中的角色、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如何融入企业运营,帮助读者构建前瞻性的管理思维。 目标读者: 企业CEO、高管团队、人力资源总监与经理、战略规划师、组织发展顾问、以及攻读工商管理、组织行为学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 (总字数:约1480字,内容聚焦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未涉及任何劳动法具体内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越钦


  历任
  国立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所长
  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教授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客座教授
  瑞士苏黎世大学客座教授
  司法院大法官
  第二届监察委员
  国际劳动法与社会安全学会执行理事
 
增修者简介 

黄鼎佑


  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法学博士
  开南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

图书目录

第一部 劳动法之基础观念
 
第1章 劳动关系之演进
第1节 劳动关系之历史观察               
一、不自由劳动时代
二、租赁劳动时代(罗马法时代)
三、团体主义时代(日耳曼法时代)
四、僱佣契约时代
五、劳动契约时代
六、资讯社会时代
第2节   我国劳动法之演进与展望
一、第一个世代从民国十七年到民国二十六年
二、第二个世代从民国三十六年到民国七十三年
三、第三个世代从民国七十三年迄今
 
第2章 劳动法学
第1节 劳动法与劳动法学
一、劳动法
二、制度继受与价值观问题
三、劳动法之法源
第2节   劳动法之地位
一、概说
二、劳动法与民法的关系
三、劳动法与刑法的关系
四、劳动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第3章 劳动基本权
一、前言
二、基本权之演变
三、基本权之体系与类型
四、自由的基本权与社会的基本权
五、我国法律体系之劳动基本权
六、结社自由权与劳动者团结
七、检讨

第4章 国际组织与公约
一、绪说
二、国际劳动法的法源
 
第二部 劳动法本论
 
第1节   劳动法制之理念
第2节   在协约自治与国家统合之间
一、斗争模式
二、多元放任模式
三、协约自治模式
四、统合模式
 
第1编 僱用关系法-个别劳动关系   
 
第1章 劳动契约法总论
一、绪说
二、我国劳动契约法第1节   劳动契约之性质与种类
一、劳动契约之性质
二、劳动关系之种类
第2节   劳动契约之基本原则与特色              
 一、劳动契约之基本原则
 二、劳动契约之特色
第3节 劳动契约关系之当事人
一、雇主
二、劳工
第4节 劳动契约之成立
一、劳动契约之缔结
二、效力限制
第5节   与僱佣契约、承揽契约之区别
一、僱佣契约之特征及与承揽契约之区别
二、劳动契约之特征及与承揽之区别
第6节 工作规则
一、工作规则之意义
二、工作规则之性质
三、我国现行法对工作规则之法律性质所採的态度-法规说
四、法规说之检讨
五、工作规则与法令及团体协约之关系
六、僱用人之指示权
第7节   劳动契约之终了
一、劳动契约依民法之规定终了
二、劳动契约依社会法之原因终了-退休
三、劳动契约依劳动法之规定终了
四、劳动契约终止权之行使及其效力
第8节 劳工退休金条例
一、劳基法中退休规定之理论与实际7
二、退休准备金制度之检讨
三、劳工退休金条例之实用
四、新旧制度对照表
 
第2章 劳动契约法各论
第1节 受僱人之权利义务
一、工作义务
二、忠诚义务
第2节   僱用人之权利义务             
一、报酬给付义务-工资义务
二、保护照顾义务
三、提供经济地位向上机会之义务
四、对受僱人智慧财产权之保护义务
第3节   惩戒
一、惩戒权之法律根据
第4节   职业灾害补偿
一、职业灾害之雇主责任
二、业务招人承揽时职业灾害责任3
 
第3章 劳动条件法总论
第1节   劳动条件基准法定
一、劳动条件之意义
二、劳动基准法之性质
三、劳动基准法之效力
四、劳动基准法之监督
第2节   均等待遇         
一、现行法有关均等待遇之规定
二、性别工作平等法
 
第4章 劳动条件法各论
第1节   工资
一、工资之意义及其决定
二、我国基本工资审议办法
三、基本工资意义之转变
四、一般工资种类
五、佣金
六、工资续付义务
七、工资保护
第2节   工作时间
一、工作时间之意义
二、休息、休假
第3节   工作地点与调动                 
一、有关规定0
二、学理探讨
三、调动之效力
 
第5章 僱用关系法之未来发展
一、僱用关系之转变
二、重要发展
 
第6章 劳资合作与劳工参与
一、劳资合作的意义
二、从劳资合作到产业民主制
 
第2编 劳资关系法-集体劳动关系

一、学理探讨
二、实际发展
 
第1章 工会法
第1节   导论
一、工会概说
二、工会之意义
三、雇主团体
第2节   工会之主管机关
第3节 工会之任务                
一、工会之主要任务
第4节 工会之种类                 
一、产业工会
二、职业工会
第5节   工会之设立
一、工会之设立
二、团结权之效力
三、工会之禁止与限制
四、一元化制度之检讨
第6节   工会之会员
一、我国工会法之规定
二、强制入会之检讨(消极团结权问题)
第7节   工会之机关
第8节 工会之经费
一、经费之来源
二、经费之支付
三、经费之稽核
第9节   工会之监督
一、劳资或僱佣争议之监督
 二、工会会务之监督
第10节  工会之保护
一、工会职员及会员之保护
二、工会财产之保护7
第11节  工会之解散         
 
第2章 团体交涉
第1节   当事人与交涉代表
一、当事人
二、团体交涉之代表机关
三、团体交涉之代表
四、主管机关核可
第2节   团体交涉之内容、态样与结果
一、团体交涉之内容
二、团体交涉行为之态样
三、团体交涉之结果
 
第3章 团体协约法               
一、团体协约之意义与性质
二、团体协约之当事人
三、团体协约之订立
四、团体协约之内容
五、团体协约之终止
六、团体协约之效力

第4章 争议权之行使
一、劳动斗争权之意义
二、罢工之基本概念
 
第5章 不当劳动行为
一、不当劳动行为禁止制度之建立
二、美国工会保护立法之沿革
三、日本的工会保护
 
第6章 劳资争议处理法制
第1节      我国劳资争议处理法
一、劳资争议之意义
二、劳资争议处理之原则
三、劳资争议处理之方法
四、劳资争议处理法之理论与实务
第2节   重要代表性模式之介绍
一、日本制度
二、瑞士制度
三、美国制度
四、德国制度
 
第7章 劳动司法
第1节   劳动司法之基本原则及其发展         
一、劳动司法制度的形成
二、劳动司法制度之独立形成
三、劳动司法独立体系之沿革
第2节   劳动法院组织与功能之比较

第3编      劳工社会安全与福祉法制
 
第1章 导论
第1节 历史沿革
一、早期之发展过程
二、古典时期的社会福利政策
三、第一次大战以前之发展
四、第一次大战与第二次大战期间的发展
五、社会安全
六、劳工法与社会法之分水岭-社会安全最低基准公约
第2节   劳动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一、交换的正义与分配的正义
二、当代契约与代间合作契约
三、契约自由与契约强制
四、劳动法与社会法之关系
 
第2章 劳工社会安全法制
第1节   劳工保险条例
一、意义
二、沿革
三、保险人
四、被保险人
五、保险给付
六、保险费率
七、保险费分担比例
第2节   职业灾害保险            
一、理论之沿革
二、职业灾害保险实务
第3节   职业病与过劳死
一、职业病
二、过劳死
 
第3章 劳工福祉法制
一、劳工福祉之意义
二、劳工福祉之内容
 
第4编 劳动市场法制
 

第1节  绪说                
一、劳动市场公正性原则
二、劳动市场规范民主化原则
三、充分就业原则
第2节   劳动市场法制之当事人
一、各种当事人间之关系
二、政府部门在就业服务中的基本职能
第3节   我国劳动市场政策
一、劳动市场政策之沿革
二、劳动市场政策之指导机关
三、劳动市场政策工具
 
第1章 职业训练法
第1节   导论                
第2节   职业训练法之理论与实际         
一、职业训练之实施
二、职业训练机构
三、职业训练师
四、技能检定及证照
 
第2章 就业服务法
第1节   导论
一、历史滥觞
二、政策之进程与转折
三、从「职业介绍」、「就业服务」到「人才产业」
第2节   就业服务法之理论与实务
一、原则
二、主管机关
三、促进就业
四、就业服务机构
五、外国人之聘僱与管理
 
第3章 就业保险法
一、就业保险
二、失业救助
 
第5编 工作环境权法
 
一、工作环境权观念之产生
二、工作环境权之意义
三、工作环境权之内容
四、我国法制之检讨
 
第1章 劳工安全卫生法
第1节   总说
一、权利义务主体
二、定义
三、适用范围
第2节   安全卫生设施
一、安全卫生设施义务
二、工作场所立即危险之安全措施
三、劳工之健康检查
第3节   安全卫生管理            
一、雇主之义务与承揽人之责任
二、儿少、女性之工作限制
三、安全守则
第4节   监督与检查
一、检查不合格之效力
二、劳工之申诉权
 
第2章 劳动检查法
第1节 绪说         
一、主管机关
二、检查事项之范围
第2节 劳动检查机构
一、办理机构
二、检查计画与资料之建立
第3节   劳动检查员
一、任用与训练
二、禁止行为与利益回避
三、职权
第4节   代行检查机构及代行检查员
一、代行检查机构之资格、收费标准
二、代行检查员之适用规定
第5节   检查程序
一、调查与检验行为之进行
二、记录及报告违法行为
三、危险性工作场所之审查或检查
四、重大职业灾害之检查
五、停工与复工
六、劳工申诉之处理
第6节   劳动检查法之检讨
 
第3章 工作环境法之新课题──职场性骚扰
一、定义
二、影响
三、规范
 
附录
 
01. 行政院劳工委员会指定适用劳基法行业之时间序列
02. 指定适用劳基法第三十条之一的行业
03. 劳委会指定适用劳基法第八十四条之一的工作者
 
图内容
 
01.  劳动者宪法上之基本权                 
02.  影响劳动基准法修定的各种力量          
03.  社会统合模式
04.  经营者统合模式
05.  国家统合模式
06.  劳工参与程度阶准表
07.  事业改组或转让之情形
09.  职业灾害补偿关系图
10.  团体协约当事人平衡示意图
11.  工资义务之相关内容
12.  经营权专属雇主而劳工无参与权之结构图
13.  经营权民主化之结构图
14.  团体协约之权利义务关系图-雇主团体与工会缔约时
15.  团体协约之权利义务关系图-个别雇主与工会缔约时
16.  团体协约效力之关系图
17.  我国劳资争议处理程序                 
18.  劳资争议调解流程图
19.  我国调整事项之处理程序             
20.  劳资争议仲裁流程图
21.  日本劳资争议处理示意图         
22.  瑞士劳资争议处理示意图
23.  美国劳资争议处理示意图
24.  德国劳资争议处理示意图
25.  德国财产形成制
26. 日本财产形成制
27. 传统职业介绍示意图          
28.  就业服务机构扩大示意图
29. 人才派遣             
30. 招募员工
31. 人力银行
32. 派遣业
33. 网路就业资讯站
 
表内容
 
01. 第一、第二、第三级产业受僱人口消长表
02. 外国人工作许可主管机关
03. 我国有关劳动市场之政策制定、规划、指导暨执行之相关机关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