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各论(上)(二版)

刑法各论(上)(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各论
  • 教材
  • 法学
  • 犯罪
  • 刑罚
  • 法律
  • 二版
  • 上册
  • 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刑法总论(总则)属于逻辑性极强的深度思考,而刑法各论(分则)则属于遍地开花的、个别性较强的广度思考。因此,刑法分则的整体思维,除了需要以刑法总则做为共通的理论基础之外,对于各个具体问题(案例),学说上究竟呈现如何的见解,司法实务上(包括大法官会议解释、最高法院判例与决议、最高法院判决、高院判决、法院座谈会讨论意见、检察署讨论意见等),又採取如何的观点,则是理解刑法分则各个犯罪最为重要的材料。本书对于分则上的各个具体问题,不仅提供了国内最新的各家主要学说见解,更提供了最新、最完整的司法实务见解,同时还对于各学说与司法实务见解做了说明与分析,并明确表达了本书的立场。无论是法律系学生或法律工作者,皆可透过研读资料丰富与分析周延的本书,而获得对刑法分则各个问题的广度理解,期能掌握妥适的问题思维。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子平


  现 职
  国立高雄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专任教授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

  教授科目
  刑法(总则、分则)、刑法专论、刑法案例解析(刑法演习)、
  刑法专题研究、医事刑法专题研究、经济刑法专题研究

  学 历
  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毕业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研究科硕士班毕业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研究科博士班修毕

  经 历
  考试院律师考试审议委员会委员
  考试院司法官(人员)特种考试典试委员
  考试院司法官(人员)特种考试命题、阅卷委员
  考试院司法官特种考试刑事法组召集人
  考试院律师高等考试典试委员
  考试院律师高等考试命题、阅卷委员
  考试院常设题库(律师、司法官)小组审查委员
  法务部刑法分则修正小组委员
  法官学院讲座教授(2011年~)
  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专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系主任(2005.8.1~2008.7.31)
  成功大学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图书目录

增修版序(上册)
主要参考书与略称
初版序(上册)
作者简介
序 论

壹、刑法各论的意义/1

贰、刑法各论的对象/3

参、犯罪的分类与刑法各论的体系/4

肆、刑法各论之今后课题/5

第一编 侵害个人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生命、身体的犯罪/9
  第一节 杀人罪/14
   第一、普通杀人罪(271)/14
   第二、杀直系血亲尊亲属罪(272)/28
   第三、义愤杀人罪(273)/31
   第四、生母杀婴罪(274)/34
   第五、加功自杀罪(参与自杀罪)(275)/36
   第六、过失致死罪(276)/48
  第二节 堕胎罪/59
  第三节 遗弃罪/65
   第一、普通遗弃罪(293)/69
   第二、违背义务者(保护义务者)的遗弃罪(294)/72
   第三、遗弃直系血亲尊亲属罪(295)/90
  第四节 伤害罪/91
   第一、普通伤害罪(277)/92
   第二、重伤罪(278)/108
   第三、义愤伤害罪(279)/114
   第四、伤害直系血亲尊亲属罪(280)/115
   第五、加暴行于直系血亲尊亲属罪(281)/116
   第六、参与自伤罪(加功自伤罪)(282)/116
   第七、聚众斗殴罪(283)/123
   第八、传染花柳病罪(285)/127
   第九、妨害自然发育罪(286)/130
   第十、过失致伤罪(284)/133
 第二章 妨害自由之犯罪/136
   第一、使人为奴隶罪(296)/137
   第二、买卖、质押人口罪以及为性交或猥亵罪(296之1)/140
   第三、图利诈使出国罪(297)/145
   第四、略诱妇女罪(298)/145
   第五、移送被略诱妇女出国罪(299)/151
   第六、收受、藏匿被略诱妇女或使之隐避罪(300)/152
   第七、私行拘禁罪(剥夺他人行动自由罪)(302)/152
   第八、对直系血亲尊亲属之私行拘禁罪(303)/163
   第九、强制罪(304)/164
   第十、单纯恐吓罪(305)/171
   第十一、侵入住居罪(306)/185
   第十二、违法搜索罪(307)/197
 第三章 妨害性自主罪/205
   第一、普通强制性交罪(221)/208
   第二、加重强制性交罪(222)/222
   第三、强制猥亵罪(224)/238
   第四、加重强制猥亵罪(224之1)/253
   第五、乘机性交猥亵罪(225)/253
   第六、妨害性自主罪之结果加重犯(226)/262
   第七、强制性交罪之结合犯(226之1)/263
   第八、与幼年男女性交猥亵罪(准强制性交、猥亵罪)(227)/267
   第九、利用权势性交猥亵罪(228)/285
   第十、诈术性交罪(229)/292
   第十一、告诉乃论罪(229之1)/293
 第四章 妨害名誉及信用的犯罪/297
   第一、公然侮辱罪(309)/298
   第二、诽谤罪(310)/310
   第三、侮辱诽谤死者罪(312)/334
   第四、妨害信用罪(313)/335
 第五章 妨害秘密罪/338
   第一、妨害书信秘密罪(315)/340
   第二、窃视窃听窃录罪(妨害私生活秘密罪)(315之1)/343
   第三、加重窃视窃听窃录罪(加重妨害私生活秘密罪)(315之2)/356
   第四、洩漏业务知悉秘密罪(316)/358
   第五、洩漏工商秘密罪(317)/361
   第六、洩漏公务知悉工商秘密罪(318)/362
   第七、洩漏因电脑知悉秘密罪(318之1)/363
   第八、利用电脑洩漏工商秘密罪(318之2)/364
 第六章 侵害财产之犯罪/366
  第一节 窃盗罪/407
   第一、普通窃盗罪(320)/407
   第二、加重窃盗罪(321)/432
   第三、常业窃盗罪(322)(已删除)/457
   第四、亲属相盗特例(324)/457
  第二节 抢夺罪/461
   第一、普通抢夺罪(325)/461
   第二、加重抢夺罪(326)/468
   第三、常业抢夺罪(327)(已删除)/469
  第三节 强盗罪/469
   第一、普通强盗罪(328)/471
   第二、准强盗罪(亦称事后强盗罪)(329)/487
   第三、加重强盗罪(330)/498
   第四、常业强盗罪(331)(已删除)/501
   第五、强盗结合犯(332)/501
  第四节 海盗罪/511
  第五节 侵占罪/513
   第一、普通侵占罪(335)/516
   第二、公务、公益及业务上之侵占罪(336)/537
   第三、侵占遗失物等罪(337)/540
   第四、关于准动产与亲属相盗特例的准用(338)/545
  第六节 诈欺罪/546
   第一、诈欺取财罪(339Ⅰ)/547
   第二、诈欺得利罪(339Ⅱ)/564
   第三、收费设备诈欺罪(339之1)/591
   第四、自动付款设备诈欺罪(339之2)/593
   第五、电脑或相关设备诈欺罪(339之3)/597
   第六、加重诈欺罪(339之4)/598
   第七、常业诈欺罪(340)(已删除)/607
   第八、准诈欺罪(341)/607
  第七节 背信罪(342)/609
  第八节 重利罪/625
   第一、普通重利罪(344)/625
   第二、加重重利罪(344之1)/632
  第九节 恐吓取财罪与掳人勒赎罪/634
   第一、恐吓取财、得利罪(346)/634
   第二、掳人勒赎罪(347、348、348之1)/654
  第十节 赃物罪(349、350已删除、351)/664
  第十一节 毁弃损坏罪/691
   第一、毁损文书罪(352)/691
   第二、毁损建筑物等罪(353)/697
   第三、毁损器物罪(354)/705
   第四、诈术损害财产罪(间接损财罪)(355)/710
   第五、损害债权罪(356)/711
 第七章 妨害电脑使用罪/720
   第一、非法入侵电脑罪(358)/722
   第二、破坏电磁纪录罪(359)/727
   第三、干扰电脑罪(360)/730
   第四、对公务机关电脑犯罪之加重处罚(361)/731
   第五、制作电脑犯罪程式罪(362)/731

图书序言

增修版序(上册)

  两年前,笔者利用半年休假的时间,将讲授多年的刑法分则资料加以整理,撰写成刑法各论上册出版。惟撰写过程中,未能精准掌握时间,不仅导致原订于新学年度开学前的出版计画,延宕到开学一个多月后才得以付梓出版,更因为过于仓促而导致内容出现不少错字与误植之处。为此,实必须向初版读者表示深深的歉意。

  本书增修版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要项:第一、对于初版之错字与误植的改正。第二、近两年来,刑法分则又通过不少修改与增设之条文,对于该修改与增设部分的增补以及分析说明,例如第339条之4「加重诈欺罪」、第344条「重利罪」、第344条之1「加重重利罪」、第349条之「赃物罪」等。第三、对于各议题之新旧学说见解的增修,包含国内与国外的学说。同时对于某些刑分争议问题,笔者经过更进一步的研究之后,改变了初版之主张,例如第347条「掳人勒赎罪」之成立是否以三面关系为必要之争议,初版主张「不以三面关系为必要」,而本书改採「以三面关系为必要」之立场。第四、对于最新司法实务见解的增补,尤其近年来,司法实务对于各种议题,较之以往,理由说明更加详实,惟仍屡见新判决与判例见解相龃龉,或者最高法院在不同刑事庭之间,对于同一争议问题立场相左等现象,使得司法实务之见解,愈加具有学习与研究之价值。

  对于初版的增修工作,早在今年元月就已开始进行。必须加以增补、修订之处,如此繁多,幸赖高雄大学法律学系硕士班刑事法组硕士生张家庆(律师)与郑宜安,以及高大法律系应届毕业生且今年九月即将就读台北大学法律系硕士班刑事法组的王雪君,将就读高大法律系硕士班刑事法组的李致柔、陈筠婷等诸位贤隶,不辞辛劳、细心协助校稿长达半年多,甚至针对学说见解与司法实务,提供诸多宝贵意见,还有一群热爱学习的莘莘学子,透过「高大法律刑法勘误区」的平台,也提供了无数宝贵的指正意见,笔者实无法逐一致谢。元照出版公司万先生及其优秀团队的全力支持,使本书得以顺利付梓,特此表达深挚的感谢。

笔者谨识于永和无知斋
2015年大暑过后

初版序(上册)

  笔者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一直秉持着谦卑、虚心的态度,诚实面对学术。在逾四分之一世纪的这段期间当中,虽然撰写了一些阶段性而不成熟的学术论文和「共同正犯与共犯论」乙书,以及2005年初版上册、2006年初版下册、乃至2008年9月增修版而具有自己体系架构的「刑法总论」,对于多年来已具有大致内容且逐年增订的刑法各论授课讲义,却迟迟未动手整理成教科书刊行。近年来,跟我修习刑法的年轻学子经常询问何时出版刑分教科书,为因应授课上以及提供刑法分则学习上的需求,最主要的还是在于笔者一心想完成这项任务,遂决定运用半年休假的机会付诸行动,而让本书得以问世(下册预定明年2月出版)。

  刑法总论(总则)属于逻辑性极强的深度思考,而刑法各论(分则)则属于遍地开花的、个别性较强的广度思考。因此,刑法分则的整体思维,除了需要以刑法总则做为共通的理论基础之外,对于各个具体问题(案例),学说上究竟呈现如何的见解,司法实务上(包括大法官会议解释、最高法院判例与决议、最高法院判决、高院判决、法院座谈会讨论意见、检察署讨论意见等),又採取如何的观点,则是理解刑法分则各个犯罪最为重要的材料。本书对于分则上的各个具体问题,不仅提供了国内最新的各家主要学说见解,更提供了最新、最完整的司法实务见解,同时还对于各学说与司法实务见解做了说明与分析,并明确表达了本书的立场。无论是法律系学生或法律工作者,皆可透过研读资料丰富与分析周延的本书,而获得对刑法分则各个问题的广度理解,期能掌握妥适的问题思维。

  本书完成前的一个月,正值司法官、律师考试第一试在即,高雄大学法律学系硕士班刑事法组的张家庆、朱江庭、陈柏恺以及东吴大学法学院硕士班刑事法组陈俊男与陈彦廷两兄弟,仍不辞辛苦,细心协助校稿,并提供诸多重要宝贵意见,另外元照出版公司与万先生的积极协助,使本书得以顺利付梓,特此表达感谢之意。

笔者谨识于永和无知斋
2013年孟秋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抱着“硬着头皮”的态度。刑法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对我这种非法律背景的人来说,简直是天书。但没想到,作者的讲解竟然如此生动有趣,仿佛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进入刑法的世界。他善于运用生活化的例子,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的场景,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盗窃罪的时候,他不仅详细解释了“非法占有”的含义,还举了各种各样的盗窃案例,包括顺手牵羊、入室盗窃、网络诈骗等等,让我对盗窃罪的认识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条文的解释,而是深入探讨了刑法背后的伦理和哲学问题。他引导我思考,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公平?如何平衡社会利益和个人权利?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它们却促使我不断地思考和反省。读完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刑法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用法律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去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

评分

我读刑法书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准备司法考试。市面上刑法书太多了,一开始真的不知道该选哪一本。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这本。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条文整理非常清晰,重点突出,对于备考来说非常实用。作者在讲解条文的时候,会结合相关的学说和判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让我对刑法的理解更加透彻。而且,这本书的练习题非常丰富,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考题,可以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但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枯燥,缺乏一些趣味性。对于那些对刑法没有基础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另外,这本书对于一些新的刑法理论和发展趋势涉及的篇幅相对较少,这可能会影响到备考的全面性。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刑法教材,适合那些有一定刑法基础,并且需要备考司法考试的读者。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刑法,或者对刑法感兴趣的读者,可能需要参考其他书籍。

评分

读完这本刑法各论,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思想洗礼。以往对刑法的认知,停留在新闻事件的片段和电视剧的演绎,总觉得法律是遥远、冰冷的规则。但这本书却将一个个具体的犯罪行为,置于社会现实、人性弱点和价值冲突的背景下进行剖析,让我意识到刑法并非单纯的惩罚工具,而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基石。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细腻,对于每个犯罪构成要素的解释都深入浅出,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和学说,让我对诸如杀人罪、伤害罪等常见犯罪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犯罪行为归咎于个人道德败坏,而是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探寻犯罪产生的根源。这种批判性的思考方式,促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犯罪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刑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变迁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反思,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复杂的迷宫。刑法本身就是一门充满逻辑和细节的学科,而这本书更是将这种复杂性发挥到了极致。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条文都经过了精心的推敲和论证。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刑法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我经常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而且经常会迷失在各种学说和判例之中。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作者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案件,让我对刑法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这些案例往往都比较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才能理解。此外,这本书的排版也比较拥挤,字体较小,长时间阅读容易感到疲劳。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刑法教材,适合那些有一定法律基础,并且想要深入研究刑法的读者。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相当独特,它没有按照传统的犯罪类型进行分类,而是从犯罪的主体、客体、行为、结果等要素入手,逐一进行分析。这种方式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它的优势所在。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刑法知识体系,让我对每个犯罪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更清晰的认识。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台湾判例,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加贴近台湾的社会现实。通过研究这些判例,我能够了解台湾的司法实践,以及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此外,作者还对一些有争议的刑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安乐死、堕胎、毒品合法化等等。这些问题在台湾社会一直备受关注,作者的观点虽然不一定代表主流,但却能够引发我的思考,让我对这些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缺点可能在于,它对于一些新兴犯罪,比如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等,涉及的篇幅相对较少。但总体来说,它仍然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刑法教材,值得推荐给法律专业的学生和对刑法感兴趣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