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三版)

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专利法
  • 知识产权
  • 法律
  • 教材
  • 三版
  • 理论与实用
  • 法学
  • 科技创新
  • 实用指南
  • 法律法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介绍专利法之理论与实务运用,从专利制度之起源、专利权之取得,到专利权之行使与争讼,均有完整介绍。

  专利权之取得阶段包含:专利专责机关与专利审查制度、划定专利保护范畴之发明定义与不予专利项目、准备专利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提出专利申请、发明人与专利申请权、专利实体审查之要件、实体审查程序,也包含行政程序与遭不予专利审定后之诉愿等。

  取得专利权后,首先是专利权之发生、专利权期间与效力,以及专利权之撤销与无效、专利之行政诉讼等。专利权之行使则包含:专利被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以及专利权之实施与授权。

  本书以发明专利为主轴进行介绍,新型专利与设计专利仅介绍其特殊的部分。其他智慧财产权如商标、着作、营业祕密、积体电路电路布局、以及公平交易法等与专利之关系或竞合,亦在本书范围内。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知识产权领域中,专门聚焦于著作权法(版权法)的深度专著的简介。本书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知识产权从业者以及高等院校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细致且具有前瞻性的著作权法学理论分析框架与实务操作指南。 --- 著作权法前沿与实务精要:理论深度、前瞻视角与全球化挑战 本书聚焦于当代著作权法(版权法)体系的复杂结构、前沿理论发展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深刻挑战与应对策略。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法律条文的简单注释或教科书式的知识梳理,而是一部旨在构建完整、系统、批判性思维的著作权法学研究工具书。 第一部分:著作权法的基础理论与历史溯源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著作权法的核心价值体系与哲学基础。我们探讨了“表达与思想二分法”的古典理论在数字时代的适用性边界,并对不同法域(如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原创性、保护期限和权利穷竭等核心概念上的历史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 核心议题包括: 1. 著作权的历史演进与功能重塑: 从印刷术革命到互联网时代的演变,分析了著作权制度在激励创作、促进文化传播与限制垄断之间的动态平衡。重点讨论了“公共领域”的理论界定及其在知识密集型经济中的战略价值。 2. 原创性与表达的界定: 细致考察了司法实践中对“最低限度原创性”的要求,特别是针对数据库、软件代码、设计作品以及AI辅助生成内容的判断标准。探讨了“事实的保护”与“表达的保护”之间的微妙界限,以及如何应对事实与表达混杂的混合体作品。 3. 专有权利的体系构建: 全面梳理了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等核心专有权利的内涵、行使方式及其地域性限制。特别关注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全球化特性及其对传统属地主义原则的冲击。 第二部分:著作权客体与权利主体的前沿辨析 本部分专注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最新拓展与争议焦点,尤其关注新兴技术带来的法律适用难题。 1. 新兴作品形态的保护: 深入分析了计算机软件的结构、界面、源代码的保护策略,以及多媒体作品、游戏作品的权利归属问题。对“技术保护措施”(TPMs)与权利管理信息(RMI)的法律规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评估了反规避条款的平衡性。 2.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地位: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前沿领域。本书探讨了AI创作物的法律性质——是工具还是作者?讨论了投入、选择与编排的程度是否能满足现有原创性要求。对于拟人化、类人化或完全自动化的AI生成结果,本书提出了多维度(如投入贡献者、平台运营者、最终使用者)的潜在权利主体分析模型。 3. 集体管理与职务作品: 详述了集体管理组织(CMOs)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模式、收费标准及效率问题。在职务作品领域,本书重点分析了雇佣关系下,特别是在远程办公和跨国合作场景中,劳动合同与知识产权归属的复杂交织,以及对“法人作品”概念的现代诠释。 第三部分:权利限制、例外与抗辩的全球实践 著作权法的生命力在于其合理的限制,以保障公众的获取权和知识的再利用。本部分着重于分析全球主流司法管辖区在平衡垄断与公共利益方面的制度设计。 1. 合理使用/合理对待(Fair Use/Fair Dealing)的精细化操作: 详细对比了美国“合理使用”四要素与英联邦国家“合理对待”的适用差异。通过对大量判例的梳理,构建了判断转换性使用(Transformative Use)的核心逻辑路径,并探讨了其在教育、批评、评论和数据挖掘(Text and Data Mining, TDM)中的应用边界。 2. 法定许可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考察了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许可、版权集体管理中的强制许可等制度的经济学合理性。分析了如何通过设定合理的许可费率,既能补偿权利人,又不至于扼杀下游产业的创新活动。 3. 技术中立性与反规避条款的司法克制: 评估了立法机构在处理反规避措施(如DRM)时,是否过度侵犯了合法使用者的权利(如维修权、备份权、合法复制权)。强调了司法审查中对技术保护措施必要性和相称性的严格要求。 第四部分:著作权侵权责任与全球治理的挑战 本部分转向实务操作层面,聚焦于跨境侵权、平台责任以及著作权法在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1. 网络服务提供商(ISP/OVS)的责任认定: 深入解析了“避风港原则”(Safe Harbor)和“红旗通知”(Notice and Takedown)制度的有效性与局限性。重点探讨了平台是否承担“主动监控”的义务,以及如何界定“知悉侵权”的程度与时点。 2. 跨境侵权与属地管辖的冲突: 针对全球流媒体、P2P分享和盗版网站的传播特性,本书探讨了如何在不同法域之间确定管辖权、准据法以及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特别分析了国际条约(如WIPO条约)在协调全球著作权保护水平中的作用。 3. 著作权与竞争法的交叉点: 论述了著作权密集型行业中,标准必要专利(SEP)与著作权交叉领域可能出现的反垄断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许可机制(如FRAND原则)来平衡技术创新者与下游制造商的利益。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严谨的法理分析为骨架,以全球最新的司法判例和立法趋势为血肉,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实务操作之间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它不仅提供了对现有法律框架的精深解读,更对未来知识产权制度在元宇宙、深度伪造(Deepfake)和去中心化内容创作环境下的调整方向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预测与探讨。本书是希望在复杂多变的数字版权环境中,建立清晰、坚实法律思维的专业人士的必备参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国赞


  【现职】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

  【经历】
  1992年进入经济部中央标准局(智慧财产局之前身)专利处服务,从事专利审查工作,历任技正、专利审查官兼科长、专利高级审查官、副组长、组长。
  曾在美国、日本、德国参加专利实务进修课程并做相关研究,并担任许多训练机构办理专利实务相关课程之讲师。

  【学历】
  台湾科技大学工学博士
  政治大学法律学硕士

图书目录

推荐序 /高秀真
三版序
二版序


第一章  专利起源与法制沿革
 第一节 导 论/1
 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起源/3
 第三节 十九世纪专利制度的扩散与发展/8
 第四节 台湾与中国专利制度之建立/17
 第五节 1980年代美国重视专利政策/20
 第六节 专利制度之目的与专利政策/23
 第七节 专利法制体系与沿革/26
 问题与讨论/32

第二章  专利专责机关与审查制度
 第一节 导 论/33
 第二节 国家专利专责机关/34
 第三节 国际优先权/39
 第四节 地区专利局── 欧洲专利局/41
 第五节 国际专利机构──WIPO/43
 第六节 从全面审查到早期公开/45
 第七节 检索与审查分离/54
 第八节 国际专利申请制度──专利合作条约/57
 问题与讨论/61

第三章  发明定义与不予专利项目
 第一节 导 论/63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与发明定义/64
 第三节 不同的发明定义── 欧、美、日与我国/67
 第四节 欧洲的发明定义/69
 第五节 日本与我国之发明定义/74
 第六节 美国法院解释发明定义之判例/77
 第七节 法定不予专利项目/81
 第八节 当代议题── 动、植物专利/88
 问题与讨论/92

第四章 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
 第一节 导 论/93
 第二节 专利说明书概要/95
 第三节 说明书及必要图式/99
 第四节 申请专利范围的独立项/101
 第五节 申请专利范围的大小与实施例/107
 第六节 附属请求项/111
 第七节 请求项记载实务/114
 问题与讨论/120

第五章 专利要件
 第一节 导 论/121
 第二节 产业利用性/122
 第三节 先申请原则/125
 第四节 新颖性/128
 第五节 扩大先申请案之范围/134
 第六节 进步性/137
 第七节 优惠期制度/141
 第八节 主张国际优先权的效果/144
 问题与讨论/148

第六章 申请与实体审查程序
 第一节 导 论/149
 第二节 专利申请人/150
 第三节 程序审查/155
 第四节 实体审查程序/161
 第五节 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之修正/164
 第六节 发明单一性/169
 第七节 再审查/171
 第八节 分割申请/176
 第九节 国内优先权/182
 问题与讨论/185

第七章 发明人与专利申请权
 第一节 导 论/187
 第二节 发明人与共同发明人/189
 第三节 专利申请权/191
 第四节 错误的专利申请人── 冒充申请/197
 第五节 发明人的名誉权/201
 第六节 相当对价请求权/204
 问题与讨论/212

第八章 专利审查之行政程序与诉愿
 第一节 导 论/213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与诉愿法/214
 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6
 第四节 期日、期间与送达/221
 第五节 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226
 第六节 行政处分/227
 第七节 专利申请案之诉愿/234
 第八节 专利制度中的特别诉愿程序/241
 问题与讨论/243

第九章 专利权期间与效力
 第一节 导 论/245
 第二节 专利权之发生、维持、消灭/246
 第三节 专利权期间之延长、延展/253
 第四节 专利权人运用专利权与实施/257
 第五节 专利权之排他效力/261
 第六节 专利权排他效力之限制/262
 第七节 医药专利权效力之限制/270
 问题与讨论/272

第十章 专利权之无效与撤销
 第一节 导 论/273
 第二节 专利权撤销之法制沿革/274
 第三节 举发之概念与法规适用/276
 第四节 举发之发动/278
 第五节 举发之实体审查程序/282
 第六节 举发之审查原则/286
 第七节 举发之实体审定/290
 第八节 专利权期间延长之举发/296
 第九节 侵害诉讼中的专利无效抗辩/297
 问题与讨论/301

第十一章 专利之行政诉讼
 第一节 导 论/303
 第二节 行政法院与管辖事件/304
 第三节 诉讼类型与诉讼要件/305
 第四节 撤销诉讼实体判决要件/307
 第五节 通常诉讼程序之起诉/309
 第六节 言词辩论与证据/313
 第七节 撤销诉讼之裁判/314
 第八节 专利举发案之行政诉讼/318
 第九节 课予义务诉讼/325
 第十节 上诉与再审/329
 问题与讨论/331

第十二章 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
 第一节 导 论/333
 第二节 请求权与管辖法院/334
 第三节 民事侵权行为/335
 第四节 损害赔偿请求权/339
 第五节 损害赔偿额之计算/344
 第六节 禁止请求权/351
 第七节 信用回复措施请求权与其他/355
 第八节 边境管制措施/358
 第九节 专利侵害的刑事责任/361
 问题与讨论/363

第十三章 权利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
 第一节 导 论/365
 第二节 专利侵害判断之法源/366
 第三节 专利侵害类型/368
 第四节 解析请求项与被诉对象/372
 第五节 字义侵害/374
 第六节 均等侵害/378
 第七节 均等侵害之限制/384
 第八节 诉讼之进行与实务趋势/389
 问题与讨论/392

第十四章 专利权之实施与授权
 第一节 导 论/393
 第二节 专利权授权他人实施/394
 第三节 强制授权的沿革与国际规范/396
 第四节 特许实施实务/400
 第五节 强制授权规范/407
 第六节 专利发明之实施权/410
 第七节 公共卫生之医药专利强制授权/417
 问题与讨论/421

第十五章 新型专利
 第一节 导 论/423
 第二节 新型专利之标的/424
 第三节 新型审查制度/428
 第四节 申请与审查程序/431
 第五节 新型专利要件/434
 第六节 新型技术报告/440
 第七节 新型与他种专利之关系/443
 第八节 新型专利权/449
 问题与讨论/454

第十六章 设计专利
 第一节 导 论/455
 第二节 设计专利之标的/456
 第三节 说明书与实体审查/464
 第四节 设计专利要件/467
 第五节 设计之近似/469
 第六节 设计专利权/474
 第七节 联合新式样与衍生设计/475
 第八节 部分设计专利/480
 第九节 图像设计/487
 第十节 成组设计/489
 问题与讨论/491

第十七章 其他智慧财产权
 第一节 导  论/493
 第二节 TRIPS所规范之智慧财产权/494
 第三节 着作权及相关权利/497
 第四节 商 标/502
 第五节 积体电路电路布局/507
 第六节 未经公开资料之保护/511
 第七节 与授权契约有关之反竞争行为/517
 问题与讨论/526

参考文献/527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我国专利制度自1949年施行迄今,已逾一甲子,以促进国家产业发展为目的之专利法,随着时代之演进与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也历经多次重大修正。于今我国每年受理之专利申请规模,发明、新型、新式样专利合计约有八万件,在设有专利制度的国家中亦在前十大之列,是累积许多人一点一滴努力的成果。

  2011年12月21日修正公布专利法修正全文159条,其距前一次修法已八年有余,因而修正内容甚多、幅度颇大。举其荦荦大者:有从制度面扩大专利保护对象者,如设计专利新增衍生设计、部分设计、电脑图像与图形化使用者介面、成组设计制度;发明专利审查面则有完备修正制度、放宽分割申请时点、最后核驳通知、优惠期适用范围扩大至进步性等修正;而在专利权行使制度之修正部分,则有专利权效力不及事项、专属授权、强制授权、医药品或农药品之专利权期间延长相关规定;在举发撤销专利权部分,进展至依申请专利范围逐项举发及逐项审定、新增合併审查制度等;此外,还有公共卫生议题之规定,是配合世界贸易组织为协助开发中国家及低度开发国家取得所需专利药品,以解决其国内公共卫生危机所增设。

  本次修正除因应产业变迁与国际趋势外,亦有诸多修正系脱胎于累积我国专利司法实务之经验而来。例如,特许实施改称强制授权并作更为周延之规范,与CD-R特许实施事件在2008年行政诉讼判决不无关联;举发制度依申请专利范围逐项审定,可说是近年来专利行政诉讼事件之司法审查密度及深度所形成的趋势;而专利侵害诉讼事件在智慧财产法院的专业审查下,触引法律面须对专利权之效力、行使、与授权等作更明确之相关规范。

  今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刘国赞老师完成「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一书,对于新修正专利法作了系统性的周全介绍,不仅包含法律制度面,在实务面及应用面也有详细论述。特别在专利事件之行政诉讼、以及专利侵害之民事诉讼与专利权范围认定,引用许多智慧财产法院成立后之判决,涵摄了2008年以来司法裁判在整体专利制度影响的内容,有利于读者了解专利法之最新实务见解。

  本书在新专利法正式施行前完成,不仅有助于实务界了解新制,俾于施行后正确运用,并有助于欲从事专利工作及研究者学习及研究之用。

智慧财产法院
高秀真
2012年6月5日

三版序

  本书于2013年底第二版完成迄今一年有余,专利法在制度面的变动不大,主要是边境管制措施之立法通过并于2014年3月施行,实务面之进展则是在司法审判上累积较多之案例。

  三版内容除资讯更新与部分文字之调整外,修改较多的部分是:第五章将优惠期制度独立列为一节,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将边境管制措施增列在第八节,第十三章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中若干案例以我国智慧财产法院判决案例取代原来之美国案例,第十六章设计专利中引用我国审查基准与实务案例取代原来之日本案例。

刘国赞 谨志
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
2015年7月13日



  本书是依2011年11月29日立法院三读通过、12月21日总统令修正公布之专利法撰写而成。因本次专利法修正内容颇多,加上智慧财产法院近年新的判决实务进展,作者乃将2009年4月之「专利实务论」大幅修正,去除不合时宜及过于繁杂之实务内容,以「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为名,採专利法之理论体系与实务并重之方式编写。

  本书完成于2011年修正专利法已公布但尚未施行之时点,因预期新法可在公布约一年的准备期后正式施行,故在本书称「新专利法」或直接称「专利法」者,均指2011年专利法。2004年7月1日施行之现行专利法则称「旧专利法」或「旧法」,更早之旧法版本则冠以施行年份以兹区分,例如「1994年专利法」。在相关子法上,专利法施行细则是以经济部101年5月28日经授字第10120030780号预告修正之「专利法施行细则」版本为准。

  本书採横书编排,叙述法律条号时使用阿拉伯数字,条文内容之条号仍使用国字。法律名称使用略语以兹简洁,例如「专」代表「专利法」,「专施」是「专利法施行细则」,「行程」为行政程序法,「行诉」为行政诉讼法,「审理法」为「智慧财产案件审理法」,「民」是「民法」;「特」、「实用新案」、「意匠」分别为日本「特许法」、「实用新案法」、「意匠法」。

  全书共分十七章,以「专利起源与法制沿革」为第一章,回顾专利制度在主要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并简述我国专利法立法及修正沿革。第二章至第十六章是专利法的核心内容,包含发明、新型与设计专利。为避免同时叙述三种专利之复杂,第二至十四章仅以发明专利为主,第十五、十六章再分别介绍新型专利、设计专利。最后一章则是专利与其他智慧财产权的关系。

  第二章至第十四章以发明专利为主轴,前半段第二至八章是权利之取得阶段,第九至十四章则为取得权利后之权利行使阶段。

  第二章先介绍「专利专责机关与审查制度」,基于同一发明申请许多国家专利之需求,本章除国家专利专责机关外,也介绍如欧洲专利局等地区性的专利专责机关,其可用一次申请及审查的程序,取得多个国家之专利;在审查制度上,则以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制度为主,兼述近年来在审查上的国际调和现况。

  第三章是「发明定义与不予专利项目」,此一主题界定专利法所保护之发明为何。非属专利法保护之发明,或落入不予专利项目者,纵有高价值亦无法获得专利保护。因美、日、欧在发明定义展现不同的法律规定,本章除我国之规定外,也必须介绍美、日、欧对发明定义的概念与发展。

  第四章介绍「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专利说明书有其法定的撰写格式,尤其申请专利范围是专利权的核心,因此以专章叙述。

  第五章是「专利要件」,实质审查制度下是审查申请专利之发明是否符合一定条件,具体言之,即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符合者即属值得保护之发明而给予专利保护。

  第六章是「申请与实体审查程序」,相对于第五章之实体,本章为程序,包含从提出申请的程序审查,直到审定为止的程序。实体审查程序有审查及再审查,以及审查中的官方通知与申请人之修正。发明单一性与分割申请、国内优先权等也归在本章。

  第七章叙述「发明人与专利申请权」,发明人与申请人在提出专利申请时就必须认定,而谁是真正发明人与专利申请人之争议却常出现在取得专利权后,本章除僱佣关系与出资聘人的专利申请权归属外,也介绍发明人的名誉权与相当对价请求权。

  第八章是「专利审查之行政程序与诉愿」,专利专责机关进行专利审查程序,除依专利法规定外,也须注意行政程序法之规定。行政程序法与专利审查关系密切者,有期日、期间与送达、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行政处分等。申请专利之发明经再审查不予专利审定后,可依诉愿法提起诉愿,本章简介诉愿程序之概要。

  专利权之行使阶段从第九章开始,首论「专利权期间与效力」,包含专利权之发生、维持、消灭、延长、延展,以及专利权之排他效力与限制。

  第十章是「专利权之无效与撤销」,包含专利法的举发制度以及专利侵害诉讼中的专利无效抗辩。举发制度从举发之发动、实体审查、到举发审定,新专利法有大幅之修正。

  第十一章是「专利之行政诉讼」,专利申请人对申请案之行政处分不服者,可循序进行诉愿及行政诉讼之救济,本章介绍在司法机关的行政诉讼。将专利之行政诉讼安排在举发章之后,是因实务上专利之行政诉讼以对举发审定不服之行政诉讼占多数。本章概述专利事件之行政诉讼,包含行政诉讼类型、通常诉讼程序之起诉、审理与裁判、以及上诉审等。

  有关行使专利权之专利侵害诉讼,分述于第十二章及十三章。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先叙述以民事侵权行为为基础的专利侵权行为,其次是请求权与管辖法院,还有损害赔偿额之计算与禁止请求权等。专利侵害事件之争点甚多,所谓侵害是以被诉对象是否落入专利权范围为准,因而以第十三章专章叙述「权利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本章所述之原则多来自司法裁判之实务案例。

  第十四章是「专利权之实施与授权」,将取得专利权之发明付诸实施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授权他人实施更能快速创造产值,本章也包含强制授权及公共卫生之医药专利强制授权议题。

  第十五至第十七章是发明专利以外之其他智慧财产权。首先是与发明专利同样保护技术性创作的「新型专利」,叙述于第十五章。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差异较大者,是在保护之标的与审查制度,新型採形式审查制度,行使权利时需有新型技术报告之配套。

  第十六章「设计专利」旧称「新式样」,在新专利法有重大修正。本章除介绍设计专利保护之标的、设计专利要件、以及位居设计专利核心的近似问题外,也介绍在新专利法所增之衍生设计、部分设计、成组设计、电脑图像与图形化使用者介面等。

  最后第十七章是与专利有关之其他智慧财产权,除着作权、商标权、积体电路电路布局、营业祕密等之外,也叙述专利权行使违反公平交易法之问题。本书以专利为主题,因而将其他智慧财产权置于最后一章,旨在叙述这些智慧财产权与专利间的关系,尤其是竞合或同时保护之问题。

  本书得以完成,需感谢多年来从事专利审查工作前辈们的启发与指点,以及学界先进与实务界资深专利工作者给予宝贵意见,也感谢元照出版公司费心编辑校对。特别是智慧财产法院  高院长秀真慨允作序,令作者铭记在心。

  本书出版前已经过多次校对,但作者才疏学浅,虽字斟句酌、一再推敲,仍有诸多不完善与疏漏之处,尚祈各界先进不吝指正。

刘国赞 谨志
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
2012年6月1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原则》这本书,与其说是教你如何成功,不如说是教你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作者瑞·达利欧是一位成功的投资家,他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总结成了一套“原则”,这些原则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作、人际关系、决策等等。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作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寻找真相,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只有通过极度透明,才能建立信任和合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关于“错误”的看法,他认为错误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们应该拥抱错误,而不是逃避错误。作者还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应该自己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盲从他人。这本书的语言比较直接,甚至有些严厉,但它却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它不是一本轻松读物,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但它绝对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活和工作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评分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简直是挑战我的认知极限!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理性的思考者,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的很多决策其实都是基于直觉和情绪的。这本书把人的思考方式分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快速、直觉、情绪化的思考方式,系统2是缓慢、理性、逻辑的思考方式。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案例,揭示了我们大脑的各种认知偏差,例如确认偏差、锚定效应、框架效应等等。这些认知偏差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让我们做出不理性的选择。最让我震惊的是“损失厌恶”这个概念,原来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远高于对收益的敏感度,所以我们会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收益。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大脑并不是完美的,它有很多弱点和漏洞。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思考,避免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这本书读起来有点费脑筋,需要慢慢消化,但它绝对值得一读,因为它会改变你对思考方式的看法。

评分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的格局实在太大了!它试图解释为什么不同大陆的人民发展速度不同,为什么有些大陆的人民征服了其他大陆的人民,而不是反过来。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并没有从种族或者文化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而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解释。他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了哪些植物和动物可以被驯化,哪些技术可以被发明,哪些疾病可以传播。例如,欧亚大陆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这使得欧亚大陆的人民可以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植物和动物资源相对匮乏,这使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人民发展速度较慢。这本书的论证非常严谨,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地理、生物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让我对世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需要耐心和毅力,但它绝对值得一读,因为它会改变你对人类历史的看法。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读完《商业模式画布》之后,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创业很难,因为总觉得需要一个完美的商业计划书,里面要写得非常详细,包括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财务预测等等。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其实创业可以很简单,只需要一张A4纸,用九个模块来描述你的商业模式。这九个模块分别是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活动、关键合作、成本结构。每个模块都配有详细的解释和案例,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让我受益的是“价值主张”这个模块,它让我意识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这本书还强调了“精益创业”的重要性,也就是要不断地测试和验证你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一开始就投入大量的资源。我最近正在考虑一个创业项目,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它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成功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知识产权法入门》绝对是想搞懂专利、商标、著作权这些概念的初学者福音!我之前完全对这些法律条文一头雾水,只知道专利好像跟发明有关,商标是品牌标志,著作权是保护创作。但这本书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把这些抽象的法律概念拆解得清清楚楚。像是商标的部分,它不只是讲注册流程,还分析了不同商标的策略,例如如何选择一个容易记住、又能区分于竞争对手的商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讲到“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原来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是很大的,甚至可以防止别人使用近似的商标来误导消费者。书里还穿插了很多案例,像是某个知名饮料的商标纠纷,某个电影的盗版问题,这些案例让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更能理解这些法律的实际应用。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重点都有加粗,方便阅读。虽然它只是入门级的书籍,但已经足够让我对知识产权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激起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果以后有机会从事相关工作,这本书绝对会是我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