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文档第12辑

中国法学文档第12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法学
  • 中国法律
  • 法律文獻
  • 学术研究
  • 法学研究
  • 法律汇编
  • 中国法
  • 法学辑刊
  • 法律文件
  • 法律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法学文档》系中国政法大学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编辑,面向学界和实务界,以文摘为主的学术性出版物。其目的主要是从中国大陆法学和学术期刊上已经发表的文章中选择有独立见解、有学术积累、有丰富资料的优秀论文,取其大义,凝其要旨,摘编成文,以达採撷法学精华,宣扬法律精神,丰富文化积淀之目的。同时登载高品质论文、译文、书评和案例讨论等,充分满足法律学界、实务界、企业界、政界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法律学识的需求。本出版物所刊发的论文及文摘未经本刊编辑部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的出版物转载。
宪政与法治的时代回响:当代中国法律实践与理论探索 一部洞察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深度著作 本书汇集了多位国内顶尖法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聚焦于中国法治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与实践挑战。全书紧密围绕“宪政转型与法治巩固”这一核心主线,力求以扎实的文献梳理和严谨的逻辑推演,为理解当前中国法律体系的复杂性提供多维度的观察视角。 第一编:宪法秩序的重塑与能动性 本编深入探讨了中国宪法实践的最新动态及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驱动作用。 第一章:宪法文本的阐释张力与制度效力 本章首先对现行宪法文本中的核心概念,如“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重点剖析了近年来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对宪法原则的具体化过程,特别关注了宪法在处理社会矛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实际运行效率。研究指出,宪法文本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其刚性规定上,更在于其在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中展现出的适应性和解释空间。 第二章:国家机构改革与权力配置的法理基础 本节聚焦于国家机构改革的法理溯源与权力运行的制衡机制。分析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监察权与司法权、行政权之间权限划分的法律边界。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既能保证高效治理,又能有效约束公权力滥用的权力配置模型。此外,本章还对地方性法规制定权限的扩张与中央立法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审视,提出了关于权力层级制衡的再思考。 第三章:公民权利保障的实践困境与进路 公民权利的有效实现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试金石。本章选取了环境权、知情权和财产权保障的几个典型案例,剖析了在具体执法层面,国家与公民利益冲突时的法律适用困境。探讨了行政诉讼中“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在中国语境下的适用范围,并对比了国内外在特定社会危机时期限制基本权利的法律规范的合法性标准,旨在为未来权利保障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编:民商事法律的现代化进程 本编关注民商事法律领域的深刻变革,尤其是《民法典》实施以来带来的理论与实践新议题。 第四章:《民法典》背景下私法自治的边界重构 《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私法体系的成熟。本章着重分析了合同自由原则在平台经济、数据交易等新兴领域的适用难题。探讨了“情势变更原则”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经济冲击时的弹性边界,以及如何平衡个体意思自治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格权编的最新发展,本章也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特别是关于数字身份权和隐私保护的法律规制。 第五章:公司治理结构与资本市场的法治化 本章聚焦于公司法与证券法的交叉领域。通过对近年来重大金融风险事件的法律反思,探讨了控股股东、董监高责任的界限与穿透认定标准。重点研究了《公司法》修订后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强化效果,以及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的权利义务平衡机制的法律构建。对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举证难度和赔偿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第六章:物权变动与用益物权的新挑战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是产权保护的基石。本章分析了不动产登记公示公信力的法律效力边界,特别是涉及善意取得与物权变动登记错误时的救济路径。同时,对建设用地使用权、居住权等用益物权的法律适用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关注了集体土地使用权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法律地位和流转限制的合理性。 第三编:刑事法治与人权保障的张力 本编审视了刑事司法领域在追求效率与公正过程中所面临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第七章: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司法适用与正当程序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全面推行,极大地改变了刑事诉讼的面貌。本章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分析,评估了该制度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对被告人自愿性、辩护权充分行使等方面带来的潜在风险。探讨了律师在这一特定程序中角色定位的转变,并就如何通过法律程序保障程序正义提出了具体的制度优化建议,以避免“事实认定”被“程序简化”所取代。 第八章: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与精神障碍者的司法对待 随着社会对精神卫生问题的关注提升,刑事责任能力认定成为一个复杂的跨学科难题。本章详细梳理了我国刑法中关于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免除和减轻的司法实践标准,对比了国际上关于“可惩罚性”与“人道主义关怀”的平衡机制。特别关注了对精神病人非监禁性矫正措施的法律供给不足问题。 第四编:行政法制:权力运行的规范与制约 本编侧重于行政法领域,探讨如何以更精细的法律工具来约束日益扩张的行政权力。 第九章:行政许可的法定性原则与裁量权的限缩 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权力最直接的体现,其法定性原则的坚守至关重要。本章通过对负面清单制度的演进分析,探讨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法性来源和正当行使的界限。研究了“信赖保护”在行政行为撤销中的适用,特别是当撤销行为涉及重大利益平衡时,法律救济的强度与广度问题。 第十章:行政强制的法治化转型与人权保障 行政强制措施的使用必须严格限制于法律规定的情形和程序之中。本章对行政强制中的“即时强制”的适用范围进行了严格界定,并分析了近年来实践中存在的过度执法和程序瑕疵问题。强调了行政强制决定应具有可复议性、可诉性,并对强制执行的司法审查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结语:法治中国建设的未来展望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冷静、客观的学术平台,用于探讨中国法治建设中那些尚未解决或正在演变的重大议题。我们相信,只有直面制度中的张力与实践中的困境,才能为未来中国法律体系的持续健全与法治文明的深入发展贡献有益的思路。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宏观宪政秩序到微观个体权利保障的广阔领域,是研究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编者序语

论文选登

.试析礼法对于周代贵族妇女思想与言行的规范与影响/张  经/1
.消费者撤回权之适用及法律后果
──兼论中国大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迟  颖/12
.网络主体的法律学阐释/张洪芹/23
.大数据时代中国大陆隐私权保护的新挑战与应对/冯  恺/34
.浅析企业所有权概念──以义大利民法为视角/韩  斐/44
.论中国大陆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完善/李  超/52
.基本建设审批立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台湾土地用途管制立法的启示/薄燕娜/61
.以中德司法实践为视角论实用艺术作品
及其独创性认定标准/杨  菲/75
.中国大陆司法鑑定人的双重性质
──法官辅助人与专家证人兼顾/刘革新/85
.法条竞合与想像竞合分野之再探讨/耿佳宁/96
.区域贸易协定双边保障措施机制与WTO规则的相符性/史晓丽/107
.《鹿特丹规则》控制方识别制度探析/焦  杰/116
.澳门与香港廉政公署之比较研究/刘  玫、卢  莹/128
.论罗马法中非债清偿的「错误」要件/翟远见/139

精要文摘

法学基础理论档

.「法治中国大陆」的道路选择
──从法律帝国到多元主义法治共和国/强世功/148
.问题导向的法治中国大陆构思/季卫东/153
.中国大陆法学研究格局的流变/苏  力/157
.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法律调整/张守文/162
.从欧洲普通法到共同法/许小亮/166

法律史档
.唐代判词中的法意、逻辑与修辞/陈  锐/170
.官制、语言与司法──清代刑部满汉官权力之消长/苏亦工/174
.司法独立的黎明/杜  苏/177
.古希腊私法文化萌生与法治理念形成/申建平/182
.18至19世纪英国治安法官简易审判的规范化改进/杨松涛/186

宪法行政法档
.革命、改革与宪制──「八二宪法」及其演进逻辑/高全喜/190
.宪法实施的观念共识与行动逻辑/苗连营/193
.迈向综合分析时代
──行政诉讼的困境及法治行政的实现/张树义、张  力/196
.行政收费的理由、依据和监督/章剑生/200
.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刍议/何海波/204

民商法档
.中国大陆民法「典」的制定基础
──以现代化转型为视角/龙卫球/208
.瑞士法上民商合一立法模式的形成
──兼评「单一法典」理念/殷安军/212
.后让与担保──一个正在形成的习惯法担保物权/杨立新/215
.公司对外担保规则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变迁/郭志京/219
.论证券投资者适当性的法律性质/张付标、李  玫/222

刑法档
.当今中国大陆刑事司法的十大误区/何家弘/225
.论「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刑罚的废止
──以追缴犯罪资产的国际合作为视角/黄  风/229
.刑事法律援助的中国大陆问题与域外经验/陈永生/233
.刑事司法改革的断片思考/张明楷/236
.该当与危险──新型刑罚目的对量刑的影响/刘  军/240

诉讼法档
.刑事诉讼权利的类型分析
──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为视角/万  毅/243
.刑事证明标准中主客观要素的关系/陈瑞华/247
.中国大陆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
──基于执行权组织构造的考量与分析/杨知文/251
.漂移的中国大陆民事调解制度/汤维建、齐天宇/256
.行政执法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类型分析
──基于比较法的视角/冯俊伟/260

国际法档
.论诚信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和适用/曾令良/264
.国际经贸规则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大陆的立场/张晓君/267
.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中的公共政策/何其生/270
.中国大陆强制规范在美国适用的方法探析
──以纽约南部地区法院审理的「雷曼兄弟」案
为中心/肖永平、董金鑫/274
.防空识别区──剩余权利原则对天空自由的限制/李居迁/277

研究综述
.中国大陆生命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刘长秋/281
.中国大陆经济法学研究综述(2013年至2014年)/徐  妍/291

人物思想
.Baldus de Ubaldis的法律和政治思想探析/郭逸豪/302

案例评析
.以伪造方式取得股东之工商登记的公信力问题
──对最高院「崔海龙、俞成林与无钖市荣耀置业有限公司、燕飞等四人以及孙建源等五人股权转让纠纷案」判决的评析/张学哲/312

名篇译介
.自然之债及其效力研究/【义】恺撒.米拉拜利、丁玫(译)/322
.「保证」的变动性
──用图尔敏模型分析实践

话语/【荷】奥拉夫.谭斯、王建芳(译)/332

图书序言

编者序语
  
  现代中国法制不过百余年,现代中国法学不过百年。然而这是一个怎样的百年!曾经几度危亡,却又在烈火中涅盘再生;纵然天翻地覆,却总能在千劫百难中保持永恆;多少风云变幻,却总能在峰回路转雨过天晴后获得光明。这就是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命运,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国法学作为中国命运和传统的一部分,实际记录和反映着这种命运和传统的一个方面。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更是在改变和发展中还民族命运与传统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且,在未来的法治国家的追求中,在未来中华民族的兴衰中,它都必将发挥愈来愈为关键的作用。现时中国法学的发展、进步与丰富,实际体现着现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与繁荣。因此,记录现时中国法学,就是记录现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与历史;推介法学思想与言论,就是襄助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且,这种记录和推介同时也必然会构成一种文化的宣扬与积累,从而为当今世界上其他民族国家认识了解中国法律文化提供途径与材料。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创办《中国法学文档》,正是基于上述思想宗旨。
  
  本此宗旨,《中国法学文档》将根据以下几个标准和原则对现时中国法学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提取。
  
  一、推介学术思潮:尽可能地将能够反映当今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最新学术思想的文章论着予以简要推介,意在使学术更有时代和社会使命色彩。
  
  二、推荐学术观点:尽可能地将一些具有新的、独到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学术观点的文章论着向读者予以推荐,意在丰富和活跃学术论辩与交流,参与社会改革与进步。

  三、推举学术精品:尽可能地将法学界中产生的,有深厚学术积累和深入研究水准的纯法学成果向学界推荐,不论其是否为流行或热门话题,意在丰富法律文化积淀和加强法律文化传承。

  四、推崇学术人格:尽可能地宣扬能够代表和反映独立学术观点、严谨学术作风和纯洁学术品德的文章作品,以达推崇褒奖独立完美学术人格之目的。

  五、推广学术方法:尽可能地将能够反映新的或有价值的学术方法的文章论着向学界推广,意在促进法学发展,提升法学水准。

  以上所述,《中国法学文档》创办原则之大端。望法学界同仁能够荃察此中用意与衷情,支持本刊成就既定之目的。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套《中国法学文档》,感觉就像是走入了一个充满思辨的迷宫。它并非那种轻松易读的入门教材,而是更像是一系列学者的学术札记,记录了他们在特定历史节点对法律问题的深刻思考。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法治转型”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法律挑战,以及如何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然而,这套书的呈现方式略显碎片化,缺乏一个宏观的理论框架来统领各个议题。每个文档都像是独立的个体,虽然都围绕着“中国法学”这个主题,但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整体脉络。而且,部分文档的语言过于晦涩,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具备一定法学基础的读者,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总的来说,这是一套值得深入研究的学术著作,但同时也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学术功底和耐心。它更适合作为研究者和专业人士的参考资料,而非大众读物。

评分

这套《中国法学文档》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中国法学研究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同作者的观点往往相互冲突,甚至截然相反,这反映了中国法学界在探索法治道路上的困惑和迷茫。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篇关于“社会规范与法律规范”的文章,作者深入探讨了传统社会规范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法律体系。这种思考对于台湾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我们同样面临着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法律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不过,这套书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维。作者们往往过于强调理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忽略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分析。例如,在讨论“法律适用”问题时,作者们往往只关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而忽略了社会背景和实际情况。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法律的适用与现实脱节,最终损害公众的利益。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值得思考的学术著作,但同时也需要读者保持批判性思维,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启发。

评分

坦白说,拿到这套《中国法学文档》的时候,我原本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更贴近台湾社会现实的讨论。毕竟,两岸在法律制度上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应该具有共通之处。然而,这套书的关注点似乎更多地集中在大陆法学界内部的学术争论上,对于两岸法律交流和借鉴的探讨相对较少。其中,关于“权利义务”的论述让我感到有些困惑。作者们强调了集体权利的重要性,认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集体利益有时需要优先于个人权利。这种观点在台湾社会可能会引发争议,因为我们更倾向于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不可侵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作者们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是它反映了大陆法学界在价值判断上的差异。此外,这套书的编排方式也略显陈旧,缺乏一些现代化的设计元素,例如索引、导读等,这给读者查找和阅读带来了不便。如果能加入一些更具互动性的内容,例如案例分析、讨论题等,相信会更能吸引年轻读者的兴趣。

评分

这套《中国法学文档》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和争议。其中,关于“司法公正”的讨论让我深思。作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例如权力干预、腐败、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然而,这些解决方案往往过于理想化,缺乏可操作性。例如,作者们建议加强司法独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如何在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实现司法独立。此外,这套书的视角过于单一,缺乏对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例如,在讨论“法律与经济”问题时,作者们往往只关注法律对经济的影响,而忽略了经济对法律的反作用。如果能加入一些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观点,相信会更能全面地理解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这是一套具有启发性的学术著作,但同时也需要读者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价值。它更像是一个引发思考的起点,而非一个提供答案的终点。

评分

读完这套《中国法学文档》,我最大的感受是“厚重”。它不仅仅是一系列学术论文的汇编,更像是一部记录中国法学发展历程的史书。其中,关于“法律思想史”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们追溯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演变,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法律思想的特点和影响,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法律文化的根源。然而,这套书的篇幅过于庞大,内容过于冗长,对于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难以坚持。而且,部分文档的写作风格过于学术化,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这使得阅读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如果能加入一些图表、案例等辅助性材料,相信会更能提高阅读体验。此外,这套书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文档的翻译不够流畅,影响了阅读的理解。希望在未来的版本中,能够对翻译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法学研究资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法学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