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啸时代,当危机成为常态,
唯有确实数算金融经济体系的确知与未知,
才能安然挺过下一波疯狗浪。
自1980年起,世界经历了六次具全球意义的金融危机:1980年代初的拉丁美洲债务危机;1990年代的日本危机;1994年以墨西哥为中心的龙舌兰危机,拉丁美洲许多地区也受到波及;1997至1999年的东亚危机;2007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0至2013年的欧元区金融危机。
这六次危机,地区和原因或许不尽相同,却俨然自成一股不可挽回的颓势:不但一次比一次严重,冲击也愈来愈全球化;最近两次危机甚至危及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甚至影响将近一半的全球经济产出。
金融海啸爆发已经超过七年,危机远去了吗?没有人敢确定。危机会再来吗?很可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下一次危机再来,就是毁灭的大火! 世界历经六次危机金融之后,我们终于醒悟,在全球化及自由化的架构下,当前的金融体系,脆弱是本质,危机属内生。而看似有效化解危机的方法,尤其是财政宽松和信贷扩张,其实都深化了金融长期的脆弱性。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们要如何跳脱恶性循环的陷阱?当前,世界经济前景仍不确定,全球金融秩序仍不稳定,全球首屈一指的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夫写作本书,做为下一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备忘录,也是我们在浑沌中思考来路、展望出路的必读之作。
名人推荐 《经济学人》
《金融时报》
《纽约时报》 一致推崇
专业推荐(依姓氏笔划排列) 王伯达(财经作家)
李纪珠(台湾银行董事长)
梁国源(元大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曾铭宗(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重量赞誉 美国前联准会主席 柏南奇
英国前央行总裁 金恩
美国前财政部长 桑默斯
前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主席 透纳
诺贝尔经济学家 史迪格里兹
诺贝尔经济学家 克鲁曼
投资大师 索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