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序
从这一刻开始,展开你的奇幻人生! 一晃眼,《死前要做的99件事》距离最初出版,已经过了十年!十年九十九件事,到底完成了几件呢?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订出了九十九件事后,便束之高阁,直到编辑说,书要改版重新出了,要写新的序,我才再度翻阅自己十年前订下要做的九十九件事。
十年,一个婴儿都已经可以长大到唸国小三年级了,十年后,当我逐条看着自己条列的表,才发现这十年自己的改变,还有世界的改变。有些当年觉得很想做的事,如今再也找不回那样想做的心情,可以直接画线删除;有些没有特别去做的事,竟然莫名其妙完成了,或者人生也正朝着那个方向走;再有些是当年想都没想过要做的事,现在竟然变成生命中头号重要想去完成的事;最后有一些是永远消失再也不可能去做的事。回头看梦想,这也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成熟,什么是再也回不去的人生。
先来说说最莫名奇妙又神奇完成的一件事,是我列表上的第七十二件事。那应该是二○一二年底的某一天晚上,在印度佛陀成道的圣地菩提迦耶的德噶寺发生的。那天晚上,我才刚跟朋友坐人力车回到寺院的旅馆,进门没多久就看到一个人往我们的方向走过来,他正要走出去,这时我的朋友喊了一声:「梁朝伟耶!」然后我看了他,梁朝伟也看了我,接着我的第七十二件要做的事「让梁朝伟的电眼电到一下」,就这样完成了!但是从此,梁朝伟的电眼魔力就消失了,我没有如自己预期的让梁朝伟看了一下就心花怒放,电到死死昏昏去,而是镇定的看着跟萤幕里「长得」一样的梁朝伟,相视,擦身而过。
然后是一些本来并不觉得有可能会去完成纯属梦想的事,竟然比其他事率先完成了,或近乎完成了。比如第五件事「去外国唸书」,第三十五件事「到各个地方去居住」,第九十二件事「参加国际志工的服务」。人生的转折真是很奇妙的,写的当时,从没想过写完五年后我会留职停薪一年,去从没想要去的印度教中文当志工,也没想过在印度一年后回来,我会下定决心离开工作了十年的出版社,从此当一位自由的文字工作者,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与旅行,过着自己十年前从没有想过的人生。
由于我的青春时期常常处于一种心想事不成的挫折感中,所以其实我一直不太相信什么「吸引力法则」,但是现在回头来看看十年前写下的九十九件事,即便我没有真的设定时间执行它,或者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耗费任何力气或精神在做这些事,但有些事就真实发生而且自然完成了!就像《祕密》一书里提到的:「借由你的思想传送的画面,可不是客厅电视机里的影像,而是你的生命画面!你的思想产生了频率,于是它们吸引该频率上同类的事物,然后传送回到你身上,变成你的生命画面。」
此刻,你的生命画面是什么?是不是生活里总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一些想做却一直没去做的事?那些事真的这么难吗?还是只是懒惰,无力改变,或是莫名的担心、害怕?如果你知道明天将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还会有这么多借口不去做吗?
其实,我们总是活在永远有明天的假想当中,活在「以后」的人生。退休以后我要去旅行,赚到一千万以后才要退休,买了房子以后再换工作,这阵子忙完以后才回家,事业有成以后再结婚……我们委屈了现在的自己,放弃追求梦想,放弃「现在」的人生,过着身不由己的生活,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都觉得还有以后。大家都知道无常的道理,但很少有人在生活里实践。二○○四年写这本《死前要做的99件事》时,父亲才过世不久,那是我生命里第一次真正知道死亡。以往死亡总像以后才会发生的事,那是第一次死亡在我面前发生,一瞬间,一个唿吸,它就发生了,而你却一点都无能为力的看着它发生,带走你最爱的人。父亲走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总想着那天从早到晚发生的每一件事,想着如果知道那天父亲会走,我还能为他做更多什么。今年二○一五年,我自己也遇到了两次大灾,一次是年初在尼泊尔发生的大地震,当时我就在灾区加德满都,一个人在剧烈摇晃的房子里。另一次是最近才发生在台湾高速公路上货车追撞巴士的大车祸,这场车祸造成司机跟一位乘客当场死亡,以及十三位乘客受伤,而我当时就站在巴士前方不远处,目睹了一切。
这两场意外,虽然我都幸运的大难不死,但是在面临知道自己有可能马上死亡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心愿未了的感受。如果我在那一刻真的走了,会留下多少的遗憾?是不是真的能走得无牵无挂放下一切?还是魂魄仍然执迷的徘徊人间不肯离去?说到死亡,我们总是认为很悲观,很消极,很忌讳;其实面对死亡,真正了解死亡是随时、随地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你才会真的开始积极面对人生,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以后。
《死前要做的99件事》已经出版十年了,没想到还能再改版,据说佛教中很多修行人都是在床前贴一个「死」字,用来提醒自己对死亡的观修而精进修行。本书里面的九十九件事,是用来提醒我们,生命除了工作赚钱外,还有很多值得去做的事。期待本书能对你有所启发,也希望无论如何,要试着去写下来自己想做的事,即使没有办法想到九十九件事,但有五件、十件也都是极好的,「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从这一刻开始,展开你的奇幻人生吧!
文/赖纯美
推荐序
每夜抱着必死的决心入睡 人不是身体垮了才会死,有时候,摩天大楼和地球会先垮掉!
这七年来,我在高雄市张启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开班授课,关于安宁疗护、生死学、生命教育、预防保健等等。两年前,受邀回母校高雄医学大学开选修课「生死学与生命关怀」,已近第四回合尾声。我从事安宁疗护工作满二十年,读过很多生死学相关书籍,也写过、出版了十几本书,陆续举办各种生死与安宁读书会,缮打了不少读书摘录、写了些许读后心得,放在部落格和脸书上分享,算是顺便推销这类书籍。
因为《死亡大事》读书摘录而牵连的缘分,我接到好读出版社编辑来电邀约,要在一週内完成《死前要做的99件事》(新版)推荐序。我一向服膺老师说的话:「有求必应」,是要对方「有求」,然后我们尽量「必应」。我有很多事情想做,暂时还不能死,《死前要做的99件事》对我是很好的提醒和参考,虽然这辈子不可能完成那么多事。
一般人都误以为身体垮了才会死掉,于是「自认为身体还健康,我又不是末期病人」,而没有警觉。可是,从台湾九二一地震、美国九一一事件、日本三一一海啸,我们可以知道:有时候摩天大楼和地球会先垮掉,而且在天灾地变与人祸战争中一次死掉的健康者更多。我经常说:「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应验了霹雳布袋戏那句名言──『一步一步踏入死亡的界线』!」
需要做死亡准备的不只是末期病人,其实是所有的健康者!
二十年前,曾有朋友跟我说:「假如我癌症末期,希望主治医师不要跟我讲病情。」我说:「那你怎么做准备?」她想了一下说:「那就请主治医师跟我说:『你可以开始去环游世界了。』这样我就知道了。」我笑着回她:「你笨蛋啊!现在身体还健康,不赶快去环游世界,等到癌症末期,还有体力去环游世界吗?」现在想起来,恐怕连台湾环岛都做不到吧!
我某次回母校高医(医院)对大约两百位护理人员演讲,故意提问:「假如有人告诉你,你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还会留下来继续做你现在工作的人举手?」结果竟然零个。于是我说:「看来这家医院对员工非常不好!」台下哄堂大笑(无奈)。我接着说:「这表示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并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问题是没有人会提醒你:到什么时候,会只剩三个月可以活。」
我在「生死学与生命关怀」课程给大学生的作业题目是:「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三个月,你想要做些什么事、过什么样的生活?」多数大学生都是:环游世界、陪伴家人、吃美食、写自传、去冒险(如高空弹跳)等等。麻烦的是:他们都以为生命最后三个月可以行动自如,极少人想过,万一是卧床、甚至接着唿吸器到死。重要的是:为什么要等到生命只剩三个月才去做呢?这些事情平时就可以做啊!
没人敢给我们挂保证:你今天睡着,明天一定会醒过来!
我演讲生死学相关题目时,偶尔会问更刺激的问题:「假如今天上床睡觉,就再也醒不过来,还敢上床睡觉的人请举手?」多数人都神色惊惶,因为从来没想过这件事,当然不能睡也不敢睡啊!通常只有少数人敢举手,可是有人的理由竟然是:不睡怎么行,还是要睡觉啊!我们每夜可以很安心的、敢上床睡觉,其实是误以为明天早上一定会再次醒过来。佛教师父说:「明天或无常何者先到?谁也不知道!」因此从今以后,每天晚上要抱着必死的决心上床,就算睡死了都不觉遗憾!
我曾经有段时间不敢搭飞机,因为台湾连续好几年闹「机瘟」,我年初刚想今年应该会没事,隔不久就有飞机掉下来,此后不敢乱想。有人笑我:「你在做安宁疗护,看过那么多死亡,自己还会怕死?」我回话:「我是怕,本来是我的报应,却要连累两百人陪葬。」飞机掉下来那一瞬间,你在死前连这件事都做不到:「跟亲爱的或痛恨的人,打手机或传简讯说一句『我爱你』或『我恨你』都来不及!」
台湾舞台剧大师李国修先生的家训:「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是功德圆满。」奉劝大众趁自己还算健康的时候,看看这本《死前要做的99件事》,开始思考自己的生命与死亡。千万不要妄想这辈子就要做完这九十九件事,恐怕我得转世轮回九十九辈子才可能完成。我的恩师余德慧教授说:「朝向死亡前的生活经营,并非要去赶着做『未完成的心愿』,而是踏踏实实的生活。」我说:「无限而且无痛苦的生命,其实不值得活着,正因为生命有限而且还充满痛苦,才值得我认真去活出另一种样貌,于是更能体悟到『活着真好』!」
文/许礼安
推荐序
我已经可以死了吗? 朋友五月底时从上海回来台湾休假,约了一个星期二中午的时间,在阳光晴朗的国父纪念馆见面,两人在面对荷花乍放的湖水和一○一大楼的露天咖啡馆,一边喝着温热的拿铁咖啡,一边驱赶蚊虫,聊聊所谓的「近中年状态」和以后可能的工作情况,在谈到年初一则友人瓦斯中毒的意外死亡事件后,突然朋友说:「我现在已经可以死了!」
这句话使我想起另一位禅修已久的朋友,也曾在十年前对我说过相同的话,可是那时听起来的感受,和此时又有所不同:因为较之十年前,现在的自己距离死亡的脚步,又更加趋近了!
我笑笑对朋友说:「我还没有准备好,因为还没有决定死后要去哪里!」
朋友幽默地回答:「那你究竟要死去哪里?」
这句话的反面是:你究竟活够了没有?在活着的时候,还有哪些事想做而没去做的。不过从现实层面来看,死亡的时间终究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所以对于死亡的准备还是要及时,而死前想做的事,趁一口气仍在时,赶紧去做,不要因此而后悔遗憾。
再说另一则离奇的亲身经历,做为「死亡迅速」的补充。
二○○三年,当时我还在联合文学当副总编辑时,有一天,一位联合报资深记者来找我谈一本书出版的事,中午我正好与年轻小说家,和我部门的编辑、也是位优秀的年轻作家约好吃饭,便顺道也邀记者朋友一起加入。四个人在联合报大楼附近某间咖啡店餐叙,欢愉地谈论着一些文学梦想和出书的想法,记者朋友还送给我们一人一只精油造型蜡烛,是她参加某商品活动的赠品。
没想到这一年小说家忽然不幸走了,四年后,编辑作家也因急病去世,我从二○○一年起,莫名其妙地连续失去了好几位知心朋友,带给我很大的心灵冲击;二○○七年某天,我与当年那位资深记者(我们都已离开联合报系的工作,成为自由创作人),在台北东区重聚,谈起几年前的这场餐会,物换星移,人事早已全非,更令人感叹世事无常迅即。
既然对死亡不能把握了!对生的一刻更应该全力以赴,用正面去看待负面,将死亡的阴影抛诸脑后,更乐观积极地活着。
我想这也是此书《死前要做的99件事》编辑出版的立意了!
二○○七年四月二十日,天气超好的一个星期五,我搭上九点钟基隆开往台中的国光号,沿途高速公路的边侧山林,一丛丛盛开的白色桐花映入眼中,犹如飞舞在绿色国度的雪天使……
本来我这一趟行程,只是去台中女中当文学奖的评审,想了想,在车上打一通电话给好读出版的总编辑,她是我多年的朋友,每次南下台中时,都会记得打一通电话跟她问候。
她正好有空,接我去一家位于中港路SOGO百货公司后面的巷弄内,取名叫罂粟的小餐厅吃饭。很奇怪都没有人,所谓没有人不仅包括除了我们之外的任何客人,也包括除了年轻老板之外,没有任何的服务员,所以老板必须招唿我们停妥车位、供水点餐外,还要赶着去做我们order的海鲜义大利面,兼跑堂送餐之类。很怀疑这家餐厅究竟可以撑多久,后来终于又来了几个阿姨们,声音很大,几乎快佔据整个狭窄的餐厅,我们连喝咖啡都放弃了,因为餐也做很久、送得很慢,就直接去总编辑的办公室参观。
总编辑很用心地在办公室的私人厨房,烧煮一杯拿铁咖啡请我,我们坐在偌大的新书展示会客室,一一浏览着出版社所有的出版物,还送我一些很特别的砖块书,其中有一本我非说不可的《死前要做的99件事》(编註:旧版),我笑说,死前要做九十九件事,会不会太多了点,死前能做好一件事,改变一项坏习惯,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过从台中回来后(当然也完成我的评审工作、买了一盒太阳堂的太阳饼),我认真地翻阅此书,发现编写得很有意思,除了以世界名人故事,配合转换心念的励志文章,谈述要懂得谦逊、保持快乐的心情及幽默看待人生……以外,还找了一些台湾创作家,写出他们死前最想做的九十九件事。
有几个人想做的事真的很令人莞尔,回味无穷,像是李进文所写的「第十九件:了解《金刚经》说什么」、「第六十四件:游出优美的蝶式」、「第七十一件:痛哭一场」、「第七十九件:仔细聆听我的父亲,虽然他这辈子对小孩没说几句话」、「第九十三件:到死都不会变成『只剩一张嘴』的男人」……
严格讲起来,这本书谈的是一种活着的态度,既然不死,那么我们应该要用什么态度去活,如何让生命变成一首悦耳生动流畅的歌,在生命「成住坏空」的自然之道中张手舞蹈,而不是用「活着就是受罪、抱怨、批评、无聊、责怪」的负面心情来过日子。
印度欧吉桑奥修先生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尽可能强烈地去生活,活着的滋味,将让你明白死亡是不需要害怕的。一个人在强烈的生活之中,他所认知的生命将会是永恆的。」
死前做一件事不算少,做九十九件事也不算多,重要是全然地投入,全力以赴地去做。尽管,我还没有决定究竟要死去哪里!但至少可以好好地活。
我手上这个版本的书封有几行文字介绍,虽然看起来有点大家都知道、也都读过的似曾相识感,但也值得在每一晚临睡前,让我们好好地思索几秒钟:
如果明天就要面对死亡,你最想做什么?
九十九件生命结束前必须做到的事,死亡前对生命的深情凝视与反省,十一个凡夫俗子勇敢列举的死前清单
对于「死前清单」这一句话,突然让我想到两个多月前,送去洗衣店洗的外套,到现在还没拿回来,却被我不知乱丢到哪里的粉红色洗衣单,该去找一下了。
文/郑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