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中,活出让心灵自由、轻盈的人生姿态
◆1名医师‧5种生命感悟‧36则短而精深的随笔手记
◆日本热销突破25万册 一名行过死荫之地、看尽生死三十余载的医师如此相信--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着时时守护我们的「伟大存在」
在我们活着的世界旁边,有另一个「看不见的世界」
而,肉眼看不见的事物,自有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长年身处急诊医疗第一线,每天面对各式各样的病患与家属,每年看诊超过三千人,看尽人生‧生死百态,却也一直寻思:「人死后会变怎样?」
他在亲身历经三次濒死关头、透过灵媒与已逝母亲沟通之后,开始确信有「另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并体悟到「死亡这件事,根本毋须担心或恐惧」。因为「託您的福‧谢谢您」(おかげさま)这句话的力量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支持着我们。
所谓的「您」,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力量,亦是时时守护着人类的「伟大存在」,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神、造物主、大自然、爱、宇宙、真理,并因为「您」让我们活在这世上,时时心存感谢,进而了解到人活着的使命是:「不急不慌,不去担心死亡,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没有什么比「尽情活在当下」更重要的了。
这是作者的思想手记、随笔实录,来自他的行医经历与人生体验,里头有生死观、生活哲学、舍却欲望的真义、静心等待的智慧、给予不望报(give and give)的精神……得以一窥作者对人生的大彻大悟,看完后或可问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是什么让你活?又是什么值得你活?」
【内文精华摘录】 肉体的死亡,谁都无法避免。而死后的世界,其实是紧邻我们身边的另一个世界。到了那里,我们一定能遇见想要「重逢」的人。只是在那之前,我们必须先做好一件事,也就是好好走完自己的人生。何谓好好走完人生呢?意即「了解真正的自己」。我们必须趁着活在世上的时候,频频自问自答:「何谓无愧于天的生存之道?」尽情体验各式各样的经历后,最终回归「那个世界」……我想,这应该就是人世运行的法则吧。
这个世界是一座体育场,我们都是活在当下的参赛者。
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往生者们一直在观众席为我们声援。
因此我们要好好活在当下,期待日后与他们重逢的那一天。
「正视自己会死」与「活着」,其实是一体两面的事。
对于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要敏感一点。
对于世间的纷扰烦忧,则要迟钝一点。
【本书探讨重点】 肉眼看不见的事物,自有其重要意义
●十分钟的生死交界
●医院不是什么病都治得好的地方
●谢谢让我活在当下
●在急救现场,「意外」乃家常便饭
●独自走完人生者,其实并不孤独
毋须苦寻答案‧答案自会出现
●不急,不慌,静静等待的智慧
●脑中要惦记的,不是寿命,而是「余命」
●眼前的人生仅只一次,就这一次
●「勉强」折磨着我们
●不论好坏,一旦握在手中,就要放手
推荐人 洪浩云 新北市立联合医院一般外科主治医师
急诊女医师其实.
苑举正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专文推荐∣ 王浩威 精神科医师‧作家
黄胜坚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总院长
吴若权 作家‧广播主持人
林书宇 《百日告别》《九降风》导演
赖允亮 马偕医学院教授‧马偕纪念医院安宁中心资深主治医师
苏绚慧 谘商心理师‧作家
∣感动推荐∣(依姓氏笔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