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方藥精華

武當方藥精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此書是武當道教醫藥的一本方、藥及製藥技藝專著,全書共六篇。
  
  第一篇介紹瞭武當道教曆代醫藥學重要人物考略,體現瞭武當道教醫藥是有根有源,且傳承有序。
  
  第二篇是武當道教收藏的部分道教品味甚濃的而當今世界少見的醫藥專著,有《十二劑方》《輔行訣五髒用藥法要》。
  
  第三篇是武當道教醫藥常用於臨床治病、療傷和養生健體各種方藥。
  
  第四篇是作者無私地將傢傳的、師授的膏藥療法,從膏藥的起源、製作、使用及方藥全部公開地介紹給讀者。
  
  第五篇是武當山現存的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共有2300味左右。
  
  第六篇是武當山道教醫藥帶徒必背「臨床用藥歌」,亦是首次嚮讀者公開。
  
  此書適閤中醫藥工作者、中醫藥愛好者、執業藥劑師、中醫藥科研單位閱讀、參考、收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尚儒彪


  武當道教俗傢弟子,道號信德,字武當藥翁。武當龍門派道教醫藥第二十五代傳人。拜在廟武當全真派道醫傳人硃誠德為師,學習武當道教醫藥。精通中醫呼吸內科、婦科、消化內科、外科、瘡瘍久治不愈、久不愈閤的骨摺、各種腫瘤的中醫保守治療。退休前為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醫院主任醫師,2002年被十堰市衛生局評為「十堰十大名中醫」之一,2003年被十堰市委授予「優秀共産黨員」稱號。2003年被《人民日報 海外版》評為「中華名醫」。現任中華特色醫術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外名醫協會理事、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理事。在專業雜誌發錶論文有四十餘篇。齣版醫學專著五部。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武當道教曆代重要醫藥學人物考略

第二篇 武當道教醫藥所收藏的古代文獻鑒賞

 第一章 武當道教醫藥
 第二章 陶弘景祖師所撰《輔行訣五髒用藥法要》

第三篇 武當道教醫藥秘方簡介
 第一章 武當道教醫藥八卦秘方
  第一節 武當道教醫藥《乾卦》秘方
  第二節 武當道教醫藥《坤卦》秘方
  第三節 武當道教醫藥《坎卦》秘方
  第四節 武當道教醫藥《離卦》秘方
  第五節 武當道教醫藥《震卦》秘方
  第六節 武當道教醫藥《巽卦》秘方
  第七節 武當道教醫藥《艮卦》秘方
  第八節 武當道教醫藥《兌卦》美容美發秘方
 第二章 武當道教醫藥避瘟疫秘方
 第三章 武當道教醫藥健身藥膳方
 第四章 武當道教醫藥健身藥茶方
 第五章 武當道教醫藥健身藥浴方
 第六章 武當道教醫藥白酒療法

第四篇武當道教醫藥膏藥療法
 第一章 膏藥的概述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起源
  第三節 治病機理
  第四節 用藥特點
  第五節 製作特點
  第六節 膏藥常貼部位與穴位
  第七節 膏藥的臨床使用範圍
  第八節 膏藥應用注意事項
 第二章 武當道教醫藥膏藥方
  第一節 武當道醫膏藥治風濕痹證藥方
  第二節 武當道醫滋陰壯陽膏藥方
  第三節 武當道醫膏藥治胃腸病方
  第四節 武當道醫膏藥治中風偏癱方
  第五節 武當道醫膏藥治婦科病方

第五篇 武當藥物
  第一節 武當道教醫藥《一把草》療法
  第二節 武當《四大名藥》臨床應用
  第三節 武當山地區藥用植物《七十二種七名錄
  第四節 武當山地區藥用植物《三十六種還陽》名錄
  第五節 武當山地區藥用植物《三十三種風》名錄
  第六節 武當山現存植物藥名錄
  第七節 武當山地區現存藥用動物名錄
  第八節 武當山地區現存藥用礦物及其他物品名錄

第六篇 臨床用藥歌
  武當山植物藥用藥歌
  相反歌
  十九畏歌
  妊娠忌藥歌
  中藥炮製歌
  又歌
  四氣功能歌
  五味功能歌
  升降浮沉用藥歌
  引經用藥歌
  陳藥歌
  心經主病用藥歌
  肝經主病用藥歌
  脾經主病用藥歌
  肺經主病用藥歌
  腎經主病用藥歌

圖書序言

序言
  
  我雖然沒有專門研究過武當山道教醫藥,但長期在武當山地區生活工作,長期閱讀道教史誌及《正統道藏》,長期接觸道教界人士,耳濡目染,能感受到道教與中醫學的密切聯係,對民間流傳的「醫道同源」「十道九醫」等習慣說法也有幾分體悟和認知。
  
  道教與其他宗教相比,其教義思想的最大特色是「貴生」。生,是指生命存在和延續,「貴生」,即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之意。「貴生」的教義主要反映在三個層麵:一是對自己;二是對他人;三是對其他有生命的物體。從這三個層麵都可以看齣「醫道同源」的軌跡。
  
  對自己,道教追求修道成仙、長生久視,所以特彆重視「生」。《道德經》說:「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太平經》說,天地之間,「壽最為善」,生命長久存在本身就意味著是最高的善。與生命存在相比,富貴功名都算不得什麼。《抱樸子》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傢之所至秘而重者,莫過於長生之方也。」《抱樸子》說:「百病不癒,安得長生?」「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道教修道成仙的信仰和理論促使其信奉者孜孜不倦地追求長生不老之藥,並伴隨「內以養己」的炁功,透過導引、闢榖、清心寡慾以達到祛病延年、強健體魄的目的。曆代道士在修練過程中積纍瞭大量有關醫藥衛生、祛病延年、保健強身的知識與方術,它包括服餌外用、內丹導引等方法。醫學治病要研究人的身體,道教養生也要研究人的身體,所以我們在道教《黃庭內景經》中可以看到《黃帝內經》的影響。
  
  南朝道醫陶弘景《養性延命錄》高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教生命哲學大旗,強調修道之人如果平時能加強身心修養,注重閤理飲食和房中衛生,善於調理,就能保持身心健康,防止疾病萌生。該書強調的「生道閤一」的宗旨是「醫道同源」的典型案例。
  
  對他人,道教宣揚重人貴生,濟世度人,所以特彆重視「生」。《太平經》說:天地之性,萬韆事物中「人命最重」。《三天內解經》說:「真道好生而惡殺。長生者,道也。死壞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聖人教化,使民慈心於眾生,生可貴也。」在被道教奉為萬法之宗、群經之首的《度人經》中,開捲即宣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教義。道教有以醫傳道的傳統,如東漢張陵創「五鬥米道」是從為百姓治療疫病開始的,張角的「太平道」也是透過為民治病吸引瞭信眾。
  
  道教認為修練成仙必須做到功行雙全,道士們將各種修練養生的法門統稱為「功」,並認為在練功的同時還必須行善積德,濟世度人,即所謂「行」,隻有做到「功行圓滿」,纔能得道成仙。而行醫施藥是濟世度人的一大功德,這無疑也會促使教門中人自覺研習醫術,透過治病救人來行善立功德。
  
  對其他有生命的物體,道教宣揚齊同慈愛,萬物遂生,所以特彆重視「生」。
  
  道教尊重生命、寶貴生命的思想並不僅僅是針對人的,天地日月、草木鳥獸等萬物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都需要人們憐憫善待,不可隨意傷害。武當道教敬奉的主神——玄天上帝是主宰天一之神,是水神。《敕建大嶽太和山誌》說:「其精氣所變曰雨露、曰江河湖海;應感變化,物之能飛能聲者,皆天一之所化也」;「玄帝有潤澤發生、至柔上善、滌穢蕩氣、平靜之德,上極重霄,下及飛潛,動植莫不資焉。」因此,武當道教的玄帝信仰也充分體現瞭「貴生」的教義精神。古代道醫不僅為人治病,遇到動物有病也會積極施救,民間傳說道醫孫思邈為小蛇治傷的故事就反映道教齊同慈愛的「貴生」教義。
  
  民間「十道九醫」之說,也不是空穴來風。翻閱道教史誌就會發現,曆代道士中兼通醫術者不在少數。以武當山為例,宋代以來山誌對通醫術為民治病的道士多有記載。元代《武當福地總真集》雲:田蓑衣「人有疾厄叩之者,摘衣草吹氣與之,服者即癒。」孫寂然「以符水禳禱為民除疾,眾皆歸之,數年之間,殿宇悉備。高宗詔赴闕庭,以符水稱旨,敕度道士十人。」鄧真官「遠邇疾患,皆奔趨之。」魯洞雲「年八十餘,以道著遠,點墨片紙,可療民疾」。葉雲萊「至元乙酉,應詔赴闕,止風息霆,禱雨卻疾,悉皆稱旨。」明代《大嶽太和山誌》雲:王一中(?-1416年)「符水濟人,禦災捍患,事多靈驗。」張道賢「奉命採藥於名山大川」。雷普明「禦馬監馬大疫,檄普明治之,遂息」。《續修大嶽太和山誌》捲四《仙真》雲:黃清一(?-1900年)「識藥性,苦修練。晝則入山採藥,和丸濟世」。黃承元(1785-1876年)「性慈祥,甘淡泊。日以採藥濟世為事」,治癒病人甚多。該誌捲一記載:「紫霄宮楊來旺知醫,纂有《妙囊心法》;周府庵鄭信學、蒲高衡、饒崇印知醫;紫陽庵王太玉知外科;自在庵高明達外科。」20世紀90年代初,我在蒐集武當山道教曆史資料時,聽說清末民初武當山坤道鬍閤貞知醫術、識藥性,曾為武當山周圍許多民眾治癒過疾病;20世紀70年代,我曾見過沖虛庵趙元量道長為民推拿療傷,不取分文,頗受民眾尊敬。所以我和王光德會長閤著《武當道教史略》時,專門為鬍閤貞、趙元量道長立傳,以錶彰他們懸壺濟世之功。
  
  尚儒彪先生,道名信德,是武當道教龍門派第25代俗傢弟子。20世紀70年代初,因開展「一把草運動」進入武當山採挖中草藥,認識瞭在廟道醫硃誠德,遂拜其為師,學習道教醫藥。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他總結整理齣武當山道教醫藥的「四個一」療法,即「一爐丹、一雙手、一根針、一把草」,並發錶多篇文章介紹武當道教醫藥。尚醫生退休前為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醫院主任醫師,2002年被十堰市衛生局評為「十堰十大名中醫」之一。
  
  他曾參與編寫《中國武當中草藥誌》,著有《傷科方術秘笈》《古傳迴春延命術》《中國武當醫藥秘方》《武當道教醫藥》等醫書。
  
  《武當道醫臨證靈方妙法係列叢書》是尚儒彪先生總結研究武當道教醫藥的最新成果,該叢書由內科、兒科、婦科、男科、傷科、外科、方藥7個部分組成。作者長期從事中醫藥工作,除本人傢傳及師授秘方外,還注意蒐集、整理武當山曆代道醫治療各種疾病的靈方妙法,並將其應用於臨床實踐,積纍瞭大量的成功經驗。古人雲:「施藥不如施方。」現在,作者將自己長期收集的靈方妙法全部公開地介紹給讀者,由讀者斟酌選用,這種做法完全符閤道教重人貴生、濟世度人的教義,故樂為之序。
  
  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會長楊立誌
  
自序
  
  壬辰孟春,當我校完新作《武當道醫臨證靈方妙法係列叢書》,真有新産婦視嬰之感。産婦隻需十月懷胎,吾作此書,積纍資料數十載,辛苦撰寫近十年。雖經精雕細琢,修改數遍,書中仍有不盡如人意處,但慈母看嬌兒,雖醜亦舒坦。
  
  餘幼承傢技,自幼受百草香氣薰染,從記事起,常見將死者復活,危重者轉安,常與傢人共享患者康復之快樂,亦常為不治者而心酸,遂立誌:長大學醫,為人解苦救難。
  
  1961年我拜名醫齊正本為師學習中醫外傷科,1963年參加工作進入醫院,曾拜數位名醫為師,有湖北當陽縣的硃傢楷,宜昌許三友,襄陽鐵路醫院的鄧鴻儒,襄陽中醫院的陳東陽和馬玉田。
  
  參加工作後,我堅持在工作第一綫,數年沒有休過節假日,工作沒有黑夜與白天,玩命地工作,換來的是曆屆領導信任,患者喜歡。組織上曾派我到湖北洪湖中醫院學習治類風濕,赴山西省稷山縣楊文水處學習治療骨髓炎,在襄陽鐵路醫院學習治療白癜風,去北京參加「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交流會」,使我增長瞭見識,大開瞭眼界。
  
  1971年至1973年曾進修於武漢體育學院附屬醫院,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醫院,拜鄭懷賢教授為師,學習骨傷科。
  
  1980年進修於遼寜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拜王樂善、田淑琴為師,學習中醫外科、皮膚科共1年。20世紀80年代初,我考入湖北中醫學院中醫係,經4年係統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
  
  20世紀70年代初,因當時開展「一根針、一把草運動」,我多次進入武當山採挖中草藥,與在廟道醫硃誠德結緣,遂拜硃誠德為師,學習武當道教醫藥,這一拜,學習便是40年。誰知我越學越覺得自己所知甚少,臨床窮技乏術常遇到疑難,得天時、地利之優勢,有睏難即嚮恩師硃誠德求教,無數次地進入武當山,他每次總能為我釋疑解惑,用樸素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能使我通曉醫書之理,並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在行醫的道路上要不斷地學習,學醫沒有終點站。
  
  遵師訓,我發奮攻讀醫書,雖未懸樑刺股,但也是手不釋捲,讀《內經》忘瞭寒暑,背藥性午夜不眠。深山採藥,常拜師於道友,問方於民間,輒嘗盡人間辛勞與苦甜,我曾數次嘗毒,幾經風險,初衷不改,苦而無怨。經數十年努力,現在我稍有所學,也有瞭一些臨床工作經驗。飲水思源,硃誠德恩師無私地傳授我道醫真學。我第二任恩師李光富為我的工作亦給瞭很多方便。在他的安排下,我拜讀到《正統道藏》,並安排數位道友協助我採挖中草藥標本,收集醫藥文獻,為我撰寫此書作齣瞭很大貢獻。受武當之恩惠比山還重,弘揚武當道教醫藥,義不容辭,我應勇挑重擔,可用什麼形式傳承,吾甚是為難。
  
  武當道教醫藥文化深厚,源遠流長,發掘之、提高之,確為重要。但泥古不化,無以進步,執今斥古,難以繼承,以中拒外,有礙發展,化中為洋,有失根本。細思之,詳考之,本著博眾傢之長,理當世精英,與道教醫藥融會貫通,講究臨床實用,為人類健康做一份貢獻之初衷,我不顧年老多病,十年來上午接診病人,下午至午夜書寫書稿,從未間斷。雖然因用眼過度視力不斷減退,書寫時間太長,纍得我頸僵背痛,手睏腕酸。隻覺得晝夜苦短,甚感艱辛,方信「文章韆古事,甘苦寸心知」不是謬言。現書已完稿,我心中歡喜,不能忘我恩師硃誠德毫不保留地傳授道教醫術,亦不能忘武當山的道友,時常與我朝夕相伴,不能忘那些幫助過我,為我提供過資料,為我講述過武當道教醫藥人物或傳奇故事的均州城裏數位知情老人,在此我再次謝過!
  
  我還應感謝丹江口市的很多領導,對我研究武當道教醫藥給予的大力支持,感謝丹江口市第一醫院諸位領導,在我工作期間,為我研究武當道教醫藥營造瞭寬鬆的環境,並給予充分時間,更要感謝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的領導和郝誌崗編輯的大力支持,纔使此書能順利地與讀者見麵。書中不足,是作者水平有限,敬請諒解,並請提寶貴意見。
  
  尚儒彪
  
前言
  
  武當山位於中華腹地,在湖北省十堰市境內,是名揚中外的道教聖地。由於它是中國大陸南北氣候交匯處,故適閤南方及北方傢種植物藥、野生植物藥生長。亦是東西氣候交匯處,也很適宜東部傢種植物藥和野生植物藥生長,亦適應西部傢種植物藥和野生植物藥生長。因它山高林密、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植被良好,也是多種動物生長、繁殖的最佳場所。
  
  古往今來,武當山上的有誌之士和方圓八百裏的武當人,繼承瞭中華始祖神農氏的衣鉢,在這塊得天獨厚的道傢樂土上,用自己的聰明纔智和勤勞的汗水,不但創造瞭一個舉世無雙的中國道教武當山仙境,供中外遊客觀光、遊覽,而且武當道教的養生術、武當武術亦是名揚天下,知名度甚高。
  
  由於武當山自古交通不便,武當山上的修道之人和武當山的山民,在長期同病魔與傷痛做抗爭中還創立瞭武當道教醫藥,即「一爐丹、一雙手、一根針、一把草」的「四個一」療法。
  
  韆百年來,武當山曆代道醫不斷地收集、整理資料,在繼承先人的成功經驗後,又勇於創新,以身試藥,以觀察效果,經過無數試藥者的死亡,有幸試藥者的成功,總結齣瞭很多治療奇難雜病和養生益壽的成功方藥,又在臨床長期使用並不斷地修改完善,治療成功病例不斷增多,在人民群眾中形成良好的印象,故中國自古就有「醫道通仙道」及「十道九醫」之說。
  
  此書在第一篇介紹瞭武當道教曆代重要醫學人物,體現瞭武當道教醫藥有根有源,傳承有序。
  
  第二篇介紹的「十二劑方和輔行訣五髒用藥法要」,其中的「四正方、八維方」道教醫藥品味甚濃,「輔行訣五髒用藥法要」中的硃雀方、玄武方、青龍方、白虎方都是以道教四方神聖而命名。觀其用藥法,與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很有相似之處。這些方藥與武當道教醫藥淵源甚深,很受曆代道醫青睞。
  
  第三篇介紹瞭恩師傳授亦有傢傳治病及養生方藥,有些藥方筆者臨床近50年使用,效果均非常理想,有開發、推廣使用的前景。
  
  第四篇介紹的武當道教膏藥外治法,有些技藝及方藥是傢傳數代,從未公開過的秘方,這次首次公開,望讀者臨床驗證。
  
  第五篇是用瞭近40年的精力、十餘次進入武當山深處,少則住幾天,多則住數月,走訪幾十位草藥醫和老藥農,特彆是武當山三代草藥醫唐清明師傅傳授的「武當七十二種七、三十六種還陽、三十三種風、武當四大名藥、武當地區用藥歌」,都是具有地方色彩的藥物。這次我個人挖掘、整理的武當山現存部分中草藥共2300味左右,本想還按原來所著的《中國武當醫藥秘方》一書的格式書寫,但因篇幅太長,單憑我個人之力實難完成,故此作罷。
  
  第六篇介紹的臨床用藥歌亦很有特色。
  
  2003年退休後筆者就著手編寫該書,屈指也有10年。雖然自己盡心編著,自己和幾位小徒都精心校對,但因水準有限,悟性甚差,平時診療任務亦比較重,書中仍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望同道大賢不吝賜教。
  
  尚儒彪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