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税正义与人权保障:葛克昌教授祝寿论文集

租税正义与人权保障:葛克昌教授祝寿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税收正义
  • 人权保障
  • 葛克昌
  • 税法
  • 人权
  • 法学
  • 财政法
  • 社会公平
  • 学术论文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葛克昌教授作育菁莪、芳腾桃李,欣逢葛克昌教授华诞,为感谢葛教授对于法学教育及研究的卓着贡献,本书特别集合国内外知名学者,就国内最新学说、实务动态撰文集结成册。

  本书所收录之论文,见证了葛教授对国内税法学的贡献、对发扬法律学术的信念,更展现了葛教授这位亦师亦友、学识渊博的学者,作为台湾法学界承先启后、薪火相传之典范,绝对值得法律人典藏!
租税正义与人权保障:葛克昌教授祝寿论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庆祝著名法学家、税法与宪法领域的泰斗葛克昌教授的寿辰而汇集的一部重量级论文集。这部论文集汇集了国内外数十位学者的心血之作,旨在深入探讨税法、财政制度与基本人权保障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全面展现葛克昌教授在这一领域所奠定的理论基石与前瞻性思考。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税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及比较法学等多个维度,体现了对租税公平、效率、正义以及国家权力界限的深刻洞察。本书的贡献不仅在于对既有税制缺陷的批判性审视,更在于对未来税制改革路径的积极探索,强调了将人权保障理念全面植入税法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第一部分:租税正义的理论基石与当代挑战 本部分聚焦于税法哲学的核心议题——租税正义。学者们从古典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到当代罗尔斯式的正义理论出发,对“量能课税”原则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重构。 量能课税的现代化诠释: 论文集深入剖析了在后工业化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准确衡量纳税人的“能力”,特别是对资本所得、无形资产所得以及跨国所得的课税问题。文章探讨了财产税、继承税等在实现代际公平中的角色,并对累进税制的合理界限提出了质疑与辩护。 税收公平的维度: 强调税收公平不仅是垂直公平(关注收入与财富差距),更是水平公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实践。多篇文章详细分析了税制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隐性歧视”现象,例如对特定行业、特定群体或特定生活方式的差异化对待,并主张建立更具透明度和可预测性的税收负担分配机制。 税收法定主义与法治国家: 探讨了税收法定主义在维护公民财产权中的基础性地位。学者们详细考察了税收立法程序中的民主参与机制,以及行政机关在税收解释、裁量和执法中的权力边界。特别关注了行政释义、复议决定等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具有准立法效力,从而挑战了宪法对立法权的严格保留要求。 第二部分:税收权力与人权保障的宪法边界 本部分将研究的焦点转向国家税收权力的扩张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之间的永恒张力。论文集认为,税收并非单纯的财政工具,更是国家公权力对私权利最直接的干预形式。 财产权的限制与补偿: 集中讨论了税收作为剥夺财产权手段的合宪性标准。文章细致分析了针对特定资产征收的特别税种,如环境税、奢侈品税等,如何与财产权保障(包括私有财产的合理期待)产生冲突。有学者提出,在进行此类限制时,必须满足严格的比例原则要求,并探讨了对因税收政策变化而遭受重大损失的纳税人提供合理过渡或补偿的可能性。 程序人权与税收正义: 大量篇幅用于分析税收程序中的人权保障,包括知情权、听证权、陈述意见权以及获得有效救济的权利。论文集对当前税务稽查、信息监控、大数据分析在税收执法中的应用进行了审慎的评估,警示过度监控对个人隐私权和商业秘密构成的潜在威胁。强调了税务机关在运用技术手段时,必须严格遵循必要性与相称性原则。 人权保障的国际视角: 引入国际人权法和比较税制经验,探讨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如受教育权、健康权)与税收收入分配之间的内在联系。部分文章对比了不同国家在税收领域中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措施,并反思了我国税制在实现社会公平目标上的不足。 第三部分:税制结构、税收征管与具体法律问题研究 这一部分聚焦于税制具体制度的改革方向,并结合了司法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体现了葛克昌教授鼓励“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传统。 所得税制的结构性改革: 对个人所得税的综合化、家庭税制改革、以及资本利得税的独立化和国际协调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学者们探讨了如何通过税制设计来抑制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并平衡鼓励投资与防止投机之间的关系。 地方税制与分权治理: 关注地方财政的独立性、地方税种的合理配置以及中央与地方在税收收入分配上的权限划分。论文集指出,一个健康的联邦或中央集权结构,必须以清晰、公正的税收权力划分作为基础,以确保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能,同时避免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赛”。 税收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大量篇幅探讨了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针对当前税收争议中常见的“先予执行”与“不停止执行”规则,学者们提出应更审慎地限制税务机关在争议未决时的强制执行权,以充分保障纳税人的诉权和执行救济权。同时,呼吁建立更加专业化、中立的税收争议解决机构。 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挑战: 紧跟时代步伐,探讨了平台经济、数字服务提供商的课税权属问题,以及传统地域性税收原则在数字经济面前的失效与重构。讨论了全球最低企业税等国际合作方案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总结 《租税正义与人权保障:葛克昌教授祝寿论文集》不仅是对一位杰出学者的崇高敬意,更是一份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文献。它以严谨的法学视野,系统梳理了租税正义理论的当代演进,深刻剖析了税权边界与人权保障的制度性安排,为我国深化税制改革、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全书论述深刻,文笔精湛,是所有关注税法、宪法与公共政策的学者、立法者、实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陈清秀教授序言 i

第一部分:公法的基础理论
权利与制度  许志雄 3
民营化的基本法律问题──兼论治安任务民营化的可能性  林明锵 41
法律继受与法律多重制图──人口贩运法制的案例  王晓丹 93
税收债务关系说与国家征税权力之约束  朱炎生 143
都是机车惹的祸?──台中市低碳城市发展自治条例第29条之商榷  罗承宗 163
试析中国大陆对于境外股权移转之课税权主张  钟骐 177
税捐正义与立法者裁量空间:论Lepsius与Tipke对于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交通费用扣除」案的辩论  钟芳桦 193
Philosophical Origins of Subsidiarity  Nicholas Aroney 225
Searching for Alternatives:What are the alternatives of VAT and/or right of rebate?  Joachim Englisch 255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vention law and national law in the definition of immovable property under Art. 6 para. 2 OECD Model Convention  Michael Lang 277
The Issues of Dispute Resolu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a Multilateral Treaty in the Base Erosion Profit Shifting OECD Action Plan  Jacques Malherbe 307
Transnational Tax Information Exchange Networks: Steps towards a Globalized, Legitimate Tax Administration  Miranda Stewart 321

第二部分:赋税人权的保障
税法上之正当法律程序  陈清秀 377
都市更新权利变换适用减征土地增值税之法制分析──兼评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判字第717号判决  陈明灿 429
论租税优惠之要件与取消  张永明 457
租税公平原则与夫妻所得课税制度──引进德国所得税法折半乘二制之宪法思辨  盛子龙 479
论一般反避税条款的完善:基于比较法视角  熊伟 503
论大陆纳税人权利保护中心的构建  戴芳 525
论租税犯罪之刑罚制裁  王劲力 549
论量能课税  黄源浩 579
税捐证据排除的规范理论与实务操作──以台湾与德国为例  黄士洲 625
论不动产交易所得税  范文清 647
从实价登录看我国不动产实价课税制度之可行性  谢如兰 667
Steuerliche Anzeige- und Beistandspflichten bei Immobilientransaktionen  Matthias Wetzel 697
不动产移转的税法上告知以及协力义务  Matthias Wetzel 译者:谢如兰 725
从最近的税制修正看我国税法对中小企业之租税待遇  蔡孟彦 747
论商誉摊销税法争讼之举证责任与协力义务──评释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12月份第1次庭长法官联席会议决议及102年相关司法院大法官不受理决议  林子杰 783
德国能源税法的减轻规定(Steuerentlastung)及其争议问题  陈汶津 815
2006年と11年の日本所得税额シェジュール比较分析:所得课税の局所逆进性について  木村弘之亮 857
2006年与2011年之日本所得税额表比较分析:关于所得课税之局部递减性  木村弘之亮 译者:郑景文 883
遗产税法55条本文所谓「应继分」的范围──共同继承人间转让应继分的解释(最高裁判所平成5年5月28日判决)──收于判例评论419号(判例时报1473号)  福家俊朗 译者:蓝元骏 905
New Zealand’s General Anti-Avoidance Rule — A Triumph of Flexibility over Certainty  Craig Elliffe 917
It takes two to tango: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on tax matter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axpayer’s rights  Anke Feenstra 943
Tax Legislative Reference to External Sources and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Statute-Based Taxation in Japan  Takeshi Fujitani 959
CONSTITUTIONAL ISSUES OF TAXATION IN AUSTRALIA  Nolan C Sharkey and Agnieszka Deegan 989
Tax Compliance, Tax Morale and Corporate Tax Noncompliance  Binh Tran-Nam 1013
Mediating Tax Disputes in the Netherlands  Roelof Vos 1037

第三部分:财政宪法
论财政法定原则──一种权力法治化的现代探索  刘剑文 1053
从财政宪法观点谈地方财政问题  柯格钟 1079
财政健全之宪法课题──2014年「财政健全方案」评介  廖钦福 1107
重访租税国危机及其宪法课题:全球与区域观点  蓝元骏 1131
The Eurozone: From a fiscal constitution towards a political entity Ulrich Hufeld 1183
LA REGULATION BUREAUCRATIQUE DU CONFLIT FISCAL EN FRANCE  Marc LEROY 1211
法国税务争讼之行政管制  Marc LEROY 译者:蓝元骏 1235

附录
葛克昌教授着作目录 1255
葛克昌教授指导学生博硕士论文列表 1261

图书序言

序言

  台大法律学系葛克昌教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前辈,我经常参加葛教授在台大法律学院举办的财税法研讨会,最近几年也每年追随葛教授参加海崃两岸的税法学研讨会。多年的相处,让我对于葛教授财税法学专业素养以及高尚的人格风范,由衷地感到无比的钦佩,可谓为人师表之楷模。

  葛教授在取得台大法律学系学士与硕士学位后即留校任教,并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研究领域为行政法、税法及国家学。葛教授专精国家法与财税法,着述颇多,出版有国家学与国家法、税法基本问题、所得税与宪法、税务代理与纳税人权利及行政程序与纳税人基本权,另主编:避税案件与行政法院判决、协力义务与行政法院判决、溢缴税款返还请求权与行政法院判决;实质课税与行政法院判决;并发表许多文章于法律期刊,现为财政部诉愿委员会委员。曾任规费法、公共债务法起草委员、税捐稽征法修正委员会委员、赋税革新委员会委员、行政院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法规会委员、台大法学院公法中心主任,台大法律学院财税法中心主任,主要讲授财税法,并担任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世界税法学协会副理事长。

  葛教授律己甚严,治学严谨,虽然已届退休年龄,仍不断研究财税法问题,而继续有创新的财税法学研究成果着作发表。又教学认真,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相当热心教导及照顾,因此,台大法律学院硕士班财税法组多数研究财税法的同学,都是他的指导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葛教授特别强调从「宪法上纳税人权利保障」观点探讨税法问题,以落实人权保障。并推动税捐稽征法修法,纳入纳税人权利保护专章。提倡宪法上纳税人权利保护理念落实到税法上,引起国内财税法学界之重视与研究,对于国内财税法学之研究发展,具有卓越贡献。

  葛教授每年推动海崃两岸的财税法学交流研讨,至今已经第二十三届研讨会,对于大陆地区财税法学发展,也作出相当贡献。尤其葛教授提倡宪法上纳税人权利保护理念落实到税法上,也对于大陆财税法学研究,发挥极大影响力。因此,两岸财税法学之发展,均深受葛教授之纳税人权利保护之启发。

  最近几年,葛教授结合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国内财税法学界之专家学者,共同推动办理台湾「最佳税法判决」的评选,希望与人为善,能从最佳税法判决,促进纳税人权利保护,并提升行政法院财税法案件判决的品质,其推动纳税人权利保护,不遗余力。

  葛教授为人谦和,举办财税法学研讨会等各项活动,经常退居幕后,运筹帷幄,而不居功。其行事风范,颇有道家「上善若水」的处世哲学观。葛教授言谈举止,不疾不徐,温文儒雅,在有意无意间显示高瞻远瞩的智慧。例如律师高考选考财税法学科目,为广为吸引同学研究财税法学,主张考试范围限于重点财税法学领域(税法总论、税捐稽征法及所得税法)以及财税法学基本观念为主,即相当具有创意。

  值此葛教授67大寿之际,学生及好友们为共同祝贺,而出版葛教授祝寿论文集,谨代表执笔者献上最深的祝福,并特别为之作序,以感念师长之丰功伟业,不仅期盼葛教授继续领导财税法学之发展,也期盼财税法学界后起之秀,均能以葛教授之治学态度与人格风范,作为学习楷模。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
陈清秀 教授 谨志
民国一○四年六月四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论文集,我最大的感受是“视野的拓展”。我之前对税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层面。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税收的内涵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它涉及到经济、法律、政治、伦理等多个领域,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书中对于“绿色税收”的探讨,让我耳目一新。作者们指出,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通过征收环境税,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这种将税收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书中还讨论了“数字税”的问题,作者们认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税收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因此,需要探索新的税收模式,例如对数字服务征收税,以确保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税收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提醒我们,税收不仅仅是政府的收入来源,更是引导社会行为、实现社会目标的重要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框架。台湾的税制,长期以来被诟病为不公平、不透明。富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税收,而普通民众却不得不承担越来越重的税负。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也引发了社会矛盾和不满。这本书汇集了不同学者的观点,对台湾现行的税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特别赞赏其中对于“财产税”的讨论,作者们指出,台湾的财产税征收标准过低,导致富人积累的巨额财富难以得到有效税收,从而加剧了贫富差距。因此,提高财产税的征收标准,是实现税收公平的重要措施。当然,作者们也承认,提高财产税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例如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影响房地产市场等。但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配套措施来解决。这本书并非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鼓励读者思考,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它提醒我们,税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者、民众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成功。

评分

这本书的呈现方式,与其说是学术论文的集合,不如说是一场关于社会正义的对话。不同作者的观点碰撞,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思考空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税收透明度”的强调。作者们指出,税收信息的不透明,容易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损害公众利益。因此,提高税收透明度,是实现税收正义的重要保障。例如,政府应该公开税收收入的分配情况,让公众了解每一笔钱都花在了哪里。此外,书中还讨论了“税收执法”的问题,作者们认为,税收执法不严,导致逃税漏税现象屡禁不止,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需要加强税收执法力度,严惩逃税漏税行为。这本书并非只关注宏观层面的税收政策,也关注微观层面的税收执法。它提醒我们,税收正义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它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这本书对于希望了解税收问题、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

评分

读完这本论文集,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法律条文,而是一张张饱含期待、渴望公平的面孔。台湾社会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挑战。这本书汇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从税收的角度切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税制设计,来促进社会正义,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累进税制”的深入剖析,作者们并非简单地肯定其优越性,而是结合台湾的具体国情,分析了累进税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资本逃逸、税收漏洞等,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改进建议。这让我意识到,税收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强调了税收不仅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它提醒我们,每一个纳税人都有权利参与到税收政策的制定和监督中,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这本书对于关心台湾社会发展、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有些犹豫的。我对税收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担心内容过于专业晦涩,难以理解。但读下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可读性远超我的预期。作者们并没有将复杂的税收理论堆砌在一起,而是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出发,将税收问题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书中对于“消费税”的讨论,就不仅仅停留在税收技术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消费税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消费税政策来减轻他们的负担。这种以人为本的视角,让我对税收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使得论证更加有说服力。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于“国际税收协定”的分析,作者们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日益猖獗,这不仅损害了各国的税收利益,也加剧了全球贫富差距。因此,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是实现税收正义的重要途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税收问题并非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政治、法律、伦理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