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处理之法制与实证:医疗纠粉处理新思维(三)

医疗纠纷处理之法制与实证:医疗纠粉处理新思维(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医疗纠纷
  • 医疗责任
  • 法制
  • 实证研究
  • 医疗管理
  • 法律
  • 医学伦理
  • 纠纷解决
  • 医疗安全
  • 新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医疗纠纷处理新思维(三)」系列,除沿续新思维(二)之方向,就医疗试办制度为检讨并提出改进方式外,并参照哈佛大学探讨问题模式,从不同领域探讨医疗纠纷解决之道。邀请专家学者从人类文化学、社会学角度及外国医疗纠纷处理法制作比较法研究外,更加上医疗强制责任险、医疗机构法人组织责任等週边配套制度探讨,借此希望能提出一套适合本土之医疗纠纷解决的制度,发挥调解及诉讼解决纷争功能,重塑医病信赖关系!

联合推荐

  本书除分享台中地院医疗试办经验及高雄市立联合医院医院内调解成效外,更从法律人类学观点下的医疗纷争、医疗关怀调解模式、澳洲执行公开揭露机制之经验与启示等主题,进一步了解医病文化。期待经由本书提升医疗诉讼品质,创造可信赖之司法,并重塑医病信赖关系。───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分院院长.洪文章

  透过法界及医界的跨域合作,发挥跨领域沟通效果,对致力于探讨解决医疗纠纷的新模式,重建医病信赖关系帮助甚大。台中地方法院将其丰硕成果,集结成书,书中务实且精粹的内容,能让读者对与日俱增的医疗纠纷,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获得崭新的观点。───台中市政府卫生局局长长.徐永年

  透过法界、医界及学界结合,致力于法实证研究,从经验事实发掘医疗纠纷的形成及归责因素,从现实案例探求法律制度的运作及兴革之道,使法律实务与社会现实经验得以契合,司法裁判更能切中医疗行为的本质及医疗事故的特性。本书研究成果斐然,汇集智慧成果,对于健全医疗纠纷的预防及解决机制,有莫大助益,极具参考价值。───台中地院院长.陈东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诗应

  现 职
  西园教学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 1996~
  陈忠纯纪念促进医病关系教育公益信託推广会 执行长 1998~
  法务部专家资源顾问 2009~
  医师公会全联会法律智库委员 2009~
  北市卫生局聘任医疗纠纷争议处理关怀小组成员教育训练讲师 2013.3~;
  调处关怀委员 2014.6~;医疗纠纷调解委员 2015.5~
  台湾医病和谐推广协会 第一届常务理事 2014.1~
  台北地院医疗纠纷调解委员 2014.7~
  台湾医事法律学会第三届理事 2015.3~

  学 历
  中国医药学院(中国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中西医双主修)1976~1983
  国立台湾大学进修法律系肄业(2000~2005
  东吴法律系专业硕士班毕业(2005-2008

  经 历
  美国哈佛医学院附设布列根及妇女医院神经疾病中心研究员 1987-1989
  日本促进沟通调解员基础课程、中阶、进阶及教师课程完训认証 2012.6-2014.3
  元培科技大学医管系、护理系兼任讲师 2008.9~2011.1
  亚东科技学院医管系兼任讲师 2011.1~2015.1

陈永绮

  现 职
  书田诊所小儿科主任医师 2000~
  陈忠纯纪念促进医病关系教育公益信託推广会会长 1998~
  台北市卫生局聘任医疗纠纷争议处理关怀小组成员教育训练讲师及调处关怀委员 2014~;调处委员2015.5~
  台北地方法院医疗纠纷调解委员 2014.7~
  台湾医病和谐推广协会主发起人,常务监事 2014.1~

  学 历
  中国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中西医双主修) 1976-1983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进修部肄业 2005-2007
  铭传大学法律硕士在职专班就读 2014/9~

  经 历
  台北市立和平医院小儿科住院医师 1984-1987
  台北荣民总医院小儿免疫科受训半年 1986
  台北荣民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受训一年 1986-1987
  美国哈佛医学院附设丹纳法博癌症机构研究员两年 1987-1989
  台北市立中兴医院小儿科及临床病理科主治医师 1989-1993
  日本促进沟通调解员基础课程、中阶、高阶及教师课程完训认証2012/6-2014/3

蔡秀男

  现 职
  高雄市立联合医院泌尿科主治医师

  学 历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2009~
  国立高雄大学法律学分班/法律系在职专班/研究所法学硕士 2005~2008
  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研究所临床医学硕士 2001~2004
  高雄医学大学学士后医学系医学士 1993~1998
  高雄医学大学药学系  药学士 1987~1991
  台湾省立台中一中 1983~1986

  经 历
  中华民国医师高考及格 1998
  中华民国药师高考及格 1991
  中华民国泌尿科专科医师考试及格 2002
  高雄医学大学泌尿科住院医师总医师 1998~2002
  高雄市立妇幼医院泌尿科主治医师 2002~2003
  高雄市立联合医院泌尿科主治医师 2003~2008
  慈济医学大学排尿障碍治疗中心研习 2003
  高雄市立联合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委员
  高雄市立联合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委员
  美和技术学院医事法律讲师 2006~2007
  教育部部定讲师
  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联会法律智库委员
  司法院司法人员研习所医事案件实务研讨会讲座
  台中地方法院医疗调解研讨会讲座
  高雄地方法院医事争议案件讲座
  台湾医劳盟法律顾问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大学院研究员

林东龙

  现 职
  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 2013/8~迄今

  学 历
  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学术所社会科学博士

  经 历
  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 2005/2~2013/7

郭书琴

  现 职
  国立成功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

  学 历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士

  经 历
  国立中正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
  国立中正大学法律学系助理教授
  美国康乃尔大学法学院东亚法律与文化中心访问学者

吴志正

  现 职
  优生妇产科主治医师
  东吴大学/国立中兴大学法律系兼任助理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系暨法律系合聘兼任教师

  学 历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士
  东吴大学法学博士

  经 历
  国立台湾大学附设医院妇产部住院医师、总医师、妇癌研究医师、主治医师、讲师

吴俊颖

  现 职
  台中荣民总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
  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合聘研究员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系暨临床研究所兼任教授
  东海大学法律系暨法律研究所合聘教授
  中国医药大学公卫所暨临床医学研究所合聘教授
  国立中兴大学转译医学博士学位学程合聘教授
  卫生福利部医事审议委员会医事鑑定小组委员
  财团法人医院评鑑暨医疗品质策进会兼任研究员
  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伦理委员会委员
  台湾实证医学学会常任监事
  中华民国医事法律学会理事

  学 历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士、医学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公卫硕士

陈聪富

  现 职
  国立台湾大学学生事务长、法律学院教授
  医学院医学教育暨生医伦理学科(所)合聘教授

  学 历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士、法学硕士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
  美国纽约大学法学博士

  经 历
  职业律师

陈琬渝

  现 职
  中天国际法律事务所律师

  学 历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法学士
  国立台湾大学法研所民商法学硕士

主编简介

陈学德


  现 职
  台中地方法院庭庭长
  东海大学博士生

  学 历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学士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硕士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洪文章
推荐序二/徐永年
推荐序三/陈东诰
编者序/陈学德

第一章/医疗关怀调解模式——从当事人支援角度出发/李诗应、陈永绮
 壹、医疗关怀调解模式/1
 贰、沟通调解模式推广之缘起/2
 参、各国相关调解制度/3
 肆、交涉谈判之基础理论与技巧/19
 伍、四种医疗调解类型/30
 陆、展  望/38

第二章/台湾医疗纠纷管理与调解员训练推动概况/蔡秀男
 壹、医疗纠纷的沟通桥梁/45
 贰、台湾医疗纠纷管理与调解员训练推动概况/48

第三章/美国和澳洲执行「公开揭露」机制之经验与启示——在正向和建设性的脉络中探究医疗伤害事件/林东龙
 壹、医疗纠纷的分类/79
 贰、医疗纠纷的相关基本概念/82
 参、法律实证研究分析/91
 肆、美国公开揭露制度参考/93
 伍、澳洲公开揭露制度参考/95
 陆、对台湾的启示/105

第四章/从法律人类学观点看医疗纠纷之法律技术与法律文化/郭书琴
 壹、法律人类学观点下的医疗纷争/111
 贰、法律人类学与医疗社会学的探讨介绍/112
 参、法学论述的必要性与侷限性/121
 伍、结  语/141

第五章/医疗诉讼法院(辅助者)之建构——日本专门委员与自然人复数鑑定制度/吴志正
 壹、医疗诉讼的困难点/147
 贰、医疗鑑定与司法审判/149
 参、辅助者的重要性/154
 肆、日本制度参考/156

第六章/现行医疗鑑定制度改革之我见/吴俊颖
 壹、医疗鑑定之20年实证研究/188
 贰、医疗鑑定意见对于法官判决之影响/196
 参、医疗鑑定与其他专业鑑定之比较/200
 肆、重复鑑定的七种态样/203
 伍、结  论/219

第七章/医疗机构法人组织与责任/陈聪富
 壹、医疗纠纷谁负责?/223
 贰、医疗机构责任的概念/224
 参、美国法参考/230
 肆、德国法与欧盟法参考/232
 伍、台湾相关法制检讨/234
 陆、机构责任之法律分析/247

第八章/论强制医疗责任保险之实务与立法/陈婉渝
 壹、前  言/253
 贰、台湾医疗民事纠纷的现况/255
 参、无过失补偿制度/269
 肆、责任保险的问题/274
 伍、台湾对医疗纠纷及补偿相关立法/280
 陆、结  语/285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近年来,医疗纠纷频传蔚为报章头条新闻,而少数个案判决赔偿金达二、三千万元,致医界「五大皆空」之说甚嚣尘上,揆其原因,系因医病文化不同,且医师不谙法律、法官不谙医疗之专业落差,加上医疗诉讼时间平均长达5年多,诉讼结果高度依赖医疗鑑定,判决结果与鑑定结论相符达90%以上,论者有谓「医师是白袍法官」之讥,而医病双方经过多年诉讼折磨,其实体及程序利益均未能满足,难以发挥诉讼解决纷争功能。

  台中地院在前院长李彦文及现任院长陈东诰领导下,自2012年9月起试办医疗调解、医疗谘询及医疗鑑定制度,採取医疗、法律调解委员之双调解委员制,使调解成立比例在50%左右,而进入诉讼案件,经由医疗谘询委员协助补足法官医疗专业落差,加上辖区医学中心协助鑑定,使鑑定时间缩短为2个月,已初步发挥ADR解决医疗纷争及诉讼促进之功能。

  试办同时,该院为增进调解委员及法官之本质学能,与中部医界办理调解委员、法官及医师在职进修,延揽医学、法学专家,从不同领域探讨医疗纠纷问题所在及解决途径,透过医法共聚一堂机会,增进医学、医事法及调解相关专业知识外,并发挥跨领域沟通效果。

  该院陈院长表示,上揭医疗专业研习内容,足堪司法官办案及医界参考,2012、2013年研习内容,经元照出版公司协助编辑为「医疗纠纷处理新思维」出版,各界反应热烈,元照出版公司因而希望能将该院2014年研习成果付梓,检视其研习内容,举其荦萦大者,除分享该院医疗试办经验及高雄市立联合医院医院内调解成效外,更从「法律人类学观点下的医疗纷争」「医疗关怀调解模式」「澳洲执行公开揭露机制之经验与启示」等主题,进一步了解医病文化,作为调解时之参考;而「医疗诉讼辅助者之建构──日本专门委员及自然人复数鑑定制度」、「法院处理民事医疗纠纷制度刍议」等,亦提供现行医疗诉讼制度改革之方向,确有供第一线医疗纠纷调解人员及司法官办案之参考,特为文推荐,期待处理医疗诉讼之司法人员,经由参考研习内容,提升医疗诉讼品质,创造可信赖之司法,并对重塑医病信赖关系,略尽棉薄之力!

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分院院长
洪文章
2015年7月

推荐序

  根据卫生福利部审议鑑定委员会医事鑑定小组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60件医疗纠纷案件,平均每一天有1.5名医师被告,确定有罪者仅0.7%,一件案件审理平均3~5年;如果家属和医师双方不服判决继续上诉,恐怕要再拖5~10年的审理期,对双方来说可是一种极大的精神煎熬。

  永年在医界服务多年,专长家庭、预防及老人等医学领域,与医务及医疗品质等管理,深切体会「医疗纠纷调解制度」之重要性,能让患者、医师双方透过调解平台,理性、和平地各自表达诉求达成协议,避免进入冗长费时的司法诉讼期,不仅可减少诉讼资源的浪费,更能使两造双方达成圆满的解决方式。

  自2012年起,台中地方法院试办「医疗纠纷调解制度」,由法律专业及医疗专业资格人员担任医疗调解委员,并透过80位医疗专家担任法官的医疗顾问,另外由荣总、中国、中山及彰基4家医学中心担任医疗鑑定。迄今,已有和解率达5成左右之显着成效,平均一件调解约2~3个月完成。透过医疗谘询、医疗鑑定,可有效率终结诉讼、减轻医病双方诉讼迟滞的心理压力,而这样创新的台中模式也可分享台湾各县市参考。

  民众一但遇上医疗纠纷问题,除了透过台中地方法院「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展开调解,亦可先透过各医疗院所的沟通平台寻求协助、或者借由第三方公正单位卫生局、区公所、医师公会进行协商;若三项管道都无法达成调解,最终才进入司法程序。

  透过法界及医界的跨领域合作,不仅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并致力于探讨解决医疗纠纷的新模式,重建医病信赖关系。台中地方法院将其丰硕成果,集结成书,书中务实且精粹的内容,一定能让大家对与日俱增的医疗纠纷,如何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获得崭新的观点。

台中市政府卫生局局长长
徐永年
2015年7月

推荐序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O. W. Holmes) 在「普通法」一书中指出:「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逻辑在法学方法上,固有重要的功能,但逻辑法则有其侷限性,往往忽略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变数。因此,霍姆斯强调法官应抛弃形而上学的束缚,因应变动中的社会,在先例基础上,填补法律空隙,赋予法律新生命,丰富法律的生命内涵。

  近年来,法实证研究在本土已受到高度重视,逐渐跳脱传统法释义学的窠臼,尤其在医疗纠纷衍生的法律领域中,法界、医界及学界结合,致力于法实证研究,从经验事实发掘医疗纠纷的形成及归责因素,从现实案例探求法律制度的运作及兴革之道,使法律实务与社会现实经验得以契合,司法裁判更能切中医疗行为的本质及医疗事故的特性,研究成果斐然。

  台中地院继2012、2013年之后,于2014年赓续办理医疗专业研习,邀请郭讲座书琴、陈讲座聪富、吴讲座志正、吴讲座俊颖、李讲座诗应、陈讲座永绮、蔡讲座秀男、林讲座东龙、陈讲座琬瑜、陈讲座学德等学者专家,作专题讲授,见解精辟,戛戛独造,弥足珍贵。兹由元照出版公司整理研习讲稿,编列专辑付梓,分享有志之士,汇集并传播智慧成果,对于健全医疗纠纷的预防及解决机制,当有莫大助益,极具参考价值。

台中地方法院院长
陈东诰
2015年7月

编者序

  台中地院自2012年9月办理医疗调解、医疗谘询及医疗鑑定以来,编者应医界、法界及学校邀请,或担任研讨会专题报告人,或担任医疗讲座,场次不下于30场,各场次中不论主持人、与谈人或听众提出各式各样问题,令编者深深感受到各界对于医疗纠纷关注度日益提高,毕竟医疗品质不只是医界或法界的问题,也是全民健康所系,医界「五大(科)皆空」现象,并非只是医界问题,更是国家安全一部分,犹记得第一届台中医法论坛时,提问医师说到「中部以副总统级待遇、南部以总统级待遇聘不到急诊科医师」时,如何在兼顾病人医疗人权与医师之执业权利间平衡点下发现医疗真相,身为医疗专庭的法官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台中地院为加强法官医疗专业知识与医师之法律专业知识,在前揭医疗试办制度同时,特与中部医界合作办理医疗专业研习,透过一年至少8场之专业研习,医法共聚一堂机会,沟通彼此专业问题,期能使医疗纠纷处理更符医病需求,经由研习成果,使法院裁判更接近医疗真相,重塑医病信赖关系,而在演讲、专题报告过程中,经由提问问题,深觉有必要将台中地院医疗专业研习所得,提供给关心医疗纠纷议题者,期能经由推广使医法病沟通无碍,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适有元照出版公司表示,医疗纠纷处理系国内重要医法议题,希望将本院与中部医界合办之医疗专业研习编辑成册以向向隅读者,因而陆续「医疗纠纷处理新思维」,市场反应良好,2015年7月即将出版同一系列,并扩大为纸本、影音版同部发行,足见各界对此议题之关心度。

  本次「医疗纠纷处理新思维」系列,除沿续新思维之方向,就本院医疗试办制度为检讨并提出改进方式外,并参照哈佛大学探讨问题模式,从不同领域探讨医疗纠纷解决之道,故邀请专家学者从人类文化学、社会学角度及外国医疗纠纷处理法制作比较法研究外,更加上医疗强制责任险、医疗机构法人组织责任等周边配套制度探讨,希望提出一个符合本土之医疗纠纷解决法制,发挥诉讼解决纷争功能,重塑医病信赖关系!

台中地方法院庭长
陈学德
2015年7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医院工作多年的护士,我深知医疗纠纷处理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我们都尽力提供最好的护理,但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即使我们再小心谨慎,也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当发生医疗纠纷时,我们往往会感到无助和委屈,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但病人或家属却不理解,甚至对我们进行指责和谩骂。我希望这本书能从医护人员的角度出发,探讨医疗纠纷处理的难点和挑战,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例如,如何有效地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我期待这本书能不仅仅关注法律责任的划分,更能关注医患关系的维护,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医疗环境。毕竟,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前提。如果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医疗纠纷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心理辅导的建议,那就更好了。

评分

这本探讨医疗纠纷的书,读起来真让人感慨。在台湾,医疗水准一直被认为是相当高的,但再好的医疗体系也难免出现疏失,而当这些疏失演变成纠纷时,对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场身心俱疲的考验。我从事社工行业多年,经常接触到因医疗纠纷而陷入困境的家庭,他们往往在悲痛之余,还要面对漫长而复杂的申诉程序,以及可能出现的法律诉讼。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现有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它是否真的能够有效地保障病患的权益,同时也能兼顾医护人员的合理诉求?书中的案例分析,虽然我没有具体读到,但光是想到那些在病痛和无助中挣扎的病人,就让我感到沉重。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完善、更人性化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尤其是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式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挑战也日益增加,如何应对这些新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层面,更能深入探讨伦理道德和社会关怀,为我们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书籍兴趣不大,毕竟医疗术语和法律条文对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实在有些晦涩难懂。但最近家里的长辈因为一次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我们不得不开始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为自己争取一些权益。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开始翻阅一些关于医疗纠纷处理的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帮助。我期待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医疗纠纷处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如何收集证据、如何提出申诉、以及如何寻求法律援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医院和医生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毕竟,医疗纠纷的处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解决问题,那才是最好的结果。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一本法律教科书,更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应对医疗纠纷的实用手册。如果能有一些真实的案例分享,那就更好了,这样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评分

最近新闻里关于医疗纠纷的报道越来越多,看得我心里很不安。我不是医生,也不是律师,只是一个普通的民众,但我也知道,医疗纠纷对每个人来说,都可能随时发生。我希望这本书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医疗纠纷处理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当我们遇到医疗纠纷时,应该如何处理?应该向哪些机构寻求帮助?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南,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醒我们,在享受现代医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医疗风险保持警惕,并学会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毕竟,预防胜于治疗,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才是最好的结果。如果这本书能有一些关于医疗保险的介绍,那就更好了,因为医疗费用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评分

我是一名法律系的大学生,对医疗纠纷处理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认为,医疗纠纷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到伦理道德、医疗资源分配、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等多个方面。我期待这本书能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医疗纠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例如,可以结合医学、法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探讨医疗纠纷的成因、影响和解决之道。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法律法规的解读,更能对未来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可以探讨如何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如何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以及如何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伦理教育。我期待这本书能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具有实践意义的政策建议书。如果能有一些对台湾医疗纠纷现状的分析,那就更好了,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台湾医疗纠纷的特点和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