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民法(五版)

轻松学民法(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民法
  • 法学
  • 教材
  • 民法学
  • 法律
  • 五版
  • 轻松学
  • 法考
  • 法学基础
  • 案例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法与一般人的生活最是密不可分,受到经济、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我国亦在这十几、二十年与时俱进,作了大幅度的修正。一千二百多条的民法,究竟规范了些什么?你的买卖、借贷、租赁、旅游、婚姻、继承、承揽、僱佣、代理权……,千百种问题,能不能在民法中对号入座,找到适用的法条与解答?读法律,不必绷紧神经,这堂课,教你「轻松学民法」。
深入浅出,构建现代法律思维:精选法律实务与理论著作导览 本导览旨在为法律学习者、实务工作者以及关注法治建设的社会公众,推荐一系列高质量、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法律著作。这些书籍涵盖了从基础法学理论到特定法律部门的精深研究,以及对当前法律实践中热点难点的剖析,旨在全面提升读者的法律素养和实务操作能力。 --- 第一部分:法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石 在深入具体法律条文之前,建立稳固的法学理论基础至关重要。本部分推荐的著作,侧重于对法律本质、价值以及法律思维方式的系统性阐述。 1. 《法理学导论:概念、争论与当代视野》 本书是理解当代法学思潮的权威入门读物。它不仅仅罗列了自然法、法律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等经典学派的观点,更着重于探讨这些理论在解决当代社会治理难题(如技术伦理、环境正义)时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核心内容聚焦: 法律的规范性与社会性: 探讨法律规则如何从社会事实中产生,以及它们反作用于社会结构的动态过程。详细分析了哈特(H.L.A. Hart)的规则理论与凯尔森(Hans Kelsen)的纯粹法理论的内在张力与互补。 法律概念的解析: 对“权利”、“义务”、“责任”、“制裁”等核心法律概念进行跨学科的哲学溯源和法教义学分析。特别引入了后现代法哲学对权力结构和话语霸权的批判视角。 法律推理的结构: 深入剖析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在法律论证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重要的法律论证模型,如托勒明模式(Toulmin Model)在司法判决中的建构过程。 本书的优势在于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它鼓励读者不仅要“知道”法律是什么,更要追问“为什么”法律必须如此,并如何使其更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 2. 《法律思维的逻辑与艺术》 法律思维是法律人的核心竞争力。本书摒弃了枯燥的理论堆砌,转而通过大量经典的案例分析和推理迷宫,教授读者如何像律师和法官一样思考。 实践性重点: 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 强调“事实优先”的原则,细致讲解证据的分类、采信标准(如“排除合理怀疑”与“优势证据”)在不同法律领域(刑法、侵权法)中的差异化应用。 类比推理与反向推理(Reductio ad Absurdum): 探讨法律规则在面对新型案件时的延伸与限制。通过剖析最高法院的里程碑式判例,展示法官如何通过精妙的逻辑推演来填补法律漏洞或澄清模糊条款。 修辞学在法律论证中的作用: 分析法律文书(起诉书、辩护词、判决书)中如何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说服力,达到“法庭上的修辞胜利”。 --- 第二部分:民商事法律的深度探究 本部分聚焦于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最为核心的民事法律体系,提供对合同法、物权法及侵权责任法的深入见解。 3. 《合同法前沿:意思表示与信赖保护的现代重构》 本著作超越了传统合同法“意思自治”的教条,重点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昂的现代市场中,如何平衡当事人自由与交易安全。 关键章节分析: 意思表示的瑕疵: 详尽分析了欺诈、胁迫的认定标准,并引入了“重大误解”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特别关注电子合同和默示要约中的意思表示难题。 合同解释的多元路径: 对比了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的优先顺序。书中引入了经济分析法学(Economic Analysis of Law)的观点,讨论“如果当事人是理性经济人,他们会如何解释该条款”。 情势变更与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边界: 探讨在面对不可预见的重大变化(如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法院如何谨慎适用情势变更原则,防止其沦为逃避合同义务的借口。对“显失公平”的量化标准进行了深入论述。 4. 《物权法定原则的在地化挑战与适应》 物权法涉及产权的公示与公示效力,是市场经济的定海神针。本书关注中国特定国情下,物权制度如何与土地制度、金融创新相结合。 聚焦问题: 用益物权的扩张与限制: 深入分析了居住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用益物权的设立、流转限制及其登记实践中的难点。 动产担保的公示难题: 针对《民法典》实施后,动产交付与登记并存的担保体系,详细剖析了不同登记机构之间的效力冲突和优先受偿顺序的判定规则。 共有制度的实践困境: 针对家庭共有财产、小区共有部分(如电梯、管道)的管理和处分,提供了详细的法律意见和判例梳理,指导如何通过协议优化共有关系。 --- 第三部分:公法领域与社会治理的脉络 本部分推荐的著作关注宏观的法律框架,包括行政法的规范作用与宪法精神在社会治理中的体现。 5. 《行政法:从合规性到实质性正义的转型》 本书不再将行政法视为单纯的“如何限制政府权力”的工具,而是探讨行政机关如何实现其公共目标,同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复杂过程。 理论与实务结合点: 行政许可的裁量权限: 详细分析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类型(酌量、选择、判断),并引入了“比例原则”的严格检验标准。书中对“明显不当”的司法审查尺度有独到的见解。 信息公开与程序保障: 重点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环境信息、金融监管信息领域的适用效果。同时,探讨了“听证程序”在重大行政决定中的实质价值,而非仅仅是程序点缀。 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区分了可诉与不可诉的行政行为,并详细梳理了撤销之诉、确认无效之诉的举证责任分配,特别关注了行政处罚案件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例外。 6. 《宪法原理与人权保障的当代路径》 本著作致力于将抽象的宪法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法律实践指导,是理解国家根本大法的必备读物。 核心论述: 基本权利的界限划定: 分析了自由权与社会权之间的冲突解决机制。通过比较研究,阐述了在经济管制下,财产权的“社会化限制”的宪法基础。 修宪的理论动因与实践限制: 探讨了宪法稳定性与时代适应性之间的张力,并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宪法解释权的行使规范。 国家机构的权力制衡: 深入分析了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之间权限的交叉与重叠地带(如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的合宪性争议),强调了权力运行的自我约束机制。 --- 结语 本导览精选的系列法律著作,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学习框架。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理解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坚实阶梯。阅读这些专著,将使您不仅掌握法律知识,更能培养出严谨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法律思维。 --- (总字数预估:约1550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冀华


  学历: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国立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硕士、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班

  经历:执业律师、台湾台北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官、法务部资讯处检察官、法务部检察司检察官

  现职:台湾台北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官

  着作:轻松学民法、公证法与你、国家赔偿Q&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自序
  再版序
  三版序
  四版序
  五版序

壹、总则篇

  1.签名、盖章与按指印
    签名、盖章、按指印效力有无不同?
  2.权利能力
    死后由宠物继承遗产,可行吗?
  3.死亡宣告
    失踪人音讯全无多年,可否宣告死亡?
  4.行为能力
    未成年人未经父母同意,可与他人签约吗?
  5.监护宣告及辅助宣告
    家人有精神障碍或其他心智缺陷,如何维护其交易安全及权益?
  6.肖像权之保护
    私自将新人婚纱照作为橱窗布置,是否侵害其肖像权?
  7.隐私权之保护
    偷拍他人裙下风光,是否侵害其隐私权?
  8.信用权之侵害
    冒名开立帐户买卖股票致信用破产,受害人如何求偿?
  9.个人资料之保护
    身分证件遭变造申办人头帐户,该怎么办?
  10.住所
    迟付购屋贷款,建设公司应向承购人的户籍地、居所地或通讯地寄发催告函?
  11.法人之权利能力
    公司支票跳票,谁才是真正的债权人与债务人?
  12.法人连带赔偿责任
    公司设备疏于维护引起火灾,造成他人损失,谁该负起赔偿之责?
  13.动产与不动产
    汽车、成屋、线上游戏虚拟钱币,动产?不动产?
  14.法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
    「洗门风」是否违反公序良俗?
  15.法律行为之方式
    未签借据的债款,没得讨?
  16.暴利行为
    轻听他人怂恿,贱价出售精华地段土地,能主张撤销吗?
  17.单独虚伪意思表示
    假意担任连带保证人,仍得负起债务清偿责任
  18.通谋虚伪意思表示
    债务人虚设债权和抵押权,真债主没辄?
  19.错误之意思表示
    优惠价标示错误,能否反悔不认帐?
  20.受诈欺之意思表示
    消灾解厄原是敛财一场,诈欺买卖可否撤销?
  21.条件
    业绩破千万即赠名表一只,算不算赠与契约?
  22.期限
    租赁契约另附起租日期,可行吗?
  23.代理人之能力
    未成年人代售商品,该买卖是否有效?
  24.双方代理之禁止
    代销房屋竟以低价卖给自己,是否有效?
  25.法律行为之无效
    签订离职后竞业禁止承诺书,一定有效吗?
  26.无权处分
    未经其他继承人同意擅将遗产处分掉,是否无效?
  27.期日与期间
    收到一审败诉判决,多久内提起上诉才合法?
  28.消灭时效
    请求货款超过法律时限,债务人拒付有理
  29.时效中断
    以存证信函催债后多年才起诉,是否丧失请求权?
  30.定型化契约(附合契约)与私法自治
    信用卡申请书上所约定的条款一律有效?
  31.正当防卫
    擒拿窃贼成伤,算不算防卫过当?
  32.紧急避难
    紧急避难造成他人伤亡,是否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贰、债篇

  1.债之关系相对性
    债主可以要求债务人的家人清偿债务吗?
  2.契约之成立
    买房子交付斡旋金或出具要约书,在法律上有何涵义?
  3.悬赏广告
    不知悬赏情事协助他人找回失犬,是否仍可请求赏金?
  4.公证之概括规定
    不动产买卖定得公证才算数?
  5.表见代理
    代理店务继而以本人名义借款,债务归谁?
  6.无权代理
    朋友未经同意代购商品,自己要不要认帐?
  7.适法无因管理
    未经授权为本人利益代为处理事务,有无法律责任?
  8.不适法无因管理
    违反本人心意代缴罚锾,日后能否求偿?
  9.不法管理
    自用车遭前同居人私自转售,该如何主张权利?
  10.不当得利
    误将等级较高的物品交付买受人,能否要求归还?
  11.多层次传销
    「下线」退货,「上线」奖金追回?
  12.车祸赔偿(一)
    车辆肇事怎么赔?
  13.车祸赔偿(二)
    车主闹双胞,一旦肇事,受害人该向谁求偿?
  14.共同侵权行为
    教唆他人殴伤第三者,损害赔偿责任谁负?
  15.污染损害赔偿
    油料外洩造成污染,业主难卸责
  16.商品制造人责任
    折叠桌塌陷伤人,零售、制造或输入业者有责?
  17.迟延利息及法定利率
    借款时未约定清偿日及迟延利息,日后如何主张权利?
  18.损害赔偿之方法及范围
    租用车辆受损,车行可就哪些范围求偿?
  19.损益相抵
    车祸身亡,受害人子女所得赔偿是否须扣除原应支出之扶养费?
  20.过失相抵
    酒后驾驶车祸受伤,肇事人能否主张过失相抵减轻赔偿?
  21.给付不能
    付定后、交付前的画作不慎焚燬,店家有无赔偿责任?
  22.给付迟延
    房客欠租超过四个月,以存证信函催缴效力如何?
  23.受领迟延
    逾期不领回送洗衣物嗣后遭窃,干洗店能否免责?
  24.代位权
    承揽装潢公司工程遭逢该公司停业,能否代位向业主请款以保权利?
  25.缔约过失责任
    以假学历应征工作造成雇主损害,是否应负赔偿责任?
  26.以不能之给付为标的
    买卖违禁物品,其契约是否有效?
  27.违约金过高之酌减
    缴不出分期款逾三期,先前缴付的款项全数充作违约金,合理吗?
  28.解除契约
    货到钱不到,解约、复原!
  29.同时履行抗辩
    欲结清尾款,解决现存的瑕疵再说!
  30.利益第三人契约
    订货送人,受益者能否请求店家直接交付?
  31.债权让与
    银行将债权让与管理顾问公司后,该公司即有权向债务人催
      款?
  32.债务承担
    第三人同意承担债务后,原债务人是否即可免责?
  33.清偿与提存
    债权人因故不能受领清偿,债务人该怎么办?
  34.瑕疵担保责任
    购买的停车位无法正常使用,如何主张权利?
  35.试验买卖
    鑑赏期内发觉商品不适合自己,可否不附理由退货?
  36.分期付价买卖
    分期付款购车,买受人有何权利、义务?
  37.赠与人之撤销权
    失业潦倒,太太竟离家出走,可否将先前赠与她的房子撤销?
  38.租赁契约
    欠租、不负修缮责任、约满拒不搬迁等租赁纠纷如何解?
  39.租金过高
    房客可以主张约定租金过高而不付吗?
  40.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及其例外
    出租的房子脱售,新屋主无权要求房客搬迁?
  41.使用借贷
    将借来的名牌钻饰转借他人而告遗失,负赔偿责任!
  42.消费借贷
    借款未还,告他债务不履行或刑事诈欺?
  43.消费借贷之成立方式
    会钱变借款,关系也生变?
  44.僱佣契约之专属性
    受伤或卧病在床,可否自行找人代班?
  45.承揽契约
    工程完成后,承揽人如何讨回积欠的工程款和履约保证金?
  46.旅游契约
    受胁迫签下的合约能不能撤销?
  47.合伙、隐名合伙
    独资商号积欠货款,可向其隐名合伙人要求偿还吗?
  48.合会
    会首倒会,活会会员能不能向其他死会会员催讨?
  49.和解
    伤害和解若未依约履行,受害人可主张什么权利?
  50.人事保证
    未定期限的人事保证契约超过三年,保证人不须负责

参、物权篇

  1.物权和债权之区别
    一屋二卖且将产权移转予后者,已付款的第一人该如何救济?
  2.所有权之让与
    购买「权利车」有何风险?
  3.物上请求权
    荒废的空地遭人倾倒废弃物,所有人如何主张权利?
  4.时效取得
    鸠占鹊巢,二十年成定局?
  5.相邻关系(一)
    袋地所有人与邻地所有人的通行纠纷如何解?
  6.相邻关系(二)
    越界建筑,一定要拆屋还地吗?
  7.不动产区分所有
    公寓中开托儿所,为何不行?
  8.善意取得
    出借的钻表竟遭转卖一去不回,所有人该如何主张权利?
  9.遗失物之拾得
    拾得遗失物,可向失主请求报酬吗?
  10.共有物之分割
    共有人意见不一,该如何进行土地分割?
  11.地上权之规定
    购买地上权住宅,应注意哪些事?
  12.农育权
    农育权落实农地农用,具追及效力
  13.不动产役权
    为景观需要,设定不动产役权以维持现状
  14.抵押权
    抵押房地产被拍卖后,各债权人如何进行分配?
  15.动产质权
    质权人将质押的机车撞坏,要不要赔偿?
  16.典权
    房屋出售转让,典权人权益是否受影响?
  17.留置权
    未付清洗费,店家可否留置客人送洗的衣物?

肆、亲属篇

  1.亲属关系
    我妈妈嫁给妳爸爸,咱成了什么亲属关系?
  2.订婚
    未成年人私订终身,不能当真?
  3.订婚的效力
    悔婚的「代价」
  4.结婚之要件
    未办结婚登记的婚姻有效吗?
  5.同居之权益
    同居人噼腿,有何权利可以主张?
  6.冠姓、同居、住所、生活费用
    嫁鸡随鸡,自主权随风逝?
  7.夫妻财产制
    夫妻财产制,法定、约定哪个好?
  8.离婚之要件
    未办妥离婚登记,算不算回复单身?
  9.家庭暴力
    受不堪同居之虐待,向谁求援?
  10.离婚事由
    精神外遇可以离婚吗?
  11.未成年子女权利义务之行使或负担(一)
    离婚之后,可以看孩子吗?
  12.未成年子女权利义务之行使或负担(二)
    离婚后,由何人行使负担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义务?
  13.子女之姓氏
    生父不负责,子女可否变更从母姓?
  14.婚生子女之否认
    配偶与人婚外生子,如何加以「否认」?
  15.非婚生子女之认领
    生父认领其亲生女,有法可循
  16.收养
    欲收养太太与前夫所生子女,是否可行?
  17.亲权滥用
    默许同居人对子女施暴,可否停止生母的亲权?
  18.监护
    孤儿谁来监护?
  19.扶养义务
    幼时弃养,老来子女仍有扶养义务?
  20.亲属会议
    亲属会议是什么?

伍、继承篇

  1.继承权、应继分、限定继承、抛弃继承
    父债子要还?
  2.代位继承
    父亲早走一步,孙子可否代位继承爷爷的遗产?
  3.继承权丧失
    养儿不肖,可否断了他的继承权?
  4.遗嘱效力
    遗嘱如何作成才有效?
  5.特留分
    欲立遗嘱将全部财产由特定人继承,是否可行?
  6.遗嘱执行
    遗嘱如何执行?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民法教材,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但终点线却有点模糊。书中的概念确实涵盖了民法的核心内容,从权利能力到债权债务,再到物权变动,都试图以条理清晰的方式呈现。然而,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法律背景的读者来说,这种条理式的呈现反而显得过于抽象,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演练。作者在解释法律条文时,虽然会引用一些判例,但这些判例往往只是简单地罗列,没有深入分析判决背后的逻辑和考量。更重要的是,教材对于民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租赁、买卖、借贷等常见情境,缺乏具体的指导。我常常会觉得,读了这么多条文,却不知道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如果能加入更多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或者提供一些模拟情境的练习,相信会大大提升教材的实用性。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建立民法的基本框架是有帮助的,但要真正理解和运用民法,还需要结合其他学习资源和实践经验。希望后续版本能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民法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

评分

我选这本书是因为朋友推荐,说它在法学界有一定的口碑。读下来,确实能感受到作者扎实的法律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书中的内容涵盖了民法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重要的法律概念和原则,都有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作者善于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将复杂的法律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步骤,帮助读者逐步理解。然而,对于一个自学民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难度确实不小。教材的语言风格比较正式,缺乏趣味性,而且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不够详细,容易让读者感到困惑。更重要的是,教材对于台湾地区的民法实践,缺乏具体的介绍。例如,台湾的民法在继承、离婚等方面,与大陆地区存在一些差异,如果教材能对这些差异进行说明,相信会更有价值。希望后续版本能更注重内容的本土化,并加入更多生动的案例和练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民法。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备考某个法律相关的资格证。翻阅之后,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学术著作,而非一本实用的教材。作者在书中对民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判例,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然而,对于一个需要快速掌握民法知识的考生来说,这种过于学术化的风格显得有些冗余。教材的语言晦涩难懂,缺乏简洁明了的总结和归纳,让人难以抓住重点。更重要的是,教材对于考试的重点和难点,缺乏明确的提示和指导。如果能加入一些考试技巧和模拟题,相信会大大提升教材的实用性。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研究民法理论是有帮助的,但对于备考法律相关资格证的考生来说,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希望后续版本能更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合理,由总论到分论,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民法的世界。作者在讲解法律条文时,注重将条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举了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读者理解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后果。我特别欣赏教材对于“善意取得”这一概念的讲解,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了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然而,教材在一些细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材对于一些新的法律问题,例如网络交易、电子合同等,缺乏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另外,教材对于不同判例之间的关联性和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的分析,这对于培养读者的法律思维是不利的。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民法教材,但要真正掌握民法,还需要结合其他学习资源和实践经验。希望后续版本能更注重内容的及时性和前瞻性,并加强对判例的分析和解读。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教材的排版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舒适,字体大小适中,重点内容用不同的颜色标注,让人一目了然。而且,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法律关系。我尤其喜欢教材中穿插的一些“法律小贴士”,这些小贴士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实用。然而,在内容方面,我感觉教材过于强调理论的严谨性,而忽略了语言的通俗易懂。有些法律术语的解释过于专业,对于没有法律背景的读者来说,很难理解。另外,教材对于不同学说的争议和发展历程,缺乏深入的探讨,这对于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是不利的。如果能加入更多通俗易懂的解释和案例分析,并对不同学说进行更全面的介绍,相信会使教材更具吸引力和启发性。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视觉呈现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在内容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