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的片名,四个字的居大多数,偶尔有五言和七言,特别是所谓「文艺片」。记得母亲经常看两部她挚爱的好莱坞名片:《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和《翠堤春晓》(The Great Waltz),后来在台湾的一个小城新竹的一家影院里我终于看到了。爱屋及乌,除了感到影片故事回肠荡气之外,也觉得片名有点「文乎文乎」的。我一知半解,只觉得意境很美,用「翠」字来形容多瑙河堤,还加上「春晓」,这个典故是否来自我曾读过的一句旧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然而「蓝桥」的典故又出自何处?我不甚了了,但不自觉地对诗词开始有点好奇了,读的还是很少,不像其他人家子弟早已背诵了不少唐诗宋词。回想这段个人经验,令我深感懊悔,为什么当年父母不逼我背诵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