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案现场处理与採证(二版)

刑案现场处理与採证(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侦
  • 现场勘查
  • 证据收集
  • 犯罪现场
  • 法医学
  • 刑事诉讼
  • 侦查实务
  • 痕迹检验
  • 物证
  • 勘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内容包括警察、侦查佐、鑑识人员在现场之处理作为,以及各类证物之处理方式,包括常见的指纹、枪弹等,或是纤维、玻璃等。此外,书中以大量照片说明现场及证物的处理方式,亦包括许多现有执法机构最新标准作业程序,为国内第一本针对国内环境、基层执法人员与一般民众所写的现场鑑识类书籍。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刑案现场处理与採证(二版)》。 --- 《犯罪心理侧写:探寻潜藏的动机与行为模式》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犯罪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与实践应用,旨在揭示犯罪者背后的深层动机、思维逻辑及其行为模式。我们不仅仅是记录犯罪的表象,更是致力于进入犯罪者的内心世界,探寻促使其跨越道德与法律界限的复杂因素。本书集合了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经典的案例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严谨的视角,以理解犯罪行为的成因、发展轨迹及其潜在的预测维度。 第一部分: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石 本部分奠定了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不同学派对犯罪行为的解释框架。 第一章:历史沿革与基本概念 追溯犯罪心理学从早期犯罪人类学到现代认知行为模型的演变历程。明确界定诸如“反社会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等核心概念,并探讨这些概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边界。 第二章:人格理论与犯罪行为 重点分析经典人格理论,如精神分析学派(侧重潜意识冲突)、特质理论(如“大五人格”模型)如何映射到犯罪倾向。探讨边缘型人格、自恋型人格与暴力犯罪之间的统计学关联性与临床观察。 第三章:认知偏差与决策制定 深入研究犯罪者在决策过程中常出现的认知偏差,例如确认偏误、过度自信和非理性风险评估。探讨这些偏差如何导致其对自身行为后果的错误判断,并最终促成犯罪行为的实施。本章详细分析了“受害者归因错误”在性侵犯和仇恨犯罪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犯罪动机的深层解析 本部分聚焦于驱动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核心“燃料”,涵盖了社会、环境与生理层面的多重影响。 第四章:社会学习与环境塑造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分析家庭环境、同伴群体影响以及媒体暴力暴露如何塑造个体的攻击性脚本。详细讨论了童年虐待、忽视与成年后暴力犯罪之间的长期因果链条,强调“代际创伤”在犯罪循环中的作用。 第五章:生理基础与神经科学视角 审视大脑结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水平与攻击性、冲动控制之间的关系。探讨前额叶皮层功能障碍在严重反社会行为中的角色,以及遗传因素如何增加个体对环境压力的敏感性。 第六章:权力、控制与情感驱动 分析特定犯罪类型背后的情感需求。对于连环杀手,重点剖析其对控制感的极端追求和内在的空虚感;对于职场欺诈,则侧重于贪婪、地位失落感以及道德脱节的心理机制。 第三部分:犯罪侧写与行为重建 这是本书最富实践性的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现场证据和行为分析来构建犯罪者画像。 第七章:侧写理论的演进与局限 介绍从FBI行为科学部门发展起来的“地理侧写”和“行为特征分析”方法。阐释如何根据犯罪地点、作案手法(Modus Operandi, MO)以及犯罪者对受害者的选择来推断其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同时,严谨地讨论侧写技术的局限性,避免将其神化。 第八章: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解读 侧重于分析非物理证据所蕴含的心理信息。例如,受害者选择的仪式性、遗留物品的象征意义,以及犯罪现场的布置或破坏程度如何反映了犯罪者当下的情绪状态和潜意识需求。我们将讲解如何从“空白空间”中重建行为逻辑。 第九章:连环犯罪的模式识别 系统分析连环犯罪的周期性、升级性特征。区分“有组织”与“无组织”犯罪者的行为差异,并探讨“冷却期”对犯罪者心理状态的重塑作用。通过经典案例对比,展示如何通过识别“签名行为”(Signature Behaviors)来区分不同的犯罪者个体。 第四部分:干预、评估与预防 本部分着眼于心理学在司法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包括风险评估与矫正治疗。 第十章:司法心理评估与量刑 探讨在法庭上进行精神状态评估的流程和挑战。重点介绍用于评估未来暴力风险的临床工具(如HCR-20),以及这些评估结果如何影响保释听证和终身监禁的判决。 第十一章:罪犯矫正与心理干预 详细介绍针对不同类型犯罪者(如性犯罪者、暴力倾向者)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辩证行为疗法(DBT)的适应性应用。强调“责任归属”和“同理心重建”在矫正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第十二章:预防策略与社区安全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早期干预项目、危机谈判技巧以及社区层面的风险识别培训。主张将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公共安全政策,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及研究人员,司法机构人员,以及对犯罪心理侧写和行为分析抱有浓厚兴趣的专业人士和广大公众。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叙事结构,力求成为理解人类黑暗面的权威指南。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曾春侨


  现 职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刑事警察科助理教授
  东吴大学理学院鑑识学程兼任助理教授

  经 历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鑑识中心技佐、巡官、警务员
  南投县政府警察局巡官、警务员

  学 历
  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所刑事司法组博士

庄忠进

  经 历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刑事警察教官兼科主任、情境教学中心主任
  新竹市警察局刑警队技佐、巡官、组长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图书馆主任
  考试院命题委员

  学 历
  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所刑事司法组博士

图书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刑案现场及证物
 第一节 刑案现场/2
 第二节 物 证/2
 第三节 四向连结概念/6
 第四节 类化与个化/7

第二章 刑案现场处理员警之基础概念
 第一节 初抵现场之员警/11
 第二节 刑事侦查佐之作为/24
 第三节 现场保全重要具体作为/30
 第四节 证物监督鍊/33

第三章 犯罪现场採证与处理程序
 第一节 询问相关当事人/39
 第二节 人员安全防护设施及现场评估/41
 第三节 初步勘察及拟定策略/43
 第四节 记录犯罪现场──照相法/44
 第五节 各类现场照相拍摄重点/48
 第六节 记录犯罪现场──测绘法/58
 第七节 各类现场测绘工具及重点/63
 第八节 记录犯罪现场──录音法/68
 第九节 记录犯罪现场──录影法/71
 第十节 记录犯罪现场──现场笔记(描述法)/72
 第十一节 系统化搜寻方法/73
 第十二节 与犯罪有关之重要证物项目说明/77
 第十三节 证物包装、封缄与送验/78
 第十四节 採证完毕现场后续作为/80
 第十五节 常见採证问题与疏失/82

第四章 血迹喷溅型态
 第一节 血滴的组成及特征/90
 第二节 血迹型态分析的项目或功用/92
 第三节 血液作用力及血迹型态分类/94
 第四节 血源方向及角度研判/98
 第五节 血源位置的重建/102
 第六节 各类常见血迹型态介绍/106
 第七节 血迹顺序性关系/111

第五章 指纹採证
 第一节 指纹的定义及构成/114
 第二节 指纹的特性/115
 第三节 指纹分泌物成分与採证间之关系/116
 第四节 指纹纹线辨识/117
 第五节 指纹纹型/119
 第六节 指纹捺印实务/124
 第七节 现场指纹採证/127
 第八节 吸水性表面指纹採证/133
 第九节 非吸水性表面指纹採证/139
 第十节 血迹潜伏指纹採证/145
 第十一节 尸体指纹採证/148
 第十二节 指纹初步排除比对与送验/151
 第十三节 指纹特征点说明/152

第六章 枪枝与枪击案件採证
 第一节 火药动力枪枝辨识/159
 第二节 制式与土改造枪弹之判断/162
 第三节 空气枪/171
 第四节 枪击玻璃研判/175
 第五节 跳弹与枪击钢板/181
 第六节 枪击案件及枪弹证物现场处理/187
 第七节 射击残迹及可疑弹孔之初步检验/194
 第八节 射击残迹採样/198
 第九节 枪枝初步筛选作业程序/208

第七章 生物迹证採证
 第一节 血清学鑑定/214
 第二节 DNA鑑定/215
 第三节 生物迹证採证鑑定流程/217
 第四节 血液证物/218
 第五节 精液证物/227
 第六节 唾液测试/231
 第七节 其他生物迹证测试与採证/233
 第八节 各式生物迹证通用採证方法/235
 第九节 生物迹证的保存方法及原则/237
 第十节 性侵害证物之送验规定/240
 第十一节 去氧核醣核酸採样条例/242
 第十二节 生物迹证採证的安全措施/245

第八章 痕迹採证
 第一节 鞋印与其应用价值/249
 第二节 鞋印的採取方式/253
 第三节 轮胎痕/261
 第四节 工具痕迹/262
 第五节 咬痕与伤痕/269
 第六节 压痕、印痕及擦抹痕/271

第九章 管制药物採证
 第一节 毒品及相关法律条文概论/275
 第二节 尿液採证/277
 第三节 药物及相关工具採证/280
 第四节 大麻的识别与採证/284
 第五节 其他检体採样/288
 第六节 地下毒品工厂勘察/290
 第七节 其他药物的採证/300

第十章 玻璃证物
 第一节 玻璃制造及种类/303
 第二节 现场玻璃可能来源及提供之资讯/305
 第三节 玻璃的採证/308

第十一章 号码重现
 第一节 原 理/309
 第二节 磨除率与半显现磨除率/311
 第三节 前置作业/312
 第四节 显现方法/313
 第五节 号码重现时的其他证物处理作为/319

第十二章 油漆、土壤、毛发与纤维
 第一节 车辆油漆成分与特性/323
 第二节 油漆採证/324
 第三节 油漆之初筛/330
 第四节 土壤特性/331
 第五节 土壤採证/332
 第六节 土壤初步分析/333
 第七节 毛发与纤维来源特性/334
 第八节 毛发与纤维初步辨识/334
 第九节 毛发与纤维採证/338

第十三章 火灾现场採证
 第一节 火场燃烧基本特性与型态/345
 第二节 起火点判断/348
 第三节 纵火剂及各类残迹採证/356
 第四节 包装封缄处理与分析方法的配合/363
 第五节 仪器分析比对/369

第十四章 爆裂物及爆炸现场採证
 第一节 爆裂物现场处理原则/373
 第二节 爆炸物之危害方式/377
 第三节 爆炸物现场蒐证重点/380
 第四节 爆炸物及火药採样方法/384

第十五章 文书证物採证与鑑定
 第一节 文书证物的现场採证/387
 第二节 标准字迹的分类/390
 第三节 潜伏字迹的显现/392
 第四节 各种伪造的系争字迹及判定方法/393
 第五节 证件与有价证券鑑定/398

第十六章 照相与各类光源运用
 第一节 光源特性/403
 第二节 照相基础理论/405
 第三节 可见光源的摄影技巧/412
 第四节 多波域光源运用/417
 第五节 紫外光运用/421
 第六节 红外线运用/423

图书序言



  有幸从事警察实务与教学工作,一路走来有感于国内现有鑑识、刑案现场与证物处理等资料,内容具高度专业性,但较偏重于刑事鑑识专责人员或实验室工作应用范围,惟服务单位台湾警察专科学校为培育基层员警之摇篮,身负全国所有基层执法员警教育训练之重责大任,为使每一位基层员警在刑案现场处理时更臻完善,因此集思编写一套适用于基层员警及各分局侦查队鑑识小队(组)成员参考使用的现场与鑑识教材,目的在于使员警于勤务中,遇有刑案现场等案件,能具有初步且完整概念,有助于后续鑑识工作进行。

  而一般社会大众、法律界、保险业等实务工作者,也会因为对于现场实务操作程序不熟悉,常对执法人员有所误解,甚至演变成相互对抗的情况,而模煳了追求真相的焦点,为能达成执法人员教育及相关知识推广目的,本书的编写,结合理论及实务工作重点,由基层员警及各分局侦查队刑事人员需求的角度出发,除能使本书阅读者具有完整的刑案现场、证物处理、鑑识知识等概念外,并加入各种实际经验、案例,提供读者参考。由于本书系专门针对国内执法人员需求所撰写,因此另辅以刑事诉讼相关法规、作业手册等内容,解说刑案现场处理思维逻辑等重点工作。

  以证据为基础的刑事司法过程是建立民众对政府信赖感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树立执法威信的重要凭据,本书撰写尽可能收集各种的刑案现场状况,希望能将所学与读者研究探讨,以落实「保障人权」的普世价值,惟刑案现场千变万化,法令不断变更,犯罪手法亦随着科技与时俱进,个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无法将所有情况逐一清楚说明,若有疏漏或不解之处,欢迎读者于阅读过程中,随时与笔者联系讨论,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本书所列资料,为个人从事犯罪调查实务与教育过程中所得,每一个刑案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本书能够完成付梓,诚挚的感谢各位学者的研究智慧与被害者的付出,为国家长远的人权保障牺牲奉献,所举案例或资料已尽可能相关刑案背景资料加以去除,若当事人仍觉不妥或有冒犯之处,仍请体谅包涵,并与笔者联系,若有幸再版,定当加以修订改正。

  感谢警察这个大家庭,让笔者有今日安稳的工作,逐步学习与成长的机会,感恩之情,无法以言词形容。刑案现场处理是团队的工作,无法由笔者独自完成,借此感谢各界长官、师长、前辈的厚爱、工作伙伴的体谅与付出,尤其每当对于现场意见有相异时,更能容忍笔者无意的言语冒犯,最终能让笔者吸收到宝贵的现场经验,对此,仅能借此表达个人由衷的感激之情。

  最后,感谢那些一路走来,默默在背后支持我的父母、家人、朋友们,因为有你们的支持,个人才能完成这本书籍,大家的协助太多,无法一一言谢,有些亲人甚至为了让笔者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奉献生命,油尽灯枯,再也无法听到我的一声感谢,但我仍想对你们大声的说,谢谢你们!

曾春侨、庄忠进
2014年1月6日
序于兴隆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