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倾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但是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离战争结束也七十年了,新一代人在前人血汗交织所种下的树荫中长大,现在是温柔倾听的时刻了。倾听自己身边的人,倾听大海对岸的人,倾听我们不喜欢、不赞成的人,倾听前面一个时代残酷湮灭的记忆。
 
  龙应台二十年演讲精粹
  用温柔倾听穿透高墙
  从泥土的根到世界的我
  从心灵座标到开启对话
  门一开,听见整个华文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龙应台

 
  高雄大寮的自来水厂里出生,南部的渔村农村长大。留学美国九年,旅居欧洲十三年,生活在香港九年;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中华民国首任文化部长。是一支独立的笔——在压抑静默的时代,她高举野火;在众声喧譁的时代,她宁守沉静。

  二○一四年十二月一日辞官,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

图书目录

序:牵动
 
▲ 穿透有歌
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
一九一二那一年
用歌声穿透
文化是一把钥匙
开启时代的大倾听
一只木头书包

▲ 星斗有望
在迷宫中仰望星斗――政治人的人文素养
叶子不离树
文学有用吗?
期待人文港大
我们的村落
心灵的X光――对医学院的毕业演讲
医生懂得比喇嘛多吗?
 
▲ 泥土有根
乡村幸福了,国家才幸福――我的私房文化照片
我的现代,谁来解释?──以台北宝藏巖为例
附:宝藏巖历史访谈
香港,你往哪里去──对香港文化政策与公民社会一点偏颇的观察
谁的添马舰──我看香港文化主体性
 
▲ 世界有我
他们是怎么上公民课的
大学生,你的配备够吗?
多走三里,你就会看见

图书序言

开启时代的大倾听
 
二○一五年七月十八日,在香港书展「名作家讲座」上,龙应台分享「我有记忆,所以我在」。容纳一千六百人的演讲厅一下就坐满,主办单位另开放两个演讲厅以影音转播。近三千人的听讲者有香港本地人,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读者。大陆读者占四分之三,很多人特别从深圳过境听讲。
 
如果让每一个个人都站出来说故事,我们很多原来得理不饶人的正义凛然,会不会多了一点谦卑,柔软一些?
 
二○○一年中国大陆的样板戏《红灯记》首度在台北演出,我带了父母去观赏。
 
《红灯记》的主题是共产党游击队如何勇敢地爱国抗日。父亲和母亲分坐我的两旁。那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红色」宣传作品「明目张胆」地在台北上演。
 
我以为曾经在南京保卫战中从雨花台一路奋战到挹江门一身是血差点牺牲的父亲看戏会勃然大怒,当场飙骂「抗战哪是你打的!」我以为母亲可能会为戏里的生离死别流泪,一九四九年的被迫离乡是她一辈子难以言说的痛。
 
结果让我万分意外。八十岁的老父亲拿着手帕整晚都在擦眼泪,简直就是老泪纵横,母亲则铁青着脸,僵直坐着,一句话不说。
 
事后追问才知道,对于父亲,他只记得日本侵略者的可恶可恨和爱国的崇高神圣,没真去想抗战是谁的功劳苦劳。对于母亲,也很简单:「你共产党杀了我哥哥,不要到我面前耀武扬威。」这是她的记忆痛点。
 
记忆,是一组埋藏得很深的基因密码。带着不同的基因密码,我们可以想像,这两个人,在民主制度的运作里,他们的投票行为很可能大不相同。如果在台湾要举办宪法问题的公投或经济方案与两岸关系公投,或者历史课本要怎么写,他们的抉择可能都不一样。
 
莫斯塔的李小龙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香港人兴高采烈地为「香港之子」李小龙的雕像揭幕。观光客、影星和影迷挤在星光大道上庆祝。电视谈话节目则顺势讨论为什么香港电影没落了。这是重大娱乐新闻。
 
非常巧的是就在前一天,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另外一个李小龙雕像也揭幕了,在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地方──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联邦国的莫斯塔城。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